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从 彦
罗从彦,字仲素,南剑州人。以累举恩为惠州博罗县主簿。
闻同郡杨时得河南程氏学,慨然慕之,及(杨)时为萧山令,遂徒步往学焉。(杨)时熟察之,及喜曰:“惟从彦可与言道。”于是日益以亲,时弟子千余人,无及从彦者。从彦初见(杨)时三日,即惊汗浃背,曰:“不至是,几虚过一生矣。”尝与(杨)时讲《易》,至《乾》九四爻,云:“伊川说甚善。”从彦即鬻田走洛,见(程)颐问之,(程)颐反复以告,从彦谢曰:“闻之龟山具是矣。”“乃归卒业”。
沙县陈渊,杨时之婿也,尝诣从彦,必竟日仍返,谓人曰:“自吾交仲素,日闻所不闻,奥学清节,真南州之冠冕也。
既而筑室山中,绝意仕进,终日端坐,间谒(杨)时将溪上,吟咏而归,恒充然自得焉。”
尝采祖宗故事为《遵尧录》,靖康中(1126—1127),拟献阙下,会国难不果。
尝与学者论治曰:“祖宗法度不可废,德泽不可恃。废法度则变乱之事起,恃德泽则骄佚之心生。自古德泽最厚,莫若尧、舜,向使子孙可恃,则尧、舜必传其子;法度之明,莫如周,向使子孙世守文、武、成、康之遗绪,虽至今可存也。”又曰:“君子在朝,则天下必治,盖君子进,则常有乱世之言,使人主多忧而善心生,故治。小人在朝,则天下乱,盖小人进,则常有治世之言,使人主多乐而怠心生,故乱。”又曰:“天下之变不起于四方,而起于朝廷。譬如人之伤气,则寒暑易侵;木之伤心,则风雨易折。故内有林甫之奸,则外必有禄山之乱;内有卢杞之奸,则外必有朱泚之叛。”
其论士行曰:“周、孔之心,使人明道,学者果能明道,则周、孔之心深自得之。三代人材得周、孔之心,而明道者多,故视死生去就如寒暑昼夜之移,而忠义行之者易。至汉唐以经术古文相尚,而失周、孔之心,故经术自董生、公孙弘倡之,古文自韩愈、柳宗元启之,于是明道者寡,故视死生去就如万钧九鼎之重,而忠义行之者难。呜呼,学者所见,自汉、唐丧矣。”又曰:“士之立朝,要以正直忠厚为本。正直则朝廷无过失,忠厚则天下无嗟怨。一于正直而不忠厚,则渐入于刻;一于忠厚而不正直,则流入于懦。”其议论醇正类此。
朱熹谓:“龟山倡道东南,士之游其门者甚众,然潜思力行、任重诣极如仲素一人而已。”
绍兴中卒,学者称之曰:豫章先生。
淳祐间(1241—1252)谥文质。
——《宋史》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
训森注:
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其老师李侗是罗从彦学生。师生四人: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均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出巨大贡献,皆从祀孔庙。
来源:2007饭《中华罗氏通谱》 录入:罗训森 2014.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