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罗氏家风传承学术研讨会”作者
各位作者:
在网络上发出拟在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福州市闽清县下祝乡洋头村,召开“罗氏家风传承学术研讨会”信息后,有关作者热烈响应。
兄弟姓氏专家学者主要撰写有关罗氏名人家风传承学术论文;海内外罗氏宗彦贤达主要撰写家庭、本支系、祠堂及罗氏名人家风传承学术文章。
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必定出人才。现将“一门三县”,湖北省襄阳市原教育局长罗兴才发来的文章附后,供您参阅。
祈盼尽早收到您的文章。
注:
1. 罗兴才有两个弟弟:罗兴合,曾任襄阳县县长;罗兴斌,现任中共襄阳市南漳县委书记,曾任襄阳市财政局长。
右往左:罗兴合、罗卫东、罗琼玖(女)、罗箭、罗兴斌、罗训森
2. 襄阳,罗氏历史上的第一个郡望,罗氏家风的发源地。
3. 作者的论文或文章,只要主题是“罗氏家风传承”,无论公开发表与否,均可传送。
拟正式出版的《罗氏历史——续修中华罗氏通谱》将从中选录。
“罗氏家风传承学术研讨会”
秘书处
2022.2.22
爷爷的胸怀
——原襄阳市教育局局长 罗兴才
农家饭 2018-12-27 04:26
作者简介:
罗兴才,原籍湖北襄阳,现已步入古稀之年,是原襄阳市教育局局长。他一生对党忠诚,克己奉公,为官清廉,热爱党的教育事业。退休闲居的他在带孙子、孙女的同时,执笔创作,发挥余热,璀璨人生的黄昏时光。
编者注:“农家饭”原简介。
罗兴才
生日,是每个人都铭记的日子。现在,我是三世同堂的家庭,无论哪一代人中的成员过生日,早晨都会全家吃一顿长寿面,中午或者晚上在家里或者在餐馆里炒几个像样的菜,配一个寿星蛋糕,欢天喜地地庆祝一番。这是因为赶上了好时代。
然而,我的爷爷罗国兴,从1899年出生,到1972年离世,活了73岁,没有过过一个自己的生日,因为他压根就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何月何日。
因为他从小就失去了父母,没有人告诉他的生日时间。由于父母离开他太早,他也没有享受到过父爱和母爱,但他仍然有着无私爱人的宽广胸怀。
我自从有了大弟弟后,就开始与爷爷同床共寝,一直一起睡到小学毕业。他一直承担着为我晚上洗澡、夜里把屎把尿、早晨穿衣洗脸的日常事务。把我照顾得无微不至。
爷爷为别人打过短工,租房子开过小饭馆和小面铺,会一手厨师的手艺,所以,四面八方的人家遇上红白喜事,总要请他去做场活。每次外岀替人家做场活,他总是挑着一副担子,一头的箩筐里装着全部炊具,一头箩筐里坐着童年的我。让我从孩童时代就亲临那些"爱人"的场境。
爷爷大字不识一箩筐,但他对我的学业自始至终都放在心上。
上高小五年级时,学校离家有十余华里,早上天不亮就得起程上学,晚上伸手不见五指时才能放学回家。为了我的安全,爷爷总是风雨无阻,早送晚接到半路上。
尤其是上初中时发生的两件事,更让我终生难以忘怀。
那时的初中,实行由学生家自带粮油菜和柴禾。学校距家有20余华里路程,由于我年小体力不支,自己只能利用周末回家自背粮油菜到学校,而对数量大的柴禾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只有依靠家里人送去。
父亲患病在身,不能从事重体力活,只有依靠爷爷。1962年冬季的一个凌晨,天刚蒙蒙亮,我才上完早操,年龄已过六旬的爷爷已把100余斤重的一担柴禾,步行十余华里,送到了学校。这时正值吃早饭的时候,可学生都是固定的份饭,到教工食堂买饭又囊中羞涩,空空荡荡。好在遇上好心的班主任朱大襄老师到食堂就餐,是朱老师为爷爷买了早饭,避免了爷爷饿着肚子回家。
1963年秋季,我正读初三上,开学前夕,因家庭穷得实在拿不出10元钱让我去学校报名,面临失学。爷爷不甘心,他在左邻右舍借不到钱后,带我步行30余华里,在我的一个亲戚家里,费用口舌借到了10元,使我顺利完成了初中学业,考取了省重点中学一一襄樊四中(现更名为襄阳四中)。
考取省重点高中是件喜事,可对全家人来说却成了愁事。因为没有报名入学的钱。爷爷又动员我父母亲,分头四处求爷爷拜奶奶,借齐了我入学报名的全部费用。整个高中阶段,我都是靠吃人民助学金和爷爷东凑西借勉强度过的。
爷爷一生勤劳节俭,年过七旬时,不能干重体力劳动了,还在成年累月的为集体放牛挣工分。
不幸的是,1971年秋,爷爷吃饭感到食道不畅,我陪他到县医院做检查。检查的结果是一声青天劈雷:食道癌晚期。我倾囊买药,医生说你这只能是尽心,爷爷要求我不要再花怨枉钱了。
我谢绝了医生的劝告,把带去的全部钱为爷爷买了30付中药。
我们农村称食道癌为噎食病,并流传着噎七不噎八的说法。也就是说患了食道癌,至多只能活七个月,活不到第八个月。
听到这些话,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坐卧不安。就一边四处求医问药,一边买书查阅资料。当得知服用熬过的食醋对进食有帮助时,就如获至宝,买回大量的醋,坚持每天三顿饭前为他熬醋。
起初几个月,确实有效,爷爷喝过熬的醋后,能比较顺利地吃下一碗饭,我感到十分欣慰。这时,他仍然坚持坐在家里用麦桔扎筐子卖钱。像没有患病一样从容、繁忙。
谁知道到了这年的腊月三十,全家人团年的时候,爷爷突然滴水都无法吞咽了。
乡邻告诉我们说,用小燕窝熬水喝有用,我立马捣下了家中心爱的小燕窝熬了一小盆水,端给爷爷,可爷爷依然一滴水也咽不下去。
从此爷爷卧床不起了。
卧床的第三天,他硬撑着身子到堂屋坐了一会,当看到屋角散放着的麦桔时,低声喊着我的乳名交待道:才娃,你把那些麦桔替我收拾好,待我病好了再扎筐子卖。闻言,我热泪盈眶,微微地点了点头。
由于家大口阔,长年欠债,根本无力为爷爷作进一步的救治,只能任凭他躺在床上硬挺着。
他饿的实在难受极了,只好由我和父亲、大弟弟三人一天24小时轮流值班,用手按着爷爷的腹部。
一次轮到我值班,爷爷勉强挣开眼睛,上气不接下气的断断续续地告诫我,你⋯⋯你⋯⋯你要⋯⋯帮⋯⋯帮助⋯⋯你的⋯⋯兄⋯⋯兄弟⋯⋯们⋯⋯读⋯⋯读⋯⋯读书。家⋯⋯家⋯⋯家里⋯⋯没⋯⋯没有⋯⋯没有钱⋯⋯就⋯⋯就⋯⋯就别⋯⋯别⋯⋯别为我⋯⋯买⋯⋯买⋯⋯买棺材了。这是他令人心酸的"遗嘱"。
1972年正月初八的下午,又轮到我值班,我照例用右手按着他的腹部。时近4时许,爷爷用一只手抓住我的手,在他的胸口转了一个圆圈后,突然松开。爷爷咽气了,眼睛是闭着的,似乎不感到留有遗憾。
那个年代的农村超支户,常年连粮食都不够吃,别说有钱了。为了让爷爷入土,我们只好向别人赊了一口劣质棺材,出殡那天,依靠一盘耙在棺材下面支撑着,才勉强抬到墓地下葬。
爷爷虽然是大字不识的农民,但他无私的胸怀,为我的人生立起了高高的标杆。他虽然离开我们已经40余年,但他立起的标杆一直装在我的心中。
——写于北京·今冬
父亲一生的追求
——原襄阳市教育局局长罗兴才
农家饭 2020-04-18 07:53
不知不觉,到今年农历十月初一,父亲罗正东就逝世三周年了,按我们农村的习俗,叫做满孝。这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他曲折坎坷的一生,更想起了他老人家一生不懈的追求。
新中国诞生不到半年,刚踏入20岁的他,就于1950年3月参加了革命工作,在襄阳县(现襄州区)峪山区武装部任干事。在我刚记事的时候,就乐于观看租住他人的住房门口的右上方挂着的一个黄底红字的小牌子,上面书写着四个楷体字:工属光荣。对于"光荣"二字,父亲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他参加工作不久,全国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土改复查工作。当时,我们家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理应分配到"打土豪分田地"的果实一一土地和房屋。但时任乡土改工作组组长的父亲,动员家里的人主动放弃了分配的土地和房屋,依然依靠租住他人家的房子和经营轧面的小生意为生。又过了三年,全国实行"三大改造",父亲又动员家里的人主动放弃在集镇上经商,而带头下乡置地务农。这种对党的政策身体力行,牺牲小家支持国家政策的贯彻落实的行为,是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行动。 称之光荣之举而受之无愧!
父亲虽然读书不太多,依现在的标准看,顶多只能算是个小学毕业生。但他写得一手好字,更爱好画画。就是这个爱好,让他遭遇横祸而一落千丈。但他在身陷囹圄之时仍然始终相信党总会是实事求是的。
反右倾运动时,他因画了一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鸟,而引火烧身遭到"双开"(开除公职、开除团籍)的处分,由国家干部成为公社社员。
这时,我正在原来居住的集镇上读高小。几乎每个星期都要代他发信。寄信的地址始终就是一个地方一一襄阳县人民监察委员会。信的第一行总是三个字一一申诉书。这样的信持续了十几年,如果收集起来,应该用麻包才能装下。他执著的申诉,诠释了他对党的信任,对真理的追求。始终不以某个人的失误和过错去点污伟大的党。
由于心力交瘁,回乡不久就多病缠身。但他不仅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而且利用工余时间学会了针炙,常常为四面八方的乡邻们义务针灸治病,有时因为替人义务治病,耽误了上工的时间而被扣减了当时社员的命根一一工分,他也毫无怨言,仍坚持不懈。因为在他心里,始终装着一个信仰:人不能只为自己,为人民服务没有场合限制,应该随时随地用一己之长,为他人做好事。
在社会上一度有一种让人说不清道不明的现象:黄泥巴糊进裤裆里,是实(屎)也是实(屎),不是实(屎)也是实(屎),有口说不清。而且一旦当成污点,就会成为靶子,一有风吹草动,就又会"旧账""新账"一起算,总成为"革命"的对象。父亲申诉多年不仅未果,而且在一场大风暴的年代,被诬陷为反革命组织幸福党的成员,遭到非法关押,进行严刑拷打。正在上高中的我,对父亲的事将信将疑,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他,劝其走"坦白从宽"之路。父亲看信后,把它撕得粉碎。坚持宁肯被打得皮开肉绽,也要维护自己的清白。后来事实证明,那个所谓的反革命组织本身就是莫许有的。他老人家之所以能以皮肉之苦维护自己的清白,是因为在他心装着一个信念:共产党是英明的。
父亲的不幸遭遇,不仅摧残了他的身心,而且连累全家人走"麦城"。在那个年代,农民本来就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也难吃饱肚子,何况我们家是一个家大口阔的老超支户,连每年的基本口粮也"夺"不回来,总是缺吃少穿。记得有一年,因"超支",全家一年到头的口油并扣押在生产队的仓库里。待年底好不容易凑齐了钱,一坛子油不翼而飞,无影无踪了。岀了钱也没有吃上油。更因为缺钱,我的大弟弟和妹妹没有进过一天学堂,成为"睁眼瞎"。
政治上的影响更是令人心酸不已。我初中毕业,本拟保送襄樊四中(现襄阳四中),因"政审"不合格被取消保送资格,而以成绩考入襄樊四中。襄樊四中毕业回乡后,在村里被列为另类,"清理阶级队伍"培训班,我被安排在"四类分子"子女一个批次。那个年代,农村"知识分子"奇缺,初中甚至小学毕业生都能安排到大队小学当民办教师,而作为全大队唯一的省重点高中毕业生的我,却没有这个资格。后来好不容易被"招工"了,结果拿了一年工资,吃了一年商品粮后,又因"政审"问题而重回农村。
父亲看到我们的遭遇,他痛心疾首地告诉我,都是我不好,连累了你们,影响了你们的前程。常常抱头痛哭流涕。但他又总是很有信心地告诉我,只要是共产党领导中国,我的问题总是会搞个水落石出的。
那长期坚持不懈的执著申诉,这简捷明快短短的寥寥数语,既是对我们的安慰,更表明父亲对党的忠诚与信任的信念是始终如一,毫不动摇的,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也没有动摇过。这就像一个被母亲错打的孩子,不仅丝毫不责怪母亲,而且始终信任着母亲。
儿子的忠实终于感动了母亲,当对儿子消除误会后,儿子更加热爱和忠诚母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父亲的问题得以平反昭雪,尽管由于年事已高,身体也日趋衰弱,恢复公职即办理了退休,团籍也因超龄而不再恢复。但父亲又焕发了第二次青春,除了继续义务为人针灸治病,还投身于镇上关心下一代工作之中。更让我们惊讶的是,他多次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终于在2010年3月9日,他80岁生日之际,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宣誓之后,他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连声对大家说,我终于实现了一生追求的梦想!
我们兄弟几个通过自己的努力,都陆续有了各自的工作。每次回去看望他时,他总是老生常谈:身为共产党的干部,就要勤勤恳恳地干事,干干净净地做人。后来因耳疾严重,失去听力,当我们回去看他时,他就经常在信纸上反复写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官的语句。尤其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在他病逝前一周,因我要陪老伴去南京看病,临行前去看望他,他用笔在纸上写下了整整齐齐的一行字:兴才,你从县级干部的岗位退下来10年了,算是安全着陆。但你还有几个弟弟在县级干部岗位上,你一定要教育他们廉洁自律,奉公守法,不忘初心,当好公仆。我看后使劲点了点头,他满脸绽开了笑容。但万万没有想到,这一行字竟成了他的绝笔,这段话竟成了他的遗嘱。
2017年11月18日,即农历十月初一的傍晚,我还在南京陪老伴看病,突然接到父亲病逝的电话,就急忙朝回赶。次日晚上到达老家时,父亲已经装殓完毕,静静地躺在灵柩里。灵柩上面覆盖着一面鲜艳的党旗,灵堂的两边挂着写有:
红心向党时时紧紧追随,
慈心爱子处处谆谆教诲。
的挽联。让我感到这副挽联正是对他老人家一生真实写照一一对真理不懈追求,对党永远追随!
阅读全文: http://www.hualuoshi.com/?p=19688
附文供稿:罗兴才 供稿、录入:罗训森 2022.2.23 于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