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24

关于续编《中华罗氏通谱》工作汇报

标题插图:笔者在重庆罗氏宗祠上讲话

关于续编《中华罗氏通谱》工作汇报

——2014.4.4,“《中华罗氏通谱》(续修)重庆罗府宗祠清明座谈会”
发言稿

 罗训森

《中华罗氏通谱》已于2007年5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在第六册最后一页载有:续修《中华罗氏通谱》通告:时机成熟时,再出版《中华罗氏通谱》第七册(后续篇),争取尽量完善,以期“上仰列宗,下对子孙,经得起历史检验”。2013年,习近平同志参访山东曲阜孔子学院的新闻,昭示了党中央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中华、带领东方巨龙腾飞、共筑伟大的中国梦的坚定决心。时隔八年,时机成熟了。

历史在螺旋式前进。近代,伟大的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先哲先贤们不断寻找复兴之路。现在,睡狮已醒,中华巨龙即将喷火腾飞。只要炎黄子孙共同努力,中华民族必将重现汉唐盛世!

振兴中华,匹夫有责。名列中华姓氏第二十位的罗氏,更应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中国历史文献主要由三大支柱构成:国史、地方志、族谱。国史一朝一修,地方志一地一修,唯有浩瀚的族谱是由“百姓”们不定期、不定地自发民间编纂。国史、地方志均是各类别人物身后,方盖棺定论的史料。只有族谱,允许当代人物简介作为史料入谱,为中国历史提供了鲜活、翔实的史料。

族谱,理论上是“三大支柱”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成部分,实际上却是典型的“草根文化”。正因为其具有“草根”属性,才有极强生命力,虽因“文革”延误,但在“改革开放”春风沐育下,印证了李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哲理,各地各姓氏编纂了大量各具特色的族谱。

在海内外罗氏组织及宗彦贤达的支持下,于2007年5月,《中华罗氏通谱》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虽然耗资百万元计,费时十二年,篇幅巨大,全套六册、730多万字,但仍然无法满足要求上谱族人的强烈愿望。认祖归宗,光宗耀祖是中华民族人生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族人强烈要求续修。

《中华罗氏通谱》已正式出版,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及当代价值。应用续修《中华罗氏通谱》平台,亦将有利于推动各项罗氏文化事业的发展。如何承前启后、收族、“管摄天下人心”、构建传承体系问题,严峻地摆在编委会面前(参阅第一期简报)

经过几年的思索,小范围征求族人意见,认为:续修《中华罗氏通谱》,筹建“中华罗氏通谱”网站的时机较为成熟,现将有关问题汇报如下。

一、解决纸质《中华罗氏通谱》篇幅限制问题

 

电脑科技的高速发展,动辄几TB的容量已完全解决了纸质通谱的篇幅问题。

新一届的中华罗氏通谱编委会增补调整后,“中华罗氏通谱”正式上网,海内外各国各地区,所有愿意参加的罗氏组织、支系、房系、个人,均可在“中华罗氏通谱” 网上留下史料。

本会顾问、中国社会史学会会长、天津南开大学博导常建华教授在韩国讲学期间,代表本会拜访韩国罗州罗氏中央宗亲会,从韩国国家图书馆复印了几套珍贵的韩国罗氏族谱,但限于篇幅,在已出版的《中华罗氏通谱》中只能留极少的版面。在文革期间,大量族谱被毁的情况下,韩国留存的汉字版罗氏族谱多么弥足珍贵!

在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存有不少古近代的罗氏族谱,均因篇幅所限,在已出版的《中华罗氏通谱》中,仅能以“目录”形式出现,甚至连“简要介绍”都做不到。

二、解决信息互动,减少纸质内刊简报问题

 

在编纂《中华罗氏通谱》过程中,创办了“简报”、“内刊”等,将编纂信息送达世界各地罗氏宗亲组织及宗彦贤达手中,不但费时,而且耗费大量难得资金,平均每期邮寄费就得二万多元。发起阶段,编纂总部设在广东南雄罗贵纪念馆时,每年20多万元的办公费用,令许多宗彦贤达耽心,一旦资金链断裂,千年一遇的《中华罗氏通谱》必将夭折。

电脑、手机、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解决了省钱、高效的联络通讯问题。除非特别需要,纸质内刊简报将逐渐退出信息互动历史平台。

三、解决后续资金问题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筹资难是发起难的重要原因。

2001年,笔者应邀以“中华罗氏源流”主编的身份,参加在广东南雄罗贵纪念馆召开的《中华罗氏通谱》开编筹备会。会上受与会族人信任,被推举为《中华罗氏通谱》主编,但会议结束时,会议主办人无法兑现发放参会人员差旅费的承诺。经询问时任南雄市委副书记罗展雄,方知编纂经费根本不落实。好在笔者当时带有准备捐款的2万元现金,解决了报销与会代表差旅费的燃眉之急。

会后,笔者马上到广东南海,向时任《中华罗氏通谱》主任的企业家罗苏汇报,他在知悉情况后,当即表示,不能请你当主编,又叫你出钱。马上支付二万元捐款。

即使二万元入帐,但当时《中华罗氏通谱》编纂总部财务上仍是“赤字”。天佑罗氏,当笔者向时任南海榕州陶瓷公司董事长罗四珠汇报后,他当即捐款20万元。解决了中华罗氏通谱编委会启动资金问题。捐款20万元的汇票,已作为本届编委会的史料,留芳万世。

只要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继续存在,《中华罗氏通谱》将同步续修,许多热爱罗氏文化的企业家、宗彦贤达肯定会继续捐助。众人拾柴火焰高,广大宗彦贤达一定会继续在个人经济许可条件下,继续支持《中华罗氏通谱》的编纂工作。

由于笔者才疏学浅,尚未动员更多身家亿万级别的罗氏支持《中华罗氏通谱》,希望各国各地区能积极发动有实力的罗氏企业家、事业成功人士等,在资金上支持《中华罗氏通谱》可持续的编纂工作。

训森注:

2014年3月,笔者出席台湾台中市召开的“世界赖罗傅宗亲联谊会第十六届代表大会”,在“三姓族谱研讨会”上,听到台湾苗粟傅家宗彦木介绍《中华傅氏通谱》编纂情况,其2001年启动,已耗时14年,但仅完成“历史人物篇”。会下,了解其资金筹措:北京的美国ABAT董事长傅治国宗彦,捐启动资金130万元人民币,后续福建光泽养鸡专业户傅光明宗彦捐180万元人民币,其它万元以上更多,充分保证、解决了编纂《中华傅氏通谱》的资金问题。

赖氏启动在河南息县筹建六千万元的大宗祠,赖海文宗彦当场捐100万元义举,令人叹为观止。

傅氏、赖氏企业家在其总人口中占比大,尤其热心宗族文化的企业家多,在筹集本姓氏公益资金方面,有较大优势。中华罗氏要加油!

附:授予本会荣誉称号暂行办法

 

一、荣誉主席:省军级以上或捐款100万元的企业家或社会知名人士。

二、副主席及荣誉副主席:省军级及捐款50万元的企业家或国家级社会知名人士。

三、主任:厅师级及捐款10万元的企业家或省级社会知名人士。

四、常务编委:县处级或捐款10万元的企业家及设区市级社会知名人士。

五、荣誉编委:捐款1万元的企业家或社会知名人士。

六、捐款3000元,赠送一套《中华罗氏通谱》(含1-7册,1-6册送完为止)。

七、捐款1000元,赠送《中华罗氏通谱》第七册。

八、捐款100元人民币,按2007版惯例,在《中华罗氏通谱》“捐款芳名录”留名。

注:

一、预订《中华罗氏通谱》(纸质版)第七册,预收款:500元。

二、编纂过程不定期公布财务收支情况,按2007版惯例,第七册正式出版时,公布总财务报表。

四、解决分散办公问题

 

组织联络难是困难之一,纸质通谱篇幅限制也是瓶颈之一,最重要的是缺乏一批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骨干人才。

《中华罗氏通谱》编委会因资金限制,专职的编委会只有5个人。其中时任福建省档案局副巡视员的罗炳行,通过电话、传真,担负繁重的“秘书长”职责。常驻总部专职罗氏人员不拿工资、津贴,总部仅负责当时每人每月300元的伙食标准。当时专职的兄弟姓氏工作人员根据承担工作,支付了从300元至1000元的工资。即使是如此少的办公费用,对总部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互联网的壮大,各种互动社交平台的涌现(如来往、QQ等),实现了族人不分国别、地域实时讨论的梦想,活跃在互联网上各姓氏的网站、论坛、群、堆就是有力例证,其间不乏罗氏谱牒界高手。

关键:编纂互联网数字化罗氏族谱不但省钱,而且高效。可即时修正错误、错别字等,可留给后人一套可继续编纂、较为严谨、可信、有史料价值的《中华罗氏通谱》。

应用互联网编纂罗氏通谱,只要其存在一天,网上通谱就存活一天。当然,对有条件、又喜欢纸质通谱的人士,尤其乡村宗亲,亦可另外编辑打印或出版。

新生婴儿出生后,许多农村乡亲在春节期间,有到祠堂上族谱的习俗。在乡村城镇化大趋势下,古老的宗祠可能不断减少甚至不复存在,互联网必将解决新生儿异地快速上族谱问题。古老的族谱编纂数字化、网络化,将解决其可持续发展问题。

互联网、电脑、手机、智能手机,将“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分散办公变为现实。

方兴未艾的互联网、“云”储存技术,更为分散、移动的办公提供可靠技术保证。

五、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

 

据《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国史记载,全国性的《罗氏通谱》在唐朝时,由时任邺王的罗绍威、著名诗人罗隐等领衔主编,在留传的罗氏族谱也可佐证。唐以后,宋、元、明、清、中华民国至今,其间,虽有宗彦贤达不断努力,但时隔一千余年,《中华罗氏通谱》方正式出版。

面临《中华罗氏通谱》可持续问题,历史的教训,值得当代罗氏借鉴。

《中华罗氏通谱》已经出版,但还有不少符合条件的支系、宗彦贤达没有入谱,已入谱的企业家或因事业发展要求补充,新创业成功的罗氏企业家希望能为《中华罗氏通谱》出力。新晋升的罗氏处级、高级职称以上干部、知识分子众多,他们有强烈的入谱愿望。已编纂成功、或正在编纂族谱的支系,迫切要求能加入《中华罗氏通谱》大家庭。

“可持续编纂通谱”,在中华罗氏中有着迫切的需求。即本次续修《中华罗氏通谱》编委会,将不再是临时性的机构,而是成熟一册,出版一册,官方网站长期存在,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是否组建有专职工作人员的“总部”,视筹备进展情况而定。

六、解决编委会领导班子、工作班子年轻化、专业化问题

 

笔者忝任《中华罗氏通谱》总编期间,曾与领导班子讨论过“接班人”问题,也在不断物色中。时至今日,享年101岁、德高望重的罗元发主席已经仙游,原常驻总部工作班子中,罗昆烈、罗青山宗彦已先走,笔者也达66岁“高龄”,领导班子、工作班子年轻化、专业化问题非常迫切需要解决。

全球联网的互联网提供了在各国各地区罗氏中,发现、培育人才的便捷、省钱、有力的工具。

着手进行增补编委会领导班子,工作班子,尤其注意增加热心罗氏企业家的数量。

已联络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罗训涌、厦门欧百智能机械总经理罗毅峰、厦门品悦科技公司总经理罗扬锋、福建省沙县罗从彦纪念馆理事长罗德湘、上海交大罗售余教授、国防大学战略部大校罗海曦教授、人民日报海外版处长罗玉强、广东惠州日月明公司董事长罗胜前、广东惠州翔信投资公司董事长罗鹰翔、广东惠州如一堂书画院院长罗真理、湖北潜江氨基酸董事长罗成龙、湖北黄石罗氏联谊会(筹)秘书长、企业高管人员罗厚造等,参与编委会工作。正筹建川渝、浙江、深圳、惠州联络处等。

七、解决宗亲联谊活动合法化问题

 

宗亲联谊活动,在华人社会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海外各种“宗亲联谊会”众多,但在中国大陆,合法的宗亲联谊会却不多见,有的姓氏借道香港等地区成立“宗亲会”。但其在中国内地的活动并不合法,限制了其发展的规模和档次。

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已取得合法地位,在编委会范围内开展宗亲联谊活动,已得到包括中国在内、各国各地区政府的支持。大量存在的各种罗氏文化组织及罗氏聚居村落,是编委会工作的基础。在各地组建联络处,一旦政策许可,便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续修《中华罗氏通谱》、创建《中华罗氏通谱网》、各地联络处,已没有法律、政策的限制。

八、解决编委会组织过于松散问题

 

民间社团组织属于松散型社会组织,编委会虽也是民间学术性组织,却有明确的宗旨和任务。必须经常联络、讨论有关问题,因此,其组织结构不能过于松散。互联网的存在,人手一部的手机,解决了人员分散办公但又紧密联系的问题。

按照编委会章程规定,更强的组织纪律性,有助于形成中华罗氏的凝聚力核心。将为探索民间罗氏机构的管理、运作模式,提供组织保证。

九、落实罗元发主席、专家学者及宗彦题词、序言的精神

 

本会已故主席、1955年授衔开国中将罗元发宗彦,2004.9.19,为“《中华罗氏通谱》北京、天津座谈会”题词:发扬广大。1999年题词:

弘扬祖先业绩,促进祖国繁荣

2007年5月9日,开国元勋、老一辈革命家罗青长宗彦为《中华罗氏通谱》正式出版题词:

中华一脉,渊远流长;包罗万象,有容乃大。

已故的、我国著名文化人魏巍先生,为《中华罗氏通谱》出版题词:

增强炎黄子孙凝聚力

罗瑞卿大将夫人郝治平,是中华罗氏“太祖母”级的人物,她的题词:敦宗谐族

已故的、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空军司令张廷发是福建沙县人,对故乡文化十分热爱,热心支持故乡文化建设,很早就为“沙县罗从彦纪念馆”题写馆名(《中华罗氏通谱》第六册,P165)。2004.4,为《中华罗氏通谱》题词:承杨传李启朱。罗从彦师从杨时,收李侗为弟子,开启了集理学大成者——朱熹。

注:详见一期简报,“包罗万象,有容乃大——认真领会、贯彻执行罗青长宗彦等题词精神”。

十、续修《中华罗氏通谱》增补重点

 

1. 增补海外罗氏组织及宗彦贤达、文物古迹、宗祠楹联等。

2. 增补“工商精英”章节内容(捐款方法详见三款附录)

3. 增补各省罗氏(行政县团级及高级职称知识分子,预订方法详见三款附注)

4. 增录、尽量理清各地世系等(凡例参照2007版。纸质版每个支系3页A4纸,网络版不限版面)

十一、筹备计划

 

1. 召开“首次广东惠州座谈会”,编辑第一期简报(纸质加电子网络版)。

2. 参加在台湾召开的世界赖罗傅宗亲联谊会第十六届代表大会,召开“第二次海外座谈会”(2014.3.1已在台湾台中市雅园酒店召开),参访台湾主要罗氏宗亲文化组织,建立直接联系。

3. 筹备召开“第二次重庆罗府宗祠清明座谈会”( 2014.4.4,已在重庆永川松溉罗府宗祠召开)。 编辑第二期简报(电子网络版)

4. 筹措启动资金。

5. 筹备组建: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网站。

6. 召开第三次座谈会,讨论、公布增补、调整后,编委会人员组成及续修《中华罗氏通谱》细则。

7. 筹备召开北京座谈会,再次正式推举“主席”。

8. 开展正常续修《中华罗氏通谱》工作,成熟一册,印刷出版一册。同时,保留网络版。

以罗氏为基础,积极参与赖罗傅宗亲联谊活动,时机成熟,参与《中华姓氏通谱》筹备工作。

十二、经费预算

 

组建可持续发展、超小、高效的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工作总部,其经费预算附后。

十三、倡议

 

全球罗氏社会对编纂《中华罗氏通谱》有传统的需求,大家团结组织起来,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让民间的通谱编纂更具有史料性、学术性,实现通谱编纂数字化、网络化、常态化、可持续发展。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有志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罗氏谱牒事业的罗氏文化组织及宗彦贤达,集结号已吹响,人多力量大,积极支持、参与续修《中华罗氏通谱》,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襄盛举!

本工作汇报先在小范围内征求意见,祈望见者,踊跃提出修改意见,笔者将视反馈情况,适当时期(启动资金到位时),正式启动续修程序。

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

总编 罗训森

2014.4.3

注:“倡议书”(稿)征求意见范围:

1. 热爱、支持中华传统文化的企业家。

2. 热心谱牒文化的处级以上在职及离退休干部。

3. 有心参与谱牒研究、编纂工作的、具有高级职称的知识分子。 4. 本会领导、顾问等。

附:续编《中华罗氏通谱》经费预算(略)

 

阅读原文:http://www.hualuoshi.com/?p=196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