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

字辈隐藏家训家规——热烈庆祝洋头村获批“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

001

2019.3.30,两面“羅”字大旗,在会场上空高高飘扬

字辈隐藏家训家规

——热烈庆祝洋头村获批“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

 

[罗谱2019.3.31福州闽清下祝洋头讯(罗训森)]    2019.3.30,笔者与原福建省能源集团纪委监察室主任兼机关党委副书记及机关纪委书记罗训株应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罗训涌之邀,参加了由闽清县委、县政府主办、下祝乡党委、政府承办,主会场设在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福州闽清下祝洋头村“桃韵茶香,清新下祝”的大型活动,会上,县委张常委致辞时宣布:洋头村获批“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台下千余人掌声雷动。

笔者高兴之余,感慨万千。洋头全村罗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再次重温了隐藏“家训家规”的“时思堂“行第班辈诗,利用各种场合,宣传国家文物保护法,支持村两委促进历史文化名村经济文化建设,带领村民共同奔小康,传承发展洋头村优秀传统文化。遵循“罗菩萨”罗绮,首章公用字辈形式订立的“家训家规”,弘扬“罗含家风”

作为洋头村外迁罗氏子孙,衷心感谢闽清县委、县政府、下祝乡党委、政府、洋头村两委卓有成效的工作,积极响应“振兴江北”、“振兴洋头”的号召,各尽所能,聚集各种资源,用实际行动,促进历史文化名村经济文化建设。衷心感谢各级领导、各方亲友对洋头村大力支持。

名序:

一国兴嘉士,五云兆世祯,

光宗延泽永,昌嗣善祗承。

字序:

首君思作宪,实裕乃长华,

立训惟务本,仁厚可传家。

作者,罗绮,字首章,顺治五年举人,安徽太湖知县。《福建省志》、《闽清县志》戴,民呼为“罗菩萨。《安庆府志》,《太湖县志》有传记。东晋罗含、唐罗隐、罗崱、宋罗从彦之后,明罗洪先同支系族人。

罗绮将家训,家规用辈分行式撰写,时刻警醒洋头罗氏后代子孙,乃一大创举!

历史文化名村,必有历史名人!

附:罗绮传记

罗    绮

罗绮,举人,知太湖,民呼为“罗菩萨”,祠祀之。

——《福建通志》卷一六二

附:罗绮有关资料

罗绮,顺治戊子(1648)举人,任太湖知县,赋性慈祥,通县称为“罗菩萨”。建祠以颂其德。

——清乾隆版《闽清县志》,福建省图书馆特藏部存书,见影印件。

罗绮,字首章,福建福州人,举人。莅湖以廉俭自守。题其门曰:案有春秋笔,门无暮夜金,常建谯楼。形家言曰:“期不利于官。”绮弗听。曰:“苟利于民足矣。”当道咸器重之。未几,卒于官。

——《安庆府志》卷十二

罗绮,字首章,福建福州人,举人。为湖令,廉俭自守。题其门曰:案有春秋笔,门无暮夜金。常建谯楼。形家言曰:“期不利于官。”绮弗听。曰:“苟利于民足矣。何以我为分校棘闱,时称得士,当道重之。”未几,疾卒。民罢市哀恸。

——《太湖县志》

注:分校棘闱为主考官,古时于考场外,用荆棘围起来,阻止闲人靠近,严肃考场纪律。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总编罗训森为罗绮十一代裔孙。

附:罗绮生平思想研究

 

罗绮,字首章,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下祝乡洋头村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卒于清康熙六年(1667),享年五十一岁。

注:洋头罗氏乃晋之罗含,唐之罗隐、罗崱,宋之罗从彦之后,明罗洪先之同支系族人,传承的是“罗含家风”。

罗绮出生在建阳,其父学泉任建阳县狱司,俗称“右堂”,乃是一个小官吏家庭。时清朝的太祖努尔哈赤已建立“天命”年号(1616),罗绮一出生就遇上改朝换代的乱世。童年、青少年期间耳闻目睹了社会剧烈动荡,战事连绵,民不聊生的许多重大事件。为其思想的形成、发展,提供了特殊的历史背景。

福建建阳地处闽北山区,即使北方战火硝烟弥漫,郑成功割据闽省等东南沿海,建阳相对比较平静,所以他在幼年时,乃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在他那个时代读的是书院,以四书五经为教科书,接受的是正统的儒家教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封建士大夫的理想,当然也就成了他的一生奋斗目标。

罗绮于清顺治五年(1648)戊子科,以文庠生的身份考中举人。时年三十二岁(古代以虚岁计年龄)。明朝,崇祯皇帝当政17年,已经寿终正寝。清朝世祖顺治皇帝,1644年入关登基,宣告了一个新朝代的正式开始。作为明朝小官吏的后代,罗绮能顺应历史的潮流,没有留恋旧朝,这与他青少年时,看到明朝末年的众多腐败现象有关,所以,他在清兵入关刚五年,就去应乡试(省考举人)。这在当时,是需要勇气的。因为,当时郑成功反对他的父亲郑芝龙降清,在东南沿海进行抗清斗争,1662年2月收复台湾。福建还是反清复明的根据地,在这种历史环境中,如果不能审时度势,不能判断明朝气数已尽,是不可能冒着风险去参加考试的。这充分说明了罗绮固然从小接受的是忠君思想,“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但他能摆脱习俗的禁锢,选择了人生正确的道路,为展开其从政,治国的宏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古泰山一条路,在那个时代,参加科举,“学而优则仕”,是报效国家的惟一出路。

罗绮于顺治五年中举后,一直处于候选状态。因当时郑成功尚在福建厦门一带,清廷主要的精力放在与郑作战上,但福州已处于清廷的控制之下,故闽清知县姜良性才会动议修筑县城的城墙,在姜的《建城纪略》中,找到“孝廉罗绮”,说明当时罗绮人在闽清,以举人,候选知县的身份,参与建城工作,并积极捐资,列第三位。由于闽清建城全部是民间捐资,罗绮位列第三,估计捐的数目不小。据参政闽县陈子达《建城碑记》中记载:“建于顺治十七年冬十一月,落成于康熙元年秋九月”。即1662年县城修筑竣工。据族谱记载,罗绮康熙二年癸卯岁(1663)才到安徽(江南省)安庆太湖上任的,那么这十四年的时间,罗绮的思想又是如何发展的呢?

首先,他不怨天忧人,冷静分析形势,在为国家效力前,先考虑家族的大事。洋头罗氏始祖应祥公,固然是明朝的开国元勋、弘文馆大学士罗复仁(江西吉水人,弘文馆大学士仅两人,俗称“宰相”,另一位为刘基,字伯温)之子侄,随军打入福建,建立战功,受封土地,任延平城把总,正七品,但是,行伍出身,没有什么文化,因此,子孙后代,在明朝时并没有字辈派名。而明朝,是撰修族谱鼎盛时期,有感于此,作为洋头罗氏的第一位举人,他感到有必要站在历史高度,为子孙后代,制订一些长远的方针、纲领。因此,撰写了洋头罗氏的名、字辈。

在这期间,罗绮考虑订立洋头罗氏名、字辈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条,是他自幼受到良好的家教。其父学泉在为他起名字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增广贤文》云:“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而明朝中叶有大忠臣,大名人罗绮(明宝德五年进士,天顺初年,召为左副都御史,以功赐二品禄。遭奸人诬诌,入狱至死。宪宗时才平反),于是学泉将其长子定名为罗绮,希望他为官后,不忘民间疾苦。而学泉本人,亦是大有智慧之人(详见学泉公传)。在此种家学的背景下,罗绮深知,取名对子孙后代的影响,这个时候,他已不惑之年。因此,写下了千古的名、字序诗,不但诗词优美,而且将其思想贯穿其中:

名序:一国兴嘉士,五云兆世祯,光宗延泽永,昌嗣善祗承。

字序:首君思作宪,实裕乃长华,立训惟务本,仁厚可传家。

在名序中,阐述了他治国的思想,一个国家的兴旺,必须培养,选拔各种各样的人才。而个人处于家族血缘的历史长河中,对上要继承祖宗的优良传统,对下要培育后代,所谓:光宗耀祖,封妻荫子。剔除其中的封建思想,客观地评价,光宗耀祖,封妻荫子对促进家族中的个人奋斗,提供了强劲的人生动力。为了这个目的,子孙们必须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才能考取功名。封建社会时代,考取举人者,公布其祖上六代人的功名及从学的教师名字,考取进士者,公布其始祖开始的所有直系、旁系的祖上功名及从学的教师名字。那时,用这种办法,激励青年读书,鼓励教师育人,客观上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人才的成长,而这些科举出身的青年也确实有相当部分,为国家、为人民,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作出重大贡献。当然,时代不同了,科举制度的弊病已十分严重,民国期间已废除。但现在各种各样的考试,不是还继承了科举制度中的优秀部分吗?

在字序中,首章公,进一步阐述了他“齐家”的思想“实裕乃长华,仁厚可传家”。只有勤劳致富,实实在在的富裕,才能保证一个家族的长久荣华,靠非法的手段掠取财富,只能富一时,而不能长久。做人只有仁厚,才会与邻里、与族人、与他人和平共处,长治久安。并且罗绮把儒学的“仁”字,提到了有关家族生死存亡的根本来认识,“立训惟务本”,作为订立家训的根本。

名序、字序,两首诗综合起来,就是治国平天下之思想。罗绮自定字为“首章”,即作第一篇文章,首君即第一个人,并将其四个弟弟,全部按新的名,字序取名,而后洋头罗氏的长房、二房、三房均采用罗绮订立的名、字序。

顺治十七年(1660),罗绮积极参加闽清县城的修城工程,参与了“择地相势,备列事宜”,深得县令姜良性之赏识。在姜良性的《建城纪略》中,提到他是惟一的乡绅,并加了定语“孝廉”。因他不但出钱,还出大力。

康熙元年(1662)秋九月,闽清县筑城大功告成,修一座城池不花朝廷的钱,恐怕在当时是大政绩,在上报的有功人员中,罗绮肯定名列其中。由于他候选知县已十三年,所以,朝廷调其到太湖县任知县,提供了施展报负的舞台。时年康熙二年(1663)罗绮四十六岁。

明、清两朝皆规定:“吏始至,斋三日,祠以少牢,矢厥辞,而后临民视事。”新官上任,应先到城隍庙中祭供,吃斋三天。于是他去城隍庙中斋宿三天,写下了著名的《告城隍文》(该文系1997年11月28日,本人到太湖去寻查罗绮政绩时,县民政宗教局长郝培根先生据祖传本,转抄给本人带回)。在此文中,他与众神誓约:讼不能平,狱不能理,刑罚不能清,赏赐不能当,贤良不能举,奸宄不能堪,神则谴之。公开了自己为人父母官,必须做的几件事,用现代的语言,即安民告示,而做到这几点,当然就是百姓心目中的清官大老爷了。他,并不包打天下,对非人力所能做到的事,则请求神荫庇之,如:雨阳不能时,灾侵不能绝,邪魅不能清等。这些自己办不到的事,也公开告诉人民,以求人民的谅解。

一篇一百五十九字的短文,以其神奕的文采,精炼的语言,把自己的志向 “赋怀耿烈”,把自己的谦虚“才知多疏”,把自己的担心“恐至开罪地方,有负民牧”,全盘真实地献在神灵与全县百姓面前,他这种坦荡的胸怀与优美的文笔,深得当地百姓,尤其文人的爱戴,他的《告城隍文》有人抄录下来,并传给了后代。所以在300多年后的今天,笔者才能从民间抄回罗绮的文章,才得以研究罗绮的从政思想。如果他当初留下万贯家产,作为他十一代裔孙的我,能得到一文钱吗?优秀的文化遗产是无价的!

在一任五年的知县生涯中,罗绮廉俭自守,题其门曰:“案有春秋笔,门无暮夜金。”“案有春秋笔”,展示首章公伟大的志向,春秋,是鲁史的旧称,孔子编书曰:春秋,取其四时皆备,春生秋杀为名,寓“王者之大权”的意思,身为一县之长,大权在握,行贿通关节者大有其人,但罗绮要用政绩在青史上留名,要自己书写历史,名垂千古。“门无暮夜金”,守住门户,不让行贿的人有机可乘。尤其不许晚上有人上门说情送礼,还要”常建谯楼”把关。这样的对联贴在自家门口,还有谁敢上门行贿说项?“形家言曰,期不利于官”,风水先生对他说:这样对联贴在门口对你自己不利。“绮弗听。曰:苟利民足矣”。罗绮怎么会听风水先生的话呢,坚定地说:只要对老百姓有好处,我就心满意足了,为什么还要在乎对自己有没有好处呢?

他经常与朋友们会聚,是当时文城派的重要文人,经常向友人谈自己的愿望:“分校棘闱时,称得士,当道重之”。如果有一朝一日,我去当考官,只要发现真正的人才,一定重用。要把“一国兴嘉士”的愿望,付诸实现。可惜,他操劳过度,在五年知县任满,升迁为知府同知的时候,与世长辞了,他的愿望未能实现。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逝世时,“民罢市,哀恸”,老百姓用停业罢市的方式,失声痛哭,来深深悼念自己的父母官。

罗绮逝世后,里人感德立祠,每年春秋祭祀,名之曰“罗菩萨”。他的庙祠就立在今太湖县的罗湾乡,可惜的是,清咸丰时庙遭火灾被毁。享受人间香火近200年。现当地百姓正准备将其“告城隍文”,刻在太湖县的新城隍庙中。

罗绮十一岁左右,其父学泉已逝世(学泉墓建于明崇祯二年,即1629年),他与四个更幼小的弟弟,首典、首经、首缙、一纪跟着母亲,在这种环境下,考中洋头罗氏的第一个举人,要付出多大的代价!罗绮父亲去世后,他是长兄为父,不但自己要努力奋斗,还负有教育四个弟弟的责任。在他的示范下,其二弟首典文生员(秀才)转捐狱吏(从九品),四弟首缙文庠生。文庠生,即秀才,看上去很不起眼,但当时闽清县,一年之中仅收八名庠生,全县八名,考取文庠生,谈何容易!

罗绮逝世后,由于他深得太湖百姓爱戴,政绩卓绝,朝廷诰赠其父罗学泉文林郎,正七品,诰赠嫡妣黄宜人,五品,敕赠继妣郑安人,六品。使用诰赠,说明罗绮生前已升为正五品,府同知以上。

罗绮,生四子,除长子君瞻二十四岁夭折外,其他三子均考中秀才。而君瞻夫人姚美官为节妇,旌表“劲节声闻”。(旌表:由皇帝亲自批准的表彰文书,匾额尚挂在当地罗氏宗祠中)

顺治五年到顺治十七年(1648—1660),罗绮在闽清洋头村,等待朝廷任命期间,一方面为村里的公益事业谋划,一方面考虑如何保证子孙后代的繁荣昌盛。经过深思熟虑,将他的治国安邦思想及对子孙后代的期望,作为家训,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字序诗篇。而且订立“优生田”制度(注:奖学金制度),凡洋头罗氏四房子孙,考中秀才,赏谷八十担,此教育基金制度,促进了洋头人才辈出。

中国民间的神,许多都是生前卓有功勋的真人,他们逝世后,当地或全省、全国都进行祭祀,形成了独特的“神文化”。罗绮亦有此殊荣,据族谱载:“公在太湖德化开先,惠泽及民,里人感德立祠,每年春秋祭祀,名之曰‘罗菩萨’,至今香火犹存。可见公之两袖清风,信不诬也。”罗绮还有更神奇的传说,即他在建阳出生之时,背上隐现“生在建阳,卒于太湖”。

今天对罗绮的生平思想进行研究,是为了弘扬他的美德、气节、情操,作为今后子孙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借鉴,作为闽清洋头罗氏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贡献。随着历史的发展,有关罗绮的文物资料将不断地被发现,后代子孙贤能者,当继续研究他的思想,以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第二十大姓罗氏的光荣传统。

罗绮第十一代裔孙  训森  敬撰

一九九八年三月八日戊寅年二月初十日

罗 绮 年 表

1617年:明万历四十五年,生。

1629年:父卒。父罗学泉任福建建宁府建阳县右堂(狱司),因子贵赠文林郎。

1648年:清顺治五年戊子科,举人,族谱载秀才出身,但无年份。

1660年:清顺治十七年,在知县姜良性麾下,捐资参与闽清县城城墙的选址、勘察等建城工程事务,捐资名列第三。

1662年:清康熙元年,建城工程结束。上报有功人员,名列第四。

1663年:清康熙二年,任江南省(安徽省)安庆府太湖县知县。(今分为太湖县和岳西县)

1667年:清康熙六年,五年知县任满,擢升为知府同知,正五品。同年,积劳成疾卒于官。民罢市哀恸。

002

003

004

005

006

2019.3.31,福建日报记者(右1,右2)、省档案局庄长华处长(左3)应罗延剑(左1)之邀,到洋头村采风。左2,洋头村书记罗训岩(谱名嫩妹),右3,罗训森,在洋头村罗氏宗祠“时思堂”大门前留影。

注:

罗训森,高级工程师,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总编,福建省敦睦姓氏谱牒研究院院长。《中华罗氏通谱》已于2007.5,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现正续修以弘扬“罗含家风”为主题的第七册。

阅读原文http://www.hualuoshi.com/?p=18334

供稿、录入:罗训森    2019.4.1  于福州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