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诗,佐证民呼为“罗菩萨”罗绮祖先崇拜对象
【洋头罗含书院 2024.10.28 讯(罗训森)】 最近,安徽太湖文史工作者曹杰友先生,在太湖县民国二十二癸酉年(1933)吕氏家谱(储贤堂),挖掘到吕元旦赞民呼为“罗菩萨”罗绮的诗。
《九日送罗公讳绮》
吕元旦
秋高鸿雁入云岑,嘹亮声传单父琴。
九日篱边人载酒,三年宦底菊成林。
罗绮,字首章,福建福州闽清下祝洋头村人。顺治五年(1648)举人,太湖县令,廉洁自守,赋性慈祥,民呼为“罗菩萨”,建生祠,以颂其德。其在《江南省志》、《福建通志》、《安庆府志》、《闽清县志》有传记及著作存世。
乾隆七年《闽清县志》
唐诗人李商隐,在《菊花》诗中,将陶渊明与罗含并列,而“罗含菊”、“篱边菊”等,在历史上,几成东晋哲学家、文学家罗含,字君章的别称。
《菊花》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 罗含,在其哲学著作《更生论》中,论曰:
各自其本,祖宗有序,
本支百世,不失其旧。
罗含为中华“谱牒学”做出重大的贡献。他集罗氏家风之大成,在唐中叶即获社会广泛的认同认可。唐释皎然诗《送罗判官还寿州幕》:
君章才五色,知尔得家风。
——《全唐诗》释皎然
编者注:
罗珦,时任寿州幕府判官。曹王李皋先后任江西、荆襄、山南东道节度使,珦历参幕府,累迁至副使。李皋卒,李实为留后,因克扣军士衣食,酿成哗变,焚掠城中。珦捕斩为首者十余人,命军士退出所掠物资,免罪不问,事态遂告平息。召为奉天令。奉天靠近京师,常有宦官出入,地方官吏往往借宦官之势,违法犯禁。珦毫无畏忌,将违法者严加鞭笞,从此不敢为非。后升任庐州刺史,兴建学宫,为政简易。当地百姓有病,不求医药而信神巫,珦下令禁止。淮南节度使杜佑以政绩上报朝廷,赐珦金紫服。再任京兆尹,请求削减平籴数量,缺数由田赋抵充,使百姓得以减轻额外负担。后以年老有病,请求辞职,改任太子宾客,封襄阳县男。卒谥夷。
在罗珦之前,李世民秦王府中,封侯的将军罗君副、罗端即奉罗含为先祖。唐元和间,官方编纂的《元和姓纂》,主编林宝,当时,罗氏有三个郡望:襄阳、河东、齐郡。罗珦奉襄阳为郡望,故封“襄阳县男爵”。
“罗含家风”,典故出处即释皎然诗《送罗判官还寿州幕》。因典籍中,诸多罗氏名人奉罗含为祖先崇拜对象,故笔者方有“罗含家风体系”之说。
罗绮的友人,安徽太湖吕元旦,与罗绮有诗词唱酬,《九日送罗公讳绮》诗中,引用唐诗人李商隐《菊花》诗典故“篱边菊”,佐证民呼为“罗菩萨”罗绮乃晋之罗含之后。
又,洋头全村罗氏,始迁祖罗应祥,江西吉水人。元末,随族人罗复仁(明弘文馆学士,朱元璋、毛泽东称为“老实罗”)从明军,因战功受封土地,随家焉。“衍豫章世冑,承吉水家风”(豫章先生罗从彦,朱熹师祖),据宋举人、教育家罗绋女婿杨万里《罗氏万卷楼记》,吉水罗氏三大支系均晋之罗含,唐之罗隐之后。
应用诗词形式,增进友情,有的为朋友光宗耀祖,留下寻根谒祖线索,此是中国文人的一大发明。安徽太湖文人吕元旦《九日送罗公讳绮》诗,再次佐证民呼为“罗菩萨”罗绮的祖先崇拜对象为:晋之罗含。
阅读原文: http://www.hualuoshi.com/?p=21319
图片供稿:曹杰友 录入:罗训森 2024.10.28 于洋头罗含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