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始祖大农公事略

豫章始祖大农公事略

 

我中华民族,首重孝道,故百行以孝为先。上至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无不恪遵体行。能行孝,则伦常有序,上下和睦,社会秩序井然。我国人以敬宗崇祖,为立世之重要道德,并非迷信。举凡岁首省亲,清明扫墓,即使远在重洋侨胞,亦莫不重视而弗间。笔者以世风日下,恐我数千年之良好道德文化,渐为人所淡忘,特将我大司农令珠公史略书之于次,以供后世追思。

珠公字怀汉,号灵知,生于秦始皇二年丙辰四月十四日寅时,原籍湖南长沙府、浏阳县东乡纯江人。幼游潭州,读书长沙,故今彼地有山名罗汉峰,又名罗汉尖者,即公读书处也。公初仕汉惠帝,时为治粟内史,赋税宽,国用足,清廉自守,品性刚直。景帝初年,改治粟之官为大农令,故后世称为大农公。

汉高祖时,颍阴侯灌婴,平定九江,筑城郭以守,仅筑城十里,辟六门,未竟其功。至惠帝三年,大农公出守豫章,居于豫章沟,乃偕郡人张交献、妹婿石固,继其功,民劳无怨。缮完城郭,亲手偏植豫章树于庭前,以示藻节。戊午,避诸吕之乱,隐于洪崖山巅(今名罗汉坛),结草为庐曰:“昔日张子房为赤松之游,吾今为洪崖之游。”故称洪崖先生。盖上有洪崖异 ,与禽鸟为乐,天子不得而臣之。景帝丙戌年九月十八日辰时薨于其地,享寿九十有一,葬于江西省新建县太平乡、西山大岭山巅。

丁亥,吴王濞连七国作反,景帝命太尉周亚夫讨灭之,亚夫请建置以新南服。九江郡属有新城,乃灌侯婴之所封,大农公之所筑,因大农亲手植有豫章(即樟树),隶十八邑,请定为郡,始称郡城曰“豫章”,此罗为豫章郡之由也。

豫章设郡,始自高帝六年,吴、晋、宋、齐、梁均称之。及陈文帝天嘉六年九月,豫章郡改称豫甯。隋大业初年,改为洪州,豫章降为县治。唐仍为县治,至天宝初年,洪州复改回为豫章郡。乾元初又称洪州,再回为县治。宋又复豫章。至元改称龙兴路。明太祖壬寅年,将龙兴路改为省治,称洪都府。清又改称南昌郡矣。(参见本卷《忠义循良》)

香港罗氏宗亲会裔孙罗豪敬撰

——《豫章罗氏源流考》,香港罗氏宗亲会出版

训森注:

珠公是豫章罗氏开基始祖,但其官职史志无载,甚为憾事。

此罗珠公传略,与清朝版《江西通志》罗珠传记有明显不同,有创以己意,编造之嫌。其传递的避世价值观,扭曲开汉将军罗珠的史实,属于严重错误,应予以纠正。请参阅拙文:豫章罗氏始祖,开汉将军罗珠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研究。

 

来源:2007年版《中华罗氏通谱》    录入:罗训森  2014.8.8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