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罗芳伯)
罗大,清广东嘉应人。流寓婆罗洲。乾嘉间,建号为坤甸国王。
(《饮冰室合集》卷三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附资料一:罗芳伯——踏平坎坷成大道
清中叶以来,约两千多万华人迁徙分布到世界各地,人们称之为“海外的中国,外部的中国,一个隐蔽甚至神秘的中国,一个守旧而又时髦的中国,一个繁荣的、不问政治而忠诚大陆的中国。”在这些海外华人中,就有为数众多的客家人。
时至今日,海外客家人已广泛分布于世界五大洲六七十个国家和地区,人数达数百万。在东南亚以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为多,在大洋洲的客籍华侨华人则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美洲则以美、加为多,欧洲则集居在英国和法国。印尼和马来西亚是海外客家人聚集最多的国家,那里以梅州人为主分别有120万和100万的客家人。
几百年来,海外客家人刻苦耐劳、艰苦拼搏、团结互助,与侨居地人民和睦相处、胼手胝足、共同创业,为当地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与此同时,作为对祖籍地的回报,他们对祖国的革命与建设,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踏平坎坷成大道,正是海外客家人的真实写照。
婆罗洲开埠侨领罗芳伯
“开埠”是指客家在南洋某岛某地白手起家,将人烟稀少或毫无人烟的地方,开发成为城镇乃至大城市的代名词。这是客家人迁徙南洋后的一项重大事业,其功不可没。客家人在南洋各地较早领导开埠的著名侨领有:罗芳伯(广东嘉庆州人)开发坤甸(今属印尼);叶亚莱(广东惠州人)开发吉隆坡(今马来西亚首都);谢枢泗(广东梅县人)开发合艾市(今属泰国);郑嗣文(广东增城人)开发大霹雳(今马来西亚);丘燮亭(广东梅县人)开发巴达维亚(今印尼首都雅加达);古原泉(广东梅县人)开发槟榔屿(今马来西亚滨城)。侨领们每开一埠,既要团结各系华工,又要与当地人亲密合作;既要筹划资金,又要提出项目逐步实施;同时还要与西方殖民者的骚扰、入侵作斗争。可谓历尽坎坷,竭尽心血。他们的活动,不但是南洋开发史的有机部分,而且也是客家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率先在南洋“开埠”的是广东嘉应州人罗芳伯。罗芳伯,生于清乾隆三年二月初九(1738年3月28日),原名芳柏。“罗大哥”及“罗芳伯”是人们对他的尊称。罗芳伯少时,“负奇气,性豪爽,尤喜结纳”,“自幼学文习武为群儿冠”,“尝于学书习剑之余佐治耕牧,遇事勤奋,乡里称之”。清乾隆三十七年(1722年),35岁的罗芳伯乡试不第,于是“乃怀壮游之志”,率族中兄弟及天地会众,从虎门驾独木连体船启程,途经琼崖、西沙、菲律宾,横过赤道,一直漂泊到世界第三大岛婆罗洲。关于这段经历,罗芳伯所作的《金山赋》有过记述:“盖闻金山之胜地,时怀仰止之私衷。地虽属蛮夷之域,界仍居南海之中。岁值壬辰,节届应钟。登舟自虎门而出,南征这马首是东,携手偕行,亲朋百众;登舟共济,色相皆空。予自忖曰:既从虎门而出,定直达乎龙宫。无何远望长天,觉宇宙之无尽;下临无地,想云路之可通。直如一叶轻飘,飞来万里;好借孤舟径达,乘此长风,时则从小港而入,舟人曰:‘金山至矣。’”
在当时,婆罗洲的坤甸、东万律、沙拉满、山口洋各地,尚未开发,到处荆棘丛生,仅有少数广东潮、嘉、惠各属的华侨在这片地广人稀、荒莽未辟的地方采矿和垦荒。罗芳伯到来后以地缘和血缘关系为纽带,在婆罗洲的坤甸驻扎下来。他有文化、有才能、有胆识、懂武艺、长技艺,既能团结侨胞,又能与当地土人合作,故深受华侨和当地人民的拥戴。其时东万律有大小采矿公司7个,内部互相争斗,外部又有强邻入侵,面临着内忧外患。在印度尼西亚的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曾多次向坤甸一带发动武装侵略。罗芳伯领导华侨和当地人民奋起抗击,将荷兰侵略者击退。后来,在卡浦亚斯河下游的地方,有个土酋经常离间土人与华人的团结。罗芳伯联络苏丹势力,东征西讨,势力日益强大,苏丹便将东万律纵横数十里之地归他管辖。这样,在他的辖区内便有了10多万之众的百姓和南北数十里的产金地,如弟恩、猪打崖、坤日、龙冈、沙拉蛮和山心等地,都归他管辖。
1777年,罗芳伯根据当地人民和华侨的意见,建立自治政府,以东万律镇为首府。当时广大民众推罗芳伯为国王,罗芳伯不同意以王称,后由代表商议,建立兰芳大总制,称罗伯芳为“大唐总长”或“大唐客长”,意即“中国人客于外者之首长”。
罗芳伯担任兰芳大总制首长后,领导当地人民和侨民改进落后的农业耕作技术,变荒山野岭为肥沃的良田;扩大矿产的开采、发展交通事业;创办学校,提高当地人民和华侨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罗芳伯为了维护辖区内的安全,采取全民皆兵的措施,组织青壮年参加军事训练,平时务工务农经商,战时集结打仗,并设立兵工厂,制造枪炮,建立巩固的防线。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兰芳大总制辖区内秩序井然,各安其业,文教事业获得了较大发展,和祖国的贸易也日益频繁。
经过罗芳伯和当地人民及侨民的披荆斩棘,苦心经营,发展生产,婆罗洲的坤甸、东万律、沙拉满、山口羊各地,由荒凉之地一跃成为富庶的“金矿之乡”、“鱼米之乡”,成为当地人民美丽的家园。
1795年,罗芳伯于西加里曼丹逝世,终年58岁。临终前,他留下遗嘱:兰芳公司总厅的大哥,应由嘉应州人中,选择有德才的人继任,总厅的副头人则由大埔县人接任。此后,兰芳公司的负责人,基本上都遵循罗芳伯的遗嘱推举。因此,可以说兰芳公司的业绩是海外客家人开发南洋的重要内容之一。
罗芳伯创建的兰芳公司传至第五任负责人刘台二时(1821—1837年),荷兰殖民者开始统治西加里曼丹。1824年,荷兰殖民地封刘台二为“兰芳公司大总制甲太”(甲太即甲必丹,是荷兰殖民地给华侨社区头人的称号),同时在坤甸老埠头设立办事处,从此兰芳公司开始蒙上一层殖民统治的色彩。1884年,荷兰殖民者乘兰芳公司第10位负责人刘生患病之中,突然出兵占据曼多,拆毁总厅前旗杆,逼迫刘生家属交出兰芳公司历代印信。兰芳公司的广大群众进行了英勇的反击,但在1888年为荷兰殖民者残酷镇压。
历时10任和持续了107年的兰芳公司,虽然最终逃脱不了被殖民者消灭的命运,但罗芳伯及广大客家人所建立的业绩,却一直为后人所景仰,在东万律至今还有纪念罗芳伯的“芳伯公学”;在坤甸还有一座纪念罗芳伯的纪念厅和墓园,广泛流传有关于罗芳伯事迹的《兰芳演义》,每年农历二月初九罗芳伯的诞辰,还举行谒墓祭祀仪式。而西加里曼丹的经济发展水平后来超过东南加里曼丹,这与罗芳伯等广大客家人在这段历史时期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客家大光》,刘大可著,福建教育出版社
附资料二:罗香林撰《罗公芳伯事略》
吾国旅居南洋之华侨,以在旧日荷属东印度(二次世界大战后已独立为印尼共和国)为最多。中国与此海岛交通,殆始于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渐有关系。唐末黄巢之乱,国人避难而至者甚众。迄南宋败亡,遗民又复浮海。及满清入主中国,国人因反清复明运动失败,故相继踵至者更多。据侨务委员会一九五○年调查,全荷印之华侨总数为一百五十余万人,其分布地区为爪哇、苏门答腊、婆罗洲各处。惟在此侨众中,其能创下丰功伟绩,则为我氏罗芳伯在坤甸所建立相同于共和国体制“兰芳大总制”。
罗芳伯,为广东嘉应州石扇堡人。少负奇气,读书识古今治理,为人豪侠,且富学养,实一赋性淳厚之英杰 。乾隆三十七年壬辰,由东江经广洲出海,自婆罗洲之三发登陆。初至坤甸东万律,时华侨多聚集其地,开採金矿,故以金山称之。而土民多颓惰散漫,不足有为。其先至一小部分之华人,又常暴戾恣睢。坤甸苏丹,不足平基内乱。芳伯为维系侨胞与土众安全计,乃为厚集同志,并阴结苏丹,以威镇压之,暴戾者以止。会土人谋叛,苏丹遣芳伯征之,频战大捷。苏丹大喜,与芳伯结为兄弟。自是出入苏丹禁庭,言听计从,威望日著。芳伯有勇将吴元盛,嘉应州下半年图蔡岭乡人,身材伟岸,膂力绝殊。初侨居坤甸西北沿海之喃吧哇,构众掘金。芳伯与之结义,元盛为击平米仓下松栢港诸暴类,复对土人叛者,频年征战,迭奏肤功。数年间,佐芳伯戡定兰腊,万诸居、期芳坪、无名港、滑栋、高车、新埠,及喃吧哇等地,复循加巴士河,略定上侯、新董等地。时隶芳伯部下者已有众三四万人,益以降服之土人二十余万,坤甸苏丹,知势力不敌,亦听芳伯治理。芳伯乃为建立政府,定名曰“兰芳大总制”,以东万律为首府。诸华侨踊跃称贺,请即尊立,芳伯谦让未遑,顾无名义,又不足指挥群众,乃集会定议,自称为大唐总长,建元兰芳。时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一七七七年也。大总制有土地,有人民,有政府,有部众。历届首长,均是选举贤能,相当于今日小国之总统。比之孙中山先生创造中华民国之共和政体,尤先百余年。凡属南洋华侨,至今无不艳称其事。斯诚中华民族历史上之光荣,亦我氏海外宗侨之杰出人物也!
罗公芳伯既得吴元盛相佐立功,乃将元盛封王于戴燕,为大总制外藩。自是大总制内外安宁,领土所屆,东起加巴士河上游之新董,西抵西婆罗洲海岸,北达邦戛,南抵苏加丹那。大总制于首府东万律设大厅,为大唐总长治事地。其下有省,有府,有县,如沙拉蛮省、茅恩府、昆日县、喃吧哇县、山口羊县,邦戛县、苏加丹那县,是其例也。此外有副厅,如新埠头副厅,是其例也。有裁判厅,如万那、万诸居、淡水港、八角亭各裁判厅,是其例也。大唐总长下有参谋,或称军师,驻沙拉蛮省;又下有玛腰,驻茅恩府;有甲大,驻昆日县、喃吧哇、邦戛等地,及各裁判厅等。又有下老大,亦称尾哥,每区各设一员,以稽查赋税及人口出入为务。大唐总长及大总制高级官吏,多由公推。大唐总长如中途失职,亦由客侨另推贤能继任。
罗公芳伯于乾隆六十年乙卯逝世,众推江戊伯继为总长。越五年,即嘉庆五年庚申,江戊伯返祖国省亲,由阙四伯摄位。越四年,江戊伯返坤甸复任。又八年,即嘉庆十七年壬申,江戊伯卒,众推宋插伯为总长,插伯为嘉应州白渡堡人。又九年,即道光元年辛巳,宋插伯卒,遗命推刘台二继任,台二亦嘉应州人。时荷人巳略有婆罗洲东南部各地,扩殖而西,以计诱台二往巴达维亚议款,置大总制服为附庸,委台二为甲大。众闻之大哗,顾格于形势,无如之何。越十三年,即道光十七年丁酉,刘台二卒,众推古六伯继任。时所属万邦土人谋叛,六伯讨之,兵败。众迫之辞职,改推谢桂芳继任,时道光二十三年壬寅,即西元一八四二年也。会桂芳年老多病,嗣位数月,即不幸去世,众推叶胜芳为总长。叶以大总制国土日削,百政废弛,乃不居大厅,而居所营商店,国事益不可为。越二年,众改推刘鼎为总长,改元乾兴。越年,鼎为荷人放逐于邦戛,改派刘生为甲大,诸事听命于荷,盖巳失独立地位矣。至光绪十年甲申,刘生病卒,荷人乘大总制发丧,遽出兵据东万律首府。形势突发,虽有梁路义、李玉昌等起师与抗,终以无救危亡,卒为荷人平定。兰芳大总制服自乾隆四十二年创立,凡传世一百零七年,历任大唐总长九人。至是,我罗公芳伯手创之海外共和国体,乃告灭亡。吾人今日追溯往事,岂不感慨起敬哉!
——《豫章罗氏源流考》,香港罗氏宗亲会出版
附:罗芳伯与西婆罗洲的开拓
袁冰凌博士
近世以来,越来越多学者注意到客家人独特的风俗习惯、文化特征,及其杰出人土与贡献。在为数众多的客家伟人里,有一个比较模糊而又特殊的形象,即曾在荷属殖民地的婆罗洲岛叱咤风云的华人首领罗芳伯。梁启超《饮冰室全集》将他列为近代八大殖民伟人之一,然而罗芳伯究竟何许人,任公自己也不甚了了。本文谨就笔者近年从事婆罗洲华人公司社会研究,从荷、中文档案中得到的有关史料,结合最近在罗氏故里广东省悔州石扇镇西南村的实地调查,谈谈这个客家历史人物。
一、梅州石扇访罗芳伯故里
位于梅州北面十多公里的西南村,是一个很小的村落。村中央有一个普通客家居落常见的半月形池子,村子四周,绿野青山,形势开阔,地临粤闽赣三省交界,颇具地理之胜。然而,村落本身却相当衰败,十几栋新旧参差的土建民居,住着罗、高两姓人家,现有罗姓七户。今年八月下旬,借参加在潮州召开的“饶宗颐学术研讨会”之机,在嘉应大学与梅北中学几位朋友的帮助下,笔者走访了石扇镇西南村的罗氏故居,采访了罗芳伯的后人。在新建的二层楼房里,我们拜会了罗芳伯的第五代孙、现年五十七岁的罗福生及其堂弟罗云生,罗云生八十六岁的老母亲林爱莲老太太,根据他们的叙述,我们隐约追寻到有关罗芳伯留在故乡的蛛丝马迹。
村西南一条老巷子里,坐落着一栋简陋的旧屋,几堵风蚀的土墙,围起数间窄小的空房,里头零散堆放着锈迹斑斑的农具与石磨,据说这就是罗芳伯当年的故居。当地一直流传着罗芳伯的传说,六十二年前,当林爱莲老太大初嫁罗家时,就常听公爹、公婆讲述罗芳伯下南洋的故事。老辈人还听说,罗芳伯在婆罗洲发财后,曾回石扇老家探亲,带回一包金首饰,分送给村里的父老乡亲。
离罗芳伯故居不远处,有一座罗、高两姓合祀的祠堂。“文化大革命”前,祠堂里还供有一尊罗芳伯的石像与一张画像,这仅有的遗念,如今也毁灭无存了。空荡荡的祠堂里没有供案,没有神主。梅北中学的“罗芳伯纪念堂”,也是同样情形,除了一张新绘的画像,别无它物。
罗福生告诉我们,他与在广州工作的兄长罗志达,是罗芳伯的第五代嫡孙。此外,罗芳伯还有一个弟弟罗珍伯,罗云生是罗珍伯的第五代孙。当地政府为了纪念这位历史人物,其子弟在梅北中学可以免费就读。据说罗志达先生保存有部分关于罗芳伯的资料,但由于行程匆匆,我们未能安排时间去广州拜会他。
有关罗芳伯的事迹,我们还可以在罗香林教授的专著中,得到一些不尽相同的信息。罗先生根据石扇罗四雏提供的罗氏族谱,考证罗芳伯祖居在江西南部,先祖自赣南迁广东嘉应州白渡堡,传五世,再迁石扇。十三世祖罗启隆,即芳伯之父,娶妻杨氏,生芳伯、葵柏、台柏三子,罗芳伯在故乡有原配李氏,生子子增。至第十九世,为海云、天云、孝云。芳伯后裔皆以耕读为业,或以农闲兼业商贩。
收录在《客家史料汇编》中的石扇罗氏族谱,所提供的资料仅此而已。至于罗芳伯在故乡的生平事迹与移居婆罗洲的事均只字未提,因此,我们只能通过他在婆罗洲的活动来了解这位东南亚客家先驱。
二、婆罗洲历史上的罗芳伯其人
在论述婆罗洲历史上的罗芳伯其人其事之前,首先还应简略追溯一下十八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在荷属东印度公司婆罗洲岛上的华人公司历史。
十八世纪的婆罗洲,分属于二十多个马来王国,荷印殖民政府尚未正式统辖该地区。根据考古发现,当地的产金历史相当悠久,至少在十五世纪,爪哇移民已在内陆的上侯(Sangpu)、万那(Landak)、 马坦(Matan)上游从事采金活动。华人金矿业的缘起,大约在1740年前后,首批华人矿工二十多人应南吧哇(Mampawa)土王之邀,从北部的渤泥(Brunei)到南吧哇境内的百演武(Soengei Doeri)开发金矿,结果很成功。这一经验刺激了婆罗洲岛上其它马来首领竞相仿效,招徕华人到各自境内开矿,以牟取高额地租与税金,三发(Sambas)苏丹每年的收入黄金五百两。
在中国国内,南洋开金山的消息不踁而走,传说那里从一只鞋子磕出来的土沫,都能淘洗出半两金子来。十八世纪中期,大批粤东移民随着南航的三板船,前来婆罗洲西海岸,大约每年二、三月有1500-2000人到达,而在六、七月有数百致富者带着钱袋回中国,我们的主人公罗芳伯就是在这股掏金热潮冲击下,从粤东山区来到遥远的婆罗洲莽原的。
有关华人在西婆罗洲活动最原始的证据,是一块发现于打劳鹿地区的墓碑,上面所刻的日期是清乾隆十年(即1745年),此外,还有一些十九世纪初打劳鹿地区的碑铭与神主牌。成书于1820年的《海录》,记载了嘉应州商人谢清高1782-1795年间在南洋各国的见闻与经历,并且第一次提到闽粤移民在西婆罗洲开矿、种植、贸易以及罗芳伯被尊为“客长”的事迹。
荷文档案也保存了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荷印殖民地官员在西婆罗洲地区的工作报告与日记,其中不少涉及华人移民的记载,著名的东方学学者Veth教授的巨著《婆罗洲西部》,以及殖民地官员Schaank《肘丁劳鹿公司》一书,都保存了宝贵的公司史料。然而,真正从社会学、人类学角度研究罗芳伯创建兰芳公司及客家移民社会的著作,是早期荷兰汉学家高延(deGroot.1854-1821)出版于1855年的《婆罗洲华人公司制度》,此书不仅是最早的研究客家社会的专著,而且书中附载的《兰芳公司历代年册》,为我们提供了有关罗芳伯其人其事的第一手资料。
这份《年册》由兰芳公司最后一任首领刘阿生的女婿叶湘云编撰,送给1880-1883年在西婆罗洲首府坤甸(Pontianak)担任中文翻译的高延,这件稀见的出自婆罗洲华人手笔的中文档案,记述了罗芳伯在婆罗洲的生平,及其所创建的客家人“兰芳公司”的历史;尤其难得的是,《年册》全文引录了罗芳伯撰写的《祭诸神驱鳄鱼文》.并提到《游金山赋》等诗文篇目。从这些作品里,我们不仅知道这位先驱者初抵异域时艰辛创业的过程,更可以从中了解他的情感与愿望,如《游金山赋》生动描述了他远涉重洋的缘由,航程中的听见所感,以及抵达婆罗洲后经商乏本,坐馆教书的无奈心情:
盖闻金山之胜地,时怀仰止之私衷:地虽属蛮夷之域,界仍居南海之中,岁值壬辰,节界应钟。登舟自虎门而出,南征之马首是东。携手偕行,亲朋百众;同舟共济,色相皆空。予自忖曰:既从虎门而出.定直达乎龙宫。无何远望长天,觉宇宙之无尽,下临无地,想云路之可通。真如一叶轻飘,飞来万里,好借孤帆迳达,乘此长风。时则从小港而入,舟人曰:金山至矣.但见满江红水,一带长堤,林深树密,渚浅波微。恍边桃源仙洞,翻疑铆宅山居。两岸迷离,千仞岚光接翠;孤峰挺秀,四固山色齐辉。几树斜阳,一溪秋水。兔魄初升,猿声四起。不闻牧笛樵歌,那有高人逸士。山穷水尽,潺潺之泉酌关心,柳暗花明,喔喔之鸡声盈耳。若夫地当热带,日气熏蒸。草木曾无春夏,人事自有新旧。黄金地产,宝藏山兴。欲求此中生活,须从苦里经营。虽云人力之当尽,实为造化之生成,至于名物称呼各异,唐番应答攸殊。沙寮依然茅屋,已历原是金湖。或岩或山,上下设施一体;是担是荷,往来实繁有徒。嗟嗟,早夜披星,满眼之星霜几易,晨昏沐浴,周身之雨汗交流。由郎荡漾于怀中,乍分还合,刮子婆娑于水底,欲去仍留。幸黄金之获益,羡白镪之盈收。予也材本鸠拙,志切莺迁。耕辛凭舌,砚苦为田。愧乏经商资本,惭非宿学高贤。假馆他邦,固既虚延岁月,奔驰道左,还期捆载凯旋。俾士作商,不惮萍踪万里;家贫亲老,常怀客路三千。因而水绕白云,时盼望于风晨月夕;倘得堂开画锦,庆优游于化日光天。噫嘻,蛮烟瘴雨,损体劳形,岂无志于定远,又何乐乎少卿。远适化乡,原效陶朱之致富,登高作赋,实怀骚客之怡情。
乃作歌曰:巍巍独立万山巅,云水苍苍自绕旋。如此好山如此水,蹉跎岁月亦潸然。
然而,在另一首诗里,我们见到的是豪情满怀,气概万千的罗芳伯,可以设想原来的教书匠,此时壮志已酬,成了万人之众的兰芳公司首领罗大哥:
英雄落魄海天来,笑煞庸奴亦壮哉;燕雀安知鸿鹄志,蒲樗怎比栋梁材。
平蛮荡寇经三载,辟土开疆已两回;莫道老夫无好处,唇枪舌剑鼻如雷。
综合上述各类史料,我们对罗芳伯及其事迹有比较明晰的线索:
1738年,罗芳伯出生于广东嘉应州石扇堡,此地“枌榆镇抚,桑柠屏障,形势最胜”,按风水先生的说法,必出异人。罗芳伯生而异相:“虎头燕颔,龙肫虬须,长耳方口:虽长不满五尺,然好读书,常怀大志,量宽洪”,虽然应了地灵人杰的谶语,但直到三十四岁罗芳伯依然是嘉应州一介怀才不遇的落魄小生,“耕辛凭舌,苦砚为生”,此时正值当地出洋开金山的热潮,罗芳伯与亲朋百众,也于1772年从广州虎门乘舟前往“金山”坤甸。
这时的西婆罗洲华人金矿业,已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在三发、南吧哇、坤甸等马来土邦,分布众多的华人聚落。他们之中,有开金矿的团体:“由沙”、“把历”、“金湖”、“会”;商业方面,各乡镇有巴刹、埠头、酒廊、赌铺;农业方面有天地会、兰芳会两大组织;如坤甸城及邻近,有潮州人的村落,也有客家人金矿,“聚胜公司”、“四大家田”;北部的东万律(Mandor),茅恩、山猪打崖、坤日、龙冈、色拉蛮(Senaman),主要有潮阳、揭阳人开发的金矿;明黄一地则是大埔公州人刘乾相为大哥,率同五百多同族子弟开采金矿。此外,在山心开金湖的是张阿才(亦称张亚才)为首的大埔县人,也有一些嘉应州、潮州、惠州人杂处其间。
这些组织之间,互不统属、各行其是,特别是客家人与潮州人混居的地方,矛盾纠纷时有发生。初来乍到的罗芳伯,由于知文识理、做事果敢,立即受到客家人社会的器重,有“罗方口”之誉。《兰芳公司历代年册》记载,当时“坤甸埠头潮州属人多不守礼法,好以强欺弱,嘉应州属人往往被他凌虐,罗大哥目击时艰,深为扼腕,思欲邀集同乡进据一方者久之”。在坤甸埠头教书几年后,罗芳伯建立了自己的威望与基础,并“有同心者一百八人”,从此开始了建功立业的尝试。
表一 1740-1777年西婆罗洲的部分客家人团体*
名称 | 地点 | 经营 | 首领 |
聚胜公司 | 坤甸 | 金矿 | |
四大家围 | 坤甸 | 金矿 | |
山心金湖 | 东万律下数里 | 金矿 | 张阿才(财库) |
兰和营 | 茅恩 | 金矿 | 江戊伯(功爷) |
兰芳会 | 兰芳会岽,大何山 | 农业 | 罗芳伯(大哥) |
天地会 | 骨律等地 | 农业 | 刘三伯(大哥) |
资料来源:《兰芳公司历代年册》, Schaank《打劳鹿公司》等。
1774年,罗芳伯成为农业组织兰芳会的首领,由于当时华人已开始摆脱初期马来人对食粮、日用品的垄断,经营农业成为非常有利可图的部门;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当地有两个大规模的农业组织:
其一是天地会,基地在斓哆(Rantauw)、百万突(Pakoeoing)、王梨岽(Wong)和骨律(Koelor)一带;它以骨律为镇,建了一个商业中心:首领刘三伯。
另一个即是罗芳伯的兰芳会,地盘在兰芳会岽和大树山两地。
这两个农业会都企图垄断农业利益,经常发生冲突,最终于1774年爆发了一场大械斗,兰芳会大败。罗芳伯率众经坑尾山逃往南吧畦,辗转到了东万律地区另起炉灶,正如罗芳伯诗中所抒发的:“平蛮荡寇经三载,辟土开疆已两回”。1777年,他终于在东万律建立以嘉应州人为主、包括大埔县客家人的兰芳公司。
赶走兰芳会后的天地会势力越发强大,它与打劳晓地区其它矿业团体之间的磨擦也日益增多,天地会的粮糖垄断,终于引起矿工们的强烈不满,结果造成打劳鹿十四家金矿联手对付天地会。1775年,双方在王梨岽发生激战,天地会大败。刘三伯与五百多名会员伤亡,幸存者被矿业公司瓜分。此后,各金矿公司都有专门人员从事农业生产。1776年,参战的大港、老八分、九分分、结联、新八分、三条沟、满和、新屋、坑尾、十五分、泰和、老十四分、十二分正式结盟,在打劳鹿成立“和顺总厅”。从此,兰芳公司与和顺总厅就是西婆罗洲最大的华人联盟。
三、罗芳伯创建的兰芳公司
兰芳公司建立后,罗芳伯先把目标对准东万律以北十多里的一个华人商业聚落——茅恩,那里有老、新两埔头。老埔头有店铺二百多间,居民主要来自潮阳、揭阳、海丰、陆丰,首领黄桂伯被尊为总大哥。新埔头有店面二十余间,嘉应州客家人居多,其组织兰和营,以江戊伯为首领,号称“功爷”,另举四人协助管理,名为“老满”。罗芳伯先派人联络兰和营,里应外合,迫降黄桂伯,合并了坤日、龙冈、色拉蛮等地,接着将矛头指向明黄的刘乾相。兰芳公司倾巢出动,罗芳伯亲自督战,一举攻破对方六大寨,消灭了最强劲的对手。
自1777年起,罗芳伯领导这个客家人联盟长达十八年之久。他先后联络马来首领,征服了周围的原住民敖雅克族部落。兰芳公司的基本制度,也由他一手制定,法律方面:命案、叛逆等重罪,斩首示众;打架争抢,以藤条鞭打、坐脚罟;口角是非,责以红绸大烛等等。在公司体制方面,除了罗芳伯担任总厅大哥外,还有一位总厅副头人协助管理公务;东万律埠头也有一个副头人及尾哥、老大共同管理;各地聚落也立副头人与尾哥、老大,副头人领有俸禄,尾哥、老大是荣誉职衔。在罗芳伯辖下,兰芳公司约有二万多客家人,其中以矿工居多,也有从事农耕、手艺、贸易等行业,所有人都向公司总厅交纳税金,作为公共管理费用,以此获取公司的保护。
罗芳伯临终前(1795年)的遗嘱确定,兰芳公司总厅的大哥只能由嘉应州本州岛人氏担任,总厅副头人由大埔县人担任,公司管属范围内各地头人可从嘉应州各县人氏中择贤而任(他们都必须是直接从中国来的人)。在兰芳公司一百零八年的历史上,前期的首领们一直遵守这些规定,直到第五任总厅大哥宋插伯时(1811—1823年),荷属东印度政府开始加强对婆罗洲地区的控制。1819年,荷印政府特使Nahuys访问东万律,宋插伯与他签署了在兰芳公司矿区使用荷兰国旗的条约。接下来的刘台二时期,荷兰人试图进一步扩大他们的影响,1822年,政府特使Tobias安排刘台二与东万律公司的其它副头人一起到坤甸,殖民地政府授予刘“兰芳公司甲太”的封号,总厅及各地副头人同时受封为“甲必丹”。1824年三发民政长官Hartmanni请刘台二到巴达维亚参见荷印总督。此后的兰芳公司首领均改称为“甲太”,各地副头人也改称“甲必丹”,他们的任免要得到当地荷印官员的认可。末期的刘阿生甲太,甚至直接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也许正是这种与荷印当局的合作态度,使相对独立的兰芳公司得以维持到1844年,是年刘阿生故世,荷印军队随即进驻兰芳公司总厅,彻底结束了西婆罗洲独立发展的华人公司历史。
表二兰芳公司历代首领年表*
序号 | 姓名 | 籍贯 | 在任时间 | 大事纪 |
1 | 罗芳伯 | 嘉应州 | 1777-1795 | 在东万律地区创建兰芳公司总厅 |
2 | 江戊伯 | 嘉应州 | 1795-1799 | 武功卓绝,镇服四周土著 |
3 | 阙四伯 | 嘉应州 | 1799-1803 | 与土著时常发生冲突 |
4 | 江戊伯 | 嘉应州 | 1803-1811 | 平定戴雅克之乱 |
5 | 宋插伯 | 嘉应州 | 1811-1823 | 荷印政府开始插手公司事务 |
6 | 刘台二 | 嘉应州 | 1823-1837 | 受封“甲太”,公司自治仅渐受荷印当局影响 |
7 | 古六伯 | 嘉应州 | 1837-1842 | 与万那土王战争失利,辞职回中国 |
8 | 谢桂芳 | 嘉应州 | 1842-1843 | 年迈无为 |
9 | 叶腾辉 | 嘉应州 | 1843-1845 | 第一位不住公司大厅的甲太 |
10 | 刘乾兴 | 嘉应州 | 1845-1848 | 与万那王战争 |
11 | 刘阿生 | 嘉应州 | 1848-1876 | 与荷印当局关系密切,开发文兰新矿区 |
12 | 刘亮官 | 嘉应州 | 1876-1880 | 第一位子承父职的甲太 |
13 | 刘阿生 | 嘉应州 | 1880-1884 | 死后公司自治权被荷印政府剥夺 |
资料来源:《兰芳公司历代年册》,高延《婆罗洲华人公司制度》。
四、罗芳伯的政治理想
西婆罗洲的华人移民基本来自粤东地区,他们中的多数人怀着掏金发财的愿望远涉重洋,然而,罗芳伯却不仅于此。这位落第书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不只是为了掏金才到金山.正如他在《游金山赋》中所说,婆罗洲“地虽属蛮夷之域,界仍居南海之中”,在他的观念中,南海还是中国文明传播的区域,虽因“家贫亲老”,远涉重洋,他们以宣扬中国文化为己任。
可以想象,1772年,罗芳伯与一百多名客家同乡远航婆罗洲,他们寻求的是一个新的发展空间。我们知道,清初中国矿禁之争,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粤东地区无法控制的私营矿业,而婆罗洲金山的开发,给了当地矿民一条新的出路。然而,罗芳伯与他的客家同乡还有更高的理想,即他们试图建立一个海外藩国,当罗芳伯发现坤甸“潮州属人多不守礼法”时,他为此感到痛心疾首,率领客属同乡离开这个“不守礼法”的天下,另创纯粹的客家人国度。以农业团体“兰芳会”起家的兰芳总厅,尽管占领了矿藏最富的东万律,罗芳伯还是十分重视发展他的领地,在西婆罗洲南北一百多公里、东西四百多公里的方圆内,都有他的矿场、农庄与聚落。
罗芳伯始终强调只有嘉应人可以担任兰芳总厅的首领,在他的国度里,极少潮州人介入。客家人的兰芳总厅虽然也使用了“公司”一词,然而它的组织结构与制度却与其他公司不尽相同。兰芳有自己的礼法,它的总厅由籍贯嘉应州的“大哥”统领,并有大埔籍的“副头人”辅佐。各地村落由副头人、尾哥、老大管理,他们的政府基于地方贤人的尾哥、老大管理,这与具有民主性质的“公司”制度并不尽相符。此外,虽然身居异邦,罗芳伯“实有归附本朝之深心焉”。他建立兰芳总厅原是为了象安南、暹罗那样称为外藩,年年向清廷朝贡。
总之,罗芳伯的儒家思想与客家藩国观念,使他企图在婆罗洲建立一个“小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苦心经营,他终于实现了这一理想。遗憾的是,由于荷印殖民地当局的消灭政策,婆罗洲客家先民开刨的业绩因之掩没。同时由于史料缺乏与某些因素的限制,这位比洪秀全早将近一个世纪的客家领袖事迹,迄今知者寥寥。
训森注:
1. 因篇幅有限,原作者注释略。
2. 袁冰凌博士,女,荷兰莱顿大学访问学者,欧洲扩张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现任福州大学法学院(原人文社科系晋级)副院长。
3. 本文摘自《南洋学报》第五十四卷,1999年12月。
来源:2007年版《中华罗氏通谱》 录入:罗训森 2015.6.13 于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