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建《中华罗氏源流》编委会的批复

关于组建《中华罗氏源流》编委会的批复

 

罗氏委员会(筹):

你委“关于组建《中华罗氏源流》编委会的报告”收悉,对于你委在罗训森主任领导下开展罗氏源流研究和海外联谊工作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感到由衷地高兴。你委出于对罗氏源流研究的责任心,提出组建《中华罗氏源流》编委会,编纂《中华罗氏源流》一书,经费自筹,人员自聘,本会乐见其成。

现同意你委由罗训森任《中华罗氏源流》主编,罗肇前、罗纬、罗炳行任编委,编委会其他人员由主编聘任的报告。请遵照本会章程及所报编纂大纲开展工作,使此事业早日有成,对台胞、海外侨胞寻根大有裨益。

特此批复。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公章)

2000年12月5日

附:《中华罗氏源流》编纂大纲

中华罗氏,人口众多,列为中华万家姓第二十位,在悠久的中华文明史上,罗氏人才辈出,代有显人。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罗子国战胜强楚的历史。但是,浩瀚的典籍中,却没有一部较全面、系统地描述罗氏历史的书籍,令人十分遗憾。

笔者于1997年介入罗氏源流的研究,发现古代先辈在修谱中囿于资料、环境、交通、信息等条件的限制,源流混乱状况比比皆是。而当代更有些人士,修谱不学、不懂国史,不查地方志、不顾史实,因此,面对族谱真假混杂的状况,以史实为据,正本清源,编纂一部比较翔实、准确的,能够—统中华罗氏源流的书籍,就显得十分紧迫与必要。

编纂《中华罗氏源流》的具体原则:

一、以史为准,去伪存真的原则。有的人修谱以清罗明高《琅渤》为主要依据,孰不知该谱在保留下大量资料的同时,搞乱了罗氏名人世系,典型的想当然乱编世系,如将代人(鲜卑族)罗结一支,编入豫章世系,将襄阳男罗珦,编入晋罗遵生世系。更荒谬的,是将说唐小说人物罗成、罗通编入族谱,造成很大的缺憾。笔者认为:应以正史(二十五史)为准,以各地方志为主要依据,以各种族谱为重要的参考资料。认真考证,尽量做到去伪存真,一时无法得出结论的,以“待考”记之。

二、史料性、实用性、权威性的原则。史料性:文中所引用的史料,均应标明出处,可考。要“言必有据”。实用性:《源流》的编辑应便于今人及后人寻根问祖,便于查阅,文字应尽量通俗易懂。权威性:《源流》中收集的资料应具有权威性,即采用权威人士撰写的材料,选用权威史籍记载的资料。如《二十五史》、《资治通鉴》、《明儒学案》、《四库全书》、《全唐诗》、《全唐文》,各省、府、县地方志等。

三、确认罗氏是多民族、多郡望“一体多元”的原则。罗氏有十五种以上的来源,历史上曾形成五个郡望。像中华民族是由众多民族组成的一样,罗氏也是一体多元,并且是民族融合的典型。

四、入选罗氏名人篇的原则。国家级名人:二十五史有本传之罗氏,有附传之罗氏,有提及姓名,有其他史料可佐证之罗氏。原则上有本传者,以原文为准,可加注、按。附传者,略加整理、注明出处。有提名者,有佐证材料可予以补传,无佐证材料亦必须留名。二十五史能留名者均十分不易,理应在《中华罗氏源流》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他国家级史料如:《四库全书》、《全唐诗》、《全唐文》、《明儒学案》、《十国春秋》、《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中华姓氏大辞典》、《中国画家大辞典》、《中国书法家大辞典》、《中国历史大辞典》等,其中罗氏的名人简传,均应入选。有的重要名人,有不同史料,应尽量收集齐全,不负权威之盛名。省级名人:各省志中有本、附传之罗氏。地区级名人:少量典型的府志、县志、族谱中有传记之罗氏。

五、基祖入选的原则。各支系的基祖为罗氏的历史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原则上基祖应尽量入选。基祖不清者,以当地罗氏名显者作为代表。基祖的上源,一般应是本支族人认可的。如果不符合史实,可以加注、按。这样既保留了族谱的原貌,又表明了《源流》编委会考证后的结果。

六、《中华罗氏源流》篇、章、节的编辑原则。族谱有其特殊的编辑法,原则上我们应继承罗氏优秀族谱的传统,但是,又不能拘泥于旧的形式,要大力加强源流书籍的可读性。将许多珍贵的罗氏史料从皇家的《四库全书》中,从各种典籍中解放出来,变为一部鲜活的罗氏历史。采用详略有别,重点突出的原则,尽量全面反映罗氏历史的面貌。参考目录如下。

《中华罗氏源流》参考目录

第一篇   渊源

第一章罗人发祥

第一节罗字释义     第二节罗山发祥     第三节罗人分布     第四节罗人迁移

第二章罗氏得姓

第一节罗国探源     第二节鸟兽之官     笫三节弱罗抗楚     第四节以国为氏

第三章创姓先祖

第一节有熊之胤     第二节颛顼祝融     第三节熊罗关系     第四节元祖裔胄

 

 

第二篇宗族

第一章郡望演变

第一节豫章望族(罗珠、罗邵等)          第二节长沙王族(罗怀、罗宏、罗宏信等)

第三节襄阳甲族(罗宪、罗友等)          第四节齐郡士族(罗士信、罗君副、罗君预等)

第五节河东侯族(罗结、罗斤、罗拔等)

第二章中古鼎盛

第一节魏晋仕宦(罗蒙、罗宪、罗含、罗企生等)

第二节北朝冠族(罗结、罗斤、罗拔、罗道珍等)

第三节隋唐甲姓(罗艺、罗士信、罗垧、罗好心、罗让、罗宏信等)

第三章近古发展

第一节五代文武(罗绍威、罗隐、罗邺、罗虬、罗周敬等)

第二节宋元继盛(罗彦环、罗点、罗从彦、罗大经、罗壁、罗良等)

第三节明季文韬(罗复仁、罗汝敬、罗伦、罗洪先、罗万化、罗通等)

第四节清时武略(罗锈锦兄弟、罗泽南、罗逢元、罗思举、罗荣光等)

第三篇迁徙

第一章迁徙原因                         第二章迁徙北方(河北、山东等)

第三章迁徙南方(江西、浙江等)         第四章客家罗氏

第五章迁入台湾                         第六章赐姓改姓(含少数民族)

第七章洋人罗姓                         第八章移民开基(珠玑巷、宁化石壁乡移民)

第四篇才俊(名人)

第一章王侯卿相                         第二章将帅武勇(附武官、武进士名录)

第三章鸿儒彦士                         第四章诗文名家

第五章名媛淑女                          第六章能工巧匠

第七章忠义循良(附文官名录)           第八章懿德高逸

第九章仕进嘉话(附进士名录)           第十章才俊像赞

附录:历史教训

第五篇轶闻传说

第一章政事                             第二章文学

第三章戏谑                             第四章善恶

第五章掌故(仙鬼故事、风雅逸趣等)

第六篇   文萃(重要文献)

第一章诗词曲赋(含罗氏全唐诗)         第二章文论书表(含罗氏全唐文)

第三章诏诰敕文                         第四章行状表铭(含历史名人撰写之罗氏史料)

 

第七篇氏文

第一章谱序                            第二章家训

第三章联对(含名人赠诗、联等)           第四章行第

第五章郡望堂号

第八篇遗迹

第一章发祥胜地                         第二章文物古迹

第三章祖地名胜                         第四章祠庙墓苑

第九篇   世系(罗氏人才集中地)

第一章    南昌柏林罗氏                 第二章   吉安罗氏

第三章    吉水秀川桃林罗氏             第四章   山原罗氏

第五章    延平沙县罗氏                 第六章   湖南湘潭罗氏

第七章    广东顺德、南海罗氏           第八章   汀州罗氏

第九章    安徽歙县罗氏                 第十章   山东历城罗氏

第十一章   浙江钱塘会稽罗氏             第十二章福建福州罗氏

第十三章   四川成都罗氏                 第十四章湖北江夏(武昌)罗氏

第十五章   广西罗氏                     第十六章贵州罗氏

第十七章   云南罗氏                     第十八章河南罗氏

第十九章   山西罗氏                     第二十章陕西罗氏

第二十一章其他罗氏

附录:①捐资芳名录;②编委会成员简介;③其他。

——2004年7月28日摘自《罗氏研究》第五期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