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 清 下 祝
古碑刻承载厚重历史
【洋头罗含书院,2024.7.3讯(罗训森)】 中国古代碑刻,在地面立石作为永久性纪念物或标记者,多称为碑;其上镌刻文字者,称为碑刻。闽清县下祝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至今仍留存有不少古碑刻,继续承载闽清县下祝乡厚重的历史。
一、朱熹“留云”石刻
石刻位于闽清县下祝乡后峰村。佐证清乾隆七年《闽清县志》主修、知县姚循义的结论:朱熹在庆元年间,曾避迹在后峰其两个学生林正卿、林安卿兄弟的家中。
“留云”石刻存世,将下祝乡的历史,直溯至宋代。
编者注:“留云”指的是角色闲云,即留云借风真君,这是一个具有深厚背景故事和人物关系的角色。闲云擅使机关奇术,心向红尘烟火,酷爱美食,擅长发明,精通仙家符箓。传说千年前曾在战争中追随岩王帝君,守护璃月,战后隐居于奥藏山,无拘无束,多以鹤形态现世。
乾隆七年版《闽清县志》,姚循义主修
二、朱熹“清隐”石刻
宋庆元年间,朱熹受到“党禁”的政治迫害,产生回乡退隐山野的想法,在福州乌石山留有“清隐”石刻。在后峰村留下“留云”石刻明志外,其原计划沿着古驿道:雪峰寺、兰口、后峰、杉村(现分为尾厝、池楼、长新、堡顶村)、翁山头(原名洪山头)、罗山、后岭、洋头、洋尾、下祝、前洋、洋边、渡塘,进古田,往建阳。
朱熹走到现下祝乡渡塘村时,加深了隐退想法,继福州乌石山后,再次留下“清隐”石刻,创办“明理书院”,传播其理学理念;为纪念祖籍江西吉水的师祖罗从彦,为“吉水亭”题写亭名。
编者注:石室清隐,是一处古迹,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与宋朱文公有关,避伪学禁,讲学于此。
“清”字的原义是指流水的清澈见底,后也指其他东西的纯净透明,或者说话和思路的清楚明白,以及环境的清静整洁、世道的安康太平、为官的廉洁公正。
“隐”则意味着藏匿、潜伏、不显露。这种组合寓意着纯洁、清正廉明以及不张扬的智慧和才能。
《福州古驿道史话》,福州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卢美松等主编2023.12,海峡文艺出版社版,第六章载有:《朱熹渡塘留清隐》。
三、元代,洪氏入闽始祖洪朋五碑
洪氏入闽始祖洪朋五,其入闽时间为元代,其墓在下祝乡翁山头村。洪朋五后裔,一支迁洋头村下寮坑自然村,下祝前洋村洪氏其后也;有一支迁闽侯甘蔗,洪少虎将军、福建省委原副书记黄瑞霖夫人洪氏等也。
四、明隆庆“杉仓”毛玉峰碑
下祝乡尾厝、池楼、长新、堡顶村,原合称“杉村”,在乾隆七年版《闽清县志》中,称“杉仓”,意即:杉树仓库,辖于闽清县十九都。在尾厝“虎林”地界,留存一座明代古蒫,碑文明确刻写“杉仓”。“仓”与“村”,当地方言为同音字,故“杉仓”演变为“杉村”。正厅级退休干部毛起雄博士、副厅离休毛起珠、退休一级巡视员毛文航(女)等乃碑主毛玉峰之后。
五、明六品官林文杰碑
现居住后峰林氏,系明代从福州“三代五尚书”林浦迁徙而来,其四世祖林文杰墓尚存。墓碑重立,但主要碑文不改。其两位妻子称“安人”,确证林文杰生前官品位为六品。其生平事迹未见有关文字记载,待考。
六、明“赠文林郎、授建阳狱司”罗学泉墓
据存于洋头村81号及罗裕荣古厝的大型神主牌记载,罗学泉乃民呼为“罗菩萨”罗绮之父,建阳县狱司(从九品),因子罗绮贵,赠文林郎。墓在下祝进前洋村的路口小山坡上。
七、清民呼为“罗菩萨”罗绮碑
2022.8.6 参加“洋头罗含书院”成立庆典部分代表参谒罗绮墓
“乡进士”是“举人”的民间尊称。罗绮,字首章,在《江南通志》、《福建通志》、《安庆府志》、《太湖县志》、《闽清县志》有传。现太湖县文史工作者曹杰友深入研究罗绮历史事迹,其文《案有春秋笔,门无暮夜金》,获《中国纪检监察报》录用刊载,将罗绮廉政爱民的社会影响力,提升至国家级。
罗绮碑刻位于洋头村与前洋村的交界处,置有明显路标。
爱民以善称菩萨,从政唯廉忆首章。
八、清贡生罗衮旗杆碣碑
洋头村罗氏祖厝前矗立八对旗秆碣(宗祠前还有一对)
编者注:清康熙巳巳岁(1689),贡生罗衮立。罗衮,谱名国标,字君建,有司赠匾额“学道高思”。
取得“贡生”资历,有资格出仕,府志、县志留名,光宗耀祖。洋头罗氏留存九对旗杆碣,仅罗衮在其旗杆碣碑上刻字,彰显其厚重的历史责任感。
九、清“例赠修职郎”罗宪灿碑
罗宪灿,武庠生出身,罗绮的玄孙。因长子实严贵,例赠修职郎(正八品),碑在下祝乡下祝村,其墓规模较大,全石结构,符合其“富列县前”、长子六品、次子五品的身份。
编者注:其次子罗实威,清雍进士,官至五品候选州司马,不知何故未例赠至其父,待考(有传)。
十、清“岁进士”许学程碑
“岁进士”是贡生的雅称,即许学程有资格在祖厝或宗祠前,矗立旗杆,光宗耀祖。
十一、清“例赠耆宾”罗实章碑
罗实章“例赠耆宾”,佐证当时“耆宾”是一种官职,可用于封赠先人。碑在福建省211省道进洋头村的路旁。
编者注:乡饮,又称乡饮酒礼,是古代的一种重要礼制,旨在庆祝丰收、尊老敬老。它始于周代,是一种由政府出资、宴请当地乡贤的酒礼,旨在教孝悌、兴礼让。
乡饮的选择标准严格,一般选择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乡饮大宾,与当地官吏一起主持这一活动。乡饮礼不仅是一种宴饮活动,更是一种重要的教化手段,通过尊贤敬老的仪式,强化社会和谐与道德风尚。
明清时期,乡饮礼更为隆重,县府会从财政支出中拨款用于举办乡饮大宾活动,以弘扬风节、彰显社会和谐温惠。乡饮礼的实行,对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汀洲府志》,在“乡饮”栏目下,分为:正宾、介宾、耆宾。而“乡饮”成员的身份有举人、贡生、生员、耆民,“乡饮大宾”是正宾、介宾、耆宾的统称。
十二、清“父子武略骑尉”罗实严、罗裕庆碑
编者注:罗承章,字裕庆,嘉庆武举人,其封修职郎时,例授其父罗实严,待其官晋升至正六品武略骑尉时,其父已去世,故碑文为“晋赠”,此碑为研究清代封赠制度,提供不可多得的实物史料,亦承载洋头罗氏厚重的历史。
十三、清“清雍进士、候选州司马”罗实威碑
罗实威,名五仪,又名谅一,号尔敬,乾隆45年恩贡,其捷报(京报)尚存洋头村81号,清雍进士、候选州司马(五品),碑尚存洋头村。
十四、清“正八品耆宾”罗乃由碑
“正八品耆宾”,确证:乡饮各类宾客中,是有官品位的。其有户部左侍郎兼管三库事务昆冈赠送匾额“齿重枌榆”的捷报,存洋头村81号。
十五、清无字碑
据前洋村、洋头村传说,清代刻墓碑,若有学历、官品位,需官方批准,并纳税。若交不起赋税,则碑上不能刻字。碑主许廷宝学历、官职不明(有传说是“岁进士”贡生)。
结 语
福州市闽清县下祝乡文化底蕴深厚,除了各姓氏族谱承载其历史外,各古碑刻亦承载其厚重的历史。
田野调查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祝乡尚未发现大型的神道碑、墓志铭、墓表,但散布各村郊野的古碑刻,是研究下祝乡历史不可多得的文化表征之一,是考证下祝乡文化底蕴、历史人物最重要的实物史料依据。
忝为《下祝乡志》主编,将乘编纂东风,在下祝乡党委政府领导下,挖掘出更多石刻文化,佐证:下祝乡文化底蕴深厚。
罗训森 2024.7.3 于乡志办
(罗训森:高级工程师,中国社会史学会会员、福建省敦睦姓氏谱牒研究院院长(兼洋头罗含书院院长)、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总编)
阅读原文: http://www.hualuoshi.com/?p=21159
供稿、录入:罗训森 2024.7.6 于洋头罗含书院
杰:
“清隐”刻石,这对朱熹研究是很好的补充。
杰:
闽清罗氏史料,你们挖掘得很好。
编者注:曹杰友评论
罗先生努力发掘下祝古碑刻的厚重历史文化,实属珍贵,值得赞扬。
编者注:闽清县教育局原局长聂兆洮评论
想不到下祝乡还有這么多故事挖掘。
编者注:聂宗庆,我国著名科学家,鲍鱼人工养殖开创者,祖籍闽清县下祝乡,1933年福州出生。
杉村原来叫杉仓,学习了。(黄文雄)
编者注:黄文雄,闽清县下祝乡党委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