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政府层面发出强烈信号 ——同姓团体对市场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省级政府层面发出强烈信号

——同姓团体对市场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罗谱2018.1.6福州讯(罗训森)]      昨天,收到湖南长沙罗先华(女)转发的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社会蓝页》2017年第12期,题为《同姓团体对市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一文,研读之后,查阅厦门市社会科学院陈夏晗博士原文《地域、宗族、商人与同姓团体——以闽南地区的田野调查为例》,颇有收获和体会。

同姓团体,是民间宗亲会的学术名称,省级政府刊物,在2017.12,刊登《同姓团体对市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一文,发出了强烈信号:同姓团体,宗亲会对市场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厦门市社会科学院陈夏晗博士的文章,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社会蓝页》的摘要转载,对指导面广量多的民间同姓团体、宗亲会工作,无疑具有重大的学术和政策引领作用。

附录全文,以飨读者。

附:同姓团体对市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017-09-26 HNDRC 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厦门市社会科学院陈夏晗博士在“地域、宗族、商人与同姓团体——以闽南地区的田野调查为例”一文中,以其多年来对闽南同姓团体所做的一系列田野调查研究为基础,对当代闽南同姓团体的组织结构、社会功能及其产生的社会原因进行研究,指出当代闽南同姓团体活跃的原因,不仅是宗族地缘性利益趋同,也是商人经济利益趋同的结果。

同姓团体的组织结构及社会功能

宗族和同姓团体是中国汉族社会常见的父系亲族组织。严格定义的宗族是一典型的以父系血缘为主线的血缘继嗣群。在传统汉族社会,一些宗族组织为了扩大其自身的力量和规模,经常利用同姓,通过祭祀远祖建立联盟,因此产生了由复数的同姓宗族构成的虚拟血缘的同姓团体,在东南中国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组织。

田野调查资料表明,目前闽南地区已有四十多家同姓团体,都以某始祖学术研究会的名义成立组织,如林姓宗亲会(宗亲会是同姓团体的民俗称呼)常以比干学术研究会为名成立,其中以学术研究会的名义获得当地民政部门的间接认可,取得社会团体资格认证的有14家。为了确立和扩大在地域社会的影响力,同姓宗族就会邀请其所在地的所有宗族参加,尽可能增加宗族成员的数量。

现在这些同姓团体都已开始正式组织化,发展成为具有组织章程、领导层、事务分工部门、办公场所和组织运营资金等组织要素的社会组织。同姓团体设置了多种类型的领导职位,通过这些领导职位吸收同姓宗族的长老和族内能人。当代闽南同姓团体大多拥有自己的专属办公场所。这些办公大楼由各个同姓宗族共同出资建设,是各同姓宗族的集体财产,与传统宗族族田的作用相同。同姓团体为了增强集团凝聚力,每年都会举行年度理事大会、祖先祭祀仪式等数次全体聚会,以加强同姓宗族成员之间的团结,提高同姓家族在地域社会中的知名度、凝聚力和影响力。

同姓团体与闽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当代闽南地区同姓团体的生成与宗族组织发达的地域社会结构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放松了对农村社会民间信仰、民间组织的高压掌控政策,全国各地都出现民间信仰、宗族组织复兴的现象。尤其在闽南地区,宗族复兴的数量及规模最为显著。许多弱小宗族以强大宗族作为支柱力量,进而带动当地所有同姓宗族参与成立大规模宗亲会的模式,在闽南地区比较常见。

这些同姓团体形成的共同特点,最初都是从几个宗族开始,而后逐渐发展壮大。同姓团体与下位宗族成员之间,表面上看是上下位关系,但实际上是相互依存、相互协作的关系。当今闽南同姓团体仍然根植于宗族社会,是今日社会环境下宗族复兴的产物,是宗族地缘性利益趋同的结果。

闽南是市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当今闽南地区同姓团体中还存在着个人经济关系网络的现象。石狮市林姓宗亲会事务性领导职位,其中半数是商人。这些商人通过参加宗亲会活动,将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关系拓展至同姓者之间,乃至同姓家族之外的社会空间,使自身的经济关系网络不断扩大,也使个人的经济活动更顺利地开展。这些现象可从以下事例得到了解。

  1. 同姓者之间的关系网络。首先,商人通过宗亲会,扩大了同姓者之间在商业经营上的交流与合作,拓展了相互的生意关系网络。其次,商人还通过宗亲会,构建对自己经济活动有利的社会关系网络,当他们在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遇到麻烦或纠纷时,多了一个可利用的社会关系资源,这有利于他们处理问题,使个人的经济活动能更顺利地开展。
  2. 同姓者之外的关系网络。商人通过宗亲会,将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关系拓展至同姓家族之外的社会空间,进而拓展了生意渠道和融资渠道。首先,体现在宗亲会领导出任其他民间组织的会长职位的现象上。在宗族组织发达的闽南地区,同姓团体会长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远远大于个体宗族的族长,因此,其他民间组织经常会邀请宗亲会的会长出任他们组织的会长职位。其次,商人通过宗亲会提高了个人的社会声望。宗亲会领导被认为是社会信用度高的人群,相对容易地从同行乃至银行那里获得资金的支持,这对他们缓解资金压力和企业发展十分有利。

上述研究表明,同姓团体这种宗亲关系资源在个人经济生活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闽南地区的商人们以同姓这种虚拟血缘关系为纽带,积极主动地参与推动同姓团体的建设和发展,利用同姓关系网络满足自身的生存需求。

结论

陈夏晗博士的研究表明,同姓团体在闽南地域社会发挥了满足同姓家族成员的心理抚慰及生活安定感的传统功能,也发挥了满足商人经济利益需求的功能。通过同姓团体形成的父系亲族关系网络及其社会影响力的范围,远远大于家族、宗族。正因这种独特优势,当今中国许多宗族不发达地区也出现同姓团体活跃的现象,如河南省一些县市政府利用所在地的姓氏祖先发源地或祖先墓地的资源,成立同姓团体,吸引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同姓者前去寻根谒祖,进而吸引投资,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由于同姓团体具备成员容纳力大、地域跨度广的优势特点,今后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其带动的城市化、人口移动的社会背景下,同姓团体的数量将会不断增加,活动范围也将更广阔。尊宗敬祖传统文化观念的再次活跃,不同行为主体利用对真实乃至虚拟祖先的认同,建立和发展同姓团体,将是中国式公民社会成长过程中特有的一种组织形式。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社会蓝页》2017年第12期

阅读原文http://www.hualuoshi.com/?p=16382

附录供稿:罗先华(女)    录入:罗训森    2018.1.6 于福州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