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徽近在咫尺 ——试述清罗典家族传承发展晋罗含家风

风徽近在咫尺

——试述清罗典家族传承发展晋罗含家风

 

[罗谱2018.6.26福州讯(罗训森)]  清罗典,乡试第一,解元,进士、鸿胪少卿,重宴鹿鸣,例有恩赏,曾任岳麓书院27年山长,桃李满天下,其家族可谓湖南名门望族,是中华罗氏在清朝时期的代表性人物。

凡名门望族,必更重视族谱编纂,理清源流,确定家族文化渊源,确认祖先崇拜对象。

据《湘潭鼓磉洲二修族谱序》,康熙二十年(1682)之前,罗典家族的祖先崇拜对象:

:罗威,字德仁。

:罗含,字君章。

:罗士信、罗珦、罗隐。

:罗从彦、罗点、罗彦辅。

:罗钦顺、罗伦。

注:序中未见明大理学家罗洪先之名、字、号,原因待考,估计彼时,罗洪先六代孙、清知州罗继洪整理出版的《念庵文集》尚未面世。

“风徽近在咫尺”,家风的徽标——晋之罗含,湖南耒阳人,与株洲鼓磉洲近在咫尺,近水楼台先得月。晋从事(通“侍”)君章(罗含),家耒阳,所谓湘中琳琅者也。风徽近在咫尺,昔谓梦吞文鸟,藻思日新云。

“家风”形成是有条件的,其代表人物不是官大,也不是年代久远,而是要有骄人的业绩,“卓绝炳麟(国)史者”,足以垂范后人;有思想、有著作,足以影响社会;有后之贤仁志士认同认可,足以传承发展。晋湘中琳琅江左之秀,位极泰山(罗含曾任侍中,晋第三品官之首,任“廷尉”,享受第二品待遇),晋烛中州、著有《更生论》、《湘中山水记》的罗含,符合这些条件。

罗含集大成的家风,是历史形成的。在晋罗含之前,亦有不少罗氏人物,如秦末汉初“从灌婴,定豫章,有功德于民,卒官”的罗珠;汉初,杀吕叔都而封侯的四川罗横;汉末,封侯的“侍中”、南昌人罗邵(罗氏第一位“侍中”,相当今之中央办公厅主任。罗邵是一位被罗氏族史遗忘的重要人物);汉,湖南人梁国相罗怀;汉,湖南人交趾刺史罗宏等,都没有形成后世公认的“罗氏家风”。

只有罗含,在晋,即获谢尚、桓温陶渊明等敬重(陶渊明曾借重罗含为其外祖父孟嘉立传);南北朝获名人萧统、徐陵赞赏;唐初,获秦王李世民府中封侯将军君副(与罗士信一族,山东历城人,“千古名相”房玄龄为其撰墓志铭,“掌玺仕晋”,进入铭中)罗端、罗甑生认同认可;唐中期,著名诗人皎然《送罗判官还寿州幕》,“君章才五色,知尔得家风”,首次提到“罗含家风”,时任判官,后官至京兆尹(首都最高行政长官,从二品)、上柱国(正二品)罗珦得到“罗含家风”。罗珦墓志铭由唐宰相权德舆撰写,《德政碑》由曾任京兆尹、“兄弟三进士”的杨凭撰写。罗珦光宗耀祖,发扬光大了罗含家风。

罗珦之子罗让,进士、福建、江西观察使,散骑常侍(正三品),卒赠礼部尚书,同样,发扬光大了罗含家风。

罗含的业绩成为唐朝文人墨客创作的素材,杜甫、李商隐、皎然、李煜等一批著名诗人,以诗歌形式,传颂晋之罗含。

唐才子、“唐三罗”之首罗隐(另两位罗邺、罗虬,由唐状元、吴越国宰相、闽人沈崧铭墓,“吞禽叶梦,君章之位极泰山”,表明罗隐极其崇拜先祖罗含。在传承同时,有所发展。“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学习中国”在《习近平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一文,引用罗隐诗句,将罗氏家风,提升至“国家级”。

宋从祀孔庙、朱熹老师李侗的老师、时学者尊称“豫章先生”罗从彦,南剑州沙县人,祖籍江西吉水;宋榜眼、签知枢密院事(俗称宰相)、正一品帝师、“此庵先生”罗点,江西抚州崇仁人;明探花、从祀孔庙、礼、吏部尚书、“整庵先生”罗钦顺,吉安泰和人;明状元、大理学家、“一峰先生”罗伦,吉安永丰人;明状元、大理学家、“念庵先生”罗洪先,吉安吉水人。

从祀孔庙,意即各朝代政府庙堂议定,社会公认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人物。罗从彦、罗钦顺从祀孔庙,罗伦、罗洪先候选从祀孔庙,宋、明“罗氏五先生”为中华罗氏争得莫大家声,“罗含有后重家声”,自然成为罗氏祖先崇拜的对象。

“而吉水亦多名人,吉水又吾族之始,所山以始也”。江西吉水是清罗典家族的祖籍地,必然认同认可“吉水家风”的源头:晋之罗含,唐之罗隐。

“风徽近在咫尺”,古人惜墨如金,在谱序简介罗含事迹中,插入六字,字少意涵多。这是笔者所见,第一篇罗氏撰写、提及罗含家风的文章。自觉主动与懵懂被动传承罗含家风,子孙发展的效果大不一样。简言之,要传承发展罗含家风,必须有悟性,还必须艰苦奋斗,潜思力行,知行合一。罗奇才,文如其名:“随其资力,所近勉而进之,其继轨前人以寿后,后讵不盛哉。”

清罗典家族自觉主动传承发展晋罗含集大成的家风,必然会涌现一批杰出的人才。开基祖罗应隆,字政斋,明初迁湘后,五世,罗瑶即名重乡闾,皇帝赐坊,光宗耀祖。其后,代有闻人,历经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实为罗氏可持续发展之典范。

罗典亲自参与族谱编纂工作,撰三修跋、四修谱序。他论断姓氏文化三大支柱:“夫族之盛否,徵见一在祖墓,一在祠堂,一在族谱”。

早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罗亦农,其子罗西北,后任水电部正司级干部;早期中共领导人之一,浙江省委书记罗学瓒烈士,其孤罗立洲,由李维汉(曾用名“罗迈”)负责照应,后为湖南省株洲市政协副主席(本会顾问,提供许多极具价值史料),罗泽东第一任秘书罗哲;毛泽东老师之一罗正纬,广州大学罗宏教授等,均其后也。

罗典家族,无疑是宋举人、“一门九进士”罗绋之女婿杨万里论断:“庐陵之罗,晋之罗含,唐之罗隐之后”中,最为优秀的支系之一。

得以研究罗典家族发展史,必须特别感谢本会顾问、罗学瓒烈士之子罗立洲宗彦,他提供了许多极具价值史料。其中,毛泽东写给罗哲遗孀曹云芳的信,从未公开过,经关注、参与本会活动、时任中新社福州分社社长陈勇在“中新社电讯”发布后,引起中外党史界、毛泽东研究界的轰动,很多机构、学者求证该信的真伪。

再次验证:民间优秀族谱可补国史、方志之不足。

据《湘潭鼓磉洲二修族谱序》,晋罗含集大成的家风优秀性,在清朝罗典家族发展史上,再次得到历史的检验。

附:《湘潭鼓磉洲二修族谱序

湘潭鼓磉洲二修族谱序

清康熙·罗奇才

湘之定,吾族始。明初,今凡十余世。所由茂本培元,积而后发者。我始祖政斋公实贻之下七世,及北江公,当嘉靖辛酉殚力作,初为谱以式,后情导邈,敦睦为期,兹永图曷,其有极抑,欧阳文忠有言,族有其人,虽千载不绝其人,无所称其世,辄没不传,不可不勉也。

夫余族之得姓,其封国见于春秋,后之名贵,卓绝炳麟史者,代不乏人。夫景仰前哲,以自表树,属在同姓,为尤近也。

汉之时,德仁(罗威)以孝闻,遇寒以身温席,母乃寝,夏则撒帐而卧,以供蚊蚋,惧齿母也。他事亦多仁厚可法。晋从事(通“侍”)君章(罗含),家耒阳,所谓湘中琳琅者也。风徽近在咫尺,昔谓梦吞文鸟,藻思日新云。至于唐,(罗珦)政教简易,致芝草白雀之祥,其感召神速,使人益念,所从来矣。以诗传者,江东(罗)隐最著,今得咏歌,以进于风雅。若武勇,如剡国公士信,少年破敌,又何其壮也。宋多理学大儒,此庵先生(罗点)孝友端介,不为矫激,粹然君子也。杨龟山得正学,游其门者,复推豫章(罗从彦)为之首。他如彦辅,以廉洁自榜,人以姑溪水,况其德。常戒子曰:吾以清白遗尔,曹即饮粥不给,亦不可少屈入之,持身善后,不当如是耶。继宋而明,适吾湘之族,所由基始也。时则有整庵(罗钦顺)、一峰(罗伦)诸公,先后振兴江右,而吉水亦多名人,吉水又吾族之始,所山以始也。

综而计之,凡前人之德行、功烈、文章显于世,而可称道者,皆古所谓不朽也,随其资力,所近勉而进之,其继轨前人以寿后,后讵不盛哉。

今国朝辛酉岁,族之长者率奇才等,奉前谱续修之既,咸距前辛酉,凡更年六十,由定族以来,中间懋敦行谊,以忠孝、节烈,著者志传不一。

嗟乎,古有身名毁裂之人,为众所梢,摘百世而下,虽其子孙亦耻以为祖,然则族人以谱传,而谱又有藉以传者,故复本前序,而广其意,凡在后嗣,即各自为罗氏家训而读之,可也。

康熙二十年,辛酉秋月,廿一世,奇才,敬述。

督修 宪台、华、林寰、鸿程 辉雍、鸿玟、天篆、瑕、省吾、绽、象维、鸿、石扈、升、旭日

阅读原文http://www.hualuoshi.com/?p=17106

谱序供稿:罗立洲      录入:罗训森      2018.6.26  于福州

2 thoughts on “风徽近在咫尺 ——试述清罗典家族传承发展晋罗含家风”

  1. 拜读了,家风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只有名门望族才有可能形成本族的家风。罗氏家风同样如此,历朝历代我罗氏都有一些典型代表人物,有一席之地,方有今天的忠孝礼仪,文武家风。谢谢训森宗长!
    贵州遵义罗仁贵 6.27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