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京兆尹、襄阳县男、谥曰夷——罗珦

罗      珦

 

罗珦(?-809),越州会稽人。宝应初(763),诣阙上书,授太常寺太祝。曹王皋领江西,荆襄节度使,常署幕府,累迁副使。皋卒,军乱,劫府军,(罗)珦取首恶十余人斩以徇,环棘廷中,俾投所劫库物,一日皆满,乃贯余党。召为奉天令。中官出入系道,史缘以犯禁,(罗)珦搒笞之,虽死不置,自是屏息。

擢庐州刺史。民间病者,舍医药,祷淫祀,(罗)珦下令止之。修学宫,政教简易,有芝草、白雀。淮南节度使杜佑上治状,赐金紫服。再迁京兆尹(三品),请减平籴米,以常赋充之,人赖其利。以老病求解,徙太子宾客(正三品),累封襄阳县男。(元和四年十一月(809))。卒,谥曰夷。

——《新唐书·一百九十四》

训森注:封爵上柱国为正二品。珦:音“向”

附:罗珦资料

 

罗珦(?-809)约贞元十二年至十八年(796-802),任庐州刺史。《元龟》卷六七三:“罗珦,为庐州刺史,贞元十五年(799),以珦有政能,加朝散大夫(从五品下)赐紫金鱼袋。”

《唐全文》卷四七八杨凭《唐庐州刺史本州团练使罗珦德政碑》载:“罗公牧庐江七年,政治化淳,迁领寿阳。”《观卷五○六》。

权德舆《唐故太中大夫宾客上柱国,襄阳县开国男,赐紫金鱼袋罗公(珦)墓志铭并序》。

《唐庐州刺史罗公德政碑》,杨赁撰,徐当正书并篆。贞元十九年(803)四月。

从以上《唐刺史考》中,可见罗珦在庐州刺史任上七年,政绩卓绝。据族谱载,明孝文皇帝御制罗珦为善诗曰:

庐州民病不求医,却向淫神致祷祠;罗珦施仁祛陋俗,济贫给药为捐资;

三年化政洽郊野,芝草生庭白雀巢;赐紫恩荣累超擢,行仁举善报相交。

训森注:

在《唐刺史考》罗思崇条目中,引《唐全文》四七八卷杨凭《唐庐州刺史本州团练罗珦德政碑》:“王父思崇,韶、睦、常三州刺史。”又卷五0六,权德舆《唐故太中大夫守太子宾客罗公莫墓志铭并序》同。罗珦卒于元和四年(809)十一月。其祖(思崇)刺常州约在开元中(713-741),即可知罗珦卒于元和四年(809)十一月。

其父怀操尝封华州刺史,其祖思崇尝刺韶、睦、常三州。其父封刺史,当为追赠。其可见世系如下:

彦荣—思崇—怀操—珦—让。

罗彦荣:同州长史(从五品上)

罗思崇:韶州,睦州,常州刺史。

罗怀操:因子珦贵,封赠华州刺史。桂州兴安县令。官从三品。

罗珦:京兆尹(从三品)太子宾客(正三品),上柱国(正二品)大中大夫(从四品上)。封襄阳县男。溢曰夷。

罗让:给事中 (正五品上)任福建观察使,(正四品下),左散骑常侍(正三品)兼任江西观察使。进士出身。

由于罗珦功绩卓著,留下墓志铭可考,使得罗思崇连任三州刺史的历史得以重视。因罗氏后人及有关罗氏族谱,均不见其名。所以罗珦不但在唐史中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罗氏历史中更是举足轻重。

存诗一首《行县至浮查山寺》。

阅读原文:http://www.hualuoshi.com/?p=6751

来源:2007年版《中华罗氏通谱》    录入:罗训森    2015.5.28    于福州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