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通
罗通,字学古,吉水人。永乐十年(1412)进士。授御史巡按四川。
指挥使郭赟与清军御史汪淋中交通为奸利,(罗)通劾奏,逮治之。三殿灾,偕同官何忠等极陈时政阙失。忤旨,出为交址清化知州。清化迤西畀贼,贼方围清化,(罗)通与指挥打忠坚守。乘间破敌,杀伤甚众。贼将遁而檄至,(罗)通曰:“吾辈杀贼多,出城必无全理,与就缚,曷若尽忠死。”乃与忠益固守。贼久攻不下,令降将蔡福说降,(罗)通登陴大骂。贼知城不可拔,引去。
及还京,宣宗大奖劳之。改户部员外郎出理。
宣德元年(1426),黎利反,王通战败,擅传檄割宣府军饷。奏言:“朝廷储饷开平,令每军运一石,又当以骑士护行,计所费率二石七斗而致一石。今军民多愿输米易盐,请捐旧例五分之二,则人自乐输,饷足而兵不疲。”帝可之。
正统初(1436),迁兵部郎中,从尚书王骥整饬甘肃边务。从破敌于兀鲁,乃还,以贪淫事为骥所觉。骥遣(罗)通奏边情,即疏(罗)通罪。下狱,谪广西容山闸官。已,调东莞河泊所官。
九年(1444),都督佥事曹俭荐其有文武才,乞收用。吏部执不可。景帝临国,以于谦、陈循荐,起兵部员外郎,守居庸关。俄进郎中。
帝即位(1450),进右副都御史。也先犯京师,别部攻居庸甚急。天大寒,(罗)通汲水灌城,水坚不得近。七日遁走,追击破之。
景泰元年(1450),召还。时杨洪督京营,命(罗)通参军务兼理院事。言:“诸边报警率由守将畏征调,饰诈以惑朝廷,遇贼数十辄称杀败数千,间者德胜等门外不知斩馘几何,而获官者至六万六千余人。辇下且然,何况塞外。且韩信起自行伍,穰茸拔于寒微,宜博搜将士中如信、苴者,与议军事。若今腰玉珥貂,皆苟全性命保爵禄之人,憎贤忌才,能言而不能行,未足与议也。”意盖诋(于)谦与石亨辈。谦疏辨,言:“概责边报不实,果有警,不奏必致误事。德胜门外官军升级,惟武清侯功次册当先者万九千八百余人,及阵亡三千余人而已,安所得六万之多?(罗)通以为滥,宜将臣及亨等爵削夺。有如韩信,穰苴者,乞即命指荐,并罢臣营务,俾专治部事。”疏下廷议。
廷臣共言谦及石亨、杨洪实堪其任;又谓(罗)通志在灭贼,无他。帝两解之。寻敕谦录功,不得如从前冒滥,盖因(罗)通言而发也。
给事中覃浩等言(罗)通,本以知兵用,不宜理院事,乃解其兼职。
塞上军民多为寇所掠。(罗)通请榜,诸边能自归者,军免戍守三年,民复徭役终身。又请悬封爵重赏,募能擒斩也先、伯颜贴木儿、喜宁者。已,又言:“古之将帅,务搜拔众才,如知山川形势者,可使导军,能腾高越险者,可使觇敌,能风角鸟占者,可使备变。今军中未见其人,乞敕廷臣各举所知,命总兵官杨洪,副将孙镗同臣考验。”诏皆行之。
宣府有警,总兵官朱谦告急。廷推都督同知范广,帅兵往,以(罗)通提督军务。寇退,驻军怀来,宣府以边储不敷,召还。六月,于谦以山西近寇,请遣大臣往镇,杨洪亦乞遣重臣从雁门关护饷大同。帝以命(罗)通。(罗)通不欲行,请得与谦、洪俱。(于)谦言,国家多难,非臣子辞劳之日,奏乞躬往。帝不允,卒命通。通本谦举,而每事牴牾,人由是不直通。
二年(1451)召还,仍赞军务。东宫改建,加太子少保(从一品)。上言:“贡使携马四万余匹,宜量增价酬之。价增则后来益众,此亦强中国弱外裔之一策。”帝以所贡马不堪用,若增价正堕贼计,寝通奏。四年(1453)进右都御史,赞军务如故。
(罗)通好大言,遇人辄谈兵。自陈杀贼功,求世袭武职,为给事中王竑所劾,帝释不罪。
天顺初(1457),自陈预谋迎驾,恐为石亨等所掩。乃授其二子所镇抚(从六品)。
三年(1459)致仕。成化六年(1470)卒。赐祭葬如例。
——明史·160卷·本传
罗公通,初为御史,巡按四川,蜀王仪从伪制,公欲简约之,王过御史台,公使人收所侪用齿簿,王气沮。藩皋来见,问:“仪从当属有司耶?恐非礼,若上闻王罪且不测。”公曰:“易耳,宜移文与王,谓黄屋左国故元,元皇帝庙中器,今须复还耳。”公始泣属士大夫易,其年少至是叹惧。
——《吉安府志》
都御使罗公通,吉水人。永乐十年进士,授御史,巡四川,有风节。十九年上书言事,与六科官并出知边州。正统元年,为户部员外郎,理宣府边饷。升兵部郎中,三年从尚书王骥,甘肃征阿台朵儿,只怕有功。十四年冬,虏报至,公守居庸关,授副都御使。公守关有方略,才警敏。擒虏酋那吉贴木儿,提精兵五千南袭。虏至幼羊山,斩捕虏有功。寻入参赞军务,理院事。景泰元年,疏乞敕石亨,杨洪各率精锐马步官军。亨自紫荆山出大同,洪自居庸关出宣府。沿途巡哨,提督官军,堵塞关口,修理墙榨,剿除寇贼,防护耕种。公又言,官军妄报首功,虚张虏势,德胜之战近在都门,斩虏几何,升六万六千有余。公又言,腰玉貂者,皆苟全性命,忌能憎贤。于公谦,不喜上言德胜,当先一万九千八百八十人升一级,阵亡三千一百一十人升二级。皆给赏,且乞罢兵柄。六府部院、翰林科道议乞留,于公且言,通志在灭贼,为国计,无他。谦等宜同心协力,勿互猜嫌。是年,公乞下令,擒斩也先,伯颜贴木儿,喜宁者,赏万金,封公侯。于公上言,关外军民,连岁被兵,不能种艺。恐寇野无所掠,拥众籍口送驾,突至太原,则山西摇动,而河南淮甸之间,亦可忧矣。宜选有谋略文职大臣往镇山西。有旨命公。未几,命公率兵出雁门。三年冬,公言虏持马力出入塞下,今也先有马四万,宜增价酬之。价重则马益,不数年,胡马自空。此坐弱强虏之策也。是年,督兵逐虏怀来至长岭,又斩首有功。龙门、雕鹗诸城残破,守将撤兵内徙,遗存粮数万。公上言,虏来有向导,欲夺存粮,守则军力不足,运则民财不足,焚则国用不足,乞定议。户部尚书金濂奏下,公及緫饷侍郎刘琏,总兵朱濂,共计上。已而虏退。公请班师还京,协赞军务。四年,进《将传要略》,命以训将士。是秋,升左都御史,天顺二年致仕。弘治十八年,隆兴父老奏,己巳之变,通守关有保障功,敕祠居庸关。
——明万历《吉安府志》罗大纮等考辑
罗通资料出处
1. 明史 卷213
2. 明史稿 卷156
3. 国朝献征录 卷54
4. 国朝名世类苑 卷1、18
5. 今南备遗 卷10
6. 皇明应谥名臣备 卷7
7. 国朝列卿记 卷72、116、122
8. 兰台法鉴录 卷5
9. 本朝分省人物考 卷64
10. 明史窃 卷52
11. 明书 卷125
12. 续藏书
——德国博士马国瑞(中文译名)供稿
来源:2007年版《中华罗氏通谱》 录入:罗训森 2015.6.5 于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