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罗氏家风家教(八) 抱团发展,敦族强宗 ——传承发展唐诗人罗隐、邺王罗绍威开创《罗氏通谱》之家风家教

中华罗氏家风家教(八)

抱团发展,敦族强宗

——传承发展唐诗人罗隐、邺王罗绍威开创《罗氏通谱》之家风家教

罗训森

在兄弟姓氏眼里,中华罗氏的代表人物非唐著名诗人罗隐莫属。

唐代能留存下来的史料不多,但罗隐的有关史料却完整地留传,《全唐文》中有《昭谏集》,《全唐诗》中有《罗隐诗集》,只要罗隐到过的地方,有关《省志》均有史料记载,是中华罗氏留存史料最多、也最完整的一位罗氏先贤。但如此杰出的罗氏先贤,仅因是长沙郡望的代表人物,在各大型罗氏族谱中,其业绩却很少被提及,倒是在宋杨万里、民国元老于佑任等兄弟姓氏名人笔下,十分客观地评述罗隐对中华罗氏文化的巨大贡献。

罗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贡献很多,本文仅从罗氏家风家教角度,略作阐述。

一、文化先行

“罗隐在科场,恃才傲物,尤为公卿所恶,故六举不第有说七举、十举.。”处于人生的低谷,时长安有罗尊师者,深于相术,隐以貌陋,恐为相术所弃,每与尊师接谈,常自大以沮之。及其屡遭黜落,不得已始往问焉。尊师笑曰:“贫道知之久矣,但以吾子决在一第,未可与语。今日之事,贫道敢有所隐乎!且吾子之于一第也,贫道观之,虽首冠群英,亦不过簿尉尔。若能罢举,东归霸国以求用,则必富且贵矣。两途,吾子宜自择之。”

“罗尊师”,虽正史佚名,但他对罗隐人生的指导却非常准确:考上进士又如何?不过一主簿、县尉而已,“若能罢举,东归霸国以求用,则必富且贵矣”。

用现在的话说,道士罗尊师在罗隐和罗绍威通谱之前,已经文化先行,指明罗隐“富贵”的成功之路。

“东归霸国以求用”,罗隐是余杭人,要获得吴越王钱镠的重用,最少需要同级别王爷的举荐。在五代初,诸侯割据的藩镇王中,魏愽邺王罗绍威的气势最焰。心有灵犀一点通,罗隐的悟性非常人能及,找邺王罗绍威通谱,最佳的投名状。

二、抱团发展

有文献记载的《罗氏通谱》始自罗隐,据《旧五代史》记载:

初,隐罢上中书之日,费窘,因抵魏,谒邺王罗绍威,将入其境,先贻书叙其家世,邺王为侄。幕府僚吏见其书,皆怒曰:“罗隐一布衣尔,而侄视大王,其可乎!”绍威素重士,且曰:“罗隐名振天下,王公大夫多为所薄,今惠然肯顾,其何以胜!得在侄行,为幸多矣,敢不致恭,诸公慎勿言。”于是拥旗郊迎,一见即拜,隐亦不让。及将行,绍威赠以百万,它物称是,仍致书于鏐,谓叔父,鏐首用之。

此史实揭示,罗隐及罗绍威的祖籍均为长沙,并且长沙罗氏在当时是有族谱的,所以,罗隐敢“侄视大王”,通谱的原因表面上亦简单直白:费窘,没什么钱了,想到罗绍威处争取经费支持。

实际上,罗隐虽累举不中,无官衔,但诗名于天下,是全国著名的知识分子。罗绍威素重士,即重视知识分子,以王者之眼光、胸襟,不弃罗隐布衣身份,反以为荣,且曰:“罗隐名振天下,王公大夫多为所薄,今惠然肯顾,其何以胜!得在侄行,为幸多矣,敢不致恭,诸公慎勿言。”

罗隐辞别罗绍威时,邺王赠金百万,它物称是,极大提高罗隐经济实力,致书一封,称罗隐为叔父,吴越王钱镠想不重用都难,何况罗隐真才实学,天下闻名。

史书虽未记载邺王罗绍威与吴越王钱镠结盟之事,但钱镠重用罗隐,罗绍威密表罗隐为给事中之事,佐证两王在政治上,协同作战。

罗隐及罗绍威通谱,在唐末五代初乱世年代,可谓英雄惜英雄,以姓氏为纽带,强强联合,抱团发展。

三、敦族强宗

《全唐诗》中,留下一组五首《寄酬邺王罗令公》,其中一首:

敢将衰弱附强宗,细算还缘血脉同;

湘浦烟波无旧迹,邺都兰菊有遗风。

此诗是罗隐与邺王罗绍威通谱过程中留传下来的,明确揭示通谱之缘由、目的:敦族强宗,传承发展!

“敢将衰弱附强宗,细算还缘血脉同”,民国元老于佑任根据此史实,在为抗日将军罗启疆主修的《罗氏族谱》题词时,题下千古名句:敦族强宗

“湘浦烟波无旧迹,邺都兰菊有遗风”,《晋书》罗含传有云:初,含在官舍,有一白雀栖集堂宇,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兰菊”,罗隐借用晋罗含典故,再次佐证罗隐、罗绍威的祖籍地为湖南长沙,为罗含之后,“邺都兰菊有遗风”,他们传承发展了晋罗含的家风家教。

罗隐、罗绍威《通谱》,其目的在于“敦族强宗”,从唐进士、员外郎、四川成都人罗衮在《全唐书》中,留下的一封致二十二叔罗绍威的信:《答魏博罗太尉启》,可知一、二:

衮启,都衙侯司徒到京,伏奉宠诲,卑情无任跃兢感戴之至。伏以太尉二十二叔国步萦心,藩条系虑。筹算方殷于大者,缄封宜略于小哉。况衮再从宗盟,至为卑末。庶僚品秩,仍是琐微。乃蒙挂在风襟,形于赐问。奖饰用光其瞹昧,慰安将励其辛勤。

信中,罗衮称呼罗绍威为“二十二叔”,可见在当时的《罗氏通谱》中,是有辈份排行的,参加《罗氏通谱》的决不止见诸史册的罗尊师、罗隐、罗绍威、罗衮四人,与罗绍威同辈的最少二十二人。此事从现存大型罗氏族谱中,可得到佐证,弘、绍、周,三个字辈,成为当时全国范围《罗氏通谱》通用字辈。

四、结语

罗隐、罗绍威、罗衮等主修之《罗氏通谱》,对传承发展罗氏之家风家教具有巨大的历史影响力。

宋著名诗人杨万里,作为江西吉水人、举人罗绋的女婿,明确称:“罗氏,皆豫章别也。其在于晋,君章(罗含字君章)以文鸣降;及五季,则有江东公(罗隐号江东生);今庐陵之罗(吉安吉水,古称庐陵),其后也”(杨万里著《罗氏万卷楼记》)

明状元罗洪先,承父、进士、山东副使罗循之命,用三十多年时间修族谱,明确认同认可晋之罗含,唐之罗隐。

清末,湖南娄底人、教育家罗辀重之父罗信南,学者尊称“陶庵先生”,他在自传中明确写明:江东生(罗隐号江东生)之后。

民国抗战将领罗启疆是一位非常有历史责任心的罗氏先贤,在其《自传》中写道:“兹以家乘告成,谨节述昔年所经过之事实,撰为自传,附于谱末,示我后昆非敢云教孝教忠。聊以示自箴自励,区区微意,窃比于史公之末焉”。

其言先世:“启疆先世,源出赣水。自快良公迁黔之天柱,遂易籍为黔人”。仅笼统提“源出赣水”,祖籍江西。但他请民国政要为其所修《罗氏族谱》题词撰序时,这些名人却多次提及唐罗隐,这些史料均被罗启疆留存在其所修《罗氏族谱》中,确证民国抗战将领罗启疆文化认同认可唐罗隐之后!传承发展由罗隐、罗绍威开创的“抱团发展,敦族强宗”之家风家教。

福建沙县罗氏始祖罗沂,字周文,“周”字辈,其子孙中就有中华罗氏第一位从祀孔庙的先哲罗从彦。

湖南宁乡罗氏,至今奉罗弘信、罗绍威两王为始祖。

福建福安罗氏始祖是绍(邵)字辈。

 附:罗隐史料

罗隐,余杭人。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然多所讥讽,以故不中第,大为唐宰相郑畋、李蔚所知。(罗)隐虽负文称,然貌古而陋。畋女幼有文性,尝观隐诗卷,讽咏不已,畋疑其女有慕才之意。一日,(罗)隐至第,郑女垂帘以窥之,自是绝不咏其诗。唐广明中,因乱归乡里,节度使钱鏐辟为从事。开平初(907~910),太祖以右谏议大夫(正五品上)征,不至。魏博节度使罗绍威密表推荐,乃授给事中(从四品下)。年七十余,终于钱塘(享年七十七)。[《涧泉日记》云:唐光启三年(887),吴越王表奏为钱塘令,迁著作郎(从五品上),辟从五品上]。天祐三年(906),充判官(从五品上)。梁开平二年(908),授给事中。三年(909),迁发运使(从四品下)。是年卒,葬于定山乡。金部郎中沈崧铭其墓。有文集数卷行于世。

《唐才子传》云:(罗)隐所著《谗书》、《谗本》、《淮海寓言》、《湘南应用集》、《甲乙集》、《外集》、《启事》等,并行于世。《五代史补》:罗隐在科场,恃才傲物,尤为公卿所恶,故六举不第。

时长安有罗尊师者,深于相术,隐以貌陋,恐为相术所弃,每与尊师接谈,常自大以沮之。及其屡遭黜落,不得已始往问焉。尊师笑曰:“贫道知之久矣,但以吾子决在一第,未可与语。今日之事,贫道敢有所隐乎!且吾子之于一第也,贫道观之,虽首冠群英,亦不过簿尉尔。若能罢举,东归霸国以求用,则必富且贵矣。两途,吾子宜自择之。”隐懵然不知所措者数日。邻居有卖饭媪,见(罗)隐惊曰:“何辞色之沮丧如此,莫有不决之事否?”隐谓知之,因尽以尊师之言告之。媪曰:“秀才何自迷甚焉。且天下皆知罗隐,何须一第,然后为得哉!不如急取富贵,则老婆之愿也。”隐闻之释然。遂归钱塘。时钱鏐方得两浙,置之幕府,使典军中书檄,其后官给事中。初,隐罢上中书之日,费窘,因抵魏,谒邺王罗绍威,将入其境,先贻书叙其家世,邺王为侄。幕府僚吏见其书,皆怒曰:“罗隐一布衣尔,而侄视大王,其可乎!”绍威素重士,且曰:“罗隐名振天下,王公大夫多为所薄,今惠然肯顾,其何以胜!得在侄行,为幸多矣,敢不致恭,诸公慎勿言。”于是拥旆郊迎,一见即拜,隐亦不让。及将行,绍威赠以百万,它物称是,仍致书于鏐,谓叔父,鏐首用之。

——《旧五代史》卷二十四

江东有罗隐者,有诗名,闻于海内,依(钱)鏐为参佐。鏐尝与隐唱和,(罗)隐好讥讽,尝戏为诗,言(钱)鏐微时骑牛,操(钱)鏐事,鏐亦怡然不怒,其通恕也如此。

——《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三“钱鏐传”

注:罗隐曾祖仟,字同知(万历《新城县志》作“童知”),福州福唐县令(《福建省志》有载)。自长沙迁新。罗绍威之先祖亦长沙人,以族谱辈分,绍威称罗隐为叔父。

——《罗隐年谱》补注

钱塘有罗隐,魏博有李山甫,皆有文称,与袭吉齐名于时。李知损,字化机,大梁人也。时人目之为“李罗隐”。时宋彦筠为节度。彦筠小字忙儿,因宴会,彦筠酒酣,辄问曰:“众人何以号足下为罗隐?”对曰:“下官平素好为诗,其格致大抵如罗隐,故人为号。”彦筠曰:“不然,盖为足下轻薄如罗隐耳。”知损大怒,厉声曰:“只如令公,人皆谓之宋忙儿,未必便能放牛。”满座皆笑。

(钱)鏐学书,好吟咏。江东有罗隐者,有诗名,闻于海内,依鏐为参佐。鏐尝与唱和,隐好讥讽,尝戏为诗,言鏐微时骑牛操挺之事,鏐亦怡然不怒,其通恕如此。

杨行密命宣州刺史田硕领兵围钱塘,钱鏐危急,遣其子元王寮修好于行密。元王寮风神俊迈,行密见之甚喜,因以其女妻之,遂命硕罢兵。初,硕之围城也,尝遣使候钱鏐起居,鏐厚待之。将行,复与小饮,时罗隐、皮日休在坐,意以硕之师无能为也,且欲讥之。于是皮日休为令,取一字,四面被围而不失其本音,因曰:“其字上加草,为萁菜;下加石,为棋子;左加王,为琪玉;右加月,为期会。”

罗隐取“于”字:上加雨,为舞雩;下加皿,为盘盂;左加王,为玗玉;右加邑,为邘地。

使者取“亡”字,讥钱鏐必亡:然亡上加草,为芒;下加心,为忘:右加邑,为邙;左加心,为忙。其令不通,合座皆笑之,使大惭而去。

——《旧五代史》卷二十四、十四、六十、一百三十一、一百三十三、一百三十四;《新五代史》卷六十七

附:《十国春秋》编者论罗隐

论曰:《语》云,“士用则为虎,不用则为鼠”,岂不信哉!方(罗)隐屡踬进士第,遍历诸州,驰驱扰攘之中,惫矣!及遭逢霸主,文采灿然。声施后世,可不谓得时而驾邪?虽然,以彼义形于色,劝兴兵伐无道梁,藐胝强藩,畜以从子,大义侃侃,又宁独以文士见哉!

——《十国春秋》卷八十四

罗隐初见钱鏐,以所为《过夏口》诗标于卷首云:“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鏐览诗大笑,因加殊遇。复贻以书曰:“仲宣远托刘荆州,都缘乱世;夫子辟为鲁司寇,只为故乡。”隐曰:“是不可去也。”(《吴越备史》、《十国春秋》)

注:祢衡,平原(山东)人。自幼便才华出众,能言善辩,但刚愎骄傲,盛气凌人。工程总监(将作大匠)孔融推荐给曹操,然而第一次见面,祢衡便破口辱骂。曹操大怒,对孔融说:“祢衡不过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娃娃,我杀他,犹如杀一只老鼠、一只麻雀。但这个人一向有点虚名,外人可能认为我没有容人之量。”于是把祢衡送给刘表,刘表把他当作上宾,祢衡也对刘表满口赞美,但他却不断讽刺刘表左右的亲信,这些亲信遂有计划的进行诬陷,向刘表诬告说:“祢衡承认将军的仁爱胸襟,纵是姬昌(周文王)也不过如此。但是,他认为你没有决断能力,所以最后不可避免地会归于失败。”这段话恰恰指出刘表的缺点,但祢衡却从没有讲过。刘表大怒,知道江夏(湖北省黄岗县)郡长黄祖性情急躁,遂把祢衡送给黄祖,黄祖对祢衡也十分礼遇。后来,祢衡当众侮辱黄祖,黄祖把他诛杀。

——台湾·柏杨:《资治通鉴》,现代语文版

附:《唐才子传》原文

隐,字昭谏,钱塘人也­­1­­。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拔,养浩然之气2。乾符初,举进士累不第。广明中,遇乱3归乡里。时钱尚父4镇东南,节钺5崇重,隐欲依焉,进谒投素作,卷首《过夏口》云:“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6。” 鏐得之大喜,以书辟之7曰:“仲宣远托刘荆州,盖因乱世;夫子乐为鲁司寇,只为故乡8。”隐曰:“是不可去矣。”遂为掌书记9。性简傲,高谈阔论,满座风生。好谐谑,感遇辄发。鏐爱其才,前后赐予无数,陪从不顷刻相背。表迁节度判官、盐铁发运使;未几,奏授著作郎­­。10鏐初授镇,命沈崧草11表谢­­,盛言浙西富庶。隐曰:“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鏐请隐为之,有云:“天寒而麋鹿曾游,日暮而牛羊不下12。”又为贺昭宗改名表云:“左则姬昌之半字,右为虞舜之全文。”13作者称赏。转司勋郎中。自号“江东生”。魏博节度罗绍威14慕其名,推宗人之分,拜为叔父,时亦老矣。尝表荐之。隐恃才忽睨,众颇憎忌。自以当得大用,而一第落落,传食诸侯15,因人成事16,深怨唐室。诗文凡以讥刺为主,虽荒祠木偶莫能免者17。且介僻寡合,不喜军旅;献酬俎豆间,绰绰有余也。隐初贫,来赴举,过钟陵18,见营妓19云英有才思。后一纪下第过之,英曰:“罗秀才尚未脱白20。”隐赠诗云:“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英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21与顾云22同谒淮南高骈­­,骈不礼。骈后为毕将军所杀,隐有延和阁之讥23。又以诗投相国郑畋24,畋有女殊丽,喜诗咏,读隐作至“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25,由是切慕之,精爽飞越,莫知所从。隐忽来谒,女从帘后窥见迂寝之状,不复念矣。隐精法书,喜笔工苌凤,谓曰:“笔,文章货也。今助子取高价。”即以雁头笺26百幅为赠,士大夫踵门问价,一致千金。率多借重如此。所著《谗书》、《谗本》、《淮海寓言》、《湘南应用集》、《甲乙集》、《外集》、《启集》等,并行于世。27­­

【注释】

  1. 钱塘人也:罗隐籍贯,《旧唐书》、《旧五代史》本传及《北梦琐言》卷六均记为钱塘人,然唐沈崧《罗给事墓志》(雍文华校辑《罗隐集·附录》)云:“家本新城,地临浙水。”沈崧曾同与罗隐在钱鏐幕府,当为可信。则罗隐实为新城人,即今浙江省富阳县。
  2. 浩然之气:正大刚直之气。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 遇乱:指广明庚子之乱。
  4. 钱尚父:钱鏐,唐末任镇海节度使,昭宗乾宁三年击败董昌,尽有两浙十三州之地。唐亡后,后梁开平元年受封为吴越王,梁太祖尊为尚父。新、旧《五代史》有传。尚父:周武王称吕尚为尚父,意谓可尊尚的父辈。《诗经·大雅·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传:“尚父,可尚可父。”后世皇帝尊礼大臣,亦有加“尚父”尊号者。
  5. 节钺符节与斧钺。《孔丛子·问军礼》:“天子当阶南面,命授之节钺,大将受,天子乃东面西向而揖之,示弗御也。”此指唐末方镇割据一方,权力极大。
  6. “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全唐诗》卷六六五作断句收录。大意是:连一个祢衡都容纳不下,想黄祖也不是什么英雄。
  7. 以书辟之:原作“遇以书辟”,据《三间》、《四库》本改。
  8. 仲宣:汉末诗人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汉献帝西迁,王粲为避祸前往荆州依附刺史刘表。《三国志·魏志》有传。夫子:孔子,曾任鲁国大司寇。
  9. 掌书记:注见卷三(六五)《皇甫冉传》。
  10. “表迁节度判官,盐铁发运使;未几,奏授著作郎”:此据《吴越备史》。上引《罗给事墓志》志:“拜秘书省著作郎,辟为镇海节度掌记。……天祐三年,转司勋郎中,充镇海节度判官。天平二年,授给事中,至三年迁盐铁发运使。”当据以订正。
  11. 沈崧:字吉甫,闽人。曾为镇海军节度钱鏐掌书记,五代时仕至吴越国宰相。《十国春秋》有传。
  12. 日暮而牛羊不下:“而”字原无,据《三间》、《四库》本补。《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此反其意而用之,描述浙西战后荒凉之景。
  13. “左则姬昌之半字,右则虞舜之全文”:唐昭宗李敏改名为李晔,此二句意指左为“日”,右为“华”。姬昌:周文王,周武王之父。殷纣王时曾为西方诸侯之长,称西伯。虞舜:上古帝王名,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受禅继尧位,在位48年。
  14. 罗绍威:字端己,魏州贵乡(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北)人。唐昭宗光化初年,袭其父罗弘信之职任魏博节度使。唐亡后仕梁,赠尚书令。新、旧《唐书》、《五代史》均有传。
  15. 传食诸侯:辗转受诸侯供养。《孟子·滕文公下》:“传食于诸侯,不以泰乎?”此处借用成语,诸侯指唐末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
  16. 因人成事:语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也。”指门客依赖主人的关照而成事。
  17. 虽荒祠木偶莫能免者:罗隐集中有《后土庙》诗、《木偶人》文。
  18. 钟陵:注见卷六(一五一)《熊登孺传》。
  19. 营妓:古代军中的官妓。
  20. 脱白:古代未有官职者着白衣,脱白指授官,犹云解褐。
  21.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英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全唐诗》卷六六二题作《偶题》,题下注云:“一作《嘲钟陵妓云英》”。掌上身:相传汉元帝后赵飞燕能在手掌上舞蹈,极言其体态轻盈。此借指云英体态。
  22. 顾云:字垂象。少与杜荀鹤、殷文奎一同读书于九华山,咸通十五年(874)进士及第,授校书郎。曾为高骈淮南从事。光启三年,淮将毕师铎叛乱,杀高骈,顾云退居霅川。昭宗大顺年间,与羊昭业、陆希声、司空图等修宣、懿、僖三朝实录,书成,加虞部员外郎。骈乾符六年(879)任淮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
  23. 隐有延和阁之讥:《鉴戒录》云:“高(骈)后失政,因吕用之等幻惑,为毕师铎所害。隐自钱塘著《妖乱志》以非之,故有题延和阁云:‘延和高阁势凌云,轻语犹疑太一闻。烧尽降香无一事,开门迎得毕将军。’”
  24. 郑畋:字台文,武宗会昌朝进士及第,僖宗乾符元年至五年(874~878)任宰相。新、旧《唐书》有传。
  25. “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丹”原作“舟”,据《三间》、《四库》本改。《全唐诗》卷六六五作断句收录。张华:西晋文学家,长于诗赋。仕晋为黄门侍郎,后因拒绝参与赵王伦的篡权阴谋,被害。《晋书·张华传》载:“使者至曰:‘诏斩公。’华曰:‘臣,先帝老臣,中心如丹,臣不爱死,惧王室之难不可测也。”刘侯:西晋刘弘,为荆州刺史、镇南大将军。《晋书·刘弘传》:“弘每有兴废,手书守相。丁宁款密,所以人皆感悦,争赴之。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
  26. 雁头笺:一种笺纸。此述乃本《云仙杂记》卷三《笔文章货》条引《龙须志》。
  27. “所著《谗书》、《谗本》、《淮南寓言》、《湘南应用集》、《甲乙集》、《外集》、《启集》等,并行于世”:《宋史·艺文志》七著录罗隐《湘南应用集》三卷、《淮南寓言》七卷、《甲乙集》三卷、《启事》一卷、《谗本》三卷、《谗书》五卷、《罗隐后集》二十卷、《汝江集》三卷、《歌诗》十四卷、《吴越掌书记集》三卷,其上述著作元时皆存。《全唐诗》录存其诗十一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十四首、断句十七句。《全唐文》录存其文四卷。

罗隐,贯具“名宦传”。性傲睨,娴于诗词,博物多智,好讥评人物。举进士不第,病卧长安。属旱,诏祈雨非法。隐上疏谏。其词婉转规讽。后从事湘南,历淮涧不得意。归谒钱谬,表为钱塘令。迁著作郎,后为镇海军节度掌书记、谏议大夫、给事中,赐金紫。卒。

隐为词章有委力,工于诗,与同姓虬、邺齐名,时号“三罗”。旧鳌江常有二气,昼夜亘天。及(罗)隐与杜建徽生,气不复见,识者认为文武秀气钟焉。隐著《湘南甲乙集》《淮海寓言》及《谗书》六十一篇,行于世。子塞翁,为镇海节度推官。隐尝居池之梅根浦,故又号“江东生”。

(陈)善曰:罗昭谏诗词清婉,语多刺讥,求诸两汉,其滑稽之流乎?然隐乃心王室。劝(钱)谬梁,有不忘宗国之心焉。故系□□□□其忠。

——《杭州府志》

附:罗绍威史料

罗弘信子(绍)威,字端己。文德初(888),援左散骑常侍(正三品),充天雄军节度副使。自龙纪至乾宁(889-898),十年之中,累加官爵。弘信卒,袭父位为留后,朝廷从而命之。天复末(901-903),累加至检校太傅,兼侍中,长沙王。天祐初(904),授检校太尉,守侍中,进封邺王,赐号:忠勤宣力功臣。

魏之牙中军者,自至德中(756-758),田承嗣盗据相、魏、澶、博、卫、贝等六州,召募军中子弟置之部下,遂以为号。皆丰给厚赐,不胜骄宠。年代浸远,父子相袭,亲党胶固。其凶戾者,强买豪夺,逾法犯令,长吏不能禁。变易主帅,有同儿戏,如史宪诚、何进滔、韩君雄、乐彦祯,皆为其所立。优奖小不如意,则举族被害。威惩其往弊,虽以货赂姑息,而心衔之。

(绍)威嗣世之明年(900),正月,幽州刘仁恭拥兵十万,谋乱河朔,进陷贝州,长驱攻魏。威求援于汴,朱全忠(梁太祖)遣将李思安屯于洹水,葛从周自刑、洛引军入魏。燕将刘守文,单可及攻汴军于内黄。思安逆战,大败之,追胜追蹑。从周也会掩击,复败燕军,斩首三万。三年,威引汴军攻沧州以报之。自是,威感全忠援助之恩,合从景附。

天祐二年(905)七月十三日夜,牙军裨将李公佺作乱,威仅以身免。公佺出奔沧州。自是愈惧,遣使求援于全忠,密谋破之。全忠遣李思安会魏博军,再攻沧州。全忠女,妻威子廷规,先是卒。全忠遣长直军校马嗣勋先兵千人,密于舆中,实兵甲入魏,言助女葬事。三年(906)正月五日,嗣勋至,全忠亲率大军济河,言视行营行于沧景。威欲因而出迎,至期,即假全忠帐下锐卒,入而夹攻之。牙军颇疑,坚请不出。威恐泄其事,慰纳之。是月十四日夜,率厮养百十辈,与嗣勋合攻之。时宿于牙城者千人,迟明杀之殆尽,凡八千家,皆破其族。魏军攻沧州者,在历亭闻有变,其将史仁遇拥之,保于高唐。六州之内,皆为仇敌,累月平之。威仕梁,数年后卒,年三十四,位至守太师,兼中书令,赠尚书令,谥曰贞壮。

(绍)威性明敏,达于吏道。伏膺儒术,招纳文人,聚书至万卷。每花朝月夕,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钱塘人罗隐者,有当世诗名,自号“江东生”。(绍)威遣使赂遗,叙其宗姓,推为叔父。隐亦集其诗寄之。威酷嗜其作,自己所为曰:《偷江东集》,凡五卷,令邺中人士讽咏之。

史臣曰:魏、镇、燕三镇不能制之也,久矣。兵强地广,合从连衡。爵命虽假于朝廷,群臣自谋于元帅。如史宪诚等五家,其初皆因此得之,其后亦因此而失之。盖不知取之以权,守之以仁,则远矣。若善继者,史氏,罗氏之二子有焉,其余不足观也。

赞曰:逆取顺守,古亦有之。如其逆守,灭亡必随。史何韩乐,世数盛衰。足以为鉴,念兹在兹。

——《旧唐书》一百八十一卷(罗弘信传)

注:史臣曰,即今之编者按,旧唐书为后晋,刘煦等撰。从中可见,编者对罗绍威评价很高,为善继者。为善继者,为逆取顺守者。

答魏博罗太尉启

衮启,都衙侯司徒到京,伏奉宠诲,卑情无任跃兢感戴之至。伏以太尉二十二叔国步萦心,藩条系虑。筹算方殷于大者,缄封宜略于小哉。况衮再从宗盟,至为卑末。庶僚品秩,仍是琐微。乃蒙挂在风襟,形于赐问。奖饰用光其瞹昧,慰安将励其辛勤。蓬岛音书,异术靡劳于方士;蕺山翰墨,真踪遽睹于羲之。捧且不胜,喜难自定。亦复载窥隆旨,深省贱躯。岂叔父私恩,偏存睦族;岂王侯公道,广及怀才。盖以太尉二十二叔学擅鸿儒,词摛丽藻。临戎按节,全忘掌武之尊;握牍含毫,但记为文之客。得不终身永佩,拭目频观。秘之若三皇内文,宝之如历代传玺。言斩善对,谢宗哲以何因;义贵能酬,铭已知而莫极。荣荷惶灼,不任下情。

寄酬邺王罗令公(五首

(一本前三首题作感德叙怀寄上罗邺王)

(一)

营室东回阴斥丘,少年承袭拥青油;

坐调金鼎尊明主,横把雕戈拜列侯。

书札二王争巧拙,篇章七子避风流;

西园旧迹今应在,衰老无因奉胜游。

 (二)

脉散源分历几朝,纵然官宦只卑僚;

正忧末派沦沧海,忽见高枝拂绛霄。

十万貔貅趋玉帐,三千宾客珥金貂;

良时难得吾宗少,应念寒门更寂寥。

 (三)

敢将衰弱附强宗,细算还缘血脉同;

湘浦烟波无旧迹,邺都兰菊有遗风。

每怜罹乱书犹达,所恨云泥路不通;

珍重珠玑兼绣段,草玄堂下寄扬雄。

 (四)

水云开斋立高亭,依约黎阳对福星;

只见篇章矜镂管,不知勋业柱青冥。

早缘入梦金方厉,晚为传家鼎始铭;

鹤发四垂烟阁远,此生何处拜仪形。

 (五)

锦笈朱囊连复连,紫鸾飞下浙江边;

绡从海室夺烟雾,乐奏帝宫胜管弦。

长笑应刘悲显达,每嫌伊霍少诗篇;

戴湾老圃根基薄,虚费工夫八十年。

 阅读原文http://www.hualuoshi.com/?p=15784

供稿、录入:罗训森    2017.9.11    于福州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