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罗氏对谱牒学的贡献 ——(2)罗隐首创谱牒通谱形式

试述罗氏对谱牒学的贡献

——(2)罗隐首创谱牒通谱形式

罗训森

罗隐,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经常引用罗隐诗句,在倡导家风建设的当代,中央有关部门又再次引用罗隐有关家风教育的诗句。

研究罗隐的专家学者很多,但关注罗隐对谱牒学贡献的学者甚少,而罗隐首创谱牒通谱形式的贡献,却有国史新旧《唐书》、《五代史》史料予以验证。

《旧五代史》卷二十四载:

初,隐罢上中书之日,费窘,因抵魏,谒邺王罗绍威,将入其境,先贻书叙其家世,邺王为侄。幕府僚吏见其书,皆怒曰:“罗隐一布衣尔,而侄视大王,其可乎!”绍威素重士,且曰:“罗隐名振天下,王公大夫多为所薄,今惠然肯顾,其何以胜!得在侄行,为幸多矣,敢不致恭,诸公慎勿言。”于是拥旗郊迎,一见即拜,隐亦不让。及将行,绍威赠以百万,他物称是,仍致书于鏐谓叔父,鏐首用之。

又据《新唐书》中,有关罗绍威记述:

绍威多聚书,至万卷。江东罗隐工为诗,绍威厚币结之,通谱系昭穆,因自己所为诗,为“偷江东集”云。

罗隐因缺钱,找邺王罗紹威资助,根据家谱,称邺王罗紹威为侄,而邺王罗紹威,力排众议,认了这个从未谋面的“叔父”,罗隐住在王府中,“系昭穆”,编纂《罗氏通谱》,开创了谱牒通谱形式。

罗紹威祖籍湖南长沙,罗隐仍浙江杭州人,他们各自支系应该相隔颇远,但有一位共同的祖先“叶禽吞梦,君章之位极泰山”(摘自《罗隐墓志铭》)的东晋罗含(字君章),故罗隐能根据自己的家谱,推算出罗紹威的辈份,理直气壮地称邺王罗紹威为侄子。

晋朝,实行的是“门阀制度”,选官多从世家子弟中选拔,至唐朝,唐之崔卢,皇族李姓,甚至没有世家显赫,所以,唐朝不断改革姓氏制度,给予罗隐独创谱牒通谱形式,提供了非常有利的背景和条件。

笔者见有某些大型罗氏谱牒中,出现“弘、绍、周”三个辈份,显示了当时罗隐与罗绍威通谱,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如留传至今的朱熹祖师罗从彦所在福建沙县尉周文(名沂,字周文)公系。“周”字辈,可佐证《罗氏通谱》当时影响地域广阔。

《四库全书》罗隐集中,没有录入《罗氏通谱》的内容,但是,却详细录入罗隐撰写的吴越王钱镠的家谱。唐代钱家谱牒得以幸存,罗隐功不可没。

罗隐之后,“通谱”形式的谱牒,逐渐盛行,称罗隐为谱牒学先贤,当无溢美之嫌。

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

罗隐不但研究谱牒,并且善于发现谱牒的价值,更身体力行,勇于创新谱牒形式,为谱牒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2020.11.30

阅读当文:http://www.hualuoshi.com/?p=18994

校对:罗真理

供稿、录入:罗训森    2020.12.2  于福州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