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考《湖北大悟县罗氏源流》上源

小考《湖北大悟县罗氏源流》上源

罗训森

由湖北省大悟县原县工委书记、副县级调研员、北京307医院原院长罗卫东将军之父罗建华提供的《湖北大悟县罗氏源流》,已刊载在2007.5《中华罗氏通谱》中,文中言:

吾鼻祖汝公、渭公。还有卿公、浚公、澳公、百一公、百二公、百忍公、正宪公、时宪公。汝公生有:吉生一公威公,吉水二公武公,吉昌三公汉公,吉盛四公杰公,吉安五公宿公。渭公生有:安云公,安七公安文、安八公毓公,安九公。卿公生:道㴦公、道沣公、道氾公。漫公生:承春、承夏、承秋、承冬。安时其昆兄弟九人奉诏由江西吉水县汝溪村于大明洪武二年(1369)徙居楚北,今黄陂、红安、麻城、孝感、罗山、大悟等地。

该文明确,支系先祖来自“江西吉水县汝溪村”,考江西吉安吉水罗氏,明初,共有三大支系:

1. 愾下,别称印冈、秀川支系

代表人物:宋举人、“一门九进土”、杨万里岳父、宰相周必大好友罗绋,字天文,号印山、一经;罗椅,字子远,号涧谷、溪园,罗绋家族第九位、文天祥榜进士,家道殷实,人称“罗半州”,倾家报国,助文天祥抗元。明状元、大理学家罗洪先;明广东参政(从三品),“抬棺上朝”的罗侨

注:罗洪先以状元身份承父、进士、山东副使罗循之命,修了三十几年族谱,此记录待后之贤仁刷新。“罗含有后重家声”,罗洪先引以为荣,承上启下,完成罗氏家风体系建设框架。

2. 宋朝,从愾下分出的桃林、竹溪支系

代表人物:宋,朱熹老师李侗的老师、时学者尊称“豫章先生”罗从彦;乡间大儒,杨万里、宰相周必大好友、创修《罗氏族谱》罗茂良,字季温,号“竹谷老人”,请罗从彦从福建沙县回乡修谱;罗大经,季温之子,与兄罗应雷,字大章,“兄弟进士”、理学家、《鹤林玉露》作者,留下罗从彦在其家题词内容: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修谱期间,罗从彦还撰写了《诲子侄文》罗氏家风珍宝;明,“开国宰相”、弘文馆学士、楚国公(正一品)、朱元璋称“老实罗”的罗复仁;复仁从孙、进士、工部侍郎(正三品)、为桃林、竹溪《罗氏族谱》,邀请当朝名流题词撰序的罗汝敬;汝敬之孙,贵州参政(从三品)、集桃林、竹溪《罗氏族谱》九代人大成者罗璞

注:罗复仁、罗汝敬、罗璞,九代人修谱,此记录恐很长时期,海内外罗氏支系均难以刷新。

3. 较独立的、直接奉襄阳为郡望的山原,或称“完塘”支系

代表人物:宋,“西冈三大夫”循吏典范罗拯;进士罗宣罗棐恭,明,进士、文武双全的少保(从一品)罗通;“吉水三罗”之一、进士罗大纮

注:从宋代起,坚守罗氏襄阳郡望,奉罗含为先祖的罗氏支系,笔者仅见湖南耒阳及江西吉水山原罗氏,“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令人敬佩。

吉水罗氏三大支系,每个支系都有代表人物在支撑自己祠堂的声誉。

汝溪”,与愾下,含别称及山原或完塘,无一字相同。只有和“竹溪”,有一字之同。

族谱中,支系上源祖籍地很多属于“口说历史”,代代相传。“竹溪”两字,被误传为“汝溪”的可能性较大,需对湖北大悟方言或江西吉水方言,“竹溪”及“汝溪”两字发音,进行比对。

期待两地发音比对的成果,进一步落实湖北大悟县罗氏的上源。但不管属于吉水三大支系中的哪个支系,均是“晋之罗含,唐之罗隐”之后,可参阅笔者即将发表的拙文《豫章罗氏发祥地——江西吉安》。

“五百年前是一家”,元末明初,“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大量从吉水外迁之罗氏,原本是一家。

笔者所在支系:福建闽清下祝洋头罗氏(笔者为十九代),元末明初,随吉水竹溪罗氏族人从军、汤和部队入闽,因家焉。始迁祖应祥公,正七品把总;十二世祖,富甲一方的宪灿公,均回过吉水竹溪省亲。1998年初,笔者亦回吉水竹溪寻根谒祖,2017年,又回过一次,参加崱公祖墓重修开工庆典。

福建闽清下祝洋头罗氏堂号:“时思堂”。树有根,水有源,命名封地周边之地,如吉州、白鹭岭,景仰吉安白鹭洲书院白鹭洲书院的创始人江万里,为江西都昌县人,官至宰相。元兵南下进占江西,他在鄱阳家居,坚贞不屈,投水自尽,是历史上有名的忠贞节烈之士。书院的第一任山长(即校长)欧阳守道,是江西宋代知名的学者。《白鹭洲书院志》上有“刘辰翁文天祥邓光荐皆出其门”的记载),村名:洋头,即吉安白鹭洲洋头之意。集中体现本支系族人对故土吉水、对祖先的热爱和“时刻思念”

湖北大悟县罗氏与福建闽清下祝洋头罗氏,几乎同时离开吉水故乡,因罗复仁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古今家族传统习惯,吉水尤其桃林、竹溪支系族人,会有大量族人跟随参加明军,很可能同属于吉水竹溪“开国宰相府,理学亦世家”、“忠直堂”,以“老实罗”罗复仁为代表的支系。

考证湖北大悟罗氏上源的意义在于:湖北大悟、红安、麻城,古为“麻城地区”,墓碑、族谱确证三地罗氏共祖,祖籍吉水,为解开“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湖南、湖北、川渝罗氏上源,提供了思路。

古“麻城地区”罗氏来自江西吉安吉水,哪么,很多湖南、湖北、川渝罗氏上源,就是吉水罗氏,庐陵之罗,晋之罗含,唐之罗隐之后。

湖南株洲鼓磉洲以岳麓书院27年山长罗典为代表“明德堂”罗氏,在修谱时,已确认开基祖应隆公,号政斋,明初,来自吉水。

重庆永川松溉罗府宗祠,开基祖祥胜公,字胜二,来自江西吉水愾下支系,数十万子孙,分布在云、贵、川、渝,他们在2007.5版《中华罗氏通谱》中已确认:

始祖罗祥胜,字胜二,业儒处士。元朝仁宗壬子年(1312),生于江西吉安东淘银塘熂下(五代后更名秀川);元致和元年(1328),从江西熂下徙湖广麻城,配李氏(麻城仙居乡人),生二子:长友忠,次友文。元末至正十一年(1351)红巾兵乱,祥胜公又别楚麻城,携家眷来永川松溉落业(时为江津管辖),遂为松溉罗氏,至今654年。

有待湖南、湖北、川渝及海内外更多罗氏宗祠,在“崇尚英雄,精忠报国”、讲好《我们家的报国故事》的同时,讲好“我们家祠堂堂号的故事”,弘扬罗氏优秀传统文化,数典不忘祖,确认上源。

耗资千万的湖北大悟罗氏宗祠,2017.3,竣工落成,是“有名堂”的祠堂,出了一位将军及各行业、各类型人才。现任会长罗祥华、副会长罗德才、秘书长罗寿权等积极筹资建设湖北大悟罗氏宗祠。

2017.3.25,湖北大悟罗氏宗祠竣工落成。本会主席、开国大将罗瑞卿长子罗箭将军及笔者,应罗卫东将军之邀出席盛大庆典,发表贺词,并以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名义,赠送“敦族强宗”匾额。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连骂人的话,都有文化内涵:“你这人没名堂”,意即你的祠堂里没有名人。若从别的祠堂借名人装点门面,在古代,必遭人耻笑,有增强人们“光宗耀祖”意识之积极教化作用。随着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普及及深入,宗祠文化、谱牒文化,必将焕发。

“父子编委”,罗建华、罗卫东,“一军四处,三代五人”(罗卫东其叔罗受榜、弟罗柏成及儿子罗星都是处级以上干部),必将在中华罗氏族史上,留下佳话。按传统习俗,完全有资格在祠堂大门前竖“旗杆”,完全有资格编入族谱的“名位表”,他们传承发展罗氏传统文化,光宗耀祖了。

2004年,罗建华宗彦临终时唯一遗愿:在可能情况下,卫东呀,支持《中华罗氏通谱》编委会。笔者读毕罗院长来信,泪流满面。什么叫晋罗含、唐罗隐集大成的罗氏家风?承父命,修家谱,吉水罗氏后裔的又一典范。

笔者推论是否合理,敬请专家学者、宗彦贤达斧正。

编者注

罗建华:时兼《中华罗氏通谱》大悟联络处主任。

罗卫东:文职将军,主任医师,博导,北京307医院原院长,《中华罗氏通谱》常务副主席兼北京联络处主任。

(作者,罗训森,高级工程师,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总编,福建省敦睦姓氏谱牒研究院院长。手机:13960825863)

阅读原文http://www.hualuoshi.com/?p=17157

供稿、录入:罗训森     2018.6.29   于福州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