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明弘文馆大学士罗复仁从孙、工部右侍郎,两使安南(越南)——罗汝敬(德国博士马国瑞供稿)

罗汝敬

 

罗汝敬(1372-1439),复仁孙,名简(吉安府志,家谱为肃),以字行。

永乐二年(1404),庶吉士,就学文渊阁,诵书不称旨,即日遣戍江南。数日复之。自此刻厉为学,累迁侍讲。

仁宗时,上言时政十五事,忤旨下狱。既与李时勉同改御史,直声震一时。宣宗初,上书大学士杨士奇曰:“太祖高皇帝奄有四海,太宗文皇帝再造寰区。然犹翼翼兢兢,无敢豫怠。先皇帝嗣统未及数月,奄弃群臣。揆劂所由,皆俭壬小夫,献金石之方,以致疾也。去冬,简以愚戆应诏上书,言涉不敬,罪当万死。

先皇帝怜其孤直,宽雷霆之诛,俾居方路,抚躬循省,无可称塞。

伏见今年六月,车驾幸天寿山,既而道路喧传,礼毕即较猎讲武,扈从惟也先士干与其徒数百人,风驰电掣,驰逐先后。某闻此言,心悸胆落。夫蒐苗猕狩,故有国之常经。然以谒陵出,而与降将较猎于山谷间,垂堂之戒,衔橛之虞,不可不深虑也。执事四朝旧臣,二圣元辅,于此不言,则孰得而言之者?惟特加采纳,以弘靖献之思,光弼直之义。”

寻擢工部右侍郎,两使安南。时黎利言其主陈暠已死,而张筵设女乐。(罗)汝敬叱之,利惧谢。还,督两江漕运,理陕西屯田,多所建置。坐受馈,充为事官。英宗立,遇赦,(罗)汝敬误引诏复职,复逮系。以在陕措置劳,宥死戍边。寻复职,莅故任。

塞上有警,(罗)汝敬往督饷。遇敌红城子,中流矢,坠马得免。以疾告是归,卒。

——《明史》138卷·罗复仁附传

罗汝敬传

罗训森

罗汝敬,名肃,号寅奄。以字行。吉水人。生洪武癸丑年(1373年),卒于1439年。

罗汝敬,是罗复仁的从孙,在明史中有数次记载。在修谱中,有突出的贡献,深谋运虑,请当时的内阁成员如杨荣、杨士奇、金幼孜、胡广、解缙、梁潜等为罗家写族谱序、诗序、老人亭序、像赞等,为罗家留下大量的文字资料,散见于族谱及各名家的文集中,为后人考证,重修族谱,提供了充足的史实,是白竹溪罗氏一位先贤,足以立传以祀之,传为不朽。

少年时,聪颖异人,通书经,受教于其父养蒙先生,与其弟汝宽同窗受业,中永乐癸未乡试第九名举人,甲申会试第十名贡士,殿试第三十名进士。试刑部政选,选入二十八人之列,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就职于文渊阁。有一次皇上叫他诵书,却不称旨,即日被遣戍江南,几天以后又官复原职,这一次教训后,他就严格要求自己,更加钻研学问。参加修纂永乐大典的(总裁为吉水同乡解缙)五经四书性理大全等工作。永乐六年,升为翰林修撰。同修高皇帝实录,满九年,升侍讲。仁宗时,上言时政十五事。忤旨,被下狱。经各方营救,与李时勉同改为御史,任云南道御史,他率直,敢于说话,直声震朝廷。宣宗初,上书给大学士杨士奇,说:“太祖高皇帝,不阶尺土,奄有四海。太宗文皇帝,安宗社,再造寰区。然犹翼翼竞竞。无敢豫怠。先皇帝嗣统,未及期月,奄弃群臣,海内若(失)考妣。揆劂所由,佥壬小夫。售金石之方,以娱圣躬,而速之疾也。去冬,以愚戆应诏上书,言涉不敬,罪当万死,先皇帝怜其孤直,宽雷霆之诛,俾居言路,抚躬省,无可称塞。伏见今年六月,车驾幸天寿山,躬谒二陵,京师之人,瞻望咨嗟,以为圣天子大孝,将以称殷礼,展孝思也。既而道路喧传,礼毕即较猎讲武,先驱未成列,路车不待驾,天闲六龙,已载道矣。扈从惟也先土干,与其徒数百人,风驰电掣,攸去忽来,驰逐先后。某闻此言,心悸胆落。夫蒐苗狩,固有国之常经,然谒陵出,而与降将较猎于山谷间,垂堂之戒。衔厥之虑,不可不深虑也。执事四朝旧臣,二圣元辅,于此不言,则孰得而言之者,惟特加采纳,以弘靖献之思,光弼直之义。”此段上书,希望大学士杨士奇,应规谏天子勤政,爱民,勿专事游猎。

不久,宣德间,交趾黎利造反,朝廷命令大将王通征讨,师不利,升汝敬进工部右侍郎,诰曰:“朕惟冬宫主缮修兴造之务,掌五材九范之法,而百工政今之所出,诚重任也。其卿佐,非公清、勤、慎、有通敏之材者,曷克以称。尔行在工部右侍郎罗汝敬,才学兼著,蚤以经术,策名贤科,侍讲禁林,爰迁宪职,效其劳职,多历岁年,擢式司空,将命交趾,式称任使,朕用嘉之。兹特授阶通议大夫,锡之诰命,以示褒荣。”罗汝敬奉旨后,即前往交趾,这时,王通已与黎利讲和,半路上遇到汝敬,叫他不要去了,但罗汝敬不听,仍然迅速赶到交趾,黎利骇愕,郊迎汝敬。罗汝敬喻旨,因责以负国家恩信,宣讲儒家道德,义正辞严,意诩气壮,黎利惧服,遣使随汝敬入朝谢罪,并且请立陈氏之后嵩。皇上大为欢喜,又派汝敬出使交趾,去封陈嵩。但黎利却说陈嵩已死。举办宴会,宫女歌舞。罗汝敬叱责说:“你们主子死了,还摆宴取乐,你们忍心吗?”随之把酒瓶等摔碎了。在座的人均大惊失色,就想暗害罗汝敬。天不绝贤人,越南这地方多台风,加上城里失火,大风拔木,屋瓦皆飞,焚烧千余家,雷震黎利居室,黎利十分恐惧,伏罪,铸了金人,遣使谢恩。馈赠汝敬甚厚,悉却之,遂与黎利使臣还朝。皇上赐汝敬玉带以示褒奖,召入宫中,询问出使的详细情况。听完后,皇上大怒,欲再加诛,汝敬叩头分析利害关系,以和为贵,免动干戈。皇上听从了汝敬的建议。

出使交趾回国后,出督两浙漕运,奏减荒田税粮,又奉敕河南、山陕赈济,奏宁阳侯陈茂,太监王安,追缴其所侵夺良田数万亩。奏立运法,以舒民力;置河渠官,以兴水利。为官颇有建树,但得罪那些既得利益者,便造谣诽谤,诬告其受贿,并被逮捕下狱,这是第二次下狱了。可见当时有作为之官,是何当艰难。汝敬自我辩护,免了死罪,降为事官使用,仍然督陕西的屯田。英宗皇帝继位时遇赦。但又误引诏书复职,再次被下狱,以在陕措置有劳,免死戍边。官场险恶,多灾多难。雨过天晴,官复原职。此次边关不太平,有战事,汝敬督饷时,在红子城,与敌人遭遇,并中箭受伤,坠马,免于一死。朝廷闻报后,下旨慰问,敕曰:“敕巡按陕西工部右侍郎罗汝敬,今闻汝十分用心,督运粮饷,经过庄浪,被贼射伤,良用汝念兹。……”正统戊午年,以疾乞恩,致仕。

逝世后,皇帝遣吉安知府陈本深御祭,其文如下:

“尔在先朝擢自翰苑,博学多才,屡加进用,克效勤劳,遂佐冬卿,奉使南交,不辱。君命巡按陕西,宣德达情,给饷边兵,专董轮运,经理不乏,简在朕心,顷以老疾,爰赐休致,讣音遽闻良深。嗟悼始终之义。兹特赐尔有灵,尚克歆承。”

皇帝的悼文,简洁地勾勒了罗汝敬的一生。有“寅奄集”传世。(本会整理)

训森撰:参考文献:明吏列传;吉安(万历府志);族谱。

罗汝敬,名肃,以字行。吉水人,永乐甲申进士,选庶吉士,寻除修撰,升侍讲。洪熙改元,上疏陈言时政十五事。迁御史。宣德间,交趾黎利反,命大将王通讨之,不利。进汝敬工部右侍郎往谕之,王通业与黎利和,道遇汝敬,固止汝敬勿往,汝敬弗听,疾驰赴之,黎利骇愕,郊迎汝敬,因责以负国家恩信,宣道德意,词气壮甚,黎利惧服,遣使随汝敬入朝谢罪。且请立陈氏之后暠。上大悦,复遣使黎利,因言暠已死,会张乐宴,汝敬让之曰:“暠固而主也。暠死而国人宴乐,何忍?”命碎其饮器,一座尽惊,遂阴欲加害。汝敬夜焚香,祷于天,已而,国门火起,大风拔木,屋瓦皆飞,延烧千余家,黎利震恐伏罪,铸金人,赍表谢恩。馈汝敬甚厚,悉却之,遂与使人入朝。上赐汝敬玉带,召入,问黎利事,欲再加诛,汝敬叩头解,方释。出督两浙漕运,奏减荒田税粮。又奉敕河南、山陕赈济,奏宁阳侯陈茂,太监玉安,追其所侵夺田数万亩。奏立运法,以舒民力,置河渠官,以兴水利。旧倚奸利者,不便,构飞语谤之,汝敬归,自陈,诏勿问。督运如故。未几,召还,致仕,卒。

所著有寅奄集。

——《明万历吉安府志》罗大纮等考辑

罗汝敬,名简,以字行。江西吉水人。正统初,以工部右侍郎巡抚陕西,督甘肃、宁夏屯田分等,第定赋则,区处精审,杜兼并,广储蓄,至今赖之。转刑部右侍郎。

——《甘肃通志》

罗汝敬(1372-1439),明江西吉水人,名简,一作肃,以字行,号寅庵。罗复仁孙。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就学文渊阁,诵书不称旨,即日遣戍。后累迁至侍讲。仁宗时以言时政忤旨下狱,直声颇著。宣宗时擢工部右侍郎,两使安南。还督两浙漕运,经理陕西屯田,多所建置。后以疾告归卒。有《寅庵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宣德二年)冬,十月,寅,王通弃交趾,与黎利盟,十一月乙酉,赫黎利,遣侍郎李琦、罗汝敬,立陈皓为安南国王,悉召文武吏士还。

(宣德三年)五月壬子,李琦、罗汝敬还。黎利吊陈皓卒,子孙并绝,乞守国俟命。己巳,复遣罗汝敬等谕黎利,立陈氏后。

——摘自《明史卷九》

罗汝敬资料出处

 

1. 明史   抄本     卷206

2. 明史稿           卷128

3. 国朝献征录       卷51

4. 明代明良录       卷65、100、105、127、129、130

5. 兰台法鉴录       卷5

6. 明名人传         卷11

7. 本朝分省人物传   卷64

8. 续藏书           乙9

9. 列朝诗集小传     乙

——德国博士马国瑞(音译中文)供稿

来源:2007年版《中华罗氏通谱》    录入:罗训森    2015.6.6    于福州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