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证史
——试探明状元罗洪先是谁的子孙
罗训森
明状元、理学家、地理、谱牒学家罗洪先,江西吉水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人物之一,研究其家族的上源具有重大的历史和当代价值。
罗洪先承父、进士、山东副使罗循之命,用三十多年时间,编纂本支系的《秀川罗氏族谱》。现江西吉安地区留有多种版本的《秀川罗氏族谱》,同时,《四库全书》中也录有罗洪先六代孙、清长洲知州罗继洪整理的《念庵文集》,两者相较,现存的《秀川罗氏族谱》已失去原谱的旧貌,甚至罗洪先创新的《名位表》、《内外传》都没有保存下来,但流传下来的世系,却弥足珍贵。
明状元罗洪先是谁的子孙?不但罗氏感兴趣,学术界一样非常感兴趣。
以诗证史,本文试从《念庵文集》等史料中,探索罗洪先家族的上源。
一、君章擅湘中之誉
谨奠献以修,诚守祊祧而著代:
君章擅湘中之誉,早播琳琅;
仲素续道南之传,尚多逄掖。
——《大安重建祠堂上梁文》
祠堂,在国人心目中是处十分神圣的地方,称为当地本支族人的“圣地”,亦不为过。以宗祠为展示平台的《祠堂记》、《上梁文》、《祖先传记》、《门柱对联》等文字,具有重大史料价值。明状元罗洪先在地处江西吉安的《大安重建祠堂上梁文》中,非常明确地将东晋罗含,字君章,宋罗从彦,字仲素,作为自己的著名祖先加以崇拜。
地处福建沙县、纪念宋从祀孔庙、朱熹祖师、时学者尊称为“豫章先生”罗从彦的省级文保单位“豫章贤祠”中,留下一副古代留传下来的对联。同样,非常明确地将东晋罗含,字君章,宋罗从彦,字仲素,作为自己的著名祖先加以崇拜。
梦传吞鸟琳琅第,卷录遵尧道学家。
罗从彦,宋南剑州沙县人,祖籍江西吉水。南剑州,后更名延平、建阳、南平。解放后,沙县划归新建福建省地级市“三明市”管辖。罗从彦祖籍,与很多历史名人一样,历有争议,清康熙皇帝赐匾:章水文渊,予以权威确认。
据清江西巡抚白潢《豫章书院记》等史料,罗从彦在江西,享有“十二先生”从祀的尊崇地位!
二、罗含有后重家声
《寿族叔(罗)凤山七十》
罗含有后重家声,住向深山岁几更;
身谢儒冠缘肖子,庭分宾席少难兄。
结庐不计频移径,种树还因识养生;
怪是菊花开独晚,故留尊酒纵闲情。
罗洪先在祝贺族叔罗凤山七十岁生日诗中,非常明确:其所在支系,是东晋罗含的后裔!
三、风流故迹留江左
《题真隐图》
南岳诸峰青复青,上当朱鸟下洞庭。
其中神物不自秘,往往变现生明灵。
丹凌洞天逢雪霁,土石大半丹鈆细。
见松辄欲献奇形,食芋还经堕寒涕。
欲归未归意独迟,相思相见叹违时。
不知鬻熊自有后,已跨轸翼窥天倪。
惜哉此行不我遇,移家旧在金川住。
想象朝元往复还,常骑白鹿逰何处。
传闻此度谪人间,邺侯万卷劳披删。
含香汉署仙班贵,作牧华亭史事间。
风流故迹留江左,拂袖归来吾丧我。
一笑繁华梦早春,多情箫鼓催灯火。
遥怜此夕几怀人,试念交游谁独亲。
紫虚醉客久不至,正恐芝草迷风尘。
我得节竹色如铁,入手不畏千崖雪。
倘向潇湘再放船,相邀一问长生诀。
《题真隐图》是罗洪先用诗歌形式,自述江西吉水罗氏上源。
“传闻此度谪人间”:罗隐,传闻神仙下凡,有“皇帝嘴”之称。
“邺侯万卷劳披删”:邺王罗绍威,藏书万卷。
“风流故迹留江左”:东晋罗含,史称“湘中琳琅”、“江左之秀”。
以上三诗句明确罗洪先是东晋罗含,唐罗隐、罗绍威的后裔。
四、罗含留故宅
《哭罗木夫(五首并序)》
(一)
十载江城面,三年夜雨亲。
道交久不厌,志逸老能贫。
岁月怜分影,乾坤隔幻身。
残躯新读礼,感事倍伤神。
(二)
彩服趋庭处,乌巾对月吟。
橙溪秋自好,椒醑尔难寻。
蝶梦无醒枕,猿哀有泪襟。
思亲悲似貌,今日失知音。
(三)
叔夜尘缘薄,初平道气深,
酒醒仍荷钟,身老不留金。
白日哀迴驾,青鸾渺去音。
皋比读易事,凄断不堪寻。
(四)
阴阴伤岁暮,历历封山原。
呜咽泉声断,萧森桂影翻。
牛衣空自去,鹤树竟难言。
长岁归鸿急,荆丘日露繁。
(五)
招魂路杳隔,埋骨日幽阴。
岁月芳兰歇,风霜宿草深。
罗含留故宅,锺子绝鸣琴。
把剑悲重约,题碑寄夙心。
余壬辰秋九月初,三潭子泣别同江之渚,时先大夫在堂,而余之远行实出公期促迫,期改,岁当假王事,南归省觐,与三潭子必重晤,得徜徉山中与菽水乐别,未半,朞而先大夫见背,逾月,则三潭子亦相继摧逝。明夏奔归,则与三潭子永隔,而江渚之泣,盖永诀矣哉。乙未,倚庐将毕,追思故交,心肺割裂,遂抑郁宣悲,为挽诗八章,虽于声律之学,或未谙识,至于论世,庶有征焉矣。
编者注:“三潭”,江西吉水人,罗辂,字木夫之号也。罗洪先在序言中加“子”,乃古代对知识分子之尊称。罗辂仙逝后,由罗洪先撰写墓志铭,足见二人之忘年交。
此诗序言,准确载明,罗洪先前往湖南耒阳寻根的时间:壬辰秋九月初。是其父、进士、山东副使罗循“期促迫”的,用现代文翻译,罗循希望罗洪先去湖南耒阳寻根,寻找祖先罗含故宅,并且催促、逼迫罗洪先早日起程。
五、长沙地近家谁识
《湘 江 怀 古》
秋风江上易生悲,寂寞寒流去欲迟。
汉室几人怜贾傅,楚狂今日吊湘累。
长沙地近家谁识,渔父歌残舟自移。
纵为天涯多往事,至今斑竹尚低垂。
编者注:晋罗含,湖南耒阳人,耒阳地近长沙,其曾任过长沙相。明状元罗洪先奉罗含为祖先,视“耒阳”为祖籍地。在诗中,他发出如此强烈的感慨:“长沙地近家谁识”!
现在,江西吉安吉水唐吉州剌史罗崱公系后裔,又有多少人知道湖南耒阳是“寻根谒祖”真正的祖籍地?
六、况有琳琅湘水吟
《竹园爱筠翁七十》
我癸石莲凿天巧,恨少篔筜看一饱。
曾乞名园竹数枝,陡觉寒声梦争搅。
当时传竹未传法,至今清影来稍稍。
爱筠老翁法最竒,种竹择根不择枝。
忘鱼久缩钓竿手,采蕨常违烧笋时。
夕雷忽报春工起,龙跋犊角互撑抵。
闲庭夜起月娟娟,宻户朝开风簁簁。
年纔七十竹满山,吠犬篝灯山竹间。
虚心相对还相似,更觉柴门幽且闲。
郎君搦管识竒字,仲氏吹箎多好颜。
青青叶色深杯见,自笑皮冠身未贱。
桃李秾华欺岁寒,何处物情无改变。
两年石莲秋草深,未见翁面知翁心。
吾家名士多汗简,况有琳琅湘水吟。
常疑葛陂化龙事,竒物与人两不异。
编者按:“吾家名士多汗简,况有琳琅湘水吟。”,看到此诗句,有何理由再质疑罗洪先是东晋罗含的后裔?
七、遗爱为诚斋
《忠节祠前诚斋先生手植罗汉松》
移根自祗苑,遗爱为诚斋;
曾借琴书润,犹当俎豆阶。
地灵人自美,风古色逾佳;
剪伐宁须戒,伊人众所怀。
编者注:罗洪先对杨万里极其崇敬,杨万里,号诚斋,其《罗氏万卷楼记》,为吉水罗氏解开上源之谜,故有“移根自祗苑,遗爱为诚斋;曾借琴书润,犹当俎豆阶。”之句。
八、罗洪先创作诗句的史料依据
1. 唐皎然诗句
《送罗判官还寿州幕》
君章才五色,知尔得家风;
故里旋归驾,寿春思奉戎。
天寒长蛇伏,飙烈文虎雄;
定颂张征虏,桓桓戡难功。
编者注: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罗判官何许人也?
罗珦(?-809),享年七十一,会稽人。唐代宗宝应(762—763)年间赴京师上书,授太常寺太祝。曹王李皋先后任江西、荆襄、山南东道节度使,珦历参幕府,累迁至副使。李皋卒,李实为留后,因克扣军士衣食,酿成哗变,焚掠城中。珦捕斩为首者十余人,命军士退出所掠物资,免罪不问,事态遂告平息。召为奉天令。奉天靠近京师,常有宦官出入,地方官吏往往借宦官之势,违法犯禁。珦毫无畏忌,将违法者严加鞭笞,从此不敢为非。后升任庐州刺史,兴建学宫,为政简易。当地百姓有病,不求医药而信神巫,珦下令禁止。淮南节度使杜佑以政绩上报朝廷,赐珦金紫服。再任京兆尹,请求削减平籴数量,缺数由田赋抵充,使百姓得以减轻额外负担。后以年老有病,请求辞职,改任太子宾客,封襄阳县男。卒谥夷。
罗珦之子罗让,出生在安徽,“芝雀堂”、“芝鹤堂”,乃罗珦、罗让直系后裔。
2. 唐五代罗隐诗句
《寄酬邺王罗令公五首》
其一
营室东回荫斥丘,少年承袭拥青油。
坐调金鼎尊明主,横把琱戈拜列侯。
书札二王争巧拙,篇章七子避风流。
西园旧迹今应在,衰老无因奉胜游。
其二
脉散源分历几朝,纵然官宦只卑僚。
正忧末派沦沧海,忽见高枝拂绛霄。
十万貔貅趋玉帐,三十宾客珥金貂。
良时难得吾宗少,应念寒门更寂寥。
其三
敢将衰弱附强宗,细算还缘血脉同。
湘浦烟波无旧迹,邺都兰菊有遗风。
每怜罹乱书犹达,所恨云泥路不通。
珍重珠玑兼绣段,草玄堂下寄扬雄。
——《四库全书》集部二,别集类一《罗昭谏集》卷一
编者注:罗隐(833-909年),唐代文学家。字昭谏,原名横,号江东生,因屡试不第,改名为隐。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市)人,晚唐诗人、文学家。著有《谗书》、《淮海寓言》、《湘南应用集》、《江南甲乙集》和《两同书》等。
据罗氏女婿、宋杨万里《罗氏万巻楼记 》:罗氏,皆豫章别也。其在于晋,君章以文鸣降。及五季,则有江东公。今庐陵之罗,其后也。明确罗隐为罗含后裔,且江西庐陵罗氏皆罗含和罗隐之后。
罗令公何许人也?
令公,对中书令的尊称。中唐以后,节度使多加中书令,使用渐滥。罗绍威曾担任中书令一职。罗绍威(《旧唐书》作罗威,877年-910年),字端已,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人,唐末五代军阀、将领,魏博节度使罗弘信之子。
888年,罗绍威被任命为魏博节度副使。898年,继任节度使。后升为检校太傅、兼侍中、长沙郡王。904年,罗绍威因营建洛阳太庙有功,加检校太尉、进封邺王。后梁建立后,罗绍威被加封为守太傅、兼中书令,深受梁太祖朱温信任。910年,罗绍威病逝,年仅三十四岁,在镇十七年。追赠尚书令,谥号贞庄。
“邺都兰菊有遗风”,“罗含家风”再次在唐诗中出现,湖南耒阳罗氏至今仍有堂号:“兰菊堂”。
新旧《唐书》、《五代史》,在罗隐、罗绍威的传记中,均记载了他们“通谱”的史实,他们对形成罗氏“长沙郡望”,起到决定性作用,奉东晋罗含为开基始祖。
3. 宋杨万里诗句
《送安成罗茂忠》
书台佳士君章孙,句法来自西溪门。
向来家住金谷园,珊瑚四尺蜡作薪。
床头黄金已散尽,买书却铸文章印。
印成一字不疗饥,仰天大笑还哦诗。
诸老先生总参遍,只欠一瞻晦翁面。
晦翁今已作贵人,君从何许去问津。
劝君努力战今举,来年拜渠为座主。
罗茂忠何许人也?安成,吉安安福之古名,罗茂志,杨万里之同乡。佐证杨万里论断:庐陵之罗,晋之罗含,唐之罗隐之后。
《送子上弟赴郴州,史君罗达甫寺正之招》
郴山奇变水清写,郴江幸绕郴山下。
韩秦妙语久绝弦,谁煎凤觜续此篇。
君章词客山水主,云锦聘君君好赴。
为寻两公旧游处,得句寄侬侬不妒。
休道郴阳和鴈无,也曾避雪罗浮去。
罗达甫何许人也?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史,通“使”。
左右寺正是古代明时期的官名,职能是分理天下刑狱。
罗克开(1141—1209),宋吉州龙泉人,字达甫。孝宗乾道八年进士。宰广昌,擢大理正,历知郴州、苏州、袁州,处事立断,有惠政。
编者注: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县,宋举人、“一门九进士”罗绋之女婿)人,南宋杰出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官至秘书监。他忠贞爱国,写有大量爱国诗,著有《诚斋文集》。
《罗氏万卷楼记》
宋·杨万里
罗氏,皆豫章别也。其在于晋,君章(罗含,字君章)以文鸣降;及五季,则有江东公(罗隐,号江东生);今庐陵之罗,其后也。
出凝归门北东四十里,而近为完塘之罗,自武冈公(罗棐恭)以泓澄演迤之学,崭刻卓诡之词,第建炎进士,其族遂鼎盛。
由完塘西北五十里,而遥为印冈之罗,自乡先生天文(罗绋,字天文,杨万里岳父),以诗一经为三舍八邑之师,其子、若孙、若曾孙,以经术文词第进士者七人,其荐于乡者何数,至今遂为士乡家章甫人诵弦也。
而印冈西南三十里,而近为东西塘之罗,自长者长吉始,聘师友,辟斋房,训子弟,今垂五十年矣。而独未有闻焉。
长吉之族,德元有孙敬夫(罗晋,字敬夫,罗必元从子)。予闻其避俗入山,筑楼业书,扁以万卷,旁招儒先,以范以模。敬夫幼失所怙,每月之吉,定省其母夫人处,即往山斋,晨晷宵膏,忘寝废食也。记览简策,日诵万言,追琢词章,月秃千毫。
以书来请,曰:宗孔刻意愿学,而未得所以学,敢问圣涯奚而可航,圣门奚而可阶。
予复之曰:服餐仁义,菑畲经训,学也;诵数训故,摛艳文词,亦学也。薄陋藏修,游谈空虚,亦学也。择于斯三者在茂之而已。大抵族姓之盛衰,或以为数,其然岂其然乎?譬之田焉,水旱数也。勤惰数乎?当武冈公,天文先生之未作,完塘之罗,犹印冈之罗,印冈之罗,犹东西塘之罗也。今二氏之罗,独殊于东西塘之罗,夫岂数乎哉?夫岂不以人乎哉?使敬夫而为印冈、完塘之罗,是亦印冈完塘之罗而已,岂惟印冈完塘之罗而已?果能茂焉。后出益可畏,晚发愈可仰,岂惟印冈完塘之罗而已。
敬夫与子叔父、叔侄皆亲也。予以随牒,倦游四方,晚乃识之。楼之下有堂,曰:“醉经”,曰“远俗”,曰“默”,曰“南”,曰“北”云。
诚斋 杨万里 序
——《四库全书·诚斋文集》
4. 宋刘克庄诗句
《答罗天骥》
乃祖曾吞凤,郎君岂后身;
颇闻精选理,何必慕唐人。
玉麈王夷甫,乌绦吕洞宾;
客谈溪墅胜,终拟卜比邻。
罗天骥何许人也?
罗椅(1214-1292) 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子远,号涧谷(一作间谷)。宋宝佑丙辰(1256)以”四贡元”著,宝佑四年(公元1256年)进士,知赣州信丰县。选潭州军学教授,占籍茶陵,后擢京榷提举,朝请大夫,迁监察御使。时贾似道专权蔽主,椅上书直言,遭报复。公以国事不可为,忧郁成疾,往来潭、吉间,茶陵乃必经之地,竟爱上茶陵的云山洣水,宋景炎丁丑(1277)以疾卒于署。
《绝妙好词笺》 卷三 记载:罗椅,字子逺,号涧谷。癸辛,杂识云:罗椅庐陵人,富家子,壮年捐金结客,后为饶双峯髙弟,又以荐,登贾师宪之门,丙辰第进士,以秉义郎为江陵教,改潭教,及宰贑之信丰,迁提辖榷货,度宗升遐,失于入临,论罢。《年登科录》,第二甲,第三十人,罗椅,字子逺,寳祐四,小名天骥,第七十一。永感下,年四十三,十二月十五日,寅时生,外氏孙治,赋四举,娶刘氏。曾祖上达,祖维翰,宣政郎,父沂,宣义郎,本贯吉州庐陵县化仁郷,祖为户。
罗椅,文天祥榜进士,同榜进士,古称“同年”,是当时政坛上一支重要力量,而文天祥又是吉水人,他们具有“同搒”、“同乡”的姻亲关系。
罗椅,“倾家报国”,支持文天祥抗元,传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中典型事例之一。
明状元罗洪先为族祖罗椅编纂《涧谷文集》,并作传。
罗椅,乃罗绋家族第九位进士,铁证杨万里论断:庐陵之罗,晋之罗含,唐之罗隐之后。
——《四库全书》集部四,别集类三《后时集》宋·刘克庄
九、结语
以状元身份编纂三十多年族谱,史不多见,甚至可能是唯一。所以,罗洪先《念庵文集》中留有大量可反映当时修谱情况、极具史料价值、权威性的文章,诗歌。
从以上“以诗证史”的史料中,可得出如下结论:
明状元罗洪先是晋之罗含、唐之罗隐、宋之罗从彦之后。
最近,有人质疑,声称:杨万里、罗洪先的“只言片语”不可信,更荒谬地称:杨万里是外姓人,对罗氏源流研究的文章、诗歌不可信,严重抵毁“吉水第一名片”杨万里声誉,打击兄弟姓氏专家学者研究罗氏历史的积极性。其利用微信、互联网平台,有意煽动不明真相罗氏排斥兄弟姓氏的情绪。
杨万里何许人也?多少姓氏的著作、族谱,地方志以名人撰序为荣,以杨万里撰序、诗歌为荣,真是无知透顶,蚍蜉撼树不自量力。其妄称罗洪先不是晋之罗含、唐之罗隐、宋之罗从彦之后,甚至在许多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公布所谓的《中华罗氏大成谱》编委会名单,信息时代,竟敢满天过海,将本人列为该编委会“顾问”,妄图否定明状元罗洪先是东晋罗含子孙的史实。
我们欢迎不同意见的学术讨论,但对某些人为了商业目的而有意歪曲罗氏历史、传播消极、颓废价值观的做法,表示坚决反对。
编纂谱牒的核心是为了传承发展“家风”,经过长达二十几年,尤其2016.12.17,“中国(耒阳)罗含学术研讨会”后,湖南耒阳正源学校罗湘云校长的进一步挖掘、研究、归纳、总结,让我们更加坚定罗氏的“文化自信”,确定了“罗含家风”是“中华罗氏家风”的唯一代表。
以东晋罗含为代表的“罗含家风”,是罗含在前辈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由以下著名的后裔传承发展:
晋、南北朝:罗含长子、节干元帅罗处端;罗含长孙、忠显侯罗溶;
唐初:罗仕信、罗君副、罗端;
唐中期:罗珦、罗让父子;
唐末及五代:罗隐,罗弘信、罗绍威父子为王、罗衮等;
宋:罗从彦、罗点、罗畸、罗绋、罗大经、罗椅、罗开礼、罗必元、罗博文、罗愚等;
明:罗钦顺、罗复仁、罗伦、罗洪先、罗大纮、罗汝敬、罗璞、罗万化、罗明祖等;
有关以上罗氏名人的史料,敬请参阅“中华罗氏通谱”网,网址:
http://www.hualuoshi.com
2019.2.22
阅读原文:http://www.hualuoshi.com/?p=18244
供稿、录入:罗训森 2019.2.24 于福州
非常感谢你找出大量证据,为我们罗氏文化流传作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