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故殿撰罗公(畸)墓志铭译文
罗训森
博学淡泊而又上进的君子罗公,名畸,字畴老,南剑州(注:今为南平市,沙县古属南剑州或延平府)沙县人。他的祖先居住在豫章(注:汉代,豫章郡为今江西全部及广东北部等),七世祖罗沂殉职于沙县县尉任上,所以,子孙后代以沙县为家。
曾祖父罗世口,在当地有名声。祖父罗觉,考中进士,官至广德军理掾。父亲罗安中,是个有文化的人,因罗畸(注:“公”,罗畸的尊称)是有官爵的贵人,累累封赠至中奉大夫。
罗畸从小警敏聪明,一开始上学,就好像学习过很久。一天能学习、背诵很多文章,诗句脱口而出,大家都很惊奇。二十岁左右考中地区的庠生(俗称“秀才”,分地区、县级),他的声誉轰然不可掩。
熙宁九年(1076年),考中进士后,调到福州,担任司理参军。部里派来的使者仗着威风对老百姓很严酷,并伤害当地官员、知识分子,罗畸不怕部里使者,敢于据理抗争。因为此事,浩然大悟,萌发回家的打算。回乡后,投文书访名医,研究医学。侍奉父母。有余暇时,闭门谢客,专心读书,满十年。著《史海》百余卷,于古今无所不窥,自六经、百氏传记、天文、地理、医学、技艺等各种学说、理论都有所涉略。
父母相继去世了,他在父母的墓旁,搭个草棚守孝,居丧期间遵守礼法,其诚挚的孝子之心,感化了野兽,凶猛的野兽都会很驯服地在墓侧静卧,吉祥的芝草在守墓的草棚中生长。守孝期满(注:一般为三年),脱了孝服后感慨地说:我对父母亲的侍养很不够啊!当沥肝披胆以报父母之恩。
丧假满后,调到滁州担任司法参军。审理案件很明了,对被判死刑的疑案逐一审查,平反了十几个人。滁州守城的将官,很妒忌他,诬为“标新立异”,就想诬陷、弹劾他。罗畸委曲求全,尽量解释。某人(可能是他的同科状元徐铎)对罗畸很了解,极力向朝廷推荐他。在滁州任满后,上京城等待分配,正好遇上朝廷商议改革科举的科目,代替制举。罗畸的方案首中其选,他的声誉更加昭彰。执政长官想把他留在京城馆阁之中,但他极力恳求到外地任职。果真任命他到华州去当学官,职务为“教授”(注:相当今之地区教育局长)。到任后,他遵从太学(注:比国子监低一级的官方学校)的教育办法。华州人素来喜欢斗气,犹如站在河边悬崖峭壁之上比高低。华州那时尚未驯服开化,人们逐渐互相转告说:罗公教导我们,不是为难我们,大家要互相勉励,多做善事。 以后,陕西东部各郡,以“太学三舍法”考试所取者,只有华州人合格的比较多。
授官:太学录,升任博士,又升任太常博士、兵部郎官。大臣推荐考核时,应对从容。移刻《王者十二旒》后,更加淡泊隐晦,谦虚谨慎。所喜欢的事,遍读人间未见之书,其它事就很少过问了。在职时间最长久。
写作《蓬山志》五卷,凡是掌管图书的内阁机构即秘书省的历史兴废始末,记载清楚,整理井然有序。《蓬山志》与他一样,一时荣耀,稀奇难找的资料,开卷炳然。
崇宁中(1102-1106),太学的“辟壅”校舍落成,儒臣学官希望允许赋诗歌颂,并允许作者大胆创作,献诗颂的人大约数百名,按照作品水平的高低排列,依次下奏,对所有诗赋进行评定,罗畸创作的作品,评为第一名。皇上大为高兴,特令嘉奖,进官一等。
罗畸刚到华州就任学官时,全体师生举行“释菜礼”。离任时,留下俸禄百斗,给办事的人,使学生得以继续举行“释菜礼”。作为奉常官,讨论孔子冠冕,主张以“王者十二旒”为准则。至于在孔庙中“十哲像”的座次排列,加以订正,朝廷根据他订正的座次颁行于天下。有一次,突然接到命令,要作《奠献乐章》,落笔而成二十余首。看到《奠献乐章》的人,大为惊奇。
大观初(1107-1110),向皇上奏章三次,恳求外放,请求免去右文殿修撰的职务。报告得到批准,免去殿撰,任命为庐州知州。不久,调任福州知州。所到之处,首先必问民众疾苦。虽然时值干旱、闹蝗灾,随着他的到来,下起充沛的雨水,人民由于他的到任得以安居乐业。以后,福州长乐守将口,将僧舍改作他用,大家附和请求将僧舍改为闹市,罗畸极力反对,改革此种陋习、弊端。在福州当知州时,避却权贵,那些想写信求情、上门说项者,一一不敢前来。
有一天余暇之时,在福州府衙院中巡视,至“消遥堂”,看它的碑记榜首(注:按出土铭文格式,撰文者名列榜首),知道“消遥堂”是建安人刘䕫所建。所以,也建了一座“仰止轩”以表示对刘䕫的景仰。不久,得到朝廷的文件,批准他退休,就回从前住的地方去了。在沙县老家,他主持疏理水池沼泽,建设书斋石舫,只有以诗书作为娱乐之事。对来访宾客,只谈古人忠君报国之美,从不涉足声乐(色情)场所。好施药剂,急人患难,凡是有人停尸家中而没有能力下葬者,悉助而葬之。从来不说别人的过错,虽有欺诈者,也可以容忍。
宣和二年(1120年),选拔他担任虔州知州。罗畸接受任命后,很感慨地说:坐吃、浪费国家的俸禄很久了,想想就很惭愧,今天,国家用人之际,怎么敢辞劳呢?虔州属于江西,民俗素来犷悍,有的官员很崇尚威峻刑罚,采用高压政策,只有罗畸“以静镇之”,到任好几个月,监狱中还是空的。
本朝(宋朝)赵清献,治理虔州“政甚简易,严而不苛”,曾经游览章、贡二水(注:今称赣江),建了一座亭台于口口口,罗畸将此亭台重修,并画了一张赵清献的遗像,建祠纪念,用以告慰虔州人民思念之情。罗畸将虔州治理好了,乃请宫观官员(宋道观为官方管理),撰写祭天的文章,几次乞求祷告,均未获结果。
突然有一天,罗畸早上起床洗漱后,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竟溘然仙逝。于家世、子孙之事,无片言及之,享年六十八岁。
虔州人因为罗畸逝世,罢市而巷哭,贫困的人卖掉衣服,买供品致奠。虔州老百姓之所以如此爱戴罗畸,是因为他慈祥淳厚,至诚至性。虽然江西号称难以治理,良好的教育管理时间久了,也会改变啊!
罗畸尤其喜欢道家清心养气之学,没有世俗嗜好。民之疾苦,自始至终环绕在他胸中。他真是一位完美之人!
他留下有《书讲义》五卷、《道山集》三十卷、《五经考题》五卷、《芸阁秘录》四十卷、《洞霄录》十卷,其余遗稿,散失在他人手中可能更多。(笔者按:加上《史海》百余卷,《蓬山志》五卷,真是著作等身!)
起初娶张氏,霙部郎中张绎之女,赠宜人。继娶陈氏,奉议郎陈璞之女,封宜人。生有三个儿子,长子彦温,从事郎、邵武军刑曹。彦远、彦洁都是将仕郎。生有女儿一人,嫁给进士张敦复。
宣和六年(1124)三月初一日己酉,葬于傺村先茔(注:祖坟)的旁边。尚书兵部郎中张哿写的悼念罗畸的文章(行状)很详细,可传为不朽!彦温听人家过分赞誉,请我写罗畸墓志铭,反复推辞不敢应承,彦温又请人千里迢迢来浙东,他的请求更坚定,最终不能辞掉,因此写下生平事迹还有铭文。
铭曰:
学以求志,仕非慕禄,养德弥邵,位则不足。
名高缙绅,惠泽在民,弗违于神,垂裕后人。
中奉大夫、亳州明道宫、文安县开国男(爵)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吴点撰
试释:学习知识,用以求得正确的志向;当官不是为了羡慕高薪;培养的道德修行更加崇高,誉满邵武一带;而其职务与其道德修养、才能是不相称的!其声誉高于一般的士大夫;所做之事,人民得到实惠;做事光明磊落,不违背神灵意旨(注:古代信奉神灵,有“人不知而神知也”之说);其崇高品德,将是后人、子孙后代宝贵、丰裕的遗产,成为后人、后代学习的典范。
注:本文由中国社会史学会会长、天津南开大学常建华教授审定。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总编罗训森试译于沙县罗从彦纪念馆总部,文中“口”为无法补字,“()”为笔者注。
吴点:福建邵武人,神宗元丰五年进士。少以文见称于黄履,后赴金陵从王安石修经,于是学益进。累官通判洪州,秩满奉祠。钦宗朝擢知漳州,复请老家归。汪藻少时曾师事之,深为服膺。(据《中国历代名人大词典》)
林遹:宋福州福清人,字述中。哲宗元祐三年(1088)进士。历有中书舍人,知广州等。苗、刘之变,在西掖不失节,高宗嘉之。卒赠少师(正一品)。有《妙峰集》。(据《中国历代名人大词典》)
2004年3月18日
来源:2007年版《中华罗氏通谱》 录入:罗训森 201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