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福州联络处
促进通谱编辑部
罗训森
[罗谱2016.7.25福州讯] 恢复、筹建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联络处的条件是什么?与总部一样,要领导干部(含离退休)、企业家(含国企民营)、专家学者(含热心人士),三结合;老、中、青,三结合;要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联络点和联络人及少量的经费支撑。
在罗氏宗祠或公共文化场所,是设立总部编辑部最佳地点。2007.5版《中华罗氏通谱》编辑总部,有三迁的历史:
- 广东省南雄市珠玑镇罗贵纪念馆
- 福建省沙县豫章贤祠(省文保单位,罗从彦纪念馆)
- 福建省文史研究馆
2013年底,启动续修《中华罗氏通谱》时,国内互联网已高度发达,再设立总部,集中办公,已明显不合时宜。互联网+《中华罗氏通谱》,分散办公,提高效率,节省经费,便是最佳选择。
然而,在当地的宗亲,单靠网上联络,却很难有更多、更深的情感和事业交流,每年一两次,有机会面对面交流,增进宗情族谊,势所必需。何况,还可能有外地宗彦贤达的来访、接待,联络处的需求,便应运而生。
笔者忝为《中华罗氏通谱》总编,福州人,今后续修工作主要在福州完成,因此,恢复福州联络处更加显得急迫需要。
启动续修《中华罗氏通谱》文化工程以来,迟迟不能恢复福州联络处的原因是什么?人员构成“三要素”中,缺少罗氏企业家。
福建罗氏,在人口方面,在全国靠后。福州罗氏,人口更为稀少,称起上“少数姓族”,笔者从小学到大学,仍至走过多个工作单位,几乎没有罗氏同学、同事,但在清朝,却产生了两个省级的“名门望族”。
以罗勉侯为代表的“金融、工商世家”;
以罗丰禄为代表的“官宦、外交世家”。
注:罗丰禄,荣禄大夫(从一品),驻英、意、比大使,马尾船政学校“状元”,后裔多从事外交工作,如当时外交部“五朵金花”之一罗旭。
座落在省考试院旁的“罗氏试馆”,聘任林则徐父亲当教员,林则徐出生在罗氏试馆,即可佐证当时福州罗氏的辉煌。
两支罗氏的历史,均在福建省电视台主拍的“福建世家”系列节目中,分别播出。“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作为民间学术单位,也第一次在官方的电视台上出现。福州罗氏可谓:人少人才多,家小家门大。
福州罗氏人才比率不可谓不大,可是,两个世家的后人,从政、从军、高级知识分子多,外地迁入福州的也是从政的多,工商界人才奇缺!
时来天地皆同力,最近,经本会副主席兼厦门联络处主任、厦门州信(美国)医学影像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兴平介绍,认识了仙游籍、福州顺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文栋,他毕业于福州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勇于创业,事业有成,热爱罗氏文化,愿为罗氏文化出力,更愿为福州联络处提供力所能及的后勤保障服务,恢复福州联络处的时机已成熟。
2016.7.21,笔者自厦门返回福州的当天下午,再次参访福州顺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向罗文栋总经理详细介绍了福州联络处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有关恢复工作的具体事宜。
罗总豪爽地说:福州联络处的恢复,我定鼎力相助,做好后勤工作!
罗文栋在百忙的企业活动中,尚十分热爱公益事业,兼任福州市仙游商会常务副会长、仙游县度尾中学福州校友会会长。招待晚宴上,笔者认识了不少在福州发展的仙游籍各界工商精英,其中亦有福州大学的校友。笔者曾任福大校友会秘书长,对福大校友,有特别的亲切感。
福州罗氏,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随着更多莆田、宁德、三明、南平,以及其它地区罗氏入省城发展,《中华罗氏通谱》福州联络处的恢复,必将催生出一批罗氏精英,有可能再现福州罗氏辉煌。
供稿、录入:罗训森 2016.7.25 于福州
福州联络处拟联络人员:
罗万荷:福建省民政厅巡视员(正厅)
罗健: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原主任(正厅),曾任省政府副秘书长
罗茔:福建师范大学原书记(正厅)
罗训涌:福建省文联副主席(副厅),曾任省委宣传部干部处长
罗炳行:研究馆员,福建省档案局原副巡视员(副厅)
罗肇前:博士研究员,福建省社科院历史所副所长
罗昌良:福州市计生委执法队政委(正处)
罗纬:副教授,福州大学人文社科系中文系原主任
罗昌玖:福建省民建办公室副主任
罗孝逵:罗丰禄孙子,原省经协办处级干部
罗毓琼:罗勉侯孙女,原福州制药厂离休干部(处级)
注:正选择年轻的领导干部、企业家、热心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