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荆楚之材”罗含
李乙平、谢荣华
摘要::
耒阳,自古人杰地灵。神农创耒,蔡伦造纸,尽人皆知。近年来,有“荆楚之材”“江左之秀”(江左,指江南地区)之称的东晋才子罗含,屡被提起。在耒阳市委、市政府及市文广新局的推动和指导下,耒阳成立了罗含文化研会。
耒阳,自古人杰地灵。神农创耒,蔡伦造纸,尽人皆知。近年来,有“荆楚之材”“江左之秀”(江左,指江南地区)之称的东晋才子罗含,屡被提起。在耒阳市委、市政府及市文广新局的推动和指导下,耒阳成立了罗含文化研究学会,创办了《罗含文化研究》刊物,让市民对耒阳浓厚的乡土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并在全市兴起了一股强烈的乡土文化学习研究热潮。耒阳市拟将罗含文化与蔡伦文化、神农创耒文化作为耒阳三大重点文化品牌予以打造。
罗含是谁?其才情与思想,真能成为与神农创耒、蔡伦造纸并列的耒阳第三大文化品牌吗?近日,我们来到耒阳,一探究竟。
为何现在被提起
罗含(292-372),字君章,号富和,东晋桂阳郡耒阳(今湖南耒阳市)人,是东晋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地理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历任散骑常侍、廷尉、侍中、长沙相等职,是古代官吏的优秀典范,被称为“荆楚之材”“江左之秀”“东晋第一才子”。其所著《更生论》是古代湖南最早的哲学著作,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他的《湘中山水记》三卷,是东晋地记的早期代表作,成为后世修志的范本。
2011年耒阳成立罗含文化研究学会之前,罗含并不为人们所熟悉。
鲍远航是浙江省湖州师范学院教授,全国研究罗含最权威专家之一,他认为,由于罗含著作的失传,以及历史上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还是评价不够,声名不显。
“历史上,罗含的名气并不大。这主要是因为罗含生前官职不高,尤其是他的作品散失的缘故。”耒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朱文科认为,还有一个让人忽略的原因,就是罗含是名佛教徒,遭到当时史学家孙盛的反对,也为后世很多学者所忌讳。尽管古代很多文人的诗文中提及了罗含,但大多数是出于写作需要。
罗含是土生土长的耒阳人,其声名在古代即有传诵,其后代亦念念不忘祖宗的功名,于是罗含渐渐被人关注。2012年,罗含文化研究学会成立后的第二年,耒阳市邀请鲍远航在耒阳杜陵书院大讲坛专题讲授《东晋第一才子罗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反响热烈。大家认为,耒阳历史上武将多,文人少,文史哲大家更是缺乏,而罗含集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地理学家于一身。研究罗含,宣传推介罗含,让更多的国人了解罗含,有益于增加耒阳的文化底蕴,提高耒阳的知名度、美誉度。
真正的人格光辉永不黯灭,真正的思想真理永恒流传。瞻仰过这些伟大的先哲,人们会为生在这片土地感到自豪,对未来也更自信。2014年,耒阳市委、市政府将罗含文化与蔡伦文化、神农创耒文化作为耒阳三大重点文化品牌进行推介,创办了《罗含文化研究》刊物和“中华罗含文化”网站,共收集有关罗含佚文、生平资料、古代诗作50余篇,邀约当代作家及文学爱好者研究罗含文化,撰写专题论文45篇,创作书法作品20余幅。
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梳理一下罗含的生平与主要业绩,我们会发现:
罗含的《更生论》,虽然只有区区几百字,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反映了特定时期的思想交锋,被时人称为“括囊变化,穷极聚散”的佳作;他的《湘中山水记》三卷,是东晋地记的代表作,详细记述了湖南的山川、特产、民俗、古迹等,成为后世修志的范本。特别是书中的山水描写,文采飞扬,对推动启发我国古代山水散文创作起了很大作用;东晋战乱不断、中国未统、派系林立,尤其是庾亮、桓温、谢尚三大势力集团彼此间水火不容,罗含不但能够周旋于险象环生的各派政治势力之间,而且同时得到他们的赏识,风雨不惊,从容致仕,告老还乡,不恋权,不贪钱,不畏势,重友情,是一个道德高尚的君子;罗含的生平事迹和著作,散见《晋书》、《广舆志》、《幽明录》等古籍和罗氏家谱。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文人,如杜甫、李商隐等文学大家,曾把罗含与陶渊明、庾信等诗文巨匠相提并论。
“盛唐诗人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诗云:‘庾信罗含俱有宅,春来秋去作谁家。短墙若在从残草,乔木如存可假花。’把罗含与庾信并称。庾信是南北朝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杜甫对庾信的评价很高,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戏为六绝句》)。并称罗含与庾信,可见罗含在杜甫心目中的地位。”鲍远航介绍,“庾亮掌权时,以罗含为江夏从事。太守谢尚称赞罗含,比喻他是‘湘中之琳琅’。琳琅,就是精美的珠玉。后来,桓温取代庾氏为荆州刺史,在一次与僚属宴会上,当众赞赏罗含不但是‘荆楚之材’,还是‘江左之秀’,还上表朝廷,升罗含为宜都太守。庾亮、桓温、谢尚本属不同的势力集团,但他们对罗含的赏识不谋而合,这说明罗含确属‘江左之秀’。”
在耒阳市委任职的李云,也是研究罗含的爱好者。他认为,“罗含出仕返乡后,被加封为中散大夫。简文帝咸安二年(372年)无疾而终,朝廷传旨厚葬,立相公祠(今耒阳市区西湖塘右边小岭)。祠有楹联:‘湖光西漾,勋铭东晋,西滨流半月,相其基业,文章永固;紫气东来,祥肇淝阳,湖水镇三星,公为宰辅,懿德恒新。’每年春秋二季,当地官民都会前往祭祀。晋以后1000余年间,有许多学者诗人撰文作赋,追念罗含的才德和功勋。罗含的功德正如含公祠祠联所云:勋铭东晋,祥肇淝阳,文章永固,懿德恒新。足见罗含在当时的影响。”
名副其实的“耒阳知识产权”
研究罗含文化,固然有旅游推广等方面的考虑,但对传统地域文化的挖掘,其意义不可小觑。
耒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廖德萍认为,文化之路蕴含魅力,也充满崎岖,正因为许多脚步不断踩过荆棘,踏平藩篱,才开辟出一条条神奇之路,使得大道通衢,曲径通幽。耒阳的传统地域文化探索正在走着这样的路。无数先贤留下的闪光足迹,一直引领着这个地方拓展文明、开启未来。文化强市,是要让文化的崇高意义得以彰显,让文化的探索与研究为这个时代提供动力,以推动整个社会向前迈进。罗含文化研究会的成立,就是在大文化发展战略下诞生的一支新生力量,它的特殊意义在于它是从民间发动起来的。
“耒阳历史底蕴丰厚,耒阳的文化特色源远流长。仅耒阳这一名词作为县名,城市名,2000多年来一直未更改过。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故乡,《更生论》罗含的故里,神农创耒的地方,这三张名片都很耀眼。这些耒阳文化牌中,蔡伦、罗含是耒阳本土人,是名副其实的‘耒阳知识产权’,最有亮点,可深挖巧打。没有历史的未来是一匹野马,哪怕用力狂奔,也是做无用功。因此,研究罗含、研究历史,对于未来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罗含文化研究会》会刊主编刘筠说。
鲍远航认为,文化是一条来自老祖宗而又流向未来的河。文化的传统,通过纵向传承和横向传递,生生不息地影响和引领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文化的力量,已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之中。这一代耒阳人,躬逢盛世,有条件也有责任通过系统梳理耒阳历史文脉,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传统。而对耒阳历史名人罗含的研究,正是打造耒阳文化品牌、提升耒阳的文化影响力的很好的切入点。
【来源:2015年5月13日《中国文化报》】
训森注:
罗含,是中华罗氏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位先贤,宋以前,“湘中琳琅”——罗含,是罗氏的代表人物!
在罗氏族谱谱序、墓志铭、祠堂楹联、诗歌等历史文献中,经常见到有关罗含的内容。挖掘、阐发、研究罗含思想,乃本会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罗含研究会,有当地政府支持,得天独厚,大有可为。祈盼百尺竿头,更上一尺。
罗育善,湖南省耒阳市罗含研究会会长
阅读原文:http://www.hualuoshi.com/?p=11280
供稿:罗育善 录入:罗训森 2016.4.10 于福州
做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