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3.19

困牛山百壮士——革命战争史上的千古壮举

困牛山百壮士——革命战争史上的千古壮举

 

发布时间: 2021-12-19 04:09中工网
关注

来源:贵州日报

原标题:困牛山百壮士——革命战争史上的千古壮举

困牛山红军百壮士的英雄壮举已经过去八十七年,却随着时间的冲刷日益彰显它的光辉,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这段历史的意义得到更多新的认识。今年5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率全国政协党外委员视察团在贵州开展“学习百年党史 增进‘四个认同’”专题视察时,要求对这段历史进行深入考察和挖掘。今年3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谌贻琴专程到石阡县困牛山战斗遗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动情地说,我们要永远牢记这段历史,把这个故事世世代代讲下去、传下去。今年7月,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戚建国,全国政协委员陈东,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翟清华一行,专程到石阡调研红色文化挖掘与保护情况。今年8月,省政协提案委员会提出第3076号重点提案,推进这段历史的挖掘保护开发工作。今天,本报发表文章《困牛山百壮士——革命战争史上的千古壮举》,从党史、军史视角,对这一革命战争史上悲壮篇章进行新的阐释。

2022.3.19

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

——何远志

1934年8月7日红六军团奉命西征,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先遣探路,拉开了红军长征的序幕。转战赣、湘、桂、黔四省,红六军团先后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于10月7日进至贵州省石阡县甘溪地域,陷入敌军24个团的重围之中。红六军团第十八师第五十二团为掩护军团主力突围,将敌军诱至石阡困牛山地区,与敌激战三昼夜,掩护军团主力成功突出重围。坚守困牛山的一百多名红军战士,面对国民党军的疯狂攻击,浴血奋战,英勇顽强地打退了敌人一次次冲锋;但面对被胁迫走在敌人前面的当地群众时,他们为了不伤及人民群众,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集体跳下几十米深的悬崖,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困牛山百壮士”的千古壮歌,这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光辉实践,这是革命战争的悲壮史诗,这是中国革命军人的英雄典范。

1934年夏,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的错误指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陷入困境。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开始酝酿向湘西地区战略转移,准备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红二军团)会合,以图扭转愈来愈严峻的不利形势,重开革命新局面。

根据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在湘赣苏区艰难进行反“围剿”斗争的红六军团,于1934年8月7日由横石和新江口地区出发,从御前、五斗江地区之间突围,向湖南中部、广西一带前进,执行到湘中创建新的根据地并联络红三军,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的战略转移侦查探路的重大任务。红六军团由任弼时、萧克、王震组成军政委员会,下辖第十七、第十八师,共有第四十九、第五十、第五十一、第五十二、第五十三、第五十四团六个团;第十七师师长由军团首长兼任;龙云任第十八师师长,甘泗淇任政治委员。全军团西征出发时共九千七百余人。

国民党军发现红六军团突围后,即调各部进行围追堵截。红六军团连续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进至湖南桂东寨前圩,占领新田县城,于8月底乘虚在湖南道县以南的薛家厂渡过潇水。在连续击溃国民党桂军堵截后,9月4日于广西全州和兴安之间的界首和凤凰嘴渡口抢渡湘江,进入西延地区。随后袭占通道县城,在新厂地区给国民党湘军一部以歼灭性打击。红六军团由平察进入贵州后,在清江(今剑河)县的大广等地多次与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发生激战,摆脱敌人后,于10月1日在施秉、黄平间击破国民党黔军防线,强渡大沙河,并乘胜袭占旧州,向乌江急进,准备寻找有利渡场渡过乌江,彻底甩掉追堵之敌,然后向北实现和红三军的会合。中革军委不同意红六军团西渡乌江,根据中革军委指示,红六军团放弃渡江计划,经石阡向江口地区挺进。

此时,参加围堵追击的国民党湘桂黔军阀紧急调动部队,集聚兵力从三面合击:湘军由镇远进至石阡县城,桂军由施秉向石阡县路腊、大地方地区部署,黔军由黄平向石阡龙塘地区开进,企图将红六军团消灭在石阡地区。10月7日,红六军团从余庆县龙溪地区经大涵洞、老羊坡、苕平沟、勤洞坡等地进入石阡县甘溪镇,与桂军第十九师发生遭遇战。抢占了有利地形的国民党军居高临下向红军发起猛烈进攻,并逐渐形成包围之势。红军各部相继投入战斗,与敌展开阵地争夺。战斗异常激烈。处于被动地位的红军将士浴血奋战,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最终暂时摆脱了敌人,但“人员、弹药、精力消耗极大”,部队亦被截为三节。而国民党军集中了二十四个团的兵力加强石阡、镇远、塘头三线防堵,并要求“各县团队亟应协助军队扼要防堵”。敌人企图毕其功于一役,消灭红六军团。为摆脱敌人,军团首长决定从河闪渡西渡乌江。但由于黔敌阻击和渡江工具缺乏,同时接到中革军委“不应渡乌江北进,或由现地域一直北进,仍应向铜仁以西乌江以东之江口前进”的电令,军团再次渡江未成。危急之中,军团首长决定采取灵活的游击动作,利用山高林密与敌周旋,寻机突破敌人的包围,迅速转入黔东苏区与红三军会合。红军在石阡以西人烟稀少的山区艰苦转战。担任后卫的红十八师第五十二团奉命改为前卫,在险峻的深山老林中披荆斩棘,开拓道路。但红军仍没有突破敌人开始缩小的包围圈,形势依然非常严峻。

10月15日,红六军团主力渡过跳墩河进入石阡县川岩坝,沿桐梓坪、川洞、十二山梁子、朱家坝一线前进,准备经板桥渡过石阡河,前往印江与红三军会合。担任前卫的红五十二团进至板桥附近时,遭遇湘军堵击。此时,红军又一次陷入国民党湘军和黔军的层层包围中。10月16日,根据军团命令,红十八师师长龙云和团长田海清率领已与湘敌对峙一昼夜的第五十二团八百余人,由前卫改为后卫,担负阻击敌人、掩护主力向甘溪地区转移。红五十二团指战员阻挡住了敌人一次次疯狂的进攻。在朱家坝一带完成断后任务后,面对紧紧追来的国民党军,为保证军团主力顺利转移,龙云、田海清率全团没有尾随主力向南转移,而是改道向西,走十二山梁子到川岩坝、困牛山的大路。追击的国民党军蜂拥而来:湘敌及石阡县龙塘民团紧追不舍,黔敌在困牛山的甘溪槽、赵家山、王秦寨一线拦截围堵,思南县三间地民团在青杠园凭借黑滩河峡谷阻击。红五十二团将敌人从晏家湾、川岩坝一步步引到了困牛山,但自己却陷入敌军重围之中。此时,红五十二团仅剩下四百多人。

困牛山是贵州石阡县龙塘镇境内诸多山中的一座小山,海拔五百米左右,南高北低,南北长约五公里,东西长约一公里。困牛山与老君山、熊东坡、晏家湾近距离相对,在山的南、西、北三面有黑滩河环绕,山谷幽深,悬崖壁立,极为险峻。红军退到困牛山时,四周高山已被国民党军占领,而追击的国民党军始终摆脱不掉。为最大限度地保存有生力量,师长龙云率二百余人攀陡壁下到河沟突围,团长田海清率一百多位红军战士在困牛山上的鼎罐堡,依靠有利地形阻击敌人。战斗十分激烈。红军战士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使敌人伤亡惨重,但团长田海清不幸牺牲。16日下午四时左右,面对英勇的红军战士,气急败坏的国民党军拿着枪躲在后面,胁迫当地老百姓走在前面,向红军战士一步步逼近。为了避免误伤老百姓,红军只能瞅准机会打击后面的敌人。陷入被动的百余名红军边打边退,一直退到了悬崖边上,他们退无可退。即使如此,他们宁死不当俘虏,也坚决不对人民群众开枪。一百多名红军指战员砸毁枪支,从困牛山义无反顾地集体跳崖,跳下了数十米深的虎井沟(最高处七十多米)。除个别红军战士被树藤挡住幸存外,大部壮烈牺牲。

红五十二团指战员的英勇行动,为红六军团主力的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10月15日李达率领的部分红军与贺龙率领的红三军会师后,贺龙对红六军团十分关切,不顾湘西敌军及黔军的拦阻,于10月16日率红三军主力兼程南下,接应红六军团。红六军团主力于10月24日在贵州印江县木黄与红三军胜利会师;和红六军团失去联系的第五十团在平贯与河口之间通过石镇大道,于10月23日与红三军会师;在困牛山百壮士掩护下突围的由龙云率领的五十二团部分指战员,在国民党军重兵防堵中转战石阡、镇远、岑巩等地,大部战死,龙云受伤被俘,英勇牺牲。

红六军团七十八天西征,转战五千余里,战胜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实现了与红三军的胜利会师,完成了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赋予的光荣任务,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起到了开路先锋的重要作用。

困牛山百壮士的英雄壮举已经过去八十七年,随着时间的冲刷日益彰显它的光辉。幸存者泣血的记忆,红六军团指战员深情的怀念,当地百姓的回忆,包括国民党报纸和资料对困牛山战斗的记载,都在不断还原着它的历史原貌。而红军指战员以激烈的战斗和英勇的牺牲,为红六军团主力的胜利突围赢得了时间,使当地人民群众认识了红军,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为中国革命的绚丽画卷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失散在龙塘川岩坝困牛山一带的十多位红军,对此次跳崖壮举记忆尤为深刻。跳崖被树藤挡住得以生存的司号兵陈世荣生前说,红五十二团为了拖住湘军、黔军和地方民团土匪,战斗十分激烈,“我们四百多人,全被打垮”“有一百多红军跳崖”“红军跳岩不是在一处,是一长段,顺河沟一线”。他所在的“那一股至少有几十人从他跳的那段跳下去”,和他一起爬出虎井沟的还有江同志刘同志两个人,他们三人从困牛山出来后在川洞分手。幸存红军黎国兵讲,红军“在川岩坝一个光垴垴上四周被围,边打边退,退到悬岩边,有一百多人约一个连跳岩。”幸存红军李育杰的继子李敬忠曾回忆:“父亲讲过,他们到困牛山,后面追,前面堵,两边无路,逼着扑下岩。”“硬是逼急了,退也是死,怎么都是死,只有扑河,扑河死了好多人。”

当地有些民众目击了这场惨烈的战斗,记住了英雄的事迹。在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全国开始征集党史军史资料后,一些群众没有了顾忌,他们回忆了困牛山百壮士跳崖的壮举。当年十一岁的姚祖华回忆:他当时就躲在困牛山上,“红军是从三步跳上面虎井沟那里跳的岩,红军下去滚成许多草壕壕。当天我们去看来,我们是从上面往下面看的,看不到下面死有多少人,估计有一百多。”当地农民张著明回忆说:“还记得,三步跳那点死得多,许多红军在那点扑河,扑河就是跳崖。”三合乡的刘光荣老人回忆道:“红军在三步跳死的人多得很,跳岩死的多,打死的少。”“河底下死的多,有些还挂在半岩,到处都是,百把人就不止。”核桃湾老人刘朝选回忆:“红军打枪打得很高,不乱打,不打百姓。红军一枪打由人的耳边擦过,擦了点皮,堵红军的百姓就散了,说红军枪法厉害,只是不打百姓。”老君山谢家坡的老人徐发昌常听父亲讲:“困牛山打仗,红军枪法好,打穿制服的敌军一枪一个。但红军还枪不多,听说子弹又有,不知怎么回事,最后红军跳崖,涌下河去,大概百多。”

在当时国民党的档案资料里,也保存了困牛山战斗和红军跳崖的部分记载:1934年10月19日的《黔军军部皓电川岩坝战况通报》称:“该匪(即红六军团)顽强抵抗,冲锋十余次,全用肉搏”“伤亡逃散及跳河者近千人”。湘军独立第三十二旅旅长胡达的《关于追剿红六军团战斗详报》、石阡县保安团指挥李采书的《呈报萧克部经战情况》、湘军将领李觉的《湘军李代司令觉详述追剿始末》等二十多种旧政权档案资料,都有对甘溪、困牛山等战斗的记载。

红六军团与中革军委的往来电报,红六军团首长的回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战史和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史研究部门所编撰的史书均有对这一事件的记录。红六军团首长在1934年10月18日致电中革军委:“我军十五日自板桥前进,拟渡过石阡河。而李敌一团先到板桥堵我渡河。我向甘溪方向转移,被龙塘之敌截击,五十二团被截断,向白沙方向退去。”会师后,红六军团首长于10月25日再次致电中革军委:“六军团现只有五十二团八百余人未到,其余已集中编成三团。”时任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说:“五十二团是湘鄂赣久经战斗的部队,在行军中为后卫,遭敌包围,全团苦战数日,惨遭损失,十八师师长龙云惨遭杀害。”《任弼时年谱》记载:“红十八师第五十二团八百余人被敌截断后……弹尽粮绝,全部受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战史》记载:“第五十二团被敌切断后……由于敌人追堵,被迫转向晏家湾一带……当进至黑滩河一带时又被敌重兵包围。第五十二团的战士们在困牛山殊死战斗三昼夜,弹尽粮绝,团长田海清牺牲。”《中国共产党贵州历史》记载:“在战斗中与主力失去联系的红五十二团,在红十八师师长龙云率领下,在困牛山一带与敌激战三昼夜,终因孤军奋战,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团长田海清牺牲,百余红军战士跳崖壮烈牺牲。”《中国共产党铜仁地区历史》记载:红五十二团“转战至川岩坝一带,复遭湘黔军及民团等数倍之敌围困。在三面临河一面绝壁的困牛山,红五十二团多次打退进攻之敌,并与敌肉搏,终因敌众我寡,弹尽粮绝,团长田海清与大部分战士阵亡。一百余红军战士宁死不屈,在虎井沟毅然砸枪跳崖,为革命捐躯。”

困牛山战斗中,红十八师第五十二团指战员付出了巨大牺牲,但同时他们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红五十二团指战员以自己的牺牲掩护了军团主力的突围。在甘溪战斗后,红六军团陷入敌人的多重包围之中。湘军、桂军、黔军等集中二十四个团的兵力,加上地方民团蜂拥而来。时年二十六岁的蔡应举回忆,困牛山打仗时“满坡都是人,有国民党军队,有民团,约有好几千人”。川岩坝姚祖华老人也回忆:“川岩坝街上住满了湘军等部队”。面对如此艰难的处境,担任断后的红五十二团不畏强敌,在板桥打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完成掩护任务的红五十二团向南追赶军团主力,在大田再次遭遇敌人截击。为避免敌人探知红军主力转移行踪,龙云、田海清果断带领红五十二团由南转向,西进川岩坝,激战困牛山,以巨大的牺牲为军团主力的顺利转移赢得宝贵时间,使得军团主力打破了强敌在石阡长达十多天的围追堵截,胜利突围,为中国革命保存了一支重要的战略力量。著名女将军李贞说:“在甘溪战斗中,红十八师五十二团这个累战皆捷的英雄部队,陷敌重围,全团官兵英勇拼杀,终因弹尽粮绝未能突围,几乎全部受到损失。”时任红十七师第五十一团卫生班班长的贺珍深情评价:“这次战斗是很艰苦,很危险的。如果没有十八师五十二团付出的代价,就可能没有红六军团的存在,我也就没有今天了。”

红五十二团指战员以自己的行动感动了群众,影响了群众。红军到石阡之前,国民党反动派到处进行反动宣传,说红军捉到人就杀,还要“共产共妻”,使得群众对红军有很深的误解,把红军当做洪水猛兽。因此很多农民群众在红军到来时都躲起来了,但红军以自己的行动消除了群众的误解。他们打击土豪劣绅,爱护穷苦人民,对老弱病残的人给予适当照顾;对帮助了红军的群众给钱给物;对胆小怕事的群众也毫不为难。困牛山战斗,面对凶恶的敌人,红军没有畏惧,拼死冲杀,但面对百姓,红军却选择向天开枪,甚至不开枪。跳崖幸存的红军陈世荣曾告诉女婿覃智学:“土匪(指民团)穿的衣服跟老百姓一样,(红军)分不清是土匪还是老百姓。红军怕伤老百姓,手软,没有狠狠地打。不然,红军不会那样惨,那么多人跳岩。”不打百姓,不伤百姓,毅然跳崖,红军的壮烈行动,影响了当地的民众。人们说,早晓得红军是这样好,我们都不跑。也正是如此,所以在困牛山战斗后,很多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不怕国民党反动派借机迫害,收藏红军遗物,掩埋红军烈士尸骨,帮助和收养幸存及失散的红军。逢年过节,方圆几十里的村民们还自发地来到当年红军跳崖地,烧香纸祭奠红军英烈。1936年1月,红二、红六军团再次来到石阡县境时,已经有了一定觉悟的广大工农群众踊跃投身革命队伍,在短短十三天时间里,红军就建立了十二个游击大队和两个游击队,扩充了一千多名新战士。

困牛山战斗是红六军团执行中共中央战略先遣任务的一次重要战斗。红六军团在军事上无后方无依托、环境恶劣、敌人强大的情况下,孤军奋战。红军指战员敢于牺牲,靠着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历经包括困牛山战斗等无数次惨烈战斗,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实现了木黄会师,完成了中共中央、中革军委赋予的光荣任务,探明了国民党军的兵力部署,了解了沿途的道路民情,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提供了重要依据。红六军团军团长肖克曾评价说,红六军团的战略转移“实际上起到了为中央红军主力长征进行侦察、探路的先遣队的作用。”红六军团和红二军团会师后联合行动,成为一支强大的战略力量,建立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在南方的重要支点。在中央红军长征后,红二、红六军团发起湘西攻势等一系列战役战斗,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红二、红六军团渡江北上,会合红四方面军,也是三大主力红军能够胜利会师西北的重要关键。而这一切的实现,都包含着红十八师第五十二团付出重大牺牲的困牛山战斗的历史贡献。

一百多名红军指战员宁死不做俘虏、宁死不误伤百姓,毅然集体跳崖的英雄壮举,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精神的生动写照,是人民军队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和不负人民的具体阐释,是红军将士听党指挥、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光辉典范。困牛山百壮士的千古壮举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光辉实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听党指挥、服从大局的绝对忠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军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艰难困苦、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根本的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红六军团第十八师第五十二团指战员,在西征战斗中充分展现了对党绝对忠诚的精神品格。党指到哪打到哪,绝不讲任何条件。红十八师第五十二团,是1929年前后以湘赣地区参加起义的农民赤卫队和安源工人纠察队为基础组建的。这支部队经历了无数次战役战斗,屡战屡胜,逐渐成长为一支劲旅。在红六军团西征过程中,红五十二团指战员始终听党指挥、服从大局、对党忠诚,从始至终都担当重任。1934年10月7日,红六军团进入甘溪,遭遇敌人重重围堵,在此形势下,红五十二团担任后卫,掩护主力突围;10月10日,红六军团再次遭遇强敌,为突破敌人包围,红五十二团由后卫变前卫,像一把尖刀撕破敌人防线,开辟了军团主力前进的道路;10月15日,红六军团主力在板桥遭遇敌人,红五十二团迅速由前卫变后卫,负责断后,掩护主力再次突围。时任红五十二团总支书记的杨尚高回忆说:“那时五十二团的战斗力很强,前面有情况就调五十二团到前面,后面有情况就调五十二团到后面。”追击红六军团的国民党湘军旅长胡达也感慨,红军“服从命令,拥护首领,达到任务,动作迅速,种种似不能不公认的”;遇到国民党军,则“马上前卫变作侧卫或后卫”。无论形势多么严峻,无论任务多么重大,无论战斗多么激烈,红五十二团指战员始终服从大局,听从命令,不管付出多少牺牲也要坚决完成任务,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党的绝对忠诚。

不畏艰难、革命到底的坚定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甘溪战斗后,红六军团陷入敌军的重重围困当中。这一地区,人烟稀少,物资奇缺,红军指战员们有时一天连一顿稀饭都吃不到;山势险峻,部队行军常常在悬崖峭壁上攀爬,在深山密林中穿行。担负重要作战任务的红五十二团忍饥挨饿,负重前行,表现出不畏艰难、革命到底的坚定信念。困牛山战斗,面对重重包围上来的敌人,没有一个人叛变偷生,没有一个人畏敌逃跑,宁愿舍生取义,跳崖明志。一直率红五十二团征战的师长龙云在战斗中受伤被俘,他在敌人的牢笼中坚贞不屈,拒绝劝降,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最后壮烈牺牲。一位负重伤的战士靠在山路边,仍在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红军是来消灭国民党反动派,打土豪劣绅解放劳苦大众的。”崇高的理想追求和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坚定信念,始终激励着红军指战员英勇战斗。时任红十八师政委的甘泗淇说,五十二团“为革命流了最后的一滴血。”国民党军在它们的战报中也不得不承认,红军“对于其主义,信仰甚深,故拥护首长,甘心效死疆场”。以红五十二团指战员为代表的红六军团将士,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出对党的忠贞,对事业的执着,表现出坚贞不屈的革命情操,诠释了理想信念的巨大作用。

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畏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在激烈的战斗中,红军就是以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迭克强敌,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业绩。红六军团在战略先遣行动中几次陷入国民党军重围,但都凭着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战胜强敌,迎来胜利。1934年10月7日后,红六军团再次陷入国民党军二十四个团的包围之中。在此严峻形势下,以红五十二团为代表的红六军团指战员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浴血奋战,从而变战略上的被动为战役战斗上的主动,变全局上的劣势为局部上的优势,进而创造奇迹,突破了国民党军的层层包围。国民党军亦感叹红军大无畏的战斗精神。黔军称,红军“顽强抵抗,冲锋十余次,全用肉搏”;湘军称,红军“虽极少数,抵死顽抗,非有上官命令,绝不撤退”。困牛山战斗中,处于绝境中的红五十二团百余名指战员临危不惧,宁死不当俘虏,毅然集体跳崖,表现了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中外战争史上悲壮的篇章,成为人民军队战斗精神的最好写照。

牢记宗旨、人民至上的爱民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我们这支党领导下的英雄军队,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牢记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这也是我们党、我们这支队伍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以红五十二团为代表的红六军团,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艰苦的转战征程中,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在困牛山战斗前后,红军在形势极为严峻的情况下,仍然严格执行群众纪律,坚持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打土豪,处决恶霸地主,救济贫苦群众。即使在筹粮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也从不拿群众的一点东西。一位群众打柑橘送给红军吃,红军给她留下铜元和一匹黄布;几家群众为红军做了饭菜,红军留下钱币作为报酬。困牛山战斗中,面对着被胁迫来的不明真相的群众,红五十二团一百多名指战员宁死不伤百姓。在退无可退的情况下,在生命与群众之间,毅然选择后者,纵身跳下山崖,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深深地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

困牛山百壮士集体跳崖的壮举,虽然已经过去八十七年了,但他们的英雄事迹却在新的时代被更多的人学习传诵。这些英勇的烈士虽然在困牛山倒下了,英魂却在岁月长河中永垂不朽。他们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践行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他们是人民军队杰出的代表,是中国人民优秀的儿子,是中华民族伟大的英雄。他们将永远受到全国人民的怀念和敬仰。

戚建国,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全国政协委员、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王后

编者注罗章将军时任红五十二团连党代表(指导员)。他是江西万载人,据宋杨万里《罗氏万卷楼记》等史料,其祖先可追溯至江西吉水东西塘罗氏,乃晋之罗含、唐之罗隐之后。

供稿罗海曦,国防大学教授,开国将军罗章之子,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副主席。

阅读全文http://www.hualuoshi.com/?p=19743

录入:罗训森    2022.3.19  于福州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