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 ——略述子女随父姓与性别平等之关系

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

——略述子女随父姓与性别平等之关系

罗训森

2017.10.17,凤凰网刊载了“海运仓内参”题为《多少人同意孩子随母姓?结果有点儿出人意料》文章(详见附一),该文引用据称是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3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4.7%的受访者能接受孩子随母亲姓,仅有23.2%的受访者对此不能接受。

该文作者发表了一些令人诧异观点,笔者难以苟同,略述如下。

一、欲灭其国,先灭其史

众所周知,中国是历史大国。中国历史文献大厦由三大支柱支撑:国史、地方志、各姓氏族谱。三大支柱,隐含几何原理:三角稳定。

姓氏族谱以男性为主,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后,大陆地区民间也与时俱进,各姓氏的女儿也能上娘家族谱。一旦54.7%的中国小孩能随母亲姓,哪么,各姓氏族谱将失去存在的土壤。作为中国历史文献大厦三大支柱之中,最粗、最大、最民众化的族谱体系,将轰然倒塌。国史、方志两根柱子能支撑中国历史吗?

BE3D8EC7B187288EFCD3BA15BAA3460D8369E477_size34_w550_h447

更严重的说,文中附有一张插图:父亲姓马,母亲姓张,儿子姓王!什么意思?儿子当然可以姓 “史密斯”、“约翰逊”、威廉斯等外国人姓氏。不是很多人青年人受西方文化冲击,赶时髦都有英文名吗?再改个外国姓不也可以?

欲灭其国,先灭其史,搞乱博大精深中华传统文化,先灭族谱,让国史、方志成为无源之水,谈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二、遗传基因研究成果,支持子女随父姓

1997年秋,笔者因机缘巧合,介入罗氏文化研究,有幸在北京首都图书馆古籍部查资料时,认识时任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姓氏遗传群体基因研究专题组”负责人的袁义达研究员,他说:美国斯坦福大学遗传研究专家有一最新成果,男性遗传基因数千年基本不变,女性基因仅影响下代子女,此研究成果与中国子女随父姓的传统正相关。故中科院成立专题组研究。

《中华姓氏大辞典》即袁老师的研究成果之一。

2001.5.26,笔者到广东省南雄市珠玑镇罗贵纪念馆担任《中华罗氏通谱》总编,在当地,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该报以《古老族谱隐藏遗传基因》为题作了报道。

遗传基因研究成果,支持子女随父姓,炎黄老祖宗先知先觉?或仅是瞎猫碰上死老鼠?笔者无从得知,但遗传基因研究成果支持中国人子女随父姓的结论,仍令笔者领导、亲友们震惊,其中当然有女性领导干部、专家学者。

三、子女随父姓与性别平等无关

该文作者偷换概念,硬把子女随父姓与性别平等扯在一起,他说:“说明性别平等的理念在我国已经从物质层面,深入到了观念层面上。因此,孩子跟谁姓,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人们对性别平等的理解正在日益加深,也象征着当代社会对传统家庭关系的重构”。

今年国庆节晚会,成龙激情演唱:“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详见附二),唱出满满的家国情怀,中国“当代社会对传统家庭关系的重构”,怎么重构?孩子改外国姓?

男女平等,同工同酬,中国女性早就活跃在海内外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各领域舞台,这与他们跟谁姓有关吗?

若一定要说姓氏与性别有关,建议该文作者去普及一下欧美等外国姓氏,许多国家在女子出嫁后,在本姓氏之上,加上夫姓! 中国大陆地区女子出嫁后,早就没有加夫姓的习俗,要呼吁姓氏和性别平等,建议该文作者到外国去,有的放矢,宣传向中国大陆学习姓氏和性别平等,将更有实际意义。

四、姓氏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意义

该文作者说:“一个孩子究竟是跟父亲姓还是跟母亲姓,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其实并不是什么要紧事”。既然口头说“不是什么要紧事”,哪又是搞调查问卷,又是发表文章,某些人想干吗?

五年前,笔者孙女在厦门上小学一年级,入学体检哪天,我接她,路上闲聊时,小孩吱吱喳喳说:爷爷,今天体检,有个六年级大姐姐,看我的号牌,说,小妹妹,我也姓罗,我帮你。孙女天真地问:爷爷,姓罗的要特别帮姓罗的吗?我说,她也姓罗,是你姐姐呀,以后你长大了,也要帮小弟弟、小妹妹呀。

孙女念二年级了,学校已开始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其中有要求背《百家姓》,有一天,她问我,爷爷,在《百家姓》中,咱们姓罗的怎么排在哪么后面呀。我说,正好爷爷知道,古时候宋朝编的《百家姓》,是用官位排列的,你看赵钱孙李,当时赵姓是皇帝呀,咱们姓罗的老组宗,当时官当得不够大,所以排在后面。孙女似懂非懂,说:怪不得班上有几个同学,看到《百家姓》没有他们的姓,就大哭起来。

有心的年青爸爸妈妈及爷爷奶奶,不是姓氏文化对孩子健康成长没意义,从笔者观察儿子、孙女成长过程中,可以肯定地说,传统文化,光宗耀祖,潜移默化的影响大着呢。

现在,中央号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街上随处可见二十四字的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哪来的?专家学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出来的,说的直白些,从各姓氏族谱的“家风家教”中研究、挖掘、归纳、总结而来的。 “家风家教”从娃娃抓起,大家应该没有异议。

五、姓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2004.9.19,在北京307医院科技报告厅,召开“《中华罗氏通谱》首次京津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开国中将罗元发、王在齐伉俪,时任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副所长童超研究员,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罗锦鳞教授等,北京307医院罗卫东院长主持会议。

我国著名希腊文学专家罗念生之子罗锦鳞教授说:我原来认为姓罗、姓李、姓王等,仅是一种用于区别个人符号,就和A、B、C字母一样,没想到看到罗主编从广东南雄寄来的几期内刊简报,方知我姓罗,原来有这么多文化内涵。

童超研究员更是从史学角度,论证姓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他感慨地说:以前从没想到中国社科院历史所会组织主编各个姓氏的《姓氏文化丛书》。

开国中将罗元发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罗氏通谱委员会决定在首都北京召开第一次“北京、天津地区座谈会”是很有意义的,表示热烈祝贺!并祝大会圆满成功!

在编委会的领导下,经过八年艰苦细致的工作,罗氏通谱即将问世,要把这件事情办好,对历史负责,这也是对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

这项任务很繁重,后续工作还有很多要做,要善始善终,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上仰列宗,下对子孙,经得起历史检验。

注:开国中将罗元发在 “《中华罗氏通谱》北京、天津地区座谈会”上发言稿影印件见综合卷(内部资料)“卷首图文”。发言稿格式调整为《中华罗氏通谱》序文。

编纂、出版《中华罗氏通谱》,“也是对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不是老将军的即席讲话。会前,罗元发老将军的秘书、时在总装部秘书局工作的王海青大校,曾与笔者交谈过总装部秘书局,起草罗元发老将军讲话稿的细节。

六、结论

阅读海运仓内参《多少人同意孩子随母姓?结果有点儿出人意料…》,确实出人意料!竟有54.7%的受访者能接受孩子随母亲姓,仅有23.2%的受访者对此不能接受。它释放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

用似是而非的“性别平等”理论,否定“子女随父姓”的中国古老传统、遗传基因科学属性,从而否定“族谱”的核心“家风家教”,釜底抽薪,摧毁族谱基础,使中国历史文献大厦倾覆。抽去姓氏,还有国史、地方志吗?

欲灭其国,先灭其史,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某些“颜色革命”势力企图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掉国人文化自信,企图从“子女随父姓”问题上打开缺口,恐怕难于上青天。

坐不改名,行不改姓中国人的诚信文化。没有千年王朝,必有万年姓氏,国人对自己姓氏的文化自信,必将千秋万代,传承发展。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3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4.7%的受访者能接受孩子随母亲姓,仅有23.2%的受访者对此不能接受。其取样样本仅为2032名受访者,若扩大至两万、二十万、二百万,甚至十三亿中国人民的零头:二千万名受访者的样本,结果会如何?还有可能54.7%的受访者能接受孩子随母亲姓吗?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阅读海运仓内参《多少人同意孩子随母姓?结果有点儿出人意料…》,确实出人意料,同样,发人深省。

出乎意料之余,但愿是笔者杞人忧天。

注:罗训森,高级工程师,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常务副主席兼总编,福建省敦睦姓氏谱牒研究院院长。

2017.10.18  于福州

附一:多少人同意孩子随母姓?结果有点儿出人意料…

2017年10月17日 22:07:08

来源:海运仓内参

子女随父姓,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一直以来,这条规矩在我们的生活中像空气一样自然,几乎让人察觉不到。然而,随着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许多在过去被看做天经地义的事,都遭受着挑战。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3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4.7%的受访者能接受孩子随母亲姓,仅有23.2%的受访者对此不能接受。 近几十年来,虽然已有越来越多的孩子一出生就随母姓,但随父姓的终究还是占了绝大多数,而调查结果竟然显示,超过一半的人都已经可以接受孩子随母姓,这一点十分出人意料。这也说明,社会观念的更新速度,有时会远超人们的预期和想象,这无疑是一件值得我们欣喜的好事。

有人会问:孩子跟谁的姓,有那么重要吗?其实,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 说这件事重要,是因为一直以来,在孩子姓氏归属这个问题上,都存在着一种结构性的不公,直到20世纪,性别平等的观念进入中国,人们才开始省思这个问题。然而,要改变这样一种历史悠久,且遍及全人类的习俗,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如今终于有可靠的社会调查证明,大多数中国人在观念上已经接受孩子随母姓,无疑是一个正面信号。

从根本上说,“子女随父姓”之所以会成为一项习俗,本质原因在于在旧社会里,男性在经济和政治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随着男女经济地位日益平等,这一习俗的存在基础已经改变。半个多世纪前,中国女性的经济地位相对旧社会而言就已得到了质的飞跃。但观念的变化,往往滞后于经济基础的变化。 今天,我们终于看到社会对子女姓氏的固有观念被撬动,这说明性别平等的理念在我国已经从物质层面,深入到了观念层面上。因此,孩子跟谁姓,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人们对性别平等的理解正在日益加深,也象征着当代社会对传统家庭关系的重构。 而说这件事不重要,则是说,一个孩子究竟是跟父亲姓还是跟母亲姓,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其实并不是什么要紧事,对此,不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没必要将其看的太重。

事实上,孩子随父姓的“铁律”之所以很难被打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许多人认为“传统规矩不能轻易改变”,对“家中男丁有义务延续香火”这类旧观念过于执着,对子女姓氏归属的平等化造成了阻碍。 事实上,即便是在最近的这次调查之中,依然有65.2%的男性受访者认为孩子姓什么很重要,显著高于女性受访者的比例(46.2%),与此同时,接受子女随母姓的男性比例(46.1%)也明显低于女性比例(62.8%)。 在这方面,我们仍需进一步普及性别平等的相关知识,消除人们心中残余的落后观念,如此才能把“孩子跟谁姓”的问题还原成一种自由的个人选择。

别以为社会观念的进步只是一件“务虚”的事情,对个体而言,社会观念也十分重要。大概十多年前,我上初中的时候,身边就有一位随母姓而不随父姓的同学,那时,这种现象还会被当成一件咄咄怪事,以至于这位同学的家事经常成为其他同学议论、猜测的对象。然而今天,情况却已大不一样,一方面,越是晚出生的孩子,随母姓的比例就越高,另一方面,尽管随母姓的孩子还是仅占少数,但他们却已经很少会被旁人另眼相待,换句话说,在面对孩子该跟谁的姓这个问题上,社会氛围早已变得相当轻松。 这种变化,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件小事,但对于那些随母姓的孩子来说却十分重要,一个文明的社会,对此应该有所关注。

撰文/ 杨鑫宇    编辑/ 苍南

附二:成龙2017国庆晚会演唱《国家》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

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 ,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

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国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

国是荣誉的毅力,家是幸福的洋溢,

国的每一寸土地,家的每一个足迹。

国与家连在一起,创造地球的奇迹。

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

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国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

国是荣誉的毅力,家是幸福的洋溢,

国的每一寸土地,家的每一个足迹,

国与家连在一起,创造地球的奇迹。

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

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

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

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

我爱我的国家。

阅读原文http://www.hualuoshi.com/?p=16015

供稿、录入:罗训森  2017.10.18,于福州

One thought on “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 ——略述子女随父姓与性别平等之关系”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