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正史、地方志为准或以逸闻传说为依据? ——试论罗氏修谱之正确观点

以正史、地方志为准或以逸闻传说为依据?

——试论罗氏修谱之正确观点

罗训森

如何修族谱?在宋代官方放开限制,允许私修族谱后,在罗氏士大夫中,在民间,就存在两种思想、观点的激烈争论,并延续至今。

以明·状元罗洪先为代表的一种观点,修谱不得创以己意,应以正史、地方志为准,其为澄溪华山周桥罗氏写族谱序时说:“余尝读史列传,推见本始,未有不抵隆贵裔。圣哲以为,善源至其证,故虽免除削懈,邮肆治畦,诸恶业弗讳,然后知其为训,深远也。孔子曰:有教无类”)《念庵文集》P1275—286)。在《山原罗氏族谱序》中说:“予族与山原,同然所出秀川祖,(罗)崱之先,本湘东人,而序谱者,咸谓豫章徙同江,莫辨其自。独山原祖,襄阳(罗)拯,拯为吉州推官,在郡志可考。子,日宜,举庆历进士,具载学碑中”(钦定《四库全书·念庵文集》P1275—287)。他身体力行,于1526年,接受父亲罗循的委命,1547年完成祠墓志;全谱告成,“告于祖庙,授之族人。”以罗洪先的身份、地位、学识,从接受任务,到完成任务,前后36年。其中收集资料,实地考察,在其文集中有多处记载。也就是说,以罗洪先为代表的吉安罗氏,修谱以正史、地方志为准,以实地考察。族谱考证为依据,为罗氏后人留下至今可考的珍贵史料,以至清代,江西修省通志时,罗洪先的文章均成为史实依据。

以清·罗明高为代表的一种观点,以逸闻传说为主要依据。据查《赣州县志》,罗明高其人,各级地方志均无传,系民间人士,是粗通文墨,乡间秀才修谱,以收集民间族谱资料为主。在其为主编的《罗氏大成谱》中,在留下大量珍贵史料的同时,由于当时他的条件、环境,根本无法看到重要罗氏支系的族谱资料,以他的身份更不具有号召力。从谱中亦可看出,他没有接触到正史、地方志,只能以零散的材料,道听途说,加以臆测,造成很多谬误,尤其搞乱了罗氏名人的世系,造成很大的缺憾。因清代修的《四库全书》保存了许多罗氏名人的墓志铭、墓表、行状,准确记载了他们的祖先名讳,一般记至曾祖,破例的追溯源流,如唐罗隐追至晋罗含,令望(名、朝代、事迹待考),秀川罗氏亦追至晋之罗含,唐之罗隐。笔者在看到有的史学家评论罗氏族谱之微词时,认真查唐之罗艺,罗士信的史料。罗艺本传记:“罗艺,字子延,本襄阳人也。寓居京兆之阳。父,(罗)荣,隋监门将军(正三品)。”而族谱的罗艺传却依据小说《隋唐演义》而入谱。正史本传与族谱严重不符,而且连其父亲及夫人的姓名,大成谱均属编造。罗仕信,齐州历城人,亦为罗氏著名人物。其本传未提及世系,但齐郡是罗氏郡望之一,应有史料可查,更何况唐初,罗姓是十六家开国功臣之一。

综上所述,在罗氏修谱的历史中,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观点和思路,并且争论相当激烈。而争论延续到现代。在如何编修《中华罗氏通谱》的问题上,亦存在很大的分歧。事实上,不管历史还是现代,由于各人的条件、环境不同,接触史料的深度与广度不同,他们并不在同一水平面争论。罗洪先和罗明高,无论从任何角度,均无法相比。因此,笔者在2000年“谱牒研究及其资源的开发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罗氏谱牒探研》一文,论述了“主修族谱者的身份、地位、学识对罗氏谱牒的影响”)详见《罗氏研究》第3期)。

显然,我们应继承发扬的,是以明状元罗洪先为代表的、优良的修谱传统,亦反对有的史学家对族谱全面否定的偏见。笔者在“关于《中华罗氏通谱》南海工作会议议题的建议”中,建议:“基祖的上源,一般应是本支族人认可的。如果不符合史实,可以加注、加按。这样既保留了族谱的原貌,又表明了《通谱》编委会考证后的结果。”专列一篇《轶闻传说》,保留族谱中有价值的、丰富多采的美丽的传说。给罗氏今人及后人留下一部既严谨,又有充分史实依据的罗氏正史,且极具广泛流传的民间文学的可读性。

最后,呼吁大家在讨论如何修谱、编纂各类罗氏史书的过程中,以团结为重,以学术研讨为重,以罗氏历史为重,不要激化矛盾,求大同、存小异,共同努力,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从各个角度,最终全面、系统地反映罗氏的真实历史。

2000年12月8日

——摘自《罗氏研究》第四期

训森注

发表于2000.12.8的文章,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有关修谱的两种观点,恐将长期延续下去。由于主持编纂的罗氏精英,仅在很偶然、很特殊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因此,以逸闻传说为主的修谱观点,在民间,有可能长期占上风,直至整个社会文化素质提升,以正史、地方志为准的观点,才会逐渐被接受。

当然,正史、地方志中的史料,也会有差错,有不断修正的历程。但正史、地方志中的史料可信度,比族谱要高出好几个数量级。

笔者并无否定族谱史料性之意,仅强调修谱时,一定要用正史、地方志来考证族谱中的名人史料,避免闹出大笑话,影响族谱的质量和声誉。

族谱中,当地本支开基祖以下的世系,其史料价值是不容忽视!

正确的修谱观点,应是:国史、地方志、族谱,三结合。

2016.7.25  于福州

阅读原文: http://www.hualuoshi.com/?p=13055

来源:2007年版《中华罗氏通谱》    录入:罗训森     2016.7.25     于福州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