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罗克开之子,治两县,有政绩——罗晟
罗 晟 罗晟,字伯华,龙泉人。以荫授郴州司理。有诬平民为盗者,言于郡释之。治新喻,请官田以养士,治合浦能御寇,不为民扰。(罗克开之子) ——《江西…
小引、鸿儒硕彦、王侯卿相、将帅武勇、忠义循良、仕进佳话、诗文名家、懿德高逸、名媛淑女、能师巧匠、军政人物、科技专家、浩气长存、文化体育、工商精英、各省罗氏、台港澳及海外罗氏、其他人物
罗 晟 罗晟,字伯华,龙泉人。以荫授郴州司理。有诬平民为盗者,言于郡释之。治新喻,请官田以养士,治合浦能御寇,不为民扰。(罗克开之子) ——《江西…
罗 浚 罗浚,字明甫,龙泉人,与弟克开自为师友,从学常百余人。 每语其徒曰:古之学者,下学上达,今文虽小技,自有上达之理,但为科目所累,故判为两途…
罗 逊 罗逊,雩都人。父亡,以礼殡葬。躬自持插,荷土为坟,朝夕哭,踊若新丧,蔬食水饮三年。县令式其庐。(宋) ——《赣州府志》 来源:2007年版《…
罗 觉 罗觉,字民先,龙泉人。景祐进士,以大理寺丞转殿中丞,判广西军,时宋神知定州,以国士器之。还朝,首荐其材,命下,而觉死矣。 觉之判广西也。以亲…
罗 明 罗明,字元亮,崇仁人。少有美质,从乡先生胡九韶学。登景泰甲戌(1454)进士。 除监察御史,巡视浙江盐课,复巡按广西,风采藻然,以才力著称。…
罗令纪 罗令纪,又名毓政,号维纲,黄连镇人,生于唐垂拱四年(688)。父念忠,由沙县徙居黄连峒,协同巫罗俊率众垦荒辟土,致力开发黄连。 时有潮州北境、福州西…
罗 承 锡 罗承锡,御史。 ——《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清,赵钺著 训森注:能历史留名,必有勋迹,事例待考。 来源:2007年版《中华罗氏通谱》 录入:…
罗石头 罗石头,武德八年,庶人祐,王宜阳,进王楚,又王燕,已乃封齐,领齐州都督,贞观十一年(637)始归国。 祐之乱,州人罗石头数祐罪,以刀直前刺祐,不克,…
罗文信 罗文信,御史。 ——《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清,赵钺著。 训森注:能历史留名,必有勋迹,事例待考。 来源:2007年版《中华罗氏通谱》 录入:罗…
罗 韬 罗韬,字洞晦,庐陵人。 唐末隐居不仕,南唐征授长沙通判,除端明殿学士,不拜。献丹房四箴礼,赐金币以归。爱匡山山水,徙居之。建书院于山麓。 事…
罗 泰 罗泰,补阙。太和五年(831)等十四人求贬申锡。 来源:2007年版《中华罗氏通谱》 录入:罗训森 2015.7.27 于…
罗 济 罗济,宋成都华阳人。事后蜀孟昶。历官宁江军都巡检判官。 宋师陷夔州,夔帅高彦俦以符印授济而死。济降宋,累迁太常丞。 (《十国春秋》卷五五)…
罗 贯 后唐庄宗进入洛阳后,宦官势力死灰复燃。宫中宦官与伶人相勾结,严重干预朝政。 河南县令罗贯为人刚正不阿,拒不接受宦官、伶人的请托,被诬陷致死。…
罗 顺 罗顺,罗道琮祖,武德初(二年)为兴州刺史。 ——《旧唐书》卷一八八·罗道琮传 训森注: “报本堂”谱载:敕前太仆寺少卿(从四品上)罗顺兴州…
罗 穆 罗穆,隋并州太原县令;蝗销火界,不留仁恕之车,凫□龙魏,遂胄尚书之履。唐翊卫大都督罗端之父。 ——大唐故翊卫大督罗府君墓志铭并序 来源:2…
罗 皓 罗皓,齐州历城人。南齐亭山县令;并存恤鳏寡,推心厉物,吏畏其威,民怀其惠。左骁卫将军、上柱国、安山县侯罗君副之祖父。 ——左骁卫将军、上柱国…
罗莫缘 罗莫缘,突厥使者。及皇后将入境,突厥托以马瘦徐行,文表虑其为变,遂说突厥使者罗莫缘曰:“后有发彼蕃,已淹时序,途经沙漠,人马疲劳。且东寇每伺间隙,吐…
罗 修 罗修,襄阳人。江陵令。时刺史魏咏之卒,(五)辟疆与江陵令罗修,前别驾刘期公,士人王腾等等谋举兵,推慧龙为盟主,竟日袭州城。而刘裕闻咏之卒,变…
罗 研 罗研,字深微。 少有材辨远,起平蜀,辟为主簿,后为信安令。故事置观农谒者,围桑度田,劳扰百姓。(罗)研清除其弊,帝从之。鄱阳忠烈王恢临蜀,闻…
罗 业 罗业,洛州洛阳人。北周司隶从事;甘嗜金□,寇平反于张隽;发挥霜简,超秦驳于勋祗。隋并州太原县令罗穆之父。唐翊卫大都督罗端之祖父。 ——大唐故…
罗遵生 罗遵生,字永伯,仕为著作郎,兄企生既被难,乃致政事母。后赠侍御史。 ——《南昌县志》民国魏元旷,台湾成文出版社 罗遵生,东晋豫章人。罗企生弟。企生为…
罗企生 罗企生,字宗伯,豫章人也。多才艺。初拜佐著作郎,以家贫亲老,求补临汝令,刺史王凝之请为别驾。 殷仲堪之镇江陵,引为功曹,累迁武陵太守,未及郡。 而桓…
罗 洞 罗洞,江州别驾。(刺史属,约从四品)。 贼将匡术以台城来降,为逸所击,求救于(温)峤。江州别驾罗洞曰:“今水暴涨,救之不便,不如攻榻杭。榻…
罗 述 罗述,襄阳人。桓玄篡位,(桓)玄以桓希为梁州刺史,王异据涪,郭法戍宕渠,师寂戍巴郡,周道子戍白帝以防之。(毛)璩传檄远近,列(桓)玄罪状,遣…
罗 可 罗可,晋人。性度宽宏。 尝有窃刈其园蔬者,见而退避草间。又有攘杀其鸡者,携壶就之,尽醉而归。由是相诫无犯。 (《尚友录》卷七) 训森注: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