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3

祖先崇拜,唐诗人罗隐诗定罗含 ——试论唐著名诗人罗隐上源认定

祖先崇拜,唐诗人罗隐诗定罗含

——试论唐著名诗人罗隐上源认定

罗训森

习近平主席说: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习近平主席在故宫曾自豪地对美国总统特郎普说: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唐罗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人之一,《四库全书》收录了罗隐文集和诗集。文革期间,毛泽东抄录罗隐诗句: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题赠其表侄女、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王海容,更让罗隐成为家喻户哓的人物。

 0003

国史罗隐传云:“初,隐罢上中书之日,费窘,因抵魏,谒邺王罗绍威,将入其境,先贻书叙其家世,邺王为侄。幕府僚吏见其书,皆怒曰:“罗隐一布衣尔,而侄视大王,其可乎!”绍威素重士,且曰:“罗隐名振天下,王公大夫多为所薄,今惠然肯顾,其何以胜!得在侄行,为幸多矣,敢不致恭,诸公慎勿言。”于是拥旗郊迎,一见即拜,隐亦不让。及将行,绍威赠以百万,他物称是,仍致书于鏐,谓叔父,鏐首用之”(附一)

“先贻书叙其家世,邺王为侄”,国史记载了罗隐与邺王罗绍威通谱的史实。《姓氏通谱》,即不同支系族人,共认祖先,互通谱系,达到抱团发展,敦族强宗之目的,从当时参与《罗氏通谱》的员外郎罗衮留在《全唐书》中的文集,《答魏博罗太尉启》可知,罗衮称罗绍威为“二十二叔”,佐证当时的《罗氏通谱》确实存在,确实通了谱系(附二)

唐著名诗人罗隐、邺王罗绍威、员外郎罗衮等《罗氏通谱》,奉何罗氏为先祖?是何人后裔?

从文化认同角度,本文从唐罗隐的史实及诗中,试论唐罗隐的上源认定。

一、君章之位极泰山

 

古代的墓志铭、行状、墓表,相当今之“生平简介”。但在格式上,不同朝代有很大区别。墓志铭、行状、墓表一般由逝者家属子女,请逝者生前友好中德高望重或才高八斗者撰写,以求为逝者增光,至于能请到何种级别的人撰写,视逝者或家属子女的社交圈子。

罗隐之子罗塞翁,时任吴越镇海军节度推官,历史上画羊的著名画家,请得闽人、乾宁三年状元,累官吴越国丞相沈崧,字吉甫,撰写墓志铭,名人为名人撰写墓志铭(附三),相互辉映,罗隐的家族史料得以留传。

沈崧开宗明义:

昔者,轩皇广运,锡其族以疏封;光武中兴,策有而复姓。两汉之后,三国以还,闾出令人,实惟顾族。

吞禽叶梦,君章之位极泰山;(晋罗含,字君章)

拉虎输忠,令望之功崇乔岳。(令望已考证为晋罗宪)

暨乎永嘉南渡,封邑多迁,代不乏贤,世济其美,枝蕃派远,讵可编书。

府君讳隐,字昭谏。曾祖讳仟,字童知,福州福唐县令。皇考讳古,应开元礼。

沈崧以状元之文彩,揭示了罗隐的祖先认同:晋侍中罗含,西卾侯罗宪。吞禽叶梦,精确描述罗含少年时期,刻苦勤学之意境,成为刻苦勤学之典故。

二、湘浦烟波无旧迹

 

罗隐与邺王罗绍威《通谱》,该谱虽未留传至今,但在《全唐诗》罗隐的诗集中,留下数首当时《罗氏通谱》的诗词唱酬,佐证在唐五代,罗隐与邺王罗绍威确实有编纂《罗氏通谱》。

秋 日 有 酬

 盛业传家有宝刀,近闻挥刃更挥毫;

腰间印佩黄金重,卷里诗裁白雪高。

燕罢嘉宾迎凤藻,猎归诸将问龙韬;

魏博罗令公附卷有回

寒门虽得在诸宗,栖北巢南恨不同;

马上固惭消髀肉,幄中由羡愈头风。

蹉跎岁月心仍切,迢掳江山梦未通;

深荷吾宗有知己,好将刀笔为英雄。

寄酬邺王罗令公(五首

(一本前三首题作感德叙怀寄上罗邺王)

(一)

营室东回阴斥丘,少年承袭拥青油;

坐调金鼎尊明主,横把雕戈拜列侯。

书札二王争巧拙,篇章七子避风流;

西园旧迹今应在,衰老无因奉胜游。

(二)

脉散源分历几朝,纵然官宦只卑僚;

正忧末派沦沧海,忽见高枝拂绛霄。

十万貔貅趋玉帐,三千宾客珥金貂;

良时难得吾宗少,应念寒门久寂寥。

(三)

敢将衰弱附强宗,细算还缘血脉同;

湘浦烟波无旧迹,邺都兰菊有遗风。

每怜罹乱书犹达,所恨云泥路不通;

珍重珠玑兼绣段,草玄堂下寄扬雄。

(四)

水云开斋立高亭,依约黎阳对福星;

只见篇章矜镂管,不知勋业柱青冥。

早缘入梦金方厉,晚为传家鼎始铭;

鹤发四垂烟阁远,此生何处拜仪形。

(五)

锦笈朱囊连复连,紫鸾飞下浙江边;

绡从海室夺烟雾,乐奏帝宫胜管弦。

长笑应刘悲显达,每嫌伊霍少诗篇;

戴湾老圃根基薄,虚费工夫八十年。

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三)首,前四句:敢将衰弱附强宗,细算还缘血脉同;湘浦烟波无旧迹,邺都兰菊有遗风。与罗绍威支系“父子称王”相比(罗绍威之父罗弘信,亦是唐代异姓长沙王),罗隐的支系相对弱,其祖父罗仟仅官至福州福唐(今为福清市)县令,但他从当时《罗氏族谱》中,找到与罗绍威的宗族关系,其辈份为罗绍威之叔,族谱记载了他们的共祖——晋侍中罗含,故“长于咏史”的罗隐有“脉散源分历几朝,细算还缘血脉同”之感慨,“湘浦烟波无旧迹”,诗句虽末直点湖南耒阳之名,但晋罗含故乡所在,佐证罗隐曾去过湖南耒阳寻根,但其没有找到罗含的历史遗迹。“邺都兰菊有遗风”,颂扬邺王罗绍威在邺都官邸遍种兰菊,藏书万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罗含精神,传承发展罗含家教家风,有先祖罗含之遗风!

国史记载了史家对罗绍威的评价:

(绍)威性明敏,达于吏道。伏膺儒术,招纳文人,聚书至万卷。每花朝月夕,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钱塘人罗隐者,有当世诗名,自号“江东生”。(绍)威遣使赂遗,叙其宗姓,推为叔父。隐亦集其诗寄之。威酷嗜其作,自己所为曰:《偷江东集》,凡五卷,令邺中人士讽咏之(附五)。

史家评论,进一步佐证罗隐与邺王罗绍威《罗氏通谱》的真实存在。

罗隐与邺王罗绍威有诗歌唱酬外,与员外郎罗衮也有诗歌唱酬(附四),在古代原始交通、通讯条件下,《罗氏通谱》,何其艰难。

国史定论:罗隐,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数首有关咏诵家族历史的诗篇,已成为中华罗氏的家宝。

三、结语

 

罗隐, “唐三罗”之首,另外两位唐才子为罗邺、罗虬,他们在唐朝为中华罗氏争得很大声誉,理应在全国性的罗氏族史《中华罗氏通谱》中,体现他们的显著贡献。

罗隐作为文学家、诗人,广为历朝历代知识界所知,其素有“皇帝嘴,乞丐身”、“出口成谶”之传奇,民间百姓喜闻乐见。但罗隐作为谱牒专家,却被谱牒学界忽视了,且不说失传的《罗氏通谱》可在其国史本传见到佐证史料,其墓志铭中,更点出:暨乎永嘉南渡,封邑多迁,代不乏贤,世济其美,枝蕃派远,巨可编书。其主修之《罗氏通谱》呼之欲出。

在现留存的罗隐文集中,竟有《钱氏族谱》,这大概是钱氏有史料可考最早的家谱了。亦说明吴越王钱镠对罗隐的重视、信任程度,委以修《钱氏族谱》之重任。因此,在罗隐众多的贡献中,应加上一项,对中华谱牒学,尤其对罗氏谱牒学的贡献。

因唐五代罗隐的突出贡献,罗氏后人系统地认识了唐代罗氏祖先崇拜的对象——吞禽叶梦之罗含,拉虎输忠之罗宪罗隐本人的诗作中更认同认可罗含,祖先崇拜,罗隐诗定罗含。其诗作中未见咏诵与罗宪有关之作品。有关中华罗氏第一郡望“襄阳郡”代表人物罗宪之贡献,另文撰述,兹不赘言。

唐五代著名诗人罗隐、邺王罗绍威、员外郎罗衮,对形成中华罗氏的“长沙郡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中华罗氏的郡望由官方的唐林宝著《元和姓纂》时的三个:襄阳(湖北)、河东(山西)、齐郡(山东),增加到四个。

人民有信仰,已有史料证明,数百万唐吉州刺史罗崱公后裔是晋之罗含,唐之罗隐之后,崇拜崱公、隐公、绍威公、含公、祝融公、黄帝!

附录
附一:罗    隐

罗隐,余杭人。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然多所讥讽,以故不中第,大为唐宰相郑畋、李蔚所知。(罗)隐虽负文称,然貌古而陋。畋女幼有文性,尝观隐诗卷,讽咏不已,畋疑其女有慕才之意。一日,(罗)隐至第,郑女垂帘以窥之,自是绝不咏其诗。唐广明中,因乱归乡里,节度使钱鏐辟为从事。开平初(907~910),太祖以右谏议大夫(正五品上)征,不至。魏博节度使罗绍威密表推荐,乃授给事中(从四品下)。年七十余,终于钱塘(享年七十七)。[《涧泉日记》云:唐光启三年(887),吴越王表奏为钱塘令,迁著作郎(从五品上),辟从五品上]。天祐三年(906),充判官(从五品上)。梁开平二年(908),授给事中。三年(909),迁发运使(从四品下)。是年卒,葬于定山乡。金部郎中沈崧铭其墓。有文集数卷行于世。

《唐才子传》云:(罗)隐所著《谗书》、《谗本》、《淮海寓言》、《湘南应用集》、《甲乙集》、《外集》、《启事》等,并行于世。《五代史补》:罗隐在科场,恃才傲物,尤为公卿所恶,故六举不第。时长安有罗尊师者,深于相术,隐以貌陋,恐为相术所弃,每与尊师接谈,常自大以沮之。及其屡遭黜落,不得已始往问焉。尊师笑曰:“贫道知之久矣,但以吾子决在一第,未可与语。今日之事,贫道敢有所隐乎!且吾子之于一第也,贫道观之,虽首冠群英,亦不过簿尉尔。若能罢举,东归霸国以求用,则必富且贵矣。两途,吾子宜自择之。”隐懵然不知所措者数日。邻居有卖饭媪,见(罗)隐惊曰:“何辞色之沮丧如此,莫有不决之事否?”隐谓知之,因尽以尊师之言告之。媪曰:“秀才何自迷甚焉。且天下皆知罗隐,何须一第,然后为得哉!不如急取富贵,则老婆之愿也。”隐闻之释然。遂归钱塘。时钱鏐方得两浙,置之幕府,使典军中书檄,其后官给事中。初,隐罢上中书之日,费窘,因抵魏,谒邺王罗绍威,将入其境,先贻书叙其家世,邺王为侄。幕府僚吏见其书,皆怒曰:“罗隐一布衣尔,而侄视大王,其可乎!”绍威素重士,且曰:“罗隐名振天下,王公大夫多为所薄,今惠然肯顾,其何以胜!得在侄行,为幸多矣,敢不致恭,诸公慎勿言。”于是拥旆郊迎,一见即拜,隐亦不让。及将行,绍威赠以百万,他物称是,仍致书于谓叔父,首用之。

——《旧五代史》卷二十四

 注:罗隐曾祖仟,字同知(万历《新城县志》作“童知”),福州福唐县令(《福建省志》有载)。自长沙迁新。罗绍威之先祖亦长沙人,以族谱辈分,绍威称罗隐为叔父。

——《罗隐年谱》补注

附二:答魏博罗太尉启

唐五代 罗兖

衮启,都衙侯司徒到京,伏奉宠诲,卑情无任跃兢感戴之至。伏以太尉二十二叔国步萦心,藩条系虑。筹算方殷于大者,缄封宜略于小哉。况衮再从宗盟,至为卑末。庶僚品秩,仍是琐微。乃蒙挂在风襟,形于赐问。奖饰用光其瞹昧,慰安将励其辛勤。蓬岛音书,异术靡劳于方士;蕺山翰墨,真踪遽睹于羲之。捧且不胜,喜难自定。亦复载窥隆旨,深省贱躯。岂叔父私恩,偏存睦族;岂王侯公道,广及怀才。盖以太尉二十二叔学擅鸿儒,词摛丽藻。临戎按节,全忘掌武之尊;握牍含毫,但记为文之客。得不终身永佩,拭目频观。秘之若三皇内文,宝之如历代传玺。言斩善对,谢宗哲以何因;义贵能酬,铭已知而莫极。荣荷惶灼,不任下情。

附三:罗(隐)给事墓志

唐·沈  崧

昔者,轩皇广运,锡其族以疏封;光武中兴,策有而复姓。两汉之后,三国以还,闾出令人,实惟顾族。吞禽叶梦,君章(注:晋罗含)之位极泰山;拉虎输忠,令望之功崇乔岳。暨乎永嘉南渡,封邑多迁,代不乏贤,世济其美,枝蕃派远,讵可编书。

府君讳隐,字昭谏。曾祖讳仟,字童知,福州福唐县令。皇考讳古,应开元礼。府君之生也,龆年夙慧,稚齿能文。建木初萌,迥是千霄之圭。在璞已彰,揭尔之光。泉涌词源,云源笔陈。国侨博物,舌多活口,缘情必务于刺时,体物无忘于谏猎。冥鸿凌厉,宁将燕雀同天骥,胜骧肯与惊骀并驾。弱冠举进士,高文善价,籍甚广场,才了千人,学殚百氏,名宣寓县,誉播环区。叭应鲍、谢、曹、刘,足堪并驾;若遇王、杨、卢、骆,必共争鞭。立言而克当《典》《谟》,属思而尽成《风》《雅》。华歆名着,合处龙头;李广数奇,自伤猿臂。始以光启三年,罢随计吏,投迹本藩,乃遇淮浙钱令公吴越国王,将清国步,聿求彦光赞永。因置钱塘县,以策表上请,诏下可之。由是直绾铜章,尊荣朱绂,荐寻偃宝擢隗,拜秘书省著作郎,辟为镇海军节度掌记。翩翩称职,郁郁清词,用张昭因可称王,得剧孟犹如敌国。天祐三年,转司熏郎中,充镇海节度判官。开平二年,授给事中。至三年迁盐铁发运使。莫匪情殷搜帐,礼盛焚林。子玉在朝,晋候钦德;孔明辅政,魏帝寝谋。折冲樽俎之间,谈笑鼓旗之畔。读书万卷,讨论见先圣之心;藻句千篇,讽诵在时人之口。

呜呼!苍天不口,哲人其蒌,以开平三年春寝疾,冬十二月十三日殁于西关舍,享年七十七岁。以开平四年正月二十三日,归灵于杭州钱塘县定山乡居山里,殡于徐村之穴,礼也。

府君娶吴与沈氏,先三年世,于平陵之北坂。先下泉谷杜氏之西,今归同穴。嗣子塞翁,充镇海军节度推官,天资至性,孺慕哀增,绝饮水浆,每作邻里。

噫!昔宣父生于周季,历聘诸候,竟莫之遇,至于泣麟着,丧铬与嗟,逮至明皇,始封冕。今府君世值唐衰,观光二纪,宗伯不能第,宰属不能官,岂有司之遗贤耶?岂府君之赋命耶?及遇我王,录为上介,致之大僚,存没加恩,翼燕可托,原田赙赠,式表初终,儒士于时,亦谓逵矣。向非我王之至明玉鉴,岂展府君之多艺多才?所以主有礼观之名,宾有荣家之美,明矣!崧也,镂冰费力,映雪徒功,乏锡铁铜斗之知,异中观羽鳞之学,因叨前席,久接后尘,具异诸公,述而有道,谅无愧色。

乃铭曰:

轩辕负扆,盘石开封,姬朝相袭,荆楚附庸。

乃文乃武,为光为龙,熏积余庆,惟贤所锺。

又铭曰:

家本新城,地临浙水,惟彼秀色,锺乎夫子。

性直道古,艺高德美,退罢文场,荣归故里。

注:沈崧,字吉甫,闽人也。乾宁三年状元,累官吴越国丞相。天福三年二月卒,年七十六。谥曰:文献。

附四:罗    兖

罗兖,字子制,唐开成(836-840)进士,官天祐(904-905)起居郎(从六品上)。著《罗兖集》两卷传世。

罗兖,《旧唐书》云:苏楷目不知书,仅能执笔,其文罗兖作也。

开平中(907-911),累征罗隐为文郎,不起。罗兖以诗寄之曰:

平昔时风好涕流,    谗书虽胜一名休。

寰区叹屈瞻天问,    夷陌闻诗过海求。

何夕便思青琐拜,    近年寻伴赤松游。

何当世祖从从望,    早以公台命卓侯。

罗隐亦以诗答之云:

昆仓水色九般流,     饮即神仙憩即林。

敢恨守株曾失意,     始知缘木更难求。

鴒原漫欲均余力,     鹤发那堪问旧游。

遥望北辰当上国,     羡君归棹五诸侯。

——《新唐书》六十卷·志五十

——《四川通志》

——《罗隐年谱》(节录)

附五:罗  绍  威

罗弘信子(绍)威,字端己。文德初(888),援左散骑常侍(正三品),充天雄军节度副使。自龙纪至乾宁(889-898),十年之中,累加官爵。弘信卒,袭父位为留后,朝廷从而命之。天复末(901-903),累加至检校太傅,兼侍中,长沙王。天祐初(904),授检校太尉,守侍中,进封邺王,赐号:忠勤宣力功臣。

魏之牙中军者,自至德中(756-758),田承嗣盗据相、魏、澶、博、卫、贝等六州,召募军中子弟置之部下,遂以为号。皆丰给厚赐,不胜骄宠。年代浸远,父子相袭,亲党胶固。其凶戾者,强买豪夺,逾法犯令,长吏不能禁。变易主帅,有同儿戏,如史宪诚、何进滔、韩君雄、乐彦祯,皆为其所立。优奖小不如意,则举族被害。威惩其往弊,虽以货赂姑息,而心衔之。

(绍)威嗣世之明年(900),正月,幽州刘仁恭拥兵十万,谋乱河朔,进陷贝州,长驱攻魏。威求援于汴,朱全忠(梁太祖)遣将李思安屯于洹水,葛从周自刑、洛引军入魏。燕将刘守文,单可及攻汴军于内黄。思安逆战,大败之,追胜追蹑。从周也会掩击,复败燕军,斩首三万。三年,威引汴军攻沧州以报之。自是,威感全忠援助之恩,合从景附。

天祐二年(905)七月十三日夜,牙军裨将李公佺作乱,威仅以身免。公佺出奔沧州。自是愈惧,遣使求援于全忠,密谋破之。全忠遣李思安会魏博军,再攻沧州。全忠女,妻威子廷规,先是卒。全忠遣长直军校马嗣勋先兵千人,密于舆中,实兵甲入魏,言助女葬事。三年(906)正月五日,嗣勋至,全忠亲率大军济河,言视行营行于沧景。威欲因而出迎,至期,即假全忠帐下锐卒,入而夹攻之。牙军颇疑,坚请不出。威恐泄其事,慰纳之。是月十四日夜,率厮养百十辈,与嗣勋合攻之。时宿于牙城者千人,迟明杀之殆尽,凡八千家,皆破其族。魏军攻沧州者,在历亭闻有变,其将史仁遇拥之,保于高唐。六州之内,皆为仇敌,累月平之。威仕梁,数年后卒,年三十四,位至守太师,兼中书令,赠尚书令,谥曰贞壮。

(绍)威性明敏,达于吏道。伏膺儒术,招纳文人,聚书至万卷。每花朝月夕,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钱塘人罗隐者,有当世诗名,自号“江东生”。(绍)威遣使赂遗,叙其宗姓,推为叔父。隐亦集其诗寄之。威酷嗜其作,自己所为曰:《偷江东集》,凡五卷,令邺中人士讽咏之。

史臣曰:魏、镇、燕三镇不能制之也,久矣。兵强地广,合从连衡。爵命虽假于朝廷,群臣自谋于元帅。如史宪诚等五家,其初皆因此得之,其后亦因此而失之。盖不知取之以权,守之以仁,则远矣。若善继者,史氏,罗氏之二子有焉,其余不足观也。

赞曰:逆取顺守,古亦有之。如其逆守,灭亡必随。史何韩乐,世数盛衰。足以为鉴,念兹在兹。

——《旧唐书》一百八十一卷(罗弘信传)

注:史臣曰,即今之编者按,旧唐书为后晋,刘煦等撰。从中可见,编者对罗绍威评价很高,为善继者,为逆取顺守者。

 0002

注:罗训森,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总编、福建省敦睦姓氏谱牒研究院院长,高级工程师

手机:13960825863

阅读原文http://www.hualuoshi.com/?p=16353

供稿、录入:罗训森      2017.12.22    于福州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