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罗子国最早的史料记载——《春秋左传》文摘

《春秋左传》文摘

 

桓公十二年

楚伐绞,军其南门。莫敖屈瑕曰:“绞小而轻,轻则寡谋。请无扞采樵者以诱之。”从之。绞人获三十人。明日,绞人争出,驱楚役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伐绞之役,楚师分涉于彭。罗人欲伐之,使伯嘉谍之,三巡数之。

[译文]

楚人发兵攻打绞国,军队驻扎在绞国首都的南门。莫敖屈瑕说:“绞国弱小而轻浮,轻浮就缺乏谋略。请不要派军队保卫砍柴的人,以此诱骗绞人。”楚王听从了他的意见。绞人俘获了三十个砍柴的人。第二天,绞人争相出城,到山里追赶楚国的砍柴人。楚军在北门守候着,同时在山下设下伏兵;结果大败绞人,强迫绞人签订了城下之盟而回国。

在进攻绞国的这次战役中,楚军分批渡过彭水。罗国人想乘机攻打楚军,于是就派遣大夫伯嘉刺探军情,他三次遍数了楚军的人数。

桓公十三年

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罗,斗伯比送之。还,谓其御曰:“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遂见楚子曰:“必济师!”楚子辞焉,入告夫人邓曼。邓曼曰:“大夫其非众之谓,其谓君抚小民以信,训诸司以德,而威莫敖以刑也。莫敖狃于蒲骚之役,将自用也,必小罗。君若不镇抚,其不设备乎?夫固谓君训众而好镇抚之,召诸司而劝之以令德,见莫敖而告诸天之不假易也。不然,夫岂不知楚师之尽行也?”楚子使赖人追之,不及。

莫敖使徇于师曰:“谏者有刑。”及鄢,乱次以济。遂无次,且不设备。及罗,罗与卢戎两军之,大败之。莫敖缢于荒谷,群帅囚于冶父以听刑。楚子曰:“孤之罪也。”皆免之。

[译文]

十三年春天,楚大夫屈瑕攻打罗国,斗伯比为他送行。回来时对他的车夫说:“莫敖一定失败。他走路把脚抬得很高,心意就不踏实了”。于是去见楚王,说:“务必增派军队。”楚王拒绝了,回到寝宫告诉夫人邓曼。邓曼说:“斗伯比说的意思并不在兵力的多少,而是说君王要以诚信镇抚百姓,以德义训诫官员,用刑威来使莫敖有所畏惧。莫敖依仗蒲骚之役的胜利,将会自以为是,必定轻视罗国。君王如果不加以适当的控制,岂不是等于不加防范吗?斗伯比所说的意思是要君王训诫百姓,好好地安抚督察他们,召集官员们以美德勉励他们,见到莫敖而告诉他上天对他的过错是不会宽恕的。不是这样的话,斗伯比难道不知道楚军已全部出发了吗?”楚王派遣赖国人追赶莫敖,没有追上。

莫敖派人在军中宣告命令说:“凡是进谏的人,都要处以刑罚。”军队到达鄢水,乱糟糟地过河,不成队列,没有防备措施。到达罗国,罗国和卢戎两国军队两面夾击,大败楚军。莫敖吊死在荒谷。其他将领被囚禁在冶父,听候处罚。楚王说:“这都是我的罪过!”于是赦免了将领们。

——《春秋左传》华龄出版社2002年版

训森注:

“罗”,以国为姓,春秋战国时,罗子国并入楚国后,遗臣民们及其后裔,热爱祖国,全部改为以“罗”为自己的姓氏。

伯嘉是罗子国臣民中,唯一见载史料的人物。在许多罗氏名人的墓志铭、行状等史料中,常见引用。

以弱胜弦,以少胜多,不但彪炳中华军事史,在许多高质量的罗氏族谱中,罗氏族人引以为豪!

正因此段光辉历史,伴随着罗氏名人的传记、罗氏族谱的记载,激励着罗子国臣民后裔,为维持“罗”的声誉,而持续奋斗。

来源:2007年版《中华罗氏通谱》    录入:罗训森    2015.2.20  于厦门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