
贺 信——热烈庆祝福建省豫章贤祠大修竣工
贺 信 ——热烈庆祝福建省豫章贤祠大修竣工 福建省豫章贤祠、沙县罗从彦纪念馆管委会: 欣闻“福建省豫章贤祠大修工程”,2018.9.30…
贺 信 ——热烈庆祝福建省豫章贤祠大修竣工 福建省豫章贤祠、沙县罗从彦纪念馆管委会: 欣闻“福建省豫章贤祠大修工程”,2018.9.30…
宋进士罗椅,小名天骥 ——再次有力佐证宋杨万里论断 [罗谱2018.9.30福州讯(罗训森)] 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是举人、教育家、“一门九进士”罗绋…
此身要作将来样 ——罗湘云为福建省豫章贤祠捐立“状元碑” [罗谱2018.9.27福州讯(罗训森)] 昨天,本站发布“梦传吞鸟琳琅第,卷录遵尧道学家—…
福建省沙县豫章贤祠罗从彦塑像 梦传吞鸟琳琅第 卷录遵尧道学家 ——热烈祝贺福建省沙县豫章贤祠大修告竣 [罗谱2018.9.26福州讯(罗训森)] 福建…
东晋罗含的社会历史影响力 ——史料汇集 目 录(稿) 罗湘云 编者按: “让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本会副主席、湖南省耒阳市罗含文化研究会…
罗含名列衡阳地区廉吏第一 ——衡阳市委、市纪委、市监委出书,宣传廉洁文化 [罗谱2018.9.20耒阳讯(罗训森)] 古代廉吏的典型——东晋侍中罗含的…
屈平早成词,罗含还有宅 ——试释乾隆赞罗含家风之诗文 [罗谱2018.9.19湖南耒阳讯(罗训森)] “康乾盛世”,历史对康熙、乾隆两位皇帝,予以相当…
罗含孙子尽能诗,瑞鸟云中五色披 ——寻找广东番禺或河北秦皇岛晋罗含后裔 [罗谱2018.9.12福州讯(罗训森)] 昨天,据湖南耒阳正源学校罗湘云校长…
远孙词采亦斑斑,复见光芒动奎壁 ——宋杨万里科学论断的又一佐证 罗训森 南宋著名诗人、宋举人、教育家、“一门九进士”罗绋的女婿杨万里,在《罗氏万卷楼记》一文中,对江西吉安…
终期吞鸟梦,振翼上云烟 ——试论晋罗含家风的核心 [罗谱2018.9.9福州讯(罗训森)] 明天,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在进一步宣讲晋罗含家风的时期,欢…
罗含墓葬地考据 周少鸣 一、罗含是一位名留青史的著名历史人物 罗含,东晋耒阳人,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地理学家。曾任郡太守、郎中令、散骑常侍、廷尉、侍中、长沙…
湖南耒阳正源学校 吾家名士多汗简 况有琳琅湘水吟 [罗谱2018.9.2湖南耒阳讯(罗训森.)] 2018.8.24,笔者到湖南耒阳,已在罗含文化…
罗氏祭祖文 (参考稿) 罗训森 维公元二零一八年十月九日,岁次戊戌壬戌甲戌吉旦,福建沙县豫章贤祠重修竣工庆典,谨以清醴庶馐,祭奠于仲素公及列宗灵爽,且致词曰: 升龙之族,…
康有为再将屈原与罗含并重 [罗谱2018.8.21福州讯(罗训森)] 功夫不负有心人,本会副主席兼教育工作部主任、湖南省耒阳市罗含文化研究会会长、湖南…
喜讯!挖掘到乾隆皇帝 赞晋罗含诗文 [罗谱2018.8.20福州讯(罗训森)] 本会副主席兼教育工作部主任、湖南省耒阳市罗含文化研究会会长、湖南耒阳正…
福建沙县夏茂重修罗氏宗祠门楼竣工 [罗谱2018.8.20福州讯(罗训森)] 据福建省沙县豫章贤祠、罗从彦纪念馆管委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罗奋深发来的…
注:前排中,罗健,左2,罗肇前,左1,罗训涌,右2,罗训森,右1,罗金满 后排中,罗龙秋,左1、右1,罗文炫伉俪 福州召开“晋罗含家风宣讲会” [罗谱201…
初探《江西罗氏世征集》 罗训森 2007.5,中国文史出版社版《中华罗氏通谱》,凡国史有载的罗氏业绩全录,查阅、收录至各省省志及重点府、县志罗氏有关史料。因宋罗点之故,特…
宋刘克庄赞罗含诗词的价值 ——再次佐证宋罗点乃晋罗含之后 罗训森 近日,湖南省耒阳市罗含文化研究会会长、湖南耒阳正源学校罗湘云校长,潜心挖掘古籍中有关晋罗含史料,寄来宋刘…
再考豫章先生罗从彦祖籍 罗训森 2004.12.8,福建省沙县政府召开大规模、高规格的“福建沙县罗从彦学术研讨会”,研究了罗从彦的许多贡献,但仍有不少谜团有待打开,其中,…
古代谱牒学者的价值取向 ——再读宋王应麟所著《姓氏急就篇》罗氏源流随笔 罗训森 近日,湖南省耒阳市罗含文化研究会会长、湖南耒阳正源学校罗湘云校长,传来宋王应麟所著《姓氏急…
福建仙游度尾镇云水村《罗氏族谱》研究 ——正三品指挥使罗矫儿,世居豫章吉水,晋之罗含、唐之罗隐之后 罗训森 2018.7.31,福建省敦睦姓氏谱牒研究院副院长、福州顺益…
关于弘扬晋罗含家风的倡议 宗祠,是国人灵魂的栖息地,是弘扬家风的重要平台之一。建设、管理好宗祠,事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局。 重庆永川松溉罗府宗祠在…
弘扬晋罗含家风 从严治族,敦族强宗 [罗谱2018.8.1福州讯] 2018.7.14,上午9时,重庆永川松溉罗府宗祠祠长会在四川泸州如期举行。到会正…
高举晋罗含家风大旗 以“罗含有后重家声”为荣 罗训森 谱牒,俗称族谱、家谱、家史、家乘等,是中国历史文献大厦的三大支柱之一,其核心是“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