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谱牒探研(作者:罗训森)

罗氏谱牒探研

罗训森

提要:本文主要论述罗氏及罗氏谱牒概况,优秀族谱的特征;主修族谱者的身份、地位、学识、对罗氏谱牒的影响,罗氏名人之后探研及罗氏谱牒中的缺憾。

关键词:罗氏谱牒、特征、影响、探研、缺憾。

                                                                                                                                                    

中国是历史大国,国有国史,地方有志,家有族谱。据中科院遗传所袁义达先生等著《中华姓氏大辞典》称:罗姓约有十五种以上来源,五个郡望:长沙、豫章、齐郡、襄阳、河东。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86%,为中国人口最多20个大姓之一,主要在南方,尤以四川、广东、湖南、江西、贵州,湖北等省多此姓,6省罗姓约占全国汉族罗姓人口70%。代表人物罗怀,汉时梁相。

作为20个大姓之一,罗氏历史上遗留下许多族谱,散落在国内外的图书馆,但更多的是作为家珍而收藏于民间。2000年5月21日将在南昌召开《中华罗氏通谱》第二次编委扩大会,倡议成立“世界罗氏联谊会”,因此有必要对罗氏谱牒进行探研。

一、罗氏优秀谱牒的特征

优秀的谱牒,详细记载了家族的起源、迁徙、大事、世系、族人生卒时间、墓茔、仕宦表、名人传记、著述、重要文献、序、跋等。“可以说是一部与时间并存的生命史,活在谱中的一代代子孙,作为一个文化载体,无不反映出他所处时代的种种特征。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出一个生命群体的强大力量,一组种族遗传的神秘密码。”(《罗姓》)可弥补国史、地方志的不足。历史留下众多的罗氏优秀族谱,具有如下的特征。

(一)由文重或官显者,或既文重又官显者主修族谱

南唐榜眼,据族谱载官至清微殿大学士,主修豫章罗氏族谱,在其《柏轩集》中,留下著名的《豫章罗氏源流总序》。明状元罗洪先,著名的学者,花费十几年时间,完成《秀川族谱》,《江西通志》引为史料。宋乡间大儒吉水的罗季温,以“畏说”一篇深获周必大、杨万里的惊叹,重修吉水桃林(竹溪)族谱,明弘文馆大学士罗复仁的从孙罗汝敬(明进士,工部侍郎,出使越南,明史有传),遍请当朝重臣解缙,杨荣、杨士奇、梁潜、金幼孜、胡广、曾棨、黄福等为罗氏族谱作序,其孙子贵州参政罗璞,请唯物主义哲学家,从祀孔庙的族人罗钦顺作序(存《四库全书,整庵存稿》),历经三代,将谱付梓。清武进士、探花罗英笏与其叔、清武进士、建昌游击罗釴,主修乾隆丙子《闽沙罗氏族谱》,清外务部侍郎、荣禄大夫罗丰禄等主修《新梅公系族谱》等。

(二)弥补史志不足,久经历史考验

宋广西转运使、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罗汇,作《秀川庆源图序》,所提及罗氏源流、罗氏先贤,至今可考。尤其唐进士罗玠,史书仅知其进士第,而不知其为监察御史,衡阳人氏,弥补了史志不足。宝庆丁亥年(1227)学者罗沂,作《秀川原始序》,多方考证唐代庐陵(今吉安)罗氏始祖之身世,弥补了《吉安府志》没有罗崱记载的缺憾。

吉水《桃林(竹溪)罗氏族谱》留下明朝重臣的谱序,没有载入《四库全书》他们各人的文集,但是,在他们的文集中,却留有大量与罗复仁、罗汝敬、罗汝宽、罗养蒙、罗璞等有关的文章,足以证明,这些谱序真实,而应补充《四库全书》之遗漏。更收有朱元璋写给罗复仁的信,详叙他们战斗之友情,佐证《明史》记载,罗复仁官不至一品,而赐玉带、享受一品待遇的原因。以及《明史》不载罗复仁著有《玉堂唱和稿》的遗漏(明万历《吉安府志》有载)。宋史料笔记《鹤林玉露》作者罗大经,众多史学家在研究他的传记,但均为不知其生卒年间为憾,而吉水《桃林罗氏族谱》中,却不但有传记记载,更有画谱传世。

《闽沙罗氏族谱》对宋理学名儒罗从彦,有详实的记载,对研究宋理学源流的学者,提供可靠的史料。更可贵之处,对宋郡守刘允济的状文,全文登录,不避讳其对罗从彦无子孙之说;对罗从彦的籍贯之争保持高姿态,有不同意见亦全文记谱,让后之阅谱者,肃然起敬。对当时广泛流传的罗艺、罗成、罗通为祖、父、子之说,《闽沙罗氏族谱》不予登录,保证了族谱的严肃性,谣传止于智者。

(三)众多名人作序,为名人研究留下宝贵的史料

为吉水《桃林罗氏族谱》作序的名人有:

杨万里,宝谟阁直学士、通议大夫、光禄大夫、谥文节,为庐陵罗绋之婿,吉水“竹谷老人”罗季温之忘年友,于嘉泰三年(1203)撰《罗氏族谱序》。宋史有传,《四库全书》有集。

吴澄,元,学者,从祀孔庙,《四库全书》收有多篇著作。延祐戊午(1318)为罗德懋作《吉水桃林罗氏族谱序》。

解缙,明翰林学士兼春坊大学士,国史总裁,《永乐大典》主编。为罗汝敬作《罗氏族谱序》,明史有传,《四库全书》有集(罗洪先整理)。

梁潜,明礼部尚书,《四库全书》收有集,永乐八年(1412)为罗汝敬作《桃林罗氏族谱序》。

金幼孜,明资善大夫、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明史》有传,《四库全书》收有集,永乐二十二年(1426)为罗汝宽作《罗氏族谱序》。

杨士奇,明荣禄大夫、太子少傅、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明史》有传,《四库全书》收有集,为罗汝敬作《罗氏族谱后》。[杨士奇“早孤,随母适罗氏,已而复宗。”(明史·杨士奇传)]

曾棨,明奉议大夫、左春坊大学士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兼修国史,永乐二年(1404)与罗汝敬同榜进士、状元。洪熙元年(1425)为罗汝敬作《书罗氏谱》。

杨荣,明资善大夫、太子少傅、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国史总裁。《明史》有传,《四库全书》收有集,为罗汝敬作《罗侍郎小赞》,宣德二年(1427)作《书吉水罗氏族谱后》。

胡广,明资善大夫、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少师。建文庚辰状元。明史有传,《四库全书》收有集,宣德四年(1429)为罗汝敬作《书罗氏族谱》。

黄福,明资德大夫、正治上卿、工部尚书兼詹事府詹事。《明史》有传,宣德四年(1429)为罗汝敬作《罗氏家谱铭》。

罗钦顺,明吏部、礼部尚书,太保。《明史》有传,《四库全书》收有多篇著作。唯物主义哲学家,从祀孔庙。为贵州参政罗璞作《桃林罗氏重修族谱序》。

朱轼,清·巡抚浙江等处地方,兼理军务粮饷,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前顺天府府尹,由部署转授通政司,奉旨提督陕西全省学政、翰林院侍讲,庶吉士。《四库全书》收有《周义传义合订》、《史传三编》。康熙五十七年(1719)为进士罗眉藻作《吉州罗氏通谱序》。

以上多位名人的文集中,留有大量有关罗氏的史料。

为《秀川族谱》作序的名人有:

聂豹,明赐进士、荣禄大夫、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致仕。嘉靖戊午(1557)为状元罗洪先作《秀川罗氏族谱序》。

为《闽沙罗氏族谱》作文的名人有:

葛德润,清·提督福建全省等处地方学政,福建道监察御史加二级。乾隆十五年(1750)为提督罗英笏作《重修罗氏族谱序》。

雷铉,清·赐进士第,通议大夫,钦命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提督浙江学政,加三级。乾隆二十一年(1756)为罗英笏作《重修罗氏族谱序》。

林枝春,清·赐进士,榜眼及第,中议大夫,翰林院侍讲,学士转通政使司右通政,江西、河南提督学政加一级。乾隆丁丑(1756)为罗英笏作《罗氏族谱序》。

胡宝琳,清·升授山东都转盐运使司兼盐法道,时知延平府事。乾隆十八年(1753)为罗英笏作《谱序》。由于罗英笏乾隆二十一年(1756)官任总兵,后才升至提督,故序谱者,后来官职升迁未考。

陈山,明·文渊阁大学士,上柱国,光禄大夫。正统六年(1441)为沙县罗氏作《罗氏谱序》。题《时用公像赞》。

张伯行,清·赐进士第,福建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三级;康熙乙丑(1721)为武送士罗釴作《罗氏族谱序》。

杨时,宋理学名家,为《闽沙罗氏族谱》题《珠公像赞》,

李纲,宋宰相,题《肄公像赞》。

李侗,宋理学名家,朱熹老师。罗从彦学生题《畸公像赞》:

陈渊,杨时之婿,理学名家。题《荐可公像赞》。

朱熹,宋理学名家,《宋史》有传,《四库全书》收有众多著作,李侗年老时,直接从学罗从彦。(《宋史》朱熹传)题《博文公像赞》。

(四)对谱牒有严格的保密制度

族谱是神圣的,也是神秘的,各房各支领谱后,均要妥善保存,一般秘不示人,更不能出卖。如吉水《桃林罗氏族谱》大成者,明·贵州参政罗璞在《重修族谱序》中,严厉写道:“谱凡三十六册,各刻字号,钤字,分给宗族,各宜珍藏、宝爱,勿得轻擅磨灭增减。字样勿得轻贷于人,勿视为寻常之簿书也。每冬至,俱执至祠封验,无故不存者,查究责罚,削去派系。后有贤子孙续修者,亦唯于各派下,添注而已。前如今日所载者,不许妄改一墨噫!”。又如新化罗氏,民国30年(1941)修谱时,还另征“谱箱谷”一种。优秀族谱,对谱牒均有严格的保密制度。一怕失“根”;二怕别姓冒祖归宗。为了本族香火的纯正传递,关于族谱的保存和保密,不能不再三警戒子孙。(参见《罗姓》)

优秀族谱,严格的保存、保密制度,为现在人类遗传学、生理学,保存了可靠的基因代码,为开拓介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姓氏学》,提供了可靠的科学数据和资料。奠定了《姓氏学》的基础。

二、主修族谱者的身份、地位、学识对罗氏谱牒的影晌

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苏恂倡修族谱家乘,提出编写族谱的体例和方法之后,罗氏士大夫们纷纷行动,所以,至今可见到宋修族谱序。但是,主修者对罗氏的谱牒有巨大的影响。以上例举的《秀川罗氏族谱》;《桃林罗氏族谱》、《闽沙罗氏族谱》,无一例外,均出自家族中文重或官显者主修。他们具有历史感、使命感,对人生有超人的感悟,具有掌握史料、经济、威望、学识方面的优势,因此,他们能修出留芳百世的谱牒,为中华民族的家族文化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限于篇幅不举例。

三、罗氏名人之后探研

古代社会实行封妻荫子制度,尤其武将实行世袭制度,使得名人后裔得以托祖荫,世代为官。门阀制度对人才的选拔起着负面的作用。但是,从正史中、族谱中,却也有不托祖荫,自己奋斗的实例,如罗复仁的从子养蒙,就不要袭爵而专心培养儿子罗汝敬考上进士,走入仕途(解缙文集《送养蒙罗先生归庐陵序》)。从遗传基因的科学角度来看,名人后裔,占有优势,后天努力者,成才快捷,躺在祖宗功劳簿上者,则一事无成。

宋·杨万里在《罗氏万卷楼记》(《四库全书》诚斋集)中论述:“罗氏,皆豫章别也。其在于晋,君章(罗含)以文鸣降,及五季,则有江东公(罗隐),今庐陵之罗,其后也。”明确指出今吉安地区罗氏,大部分是罗含、罗隐的后裔。唐吴越王钱镠题罗隐壁:“黄河信有澄清日,后代应难继此才”(《吴越备史》)。作者由此断定,“其后果无文嗣”。当然,罗隐的后代中,胜过或达到他的才华者可能没有,但“文嗣”却肯定不少,如宋罗大经,进士,以《鹤林玉器》名闻海内外,明朝状元罗洪先以多才多艺著称于史。宋罗绋一门,三代六科九进士,罗绋更以诗一经闻名,深得周必大、杨万里赞赏(两人文集中有多篇论述)。庐陵罗崱的子孙遍布世界各地,有文才者当不在少数,只不过有的不知是罗隐的后裔而已,以科学的遗传来分析,某种技艺应该有遗传特征。另《吉安府志》记载:罗伦儿子罗干(《福建通志》亦载宦绩传),罗洪先的子孙罗继洪、罗暹春等。史志,尤其族谱中,藏有大量的名人世系,可以互相佐证。以利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寻根问祖。

四、罗氏谱牒中的缺憾

留传至今的罗氏谱牒中,有大量优秀的典范,但也有一些限于作者的身份、地位、学识的局限,染上旧时修谱的陋习;攀援贵胄,附会名贤,生拉硬扯地硬把某某历史名人说成是本族之祖,有的更出于势利,富而远者亲之,贫而近者疏之。各种版本的大成谱,在保藏大量珍贵史料的同时,却搞乱罗氏名人的世系,如清代罗氏大成谱,将五个郡望的罗氏说成单一。在唐罗珦、罗让的世系中,增添他人。将罗贯中在《隋唐志传通俗演义》小说中,生动描述的燕王罗艺,塑造以郯国公罗士信为原型的第七条好汉罗成,扫北英雄罗通,写入族谱世系中,造成很大的缺憾,大大降低了这一类谱牒的史料性。因此,以史为准,去伪存真,是探研罗氏谱牒中应持有的科学态度。

1997年8月18日,笔者在闽清洋头村祖居发现大量清代残留的捷报,从而以工科课题调研的方法介入罗氏谱牒探研,历经近三年,终于查清。元末明初,祖籍吉水中东浦上浦八角井兜的先祖罗应祥,随明大将汤和,征进福州,任延平(今南平)卫百户彭斌军下把总,至永乐二年(1404),受封土地,为续谱,付出生命的代价。查清洋头罗氏是晋之罗含、唐之罗隐、五代之罗崱的后裔。

笔者在罗氏谱牒探研的活动中,得到德国留学生马国瑞(中文名)博士,法国留学生陆康(中文名)博士,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原副馆长秦国经研究员,中科院遗传所袁义达副研究员,国家档案局夏宏图博士,首都图书馆古籍部,福建省图书馆特藏部,省地方志副主任卢美松编审,省物资厅副厅长刘磁生,闽清县委书记吴依殿,福大人文社科系书记、主任陈沙麦副教授等福大校友,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林伟功副编审,罗氏宗亲等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笔者工科出身,毫无历史学功底,疏漏不当之处甚多,敬请专家学者指正。

2000年4月18日

——摘自《罗氏研究》第三期,本文系2000年“国际谱牒研讨会”论文

阅读原文http://www.hualuoshi.com/?p=13025

来源:2007年版《中华罗氏通谱》    录入:罗训森     2016.7.24     于福州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