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罗氏家风家教(三)
试探罗从彦礼义廉耻,名节忠义思想
——读宋先哲罗从彦《豫章文集》有感
罗训森
在中办、国办“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第6条“中华传统美德”中,明确倡导“礼义廉耻”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
春秋时代思想家管仲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四维文化”至今仍有重大的现实价值。
在罗从彦的《豫章文集》中,留下不少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篇章。这些闪光的亮点,研究罗从彦思想的专家学者予以充分肯定和阐述,罗从彦有关道德观的论述,亦成为罗氏家风家教的一部分:名节忠义,廉耻风俗。
罗从彦既在理论上倡导名节忠义,廉耻风俗,又“潜思力行”,践行、参与“管摄天下人心”(从祀孔庙、宋张栻对族谱作用的评价)、“风俗者,天下之大事”的江西吉水宋理学家、《鹤林玉露》作者罗大经之父、“竹谷老人”罗季温主持桃林支系《罗氏族谱》的创修。并为《罗氏族谱》题词: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在《鹤林玉露》中留下“好人好事”的典故。
2004.12.8,在福建省沙县罗从彦故里,召开高规格的“罗从彦思想学术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张立文教授、向世陵教授、中国社会史学会会长、南开大学常建华教授、复旦大学东方朔(原名林宏星)教授、中国社科院哲学博士朱雪芳(女)、厦门大学高令印教授等,都发表了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论文,其全文可参阅“中华罗氏通谱”网,“罗从彦研究”栏目。
以下摘录数段,以飨读者。
仁、义、礼、智,所以为立身之本,而缺一不可。故孟子以恻隐之心为仁之端,而无恻隐之心则非人。以羞恶之心为义之端,而无羞恶之心则非人。以辞让之心为礼之端,而无辞让之心则非人。以是非之心为智之端,而无是非之心,则非人。李林甫为宰相,在廷之臣皆非人也。掊克生灵,无恻隐之心;阿附宦官,无羞恶之心;势利相倾,无辞让之心;上下雷同,无是非之心。夫一端之亡,亦非人矣!况四端俱亡,安得谓之人?宜乎有天宝之乱也!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或朝廷不务教化,而责士人之廉耻,士人不尚廉耻,而望风俗之美,其可得乎?
士立朝为官以忠厚为本,立身以名节忠义为本。“士之立身,要以名节忠义为本。有名节,则不枉道以求进,有忠义,则不固宠以欺君矣”39。枉道以求进官进爵,现在有之,为固宠而欺君瞒下,现在亦有之。罗从彦认为士之为官,既讲名节,又要讲忠义。“古者忠臣之事君也,造次不忘纳君子善,有翦桐之戏者,则随事箴规,违养生之戒者,则即时戒正,不敢嘿嘿也”40。忠义之臣要随事随时箴规,戒正规王,不能对君王的过错取不说话或一笑而过的态度。
阅读原文:http://www.hualuoshi.com/?p=15698
供稿、录入:罗训森 2017.8.2 于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