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仆寺卿(从三品)诰授荣禄大夫(从一品)、外交家——罗丰禄

罗丰禄

 

罗丰禄,福建闽县(今属福州)人,字稷臣。早年任中国驻英国、法国使馆翻译。1878年调任驻德国使馆翻译,后充当李鸿章的幕僚。1896年以记名海关道赏四品卿衔,任出使英国、意大利、比利时大臣。1901年改为出使俄国大臣,未赴任。

罗丰禄,字稷臣,福建闽县(福州)人。早年任驻英国、法国使馆翻译,后任李鸿章的幕僚。1896年以海关记名道赏四品卿衔,任出使英国、意大利、比利时大臣。1901年改为出使俄国大臣,未赴任。

训森注:官至太仆寺卿(从三品)诰授荣禄大夫(从一品)。

——《中国近代人名大辞典》

罗丰禄,字稷臣。少肄业马江船政学堂,大考第一。充教习旋领学生出洋,见器于驻英使臣郭嵩焘,派充随员,已又充驻德使臣随员,遂为李鸿章所知,交涉事务皆委任焉。光绪丙申(1896)以参赞从李鸿章,历聘欧洲。既归国,称其通达治礼,才堪专对。遂特擢太仆卿出使英、意、比三国。匝岁,英人据旅大威海,意大利亦乘机索三门湾。丰禄驰赴罗马,辩论旬日,事以寝。未几,复有庚子之难。朝廷急电往还无虚日。然英人终就范,皆其关说之力也。是时俄人势侵,思展远东权利。侦知丰禄欲假英抑俄,心憾之。辛丑(1901)改使俄,而俄廷未诺,以鼻痈请假。壬寅(1902)受代归。朝命犹敦促病痊来京,悬外务部侍郎之缺以待之,而疾已日剧。越年(1903),卒。

丰禄治易礼精,说文于西学,则以格致哲学为体,政法交涉为用。然不自表暴,故不甚显于世。译有海外名贤事略,贝斯福游华笔记若干卷。

——《闽县乡土志》使才

罗丰禄(1850-1903),字稷臣。出生于闽县(今福州市东半部)。监生出身,官至太仆寺卿、外务部侍郎(未到任),从一品顶戴,曾奉钦差出使义(意大利)、比三国。其为福州罗新梅系第六代孙,排行七。父绍宗,字次仲,号思齐,督标右营守备,诰授昭武都尉;祖必达,字质甫,号剑门,漳州守营都司,云霄游击,诰授昭武都尉,赏戴蓝翎;叔祖必魁,号杏园,建昌营游击,世职云骑尉(封爵,正五品);曾祖志刚,督标右营把总,敕授武略骑尉。长兄天禄(剑孙、荷臣)、父、祖、曾祖、高祖德胜、支祖新梅均因公贵,封、貤、累、叠赠荣禄大夫(从一品)。光绪二十九年(1903)逝于鼻癌,享年54岁。

1867年,罗丰禄以优异成绩,首批考入船政学堂学习驾驶。大考名列第一,受船政大臣沈葆桢识拔,破格升任教习。1877年3月,清政府正式选派了一批船政学堂学生赴英法学习,以“窥之情微之奥”。当时,罗丰禄以翻译身份,与严复、萨镇冰、魏瀚等30多位及李鸿章年轻的幕僚马建忠,同赴深造。他旋入英国琴士官学攻读,兼任英、德等国使馆翻译。3年学习期满,结束留学生涯,回祖国效力。

罗丰禄回国后,到天津入招揽洋务人才的北洋大臣李鸿章幕,从事翻译、顾问外交,1880年4月出任天津大沽船坞总办兼任天津水师学堂教习,后又升任水师营务外道员,天津水师学堂会办等。

罗丰禄直接受过西方教育,又长期驻国外从事外交工作,有丰富的世界知识、明了各国情势,畅晓西洋语言文字。甲午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深重,国事维艰。为力挽危局,开展弱国外交。

1896年3月28日,罗丰禄随外交代表团赴俄国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礼,中俄双方为缔结军事同盟进行了谈判。6月3日,签署《中俄莫斯科条约》。其秘密条款(即《中俄密约》)的核心内容,据苏联编的《外交史》称:“如果日本进犯中国、朝鲜或者俄国在东亚的领土,缔约国每一方应以当时所拥有的全部陆海军援助另一方。缔约国任何一方在未取得对方同意时,不得缔结和约。”这个密约,有效地遏制了日本亡华的妄想。

中俄缔结条约后,中国代表团先后到德、荷、比、法、英、美等国进行国事访问。此行中,罗丰禄参与种种社交活动,积极施展纵横捭阖的外交才干,并以翻译准确、得体、敏捷,而得到各国领导人的赞赏。

在德国,除了出席皇家茶会、政府宴会,参观阅兵大典、克虏伯等兵工厂外,罗丰禄还参加了李傅相与已退休的该国著名前首相俾斯麦的会见。双方互赠纪念品,以作为中德友谊的见证。俾相赠送给罗丰禄一帧亲笔签名的相片,这张照片由后代一直珍藏至“文化大革命”。

在伦敦白金汉宫,谒见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时,罗丰禄即席把李鸿章赠送的杜甫诗句“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巧妙地译成意思吻合的英文诗句,博得女王陛下的赞赏,亲自赐赠“罗稷臣丰禄爵士”的爵位。

横渡大西洋到美国后,罗丰禄与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交为挚友。马克·吐温将他自己所著的数部书赠送给罗丰禄。

在外游历七阅月,于10月3日返回天津。当时虽奉行联俄制日的外交,但鉴于俄国在咸丰年间大片“蚕食上国”,为作好联英制日的外交准备,1896年11月23日钦降谕旨,二品顶戴罗丰禄赏四品京卿衔,任出使英、义、比大臣。罗丰禄到任后升为三品京堂衔。次年,英国占据旅大、威海,意大利也乘机要三门湾,丰禄驰赴罗马辩论,才得到解决。在任五年,1901年8月29日,清廷调罗丰禄驻俄公使(未赴任)。

身为外交官的罗丰禄,十分关心国家的海军建设和工业建设。他多次协助天津水师学堂总办严复,邀请较高水平的英、俄等国海军官兵,深入学堂实地考察、教习,促进办学兴师之成效。

当时,经济落后的封建中国,为掀起民族资本的第一次投资设厂,急需直接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各省纷纷委托驻外使臣订购外洋机器,以资兴办工厂。罗丰禄为订购机器、了解机器性能、沟通制造厂商而屡屡访问国外工厂。他英语流利,交际时颇能与对方融洽关系,给厂商留下深刻印象。1900年1月,他在访问英国伯明翰造币有限公司时,该公司专门为他特制了银、铜、铅质纪念章,即“罗丰禄纪念章”作为留念。他在访问英国的锅炉厂时,该厂赠送锅炉状座钟一台,钟上附设有温度计等。

庚子(1900)事变后,形势急转直下,对俄外交变得既至关重要而又十分棘手。俄国趁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战争,出兵占领中国东北,并赖着不撤。微妙之处在于既要维持共同制日的同盟关系,又要运用外交途径迫使俄国军队撤出东北全境。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从一品顶戴太仆寺卿罗丰禄。光绪二十七年十月(1901年8月,调任出使俄国大臣)。罗丰禄感到使命甚重,便抓紧而又仔细地作了相当充分的准备。届时俄侦知丰禄欲假英抑俄,心憾之。丰禄奉旨不久,未及赴任,因患鼻癌请假,清廷敦促病痊来京,悬外务部侍郎之位等他上任。严复送一幅对联为:“能事闻重译,传经固绝伦”。对罗丰禄予以很高的评价。

罗丰禄治易礼精,说文于西学,则以格致哲学为体,政治交涉为用。然不自表暴,故不甚显于世。但仍留下大量书籍,以及大批外交日记。20世纪初,在福州仓山罗家建立“罗丰禄书楼”,可惜已于50年代全部被毁,惟收藏一幅中俄边界地图,已由后人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其后裔、宗人善述善继,外交人才尤为杰出,形成福州世家。

——(罗训森整理)

来源:2007年版《中华罗氏通谱》    录入:罗训森    2015.6.11    于福州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