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 文字资讯

00024-8

案有春秋笔 门无暮夜金——2024.5.31《中国紀检监察报》刊载康熙年间著名廉吏罗绮事迹研究文章

案有春秋笔  门无暮夜金

——2024.5.31《中国紀检监察报》刊载康熙年间著名廉吏罗绮事迹研究文章 

 

日期:2024/5/31  字数:1479

作者:曹杰友

 

康熙年间,安徽太湖迎来一位知县,他的廉洁传为美谈,同时在太湖和他的故乡福建两地流传。

康熙二年(1663年),罗绮就任太湖县令,刚履任便在衙署大门上悬挂一副楹联“案有春秋笔,门无暮夜金。”他以此联自警自律,也用来告诫他人勿有送礼行贿之举。

这副对联对仗工整,言简意赅,出于两则非常有名的历史典故。上联出自孔子晚年笔削《春秋》的典故。《春秋》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本是鲁国国史,孔子删订此书时,为弘扬儒家伦理与政治原则,赋予《春秋》微言大义。孟子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可见《春秋》的巨大震慑力。罗绮借此表达以史明志、为民解忧的情怀。

下联出自杨震却金的典故。友人暮夜送金给杨震,说没有人知道的,杨震正色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人因此敬称杨震为“四知太守”“四知先生”。罗绮引用此典,时刻提醒自己绝不能贪赃枉法,要廉洁奉公、洁身自好。

明清两朝规定,新官莅任应先到当地城隍庙中祭祀,并斋戒三天。罗绮在太湖城隍庙斋宿期间写成一篇《告城隍文》。这实是一篇安民告示,仅一百九十字,以飞扬的文采、精练的语言,把自己“赋怀耿烈”的志向、“才知多疏”的谦逊和“恐致开罪地方,有负民牧”的担心,毫无保留、真诚坦率地展示在全县老百姓面前。文中他还提出要向神明誓约:“讼不能平,狱不能理,刑罚不能清,赏赐不能当,贤良不能举,奸宄不能勘,神则谴之。”

罗绮上任后,一干就是五年。当时县城周边匪患频仍,社会还不稳定,主城区地势低洼,长河绕城而过,加之春夏之交,降雨频繁,导致城墙多被冲毁,影响百姓安危。同治版《太湖县志》“舆地志”中曾记载:“康熙五年(1666年)春雨,圮北城数丈,知县罗绮捐俸修。”作为一县之长,罗绮带头捐俸修建城墙和谯楼。

由于谯楼体量较大,对其进行重修是一项重大的市政工程,按时俗必须择吉日良辰才能动工。然而时局不待人,为使城内居民早一点免于匪寇袭扰,必须尽快修缮,罗绮决定立即开工。此时,有风水先生进言:“不按吉日动工,对官方很不利。”罗绮不以为然,对其说道:“只要对老百姓有好处,我就心满意足了,何必等待。至于对本官不利,我无所畏惧。”只要有利于民,罗绮慷慨解囊,更敢于担当,不信什么风水之术,当做即做,无所牵挂,颇具君子坦荡之风。

五年间,罗绮留下不少善政。如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他多次鼓励百姓垦殖荒田,同时免征或缓征相关赋税。《太湖县志》“艺文志”里记载了他的一首诗《棠梨坪丈亩夜归》,其中几句这样写道:“履亩不辞俗吏剧,闲田那得野人欢?劳劳此际思无极,古道频催片月寒。”为了尽快把老百姓新开垦的田地丈量完,他常常要忙到夜深才能回到衙署。

罗绮的事迹不仅在太湖的地方志中有记载,在其故乡的地方志、本家的族谱中也有记载。

《罗氏族谱》载,为了维系家族凝聚力,罗绮为家族制定了名序和字序。名序为“一国兴嘉士,五云兆世祯。光宗延泽永,昌嗣善祗承”;字序为“首君思作宪,实裕乃长华。立训惟务本,仁厚可传家。”名序、字序分别就是两首五言诗,名序表达了他治国兴家要培养人才的思想,字序表达了他勤劳致富、仁厚传家的思想。罗绮还鼓励家族制定“优生田”制度,凡家族子孙考中秀才,赏谷八十担,此举有助于人才的培养。

康熙六年(1667年),罗绮任满,朝廷正准备拔擢他时,因常年操劳过度,天违人愿,殁于任上,年仅51岁。他的猝然离世,令太湖全县民众哀恸,以停市休业的方式予以悼念。

不知罗绮是否曾想到,他所写的“案有春秋笔,门无暮夜金”对联,日后成为了名联。当今天的读者了解到罗绮的事迹后,无疑对这副对联有了更深的理解。

编者注:

1. 转载文章,副标题为编者所加。

2. 民呼为“罗菩萨”罗绮,福建福州闽清下祝洋头村人,其传记刊于《江南通志》、《福建省志》、《安庆府志》、《闽清县志》。

00024-7

2022.8.6,本文作者曹杰友(右2)等拜谒罗绮墓

00024-1

前排左往右:刘磁生、罗卫东、罗海曦、罗训森

后排左往右:罗炳行、罗训涌、罗明权、马瑞娟(女)、罗兰(女)、赵静杰、李建一、罗龙秋、洪鼎美、周晓燕(女)、曹杰友、罗崯峰

阅读原文:  http://www.hualuoshi.com/?p=21141

供稿:曹杰友  录入:罗训森   2024.6.1 于洋头罗含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