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st_001

(江西泰和)书院罗氏族谱序(作者:明·从祀孔庙、探花、尚书罗钦顺)

书院罗氏族谱序

 

罗以国氏,其先曰妘子,国于宜城之墟,后徙于枝江。

春秋时,为楚所灭,及周之季,子孙又徙而南,居于长沙,而蔓延于豫章。

豫章之族既蕃,遂为其郡之望。然历年久远,末流益分,其世系虽或有传,殆难保其无谬也。

今吾泰和罗氏,凡十余族,其称或著或不著,虽其著者,亦各自为谱,而莫能相通。

盖亦有无谱者,然以事理考之,疑皆豫章之支流,而妘子之苗裔也。其谱之有无,称之著不著,要之系乎其人。

若书院之罗,则其著称也久矣。

盖其初祖洞晦,五代时,由邑之中团里来居,迄公五百余年,昭穆相承二十余世,其人之众,殆数千指。往往惇朴质直,力本而知学。虽富不骄,所与婚媾交游,多时之名宗宦族。

兹其所以著称于吾邑也。其族有谱,作于洞晦五世孙弘后。尝累累增修,入国朝又百余年,而谱益大备。则处士(训森注:有文化但未出仕任官职的知识分子,古称:处士)尔辅君及其子仁初,诸孙淑钦辈之力也

处士盖惓惓以谱牒为重,尝求内翰东里杨公、永丰曾公二、三名贤序之,以授仁初,仁初志欲锓梓,以颁示族人,未果而卒。

淑钦其中子也,乃言于族人曰:予小子其敢不勉。族人皆喜,赞使必成。以予同宗,遂来求为之序。

呜呼!吾宗之族书院也,可不谓有人矣乎。事实不可以伪为,名称不可以幸得。有如尔辅君祖孙三世,皆卓立不群,用能协心以成兹谱,诸父兄弟又皆有以相之,此其忠厚雍睦之风,可想见已。熏蒸浸灌,殆非一朝一夕之故,固宜其族愈蕃,而其称弥著也哉。

余又闻尔辅君尝置祭田、学田及役田,皆所以为维持宗族子孙久远之计,后之人尚克谨承其志,惇孝友,服诗书,益图其远且大者,用以光大其族。则兹谱之传,虽百世未有已也。

余辞不腆,然于序宗家之谱,安得不深致其意哉。

训森谨按:

钦顺公乃第二位从祀孔庙的罗氏哲学思想家,在《整庵存稿》中,仅留下数篇有关罗氏历史的文章,但足以指导《中华罗氏通谱》之编纂。

开宗名义,准确叙述罗氏源流,并对当时“豫章世系”予以评论:其世系虽或有传,殆难保其无谬也。值得各地罗氏修谱者深思:世系中恐有许多与史实不符的谬误,有能力订正者,罗氏之幸,万不可以讹传讹,造成子孙后代困惑。

罗尔辅、罗仁初,罗淑钦,又是一段“祖孙三代修谱”的佳话。江西泰和书院罗氏之所以成为罗氏重要支系之一,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文化传承。

作为哲学家,他说:其谱之有无,称之著不著,要之系乎其人。即:每个支系的声誉,要靠人来维持,没有人才,如何光宗耀祖?

来源:2007年版《中华罗氏通谱》    录入:罗训森    2014.10.2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