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姓氏谱牒的“血缘认同”和“文化认同”

试述姓氏谱牒的“血缘认同”和“文化认同”

罗训森

阅读原文: http://www.hualuoshi.com/?p=7410

中国是历史文献大国,有三大支柱:国史、地方志、各姓氏谱牒。

国史,以时间为纵轴,记载各朝各代的史实。

地方志,以地域为横轴,记载地方之大事。

姓氏谱牒,也称“族谱”。纵横交错,从古到今,天南地北,记载本姓氏的血缘关系、族中大事及文化认同。

国史是官修的,倾国之力,集中优秀人才,其史料价值,勿容置疑。

地方志,地方政府官修的,可集中地方优秀人才,具有更接近地气的史料价值。

姓氏谱牒,除了孔氏是历朝历代官方主修、协修之外,各姓氏、各支系各自为战,财力、物力、人力,天差地别。其主编的综合素质,决定了该谱牒的史料性和价值。

有关“姓氏谱牒主编”的重要性,福建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原院长刘磁生,福建农林大学原副书记、副校长翁善波研究员,在2015.5.19,福建省敦睦姓氏谱牒研究院第一次理事会暨《中华罗氏通谱》厦门座谈会第三次筹备会上,有重点发言(详见“会议纪要”阅读原文: http://www.hualuoshi.com/?p=6869)。

国内首套族谱类大型图书——《中华罗氏通谱》,在海内外罗氏文化组织及宗彦贤达支持下,2007年5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笔者忝为主编,深感“以史为据、去伪存真”之艰难。其中,如何处理“血缘认同”和“文化认同”,长期困扰着编纂过程,2014年初,重启续修《中华罗氏通谱》文化工程,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更深入研究。

一、血缘认同

 

族谱的主要功用:血缘、家族成员认同。记载从开基始祖以下,所有的家族成员及其事迹,族中大事,并具有增强本族凝聚力的重大功能。

其作用从祀孔庙、宋代思想家张载以“管摄天下人心”论之(详见“修族谱,管摄天下人心”,福建省社科联版。http://www.hualuoshi.com/?p=1464 )。

从祀孔庙、明探花、吏、礼部尚书罗钦顺,在退休后,重修本支系《阙城罗氏族谱》,其自撰谱序中,开宗明义:

古诸侯卿大夫之修其族,则必有谱,以别脉系、辨亲疏、严纪载、酌信疑、寓儆劝、昭著存,有同乎史之义例也!

然,史为国谱,谱为家史,谱史之相为重也,久矣。

阅读原文: http://www.hualuoshi.com/?p=2805

《国史》、《地方志》编纂原则:盖棺定论。而族谱,其永恒的魅力——生可入传!当代人可看到身后的历史记载。

作为唯物主义哲学开山作《困知记》作者,罗钦顺在族谱中留下《整庵履历》,详细记载了自己一生大事,为研究明史、罗钦顺留下最可靠、翔实的史料。他以哲学家思维,充分认识民间谱牒和国史“相为重”。

留传至今的族谱编纂方法、格式,公推宋之欧阳修、苏东坡两公为祖师爷。

二、文化认同

 

各个姓氏的谱牒中,尤其稍为大型的谱牒,重点记载本支系开基始祖以下的详细记载,也有追溯上源,“文化认同”的篇章,如“中古篇”、“上古篇”等。较严肃的编纂者会注明资料来源,既尊重原作者,又分清责任。如传世的清·乾隆版福建沙县的《罗氏族谱》,明确注明,开基祖罗沂,字周文公以上世系资料是抄来的。

“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等,是姓氏谱牒中常见的颂美之词,包括少数民族在内,各姓氏都希望本姓追溯至“炎、黄”,这是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

笔者叹服司马迁的《史记》,不但对《国史》编纂有重大影响,而且,深入到炎黄子孙的骨髓中。

“炎黄子孙”成为中华民族的代名词,司马迁之功,崇乔岳,莫大焉。

百姓记载在族谱中的“文化认同”,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专家学者不要苛责族谱中,有的把祖宗的官写大一点,有的将本姓的名人作为祖宗,载入族谱。实际上,在“文化认同”问题上,体现了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试问:秦氏中,有几家将秦桧当祖宗?

因此,在罗氏谱牒中,将豫章罗氏始祖、开汉将军罗珠、晋·《更生论》哲学著作、《湘中琳琅记》作者罗含(罗氏襄阳、长沙郡望代表)、开晋将军罗宪(罗氏襄阳郡望代表)、开北魏将军、屈蛇侯罗结(鲜卑族,罗氏河东郡望始祖)、唐·燕王罗艺、少年英雄、剡国公罗仕信(罗氏齐郡郡望代表)、著名诗人罗隐、长沙王罗弘信、邺王罗绍威父子(罗氏长沙郡望代表)、宋·从祀孔庙、朱熹祖师爷、豫章郡望最杰出的代表罗从彦、开宋将军罗彦瑰、带领数十姓开发珠江三角洲贡生罗贵、明·弘文馆大学士罗复仁、从祀孔庙哲学家罗钦顺、状元学者罗伦、状元学者罗洪先等,当作本支系“文化认同”对象,就比比皆是。

宋、明时,江西吉安、吉水文化高度发达,包括罗氏在内,各姓氏人才荟萃,因此,为姓氏谱牒研究,留下大量翔实、可靠的史料。在各姓氏谱牒中,如:毛、邓、蒋等现代名人家谱,大量姓氏谱牒载明:上祖来自吉水。

罗氏谱牒中,“文化认同”、追溯祖源地为吉水的不胜枚举,最典型的是湖南,它是罗氏聚居的第三大省,清朝、民国,大部分罗氏谱牒都奉吉安、吉水的开基祖罗崱为始祖。

正因宋、明期间,吉水罗氏的高度发达,他们在编修《罗氏族谱》时,对“文化认同”持非常慎重、严谨的态度,仅追溯至唐·罗崱。此“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上仰列宗,下对子孙,经得起历史检验”(本会永远荣誉主席、开国中将罗元发语。阅读原文: http://www.hualuoshi.com/?p=2805的科学态度,受到元代从祀孔庙的大学者、吉水人吴澄的高度赞赏。

但是,在“文化认同”、“价值传承体系和核心价值观认同”方面,有的也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如,海内外众多罗氏,奉为豫章罗氏开基始祖、开汉将军罗珠,其在清版《江西通志》中,留有简短传记:

罗珠,高帝时(前206-前195),从灌婴,定豫章。有功德于民,卒官。子孙因家焉。晋末(420晋灭),有罗企生、遵生,今南昌柏林罗氏是其后也。明,罗洪先家谱备述其事(参阅拙作:豫章罗氏开基始祖、开汉将军罗珠价值传承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研究。http://www.hualuoshi.com/?p=6923)。

《江西通志·罗珠传》,十分明确他的开汉将军身份及价值传承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但是,留传于民间的《罗氏大成谱》,其主编将罗珠描述成“避诸吕之乱”,消极颓废地到南昌新建县的西山当道士,不但严重篡改罗珠“卒官”、忠于职守,鞠躬尽瘁的史实,而且,传递了错误的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这样的族谱,在明朝时,就被以状元学者罗洪先为代表的吉安、吉水罗氏批判,而且见载于湖南《罗氏族谱》中。

三、结语

 

文章千古事,下笔重千斤”,那怕编修人口不多的族谱,也是很困难的事,编纂大型通谱,其“艰难险阻,可想而知”(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原副所长童超研究员为《中华罗氏通谱》撰序语。阅读原文:http://www.hualuoshi.com/?p=122。若因价值传承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出了问题,千辛万苦,换来一堆废纸,甚至遭后之谱牒学者批判,那就有违修谱的初衷了。

在编修各类姓氏谱牒时,“文化认同”很重要,但传承正确的“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更重要。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编纂姓氏谱牒,属于历史文献编纂工作,各谱牒的主编,都是大大小小的本姓氏“史官”,当以司马迁、欧阳修、苏东坡为榜样,斟词酌句,留给后人可资借鉴、启迪的史料。

罗氏当以明·状元学者罗洪先为榜样,状元修谱,史不多见。他接受乃父山东副使罗循之嘱托,用三十多年时间,严谨考证,去伪存真,创新谱牒形式,完成本支系的《秀川罗氏族谱》。在《四库全书》、《念庵文集》中,留下大量有关编修家谱原则、活动的史料。

《罗氏族谱》,当以江西吉水《桃林罗氏族谱》为楷模。宋《鹤林玉露》作者罗大经之父、杨万里(宋·著名诗人,“一门九进士”罗绋的女婿,吉水人)、周必大(宋朝宰相,吉水人)好友罗季温,号“竹谷老人”、开明元勋、弘文馆大学士罗复仁、工部侍郎罗汝敬、贵州参政罗璞,数代人完成的《桃林罗氏族谱》,其记载的名人题词、撰序史实,至今可考,有的可补充、作为《国史》、《地方志》之史料。

用本会永远荣誉主席、开国中将、副总理待遇罗元发老将军,1999年10月,为《中华罗氏通谱》的题词,共勉:

弘扬祖先业绩,促进祖国繁荣。

 

供稿、录入:罗训森     2015.7.2     于福州

手机:13960825863(同时是微信号)

E-mail:Luoxs10@sina.com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