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文化自信 传承发展晋罗含家风 ——试探罗氏“河东郡望”的形成

罗氏文化自信

传承发展晋罗含家风

——试探罗氏“河东郡望”的形成和发展

罗训森

“中华民族”,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统称。“中华文化”是多民族文化在长期历史进程中融合而成。“中华罗氏”,同样由多民族组成。

笔者在《晋罗含家风形成和发展汇报会发言稿》中,曾论述:

罗含的品德、才能,在晋朝就获谢尚、桓温、陶渊明(陶曾借重罗含为其外祖父孟嘉立传)认同认可,在南北朝获萧统、徐陵等名流赞誉,社会影响很大。

南北朝北魏少数民族全面汉化,学界高度评价北魏孝文帝防止了中华文化断层的历史功绩。掌管北魏半壁江山的鲜卑族曲蛇侯、侍中、“监典后宫,出入卧内”,寿120岁的罗结家族改姓罗,其子罗拨受封济南王,即中华罗氏第一王,整个家族奉晋罗含为“祖先崇拜”对象。

罗氏“郡望”的形成和发展,存在传承和发展的关系,本文试探罗氏“河东郡望”如何形成和发展

二、     叱罗氏改罗氏的原因

据《魏书·志十九》:魏氏本居朔壤,地远俗殊,赐姓名氏,其事不一,亦如长勺、尾氏,终葵之属也。初安帝统国,诸部有九十九姓。至献帝时,七分国人,使诸兄弟各摄领之,乃分其氏。自后兼并他国,各有本部,部中别族,为内姓焉。年世稍久,互以改易,兴衰存灭,间有之矣。今举其可知者,神元皇帝时220年左右余部诸姓内入者。丘穆陵氏,后改为穆氏。独孤氏,后改为刘氏。如罗氏,后心为如氏,叱罗氏,后改为罗氏。

北魏“叱罗氏”改罗氏,其中最著名的代表:罗结。

罗    结

罗结,代人也。其先世领部落,为国附臣。

刘显之谋逆也,太祖(368-404,拓拔道武)去之。结翼卫銮舆,从幸贺兰部。后以功,赐爵屈蛇侯(从二品)

太宗时(409-416)除持节、散骑常侍(从三品)、宁南将军、河内镇将(从二品)。

世祖初,迁侍中(第三品),外都大官,总三十六曹事(从一品)

年一百七岁,精爽不衰。世祖以其忠悫,甚见信待,监典后宫,出入卧内,因除长信卿。

年一百一十,诏听归老,赐大宁东川以为居业,并为筑城,即号曰:罗侯城,至今犹存。朝廷每有大事,驿马询访焉。

年一百二十岁,卒。赠宁东将军,幽州刺史,谥曰:贞。

——《魏书》四十四卷

三十六曹直事殿中祠部仪曹史部三公比部金部仓部度支都官二千石左民右民虞曹屯田起部水部左右主客驾部车部库都左右中兵左右外兵别兵都兵骑兵左右士北主客南主客为三十四曹后又置运曹凡三十五曹置郎二十三人更相统摄简言之,“总三十六曹事即统管朝廷的日常事务总理大臣的意思

结翼卫銮舆,从幸贺兰部,即罗结领部落护驾有功,赐爵屈蛇侯,是北魏的开国元勋。

南北朝北魏少数民族全面汉化,其改姓的标的是汉族的“名门望族”。两晋期间,罗氏只有一个郡望——襄阳郡,以西晋的西鄂侯罗宪、夷陵侯罗尚叔侄及东晋的侍中罗含、广、益州刺史罗友、襄阳都督罗崇兄弟为代表。尤其,北魏是紧接东晋的朝代,“叱罗氏”要改汉姓,除了其本姓中有“罗”字的因素外,晋罗含集大成的家风,无疑对罗结家族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传承发展晋罗含集大成的家风,成了罗结家族奋斗的动力。

三、罗氏“河东郡望”形成的原因

“郡望”是汉文化的产物,汉化后的罗结家族,对创立罗氏新的“郡望”,具有强烈的内在与外在的冲力。

国史《魏书》记载了罗结子孙的传记,由屈蛇侯罗结开创的罗氏“河东郡望”成形了。

1. 罗结家族传略

罗结子,罗敦弟罗拔,历殿中尚书,赐爵济南公。高祖(471-500)时,进爵为王。除征西将军、吏部尚书,改封赵郡王(第一品)。后例降为公(从第一品)。卒。赠宁东将军、定州刺史,谥曰康,陪葬金陵。

罗氏历史上没有形成独立的王朝但不乏封王者

罗拔是中华罗氏第一位封王的先祖他身为屈蛇节侯长信卿罗结的子孙能够继承祖业再立新功直至赐爵济南公进爵济南王他不是凭父辈功业坐享其成

史料载:“济南公罗拔督军为前锋陇西王源贺督诸军为后继……斩首五万级降者万余人戎马器械不可计称。”公爵当先锋身先士卒壮哉在古代中国人口不多的情况下此是何等大战为魏国立下何等功劳

身后殊荣谥曰康陪葬金陵就是当朝历史对他应有的评价

北魏之后山东济南罗氏人才辈出似是偶然但现代遗传基因理论揭示了偶然中的科学的必然性当然这与济南罗氏后天的努力奋斗善述善继分不开

我们编纂中华罗氏通谱》,就是要尝试总结归纳中华罗氏的历史让后人有所借鉴

罗结子。太宗时(409—416)为侍御中散。后从世祖(太武帝424—452)讨赫连昌,世祖追奔入城,(赫连)昌邀击,左右多死,(罗)斤力战有功。世祖嘉之。后录勋,除散骑常侍、侍中、四部尚书,又加平西将军。后平凉州,攻城野战,多有克捷,以功赐爵带方公,除长安镇都大将。会蠕蠕侵境,驰驿征还,除柔玄镇都大将。后以(罗)斤机辨,刺与王俊使蠕蠕,迎女备后宫。又以本将军开府,为长安镇都大将。卒赠本将军、雍州刺史,谥曰静,陪葬金陵。

罗结长子,累迁冠军将军、岐州刺史。入除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从第二品),主衣都统。卒赠侍中,都督冀、定、瀛三州诸军事(从第一品),尚书右仆射,司空公(第一品),卫将军(第二品),冀州刺史,以孝静(皇帝)外戚故也。

皇兴五年(471)夏四月,西部敕勒叛,诏汝阴王天赐、给事中罗云讨之。云为敕勒所袭杀。前锋敕勒作降,(罗)云信之,副将元伏曰:“敕勒色动,恐将有变,今不设备,将为所图。”(罗)云不从,敕勒轻骑数千袭杀(罗)云,天赐仅得自保。

罗结子,天兴(398—404)中, 骠骑将军,左光禄大夫。

罗结子,袭爵。有姿貌,善举止。自太子洗马稍迁散骑常侍,库部尚书。卒赠安东将军、幽州(辖三郡十八县)刺史,谥曰恭。

罗结子,世宗时(500—516)右将军、直阁将军,转龙骧将军、济州刺史。卒赠本将军、兖州刺史。可补山东通志无年代之缺

罗结子、罗鉴弟,累迁天水、乐陵二郡太守,辅国将军(从三品)、光州刺史(正三品)

注:《山东通志》年次无考。

,兖州刺史。年次、籍贯应为罗结一支。

尉拨,代人也。募从兖州刺史罗忸击贼于阵汝,有功,赐爵介休男。

作为罗忸的部将尉拨能因参与阵汝之战赐爵介休男而罗忸有否封爵却未见记载

罗敢,斤子,敢袭位(带方公)库部尚书。

罗结从子,渥子,并历通显。提从世祖(424—452)讨赫连昌有功,赐昌女为妻。

罗结子杀鬼,袭爵。武泰元年(孝庄帝528)中,骠骑将军、南青州刺史。

:《山东通志载罗杀国官职籍贯一致疑为同一人

罗结子伊利,高宗(文成帝454—466)时袭爵。除内行长,以深密小心、勤不怠领御食、羽猎诸曹事。伊利曾病,显祖(献文帝466—471)幸其宅,自视医药,其见待如火。稍迁散骑常侍、仪曹尚书,出安东将军、衮州刺史。善抚导,在州数年,边民归之五千余户,高祖时(471—500)蠕蠕来寇,诏伊利追击之,不及而返。后依例降为侯。除司农卿、光禄大夫,卒。

世宗初,赠征北将军、燕州刺史,谥曰静。

罗结子阿奴,亦忠实寡言,有智度。以勋臣之子,除侍御中散,袭爵。稍迁中散大夫,卒。

罗显贵,司士曹参军(六至七品)。

罗结子道生,肆州安北府外兵参军。卒。

2. 罗结宗人传略

罗    协

罗协,代郡人。(据《魏书》叱罗氏,改罗姓,为少数民族见著史册的更姓,罗结亦代州人,是否同宗无载,待考)。本名与武帝讳同,后改焉。

少寒微,尝为州小吏,以恭谨见知。窦泰为御史中尉,以(罗)协为书侍御史。泰问潼关,以(罗)协为监军。泰死,(罗)协见获。

文帝(535-551)授大丞相东阁祭酒,累迁相府属,从事中郎。

(罗)协历事二京,详练故事,又深自克励,文帝颇委任之。然犹以家属在东,疑其恋本。及河桥战败,(罗)协随军还。文帝知(罗)协不弍,封冠军(将军),县男,进爵为侯。

后为大将军尉迟回长史,率兵伐蜀,行潼州事。

魏恭帝三年(556),文帝征(罗)协入朝,论蜀中事,乃赐姓宇文氏。

晋公护既杀孙恒、李植等,欲委腹心于司会柳庆,司宪令狐整等,二人并辟,俱荐(罗)协。护遂(罗)协入朝,引与同宿,深寄托之。(罗)协誓以躯命自效。护大悦,以为得(罗)协之晚。稍迁护府长史,进爵为公,常在护侧。

明帝知其材识庸浅,每按抑之,数谓曰:“汝何知也!”犹以护所亲任,每含容之。及明帝崩,便授(罗)协司会中大夫,中外府长史。

(罗)协形貌瘦小,举措偏急,既以得志,每自矜高;及其所言,多乖事衷,当时莫不笑之。

(晋公)护以其忠己。每提奖之。

(罗)协既受护重委,冀得婚连帝室,乃求复旧姓叱罗氏,许之。

又进位柱国。护以(罗)协年老,许其致仕,而(罗)协贪荣,不肯告退。及护诛,除名。

建德三年(574),以(罗)协宿齿,授仪同三司,赐爵南阳郡公。子金刚嗣。

——《北史》卷五十七

罗    保

罗保,(山西)代郡桑乾人,祖籍湖北襄阳。官至魏扶风太守。为隋使持节行军总管、齐州刺史、巴渠伯罗达的祖父。

——据《罗达墓志铭》

——《魏书》四十四卷

罗  道  珍

襄阳罗道珍,除齐州东平原相,有治称。卒于镇远将军(四品)、屯骑校尉(正三品)。

——《魏书》七十一卷(江悦之附传)

——《北史》四十五卷(夏侯道迁附传)

罗    弥

罗结宗人弥,善射有膂力。世祖时(424—452),为军将,数从征伐有功,官至范阳太守。卒赠幽州刺史。

——《魏书》卷四十四

罗    念

罗弥孙念,字子怀。武定中(东魏末年,543—550),骠骑将军(第二品)、胶州刺史。

——《魏书》卷四十四

静帝诏兼散骑常侍(从三品)、太府卿(正三品)罗念,兼通直散骑常侍(第四品),中书舍人穆景相等使于阿那环。

——《北史》卷九十八

罗    卓

罗卓,广威将军(从四品)、平昌太守(从四品)。神瑞元年(414)夏五月辛酉,车驾还宫……广威将军、平昌太守等率流民七千余家内属。

——《魏书》卷三

注:北魏时,大量的罗结子孙在朝、在地方执政,但罗卓不是罗结一支,可惜史籍无载,但罗氏宗人,确凿无疑。

——《魏书》卷四十四

四、结语

有人可能质疑:北魏鲜卑族人罗结家族,传承发展晋罗含家风,有什么根据?

1. 在晋朝、北魏时期,罗氏只有一个“郡望”。代表人物是罗宪、罗尚、罗含、罗友、罗崇。据唐皎然《送罗判官还寿州幕》,“君章才五色,知尔得家风”,在晋代,经过数代人努力,汉晋时期的罗氏先贤,只有罗含“立德、立功、立言”齐备,完成了“罗氏家风”集大成的千秋伟业,并获得南北朝梁国名流萧统、徐陵赞赏。至唐初,“千古名相”、国史《晋书》主编房玄龄亦认同认可晋罗含,运用数位任过“侍中”的名人典故,为同僚罗君副撰写墓志铭。秦王李世民府中数位封侯罗氏将军一致认同认可“掌玺仕晋”的侍中罗含为祖先崇拜对象。

2. 北魏全面汉化,自然延续了晋代“门阀制度”。“侍中”便成了罗结家族向往的祖传职务。罗结太祖时就达从二品爵位,到世祖时,曾主动降价任过“侍中”,罗结的儿子罗斤也任过“侍中”,更能说明问题的是罗结的长子罗鉴,“卒赠侍中”。以孝静(皇帝)外戚之故,曾任过司空公(第一品),都督冀、定、瀛三州诸军事(从第一品),卫将军(第二品),尚书右仆射(从第二品),金紫光禄大夫(从第二品)

按古代惯例,“卒赠”的官品位,一般会高一级,起码平级,而北魏“侍中”与晋朝一样,也是第三品,而且不是“吞禽叶梦,君章之位极泰山”三品之首位,并不在显要官职中。

没有犯错误,从第一品“司空公”降为第三品“侍中”,降价赠官,只有一个理由:罗结家族极其重视祖先崇拜对象晋罗含的“侍中”之位,特意要求皇帝降价赠官,以示对晋罗含的景仰。

所以,北魏鲜卑族人罗结家族,传承发展晋罗含家风,有史可据。

罗结家族的长盛不衰,常显不晦,与罗结的福、禄、寿齐全有关,寿120岁,在“七十古来稀”时代,即使在当代,亦是寿命奇迹。“年一百七岁,精爽不衰。世祖以其忠悫,甚见信待,监典后宫,出入卧内,因除长信卿。”深得皇帝信任,“朝中有人好做官”,亦确保了其众多子孙仕途通畅。罗氏成为北魏强大的“名门望族”,“河东郡望”自然就形成了。

罗氏,从春秋战国时期小小的“罗子国”,发展至今日全国排名18位(不同统计模型有说第20位)、人口1338多万、占全国总人口1%的大姓,靠的是什么?中华罗氏的文化自信,靠的是早在东晋朝代就形成的“罗含家风”。

“改姓”,是姓氏文化中的常见现象,有改入,亦有改出,但凭借优秀的“晋罗含家风”,中华罗氏,改入的多,改出的少,在自然繁衍的基础上,不断增加罗姓人口数量,不断提升罗氏人口质量。

如果说北魏全面汉化,孝文帝防止了中华文化断层,建立了伟大历史功勋;哪么整个家族部落改罗姓,率罗氏宗人们全面传承晋罗含家风。罗结为代表的家族,同样,延续了晋罗含家风,历史地保证中华罗氏文化不断层、可持续发展,彪柄中华罗氏史册。在防止中华文化断层方面,罗结家族,亦功不可没。

罗结家族在北魏全面汉化的大环境下,“胡汉结合”(汉人代表为襄阳人罗道珍,官至屯骑校尉,正三品),传承发展晋罗含集大成的罗氏家风,子孙及宗人们都很努力拼搏,“济南王”、“司空公”、“带方公”、“南阳郡公”,世袭爵位的许多州剌史、将军,在北魏形成名符其实的“名门望族”,开创了中华罗氏的新郡望——河东郡。并为罗氏的下一个新郡望“齐郡”,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在,北魏所有的叱罗姓后裔,均融入了罗姓各支系,中华罗氏不忘罗结家族带来优秀的长寿遗传基因,尚武的“罗家将”精神,纪念罗结功绩的对联“东川赐第”,在湖南汝城文明乡罗氏宗祠依然可见。

湖南汝城罗氏支系,有的来自江西吉水山原支系,以“吉水三罗”罗大紘为代表,坚奉“襄阳”为自己的郡望,坚认自己是“晋君章之裔”,在山原支系外迁的罗氏宗祠中,出现纪念罗结“东川赐第”的对联,佐证:北魏罗结家族是奉襄阳为郡望、传承发展晋罗含家风的,其郡望后人仍然以罗结为荣。

从古至今,少数民族罗氏,都为“罗氏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18.7.18  于福州

阅读原文http://www.hualuoshi.com/?p=17364

供稿、录入:罗训森    2018.7.20    于福州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