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插图:开国大将罗瑞卿之长子罗箭将军,在福建沙县“豫章贤祠”祭祀从祀孔庙、朱熹老师李侗的老师、时学者尊称“豫章先生”——罗从彦。
陪祭者:沙县慈善总会长、沙县“豫章贤祠”、罗从彦纪念馆管委会名誉理事长、沙县宏光实业公司董事长罗增寿。
福建闽清下祝洋头罗崇鼎,清光绪十二年进士,获官方赠匾
现挂在洋头罗氏宗祠,实为不可多见之文物
祖先崇拜,人同此心
[罗谱2017.11.1福州讯(罗训森)] 《十九大后,祖先崇拜,正式上凤凰网视频专题》报道上官网后,不但罗氏反响热烈,兄弟姓氏朋友也涌跃回应。
习近平主席说: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2006年,笔者在长期从事姓氏文化研究中,领悟到中国人民有信仰:炎黄子孙,祖先崇拜;从与友人、宗亲交往中,领悟到祖先崇拜,人同此心。
附上陈德荣小诗,供参阅。他参加了1997.11.1,在笔者老家福建省闽清县下祝乡(乡政府所在地原为洋头罗氏土地,旧名:吉州,堂号“时思堂”,意即时刻思念祖籍地江西吉州“开国宰相府,理学亦世家”之“忠直堂”)洋头村召开的“福建省罗氏文化研讨会”。
《高明》
陈德荣
祭祖联通中国梦,炎黄子孙欲强世;
吾兄先见沥肝胆,罗氏通谱夺众视。
注:陈德荣,副研究员,福州大学人事处原副处长。
附一:福建省罗氏文化研讨会会议纪要
1997年11月1日,“洋头罗氏文化学术研讨会”于福建省闽清县下祝乡洋头村召开。会议发起的原因:洋头罗氏十九代孙训森,因其子罗睿考入福州大学,带子回乡进行传统教育,偶然发现祖房大厅,遗留有多张清代“捷报”,祠堂中挂有“进士”、“武魁”牌匾及许多其它文物,经初步考证后,向闽清县政府申请鉴定,由吴依殿县长(现任福州市副市长)批示,县文化局正、副局长现场查看后,罗训森发起组织召开该研讨会。
会议主席台就座的有:福建省政协常委、福州市政协副主席、省姓氏源流研究会会长孙新峰;省物资厅副厅长刘磁生(现为福建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党委书记),省民委副主任、省宗教局副局长、省文史馆副馆长余险峰,省干部管理学院副院长胡继锋,省福发股份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国相。闽清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黄升,闽清县分管文化副县长郭平。会议由闽清县民政局局长罗训官主持。
首先,孙新峰先生就姓氏源流研究的重要性等作了发言;刘磁生先生就姓氏文化的发展、江西吉安多产人才的盛况作了发言;胡继锋先生就其题词“学习先贤风范”作了继承中华文化传统的发言;林则徐纪念馆馆长、副研究员官桂铨就文物保护,洋头罗氐文物的价值作了发言,并宣读了题词:“洋头罗氏代有显人,改革开放重振家声”;福州大学人文社科系副主任、福大中国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博士、副教授牛康,就清代科举制度、中式捷报的文物价值等作了发言,宣读了题词“数典不忘本,温故而知新”。其他有送贺联、贺信的嘉宾也一一宣读、解释。林伟功先生代表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宣布成立“福建省罗氏筹备委员会”。
罗训森作了题为“弘扬正气,重振家风”的发言。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余险峰,当场泼墨书写“根深叶茂,源远流长”长联,将会议气氛推向高潮。
下午,与会代表前往雪峰寺,观看罗宪灿(笔者十二世祖)于乾隆四十五年捐赠雪峰寺的题名碑录等。与会者加上当地有关代表,约有400人参加。
临时有事未能出席的嘉宾有:省政协副主席林逸教授,发来了贺电。省出版局副局长白京兆(现为局长)发来贺电;福建林学院副院长翁善波副研究员(后任福建农林大学副书记、副校长,研究员)送来了贺联;原三明市副市长、现国泰证券福州公司总经理黄汉艾送来贺联。
会务组由福建省第三监狱监狱长汤爱国任组长,市中福培训中心主任林善荣,下祝乡派出所人员负责现场录像。市监察队长黄子夏、洪塘大桥收费站办公室主任阮夏生负责交通与摄影等会务工作。当地罗立盛、罗奋等承担其他会务事宜,洋头小学提供场地、服务等。会议在各方人士的支持下,圆满结束。与会人员名单与来宾们贺联,有关会议的文件,将收进洋头罗氏源流资料。
一九九八年二月二十八日
——摘自《罗氏研究》第一期2004-7-28
附二:首都图书馆送纪念罗绮题词
庆罗绮传记显
首座太湖知县事,福建洋头罗;
图励精治无夜金,案有春秋笔。
岁在丁丑冬月于京华国子监(盖章)
附言:恭祝福建闽清洋头罗氏十九代孙训森先生:您在我馆古籍部的协助下,发现贵第八世祖讳首章公,官章罗绮的传记,特此恭贺,以表敬意。
首都图书馆(公章)
1997年11月18日
附三:《罗氏研究》鸣谢
本人于1997年8月18日,偶然介入罗氏研究领域,在罗氏谱牒探研、历史研究、福建闽清洋头罗氏寻根谒祖活动中,得到众多领导、专家、学者、友人、宗亲等的关心、指导和帮助,特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林逸: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教授。1997年11月18日,因公赴京公干,特打来电话向第一次“省罗氏文化学术研讨会”表示祝贺,摘要如下:你放在我办公室的信件及福建闽清下祝洋头罗氏文化研讨会的材料看到了,但我明天去北京开会,参加民进中央的换届选举,不能到会祝贺,等我回来后,请你来介绍会议情况。向磁生、险峰、善波、继锋、京兆等福大老师、同学问好。祝大会圆满成功。会后,他多次听取了有关姓氏源流情况的汇报。
秦国经:原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研究员。对本人送鉴的清代捷报,进士牌匾等文物照片,进行认真的鉴审,并提出有充分史料依据的结论,详述清捷报的机构、历史、运作模式,并愿意为“福建闽清洋头罗氏源流”作序。赠送其著作《中华明清珍档指南》。
李川:原福建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时任福建南平市长,现任南平市委书记(后任福建省副省长)。因公外出,不能到会。会后,听取大会情况,对姓氏、遗传等科学问题,与本人作广泛探讨,并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实为本人良师益友。
刘磁生:原福州大学常委、福建省物资厅副厅长,现任省物资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后任福建省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正厅。现任福建省敦睦姓氏谱牒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吉安籍,支持、指导研讨会筹备工作,参加闽清洋头村召开的“省罗氏文化学术研讨会”。就姓氏文化的发展江西吉安历史、现代人才的盛况作专题发言。题赠:“耕读世家代有才人,文韬武略竟显风采。”加盖“福建省物质厅”公章。实为本人良师。
吴依殿:闽清县委书记,时任县长(后升任福州市副州长)。在本人“关于申请鉴定清代文物的报告”上指示:
“陈章友同志(县文化局长),请派员鉴定,如有保护价值,请提交县长办公会议研究”。
指派分管文化工作的副县长郭平,协调会议的筹备工作,并派副县长郭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黄升参加会议。为闽清洋头“省罗氏文化学术研讨会”的成功起了重要的作用。
孙新峰:时任福州市政协副主席、省政协常委、民革省委副主委、省姓氏源流研究会会长。到会,就姓氏源流研究的重要性作了专题发言。
卢美松:省地方志副主任,时任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副会长,省卢氏委员会主任、编审(后任福建省文史馆馆长)。因公干未能出席会议。赠送《中华卢氏源流》指导罗氏研究工作。实为本人良师。
余险峰:时任省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省文史馆副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到会,当场泼墨,书写了“根深叶茂,源远流长”长联,将会议推向高潮。并带会议代表,参观古寺“雪峰寺”,观看洋头罗宪灿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捐赠雪峰寺的题名碑录等。
胡继峰:省干部管理学院、省行政学院副院长。到会,业余书法家,题写“学习先贤风范”。花费许多时间,制成书版。并作“学习先贤现实复义”的专题发言。
翁善波:省林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后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研究员)。因公外出,派专人送来精美题联:
罗氏高祖显赫,喜迎开放盛世,英名重现;
训森晚辈聪灵,幸遇改革良机,业绩有光。
白京兆:省出版局副局长、编审。因公外出,打来电话,预祝大会成功,并就如何研究罗氏的先祖历史,提出指导意见。
黄汉艾:原三明市副市长,现君安国泰证券福州总经理,专程去会,因找不到会址而返。题赠:“永保子孙久德,星光彩;隆兴事业长华,夏回春。”以国泰证券福州分公司名义联送,加盖公章。
郭平:时任闽清县分管文化副县长,主持协调洋头“省罗氏文化学术研讨会”的筹备工作,并到会参加会议。
黄升:时任闽清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到会参加会议。
陈沙麦:福州大学人文社科系书记、主任、副教授(后升任人文社科学院书记,教授)。中国文化研究所设立在该系,有众多的专蒙学者对姓氏文化颇有研究。在会议现场,认真研究鉴查各种文物。作“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概述”专题发言,对所赠对联的含义进行解析。偕同系副主任、历史学家牛康博士一起到会。题赠:“呕心沥血为民造福,励精图治流芳千古。重振家风。”加盖中共人文社科系党总支公章、系公章。
牛康:福州大学人文社科系副主任、中国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博士。对中国古代文化深有造诣,在会议现场对清代捷报、神主牌中的官职记载,祠堂中的“进士”牌匾、“武魁”牌匾等清代遗留下来各种古牌匾,石刻文物等进行认真妁鉴查。作专题发言,题赠:“数典勿忘本,温故而知靳”,并加盖“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公章。
李擎建:时任福州市物资局局长,现任福州市物资集团公司总经理,高级经济师。对姓氏文化颇有兴趣和研究,帮助筹备会议,为省“罗氏文化学术研讨会”的成功,起了重大的作用。题赠:“追本溯源,耕读家族久扬威名;重振家风,罗氏后裔再创辉煌。”加盖“福州市物资局”公章。
马国瑞:德国人,中文名马国瑞,留学生、历史学博士。专题研究中国明、清科举制度。与本人在北京第一历史档案馆认识,详细介绍了他研究明、清科举制度的最新成果,赠送罗氏三状元的传记。提供罗洪先,罗汝敬、罗通、罗大纮等吉水籍进士的传记索引。其在《钦定四库全书》中找到明状元,吉水籍罗洪先的状元考题及答卷后,马上复印,急件寄给本人,对本人在《四库全书》中找到众多罗氏史料,起非常重要的启发作用。
陆康:法国人,中文名陆康。法国社科院选派中国博士留学生。专题研究中国古代官史制度。详细向本人介绍了中国古代的职官制度。对错综复杂的古代中国职官做简要介绍,对本人起了启蒙作用。并赠“中国历代职官表”。
夏宏图:女,国家档案局、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在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指导本人如何查找明、清罗氏人物档案资料,普及历史知识,引见众多外国在一馆作研究的外国学者、博士留学生,代办各种史料的复印工作,对罗氏研究起了很大的作用。
袁义达: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副研究员。著有《中华姓氏大辞典》,是国内外闻名的姓氏学、谱牒学、姓名学专家。从人类遗传的角度,介入姓氏研究,成果卓著。在北京首都图书馆指导本人如何查阅古籍资料,介绍他最新的研究成果,并长期与本人保持联系,介绍国内外有关姓氏研究的最新动态,对本人深入开展罗氏研究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毕如兰:北京首都图书馆古籍部主任。发动部里人员全力帮助查找江西吉水籍、福建福州闽清籍罗氏历史人物资料,在《安庆府志》、《太湖县志》找到本人先祖太湖知县,人称“罗菩萨”罗绮的传记。证实了族谱中有关罗绮的记载是真实的。并题赠:“首座大湖知县事,福建洋头罗;图励精治无夜金,案有春秋笔。”加盖“首都图书馆公章及艺术章”。
郝培根:安徽太湖县民政、宗教局长,接受分管文化副县长的委托,与太湖县志办工作人员会见本人。核对罗绮传记,并用毛笔书写罗绮于清康熙年间撰写的《告城隍文》,告知笔者,此是太湖历任知县中,唯一留下《告城隍文》的典籍,并口述《罗绮先生》有关罗湾地名改名的嘉话。为本人寻根问祖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朱文新:原江西吉水县史志档宰馆负责人。详细介绍吉水罗氏情况并介绍元末参加明军的吉水罗氏,找到跟随朱元璋的罗复仁故居地盘谷乡白竹溪村。书赠:“追本溯流,寻根问祖”的条幅。吉水县史志档案馆赠送《吉水县志》并加盖公章。
罗联芳:原吉水县政府秘书,热情接待,安排本人住宿其家,并安排在村里罗姓人家派饭。详细介绍吉水桃林(竹溪)罗氏历史,参览《鹤林玉露》古牌碑,提供历代留传的祠堂楹联,并联系古族谱保存人罗洪狗。书写大幅对联:
开国元勋府,名臣理学家之后;
延平城把总,大湖知县事之裔。
吉水流闽山,吉州达仕境;
忠直时思堂,忠厚可传家。
加盖:“吉水县盘谷乡友联村村民委员会”公章。
罗洪狗:江西吉水县盘谷乡友联村下属村长,保存有《桃林罗氏族谱》及《画谱》,详细核对本人带去的福建闽清洋头村的罗氏古族谱,确认本人系源出吉水桃林罗氏,允许本人将重要族谱文献拍照,允许对《画谱》拍照。保护、保存了罗氏重要一支的珍贵历史资料。
吉安市档案馆:热情接待本人寻根问祖,提供明万历版本,由时举人罗大纮(后中进士《明儒学案》有传)参与撰修的《吉安府志》。介绍了吉安地区罗氏历史的盛况。
官桂铨:福建省林则徐纪念馆副馆长、副研究员。出席洋头村“省罗氏文化学术研讨会”。就洋头村的古迹价值作了专题发言。赠送《罗姓》一书,并题赠:“洋头罗氏,代有显人;改革开放,重振家声。”并加盖“福建省林则徐研究会”、“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公章,以单位名义送对联。
李金福、张贞干、陈乐:以“福建省仪器仪表学会”题赠:“洋头罗氏代有才人,仪器仪表再创新风。”并加盖公章。李金福,省机械厅生产处副处长;张贞干,中国特区机电杂志社社长;陈乐,九三学社福建省委委员联络处长。
陈木赠:福建省粮油科研所所长;业余历史爱好者,出席洋头“省罗氏文化学术研讨会”书写题赠:“洋头遗旧迹,礼耕义种尽先畴;罗氏传捷报,学海文章皆后泽。”并加盖公章。
汤爱国:时任福建省闽侯监狱长,现任福建省厦门监狱长。出席洋头“省罗氏文化学术研讨会”,提供会议用品,承担会务组长之责。题赠:“监生进士本同根,狱司右堂是一人。”加盖公章。
方彦昌:省医药管理局医械处处长。业余历史爱好者,题赠:
训之又训,祖训传万世,
森之又森,宗森家兴旺。
加盖公章。
陈建生:省科委工业处副处长(后任省科技厅人事处长)。业余历史爱好者,出席洋头会议。
包伟:房地产公司总经理。业务历史爱好者。出席洋头会议。
陈德荣:福州大学人事处副处长、副研究员。出席洋头会议,并题赠对联。
董声雄:福州大学化工系副主任、副教授(后升任主任、教授)。出席洋头会议。并题赠:“父子骑尉双六品,爷俩福大皆学士。”并加盖公章。
陈国相:原福建省福发股份公司(深圳上市)董事长、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出席会议。
王国栋:原福建省福发股份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出席会议。
陈秀华:福建省福发股份公司董事;财务总监。出席会议。
陈多:福州市鼓楼区粮食局长。出席会议。
郑本仁:福州市政公司副总经理。出席会议,承担会务工作,题赠对联。
李俊生:香港潮福城集团董事、福州潮福城大酒楼总经理。题赠:“财神显现百年一遇,富仙下凡千载难逢。”并加盖公章。
林善荣:福州市中福公司副总经理。出席会议,并承担会务工作负责现场录像,送贺信,并加盖公章。
黄子夏:福州市政监察队长。出席会议,承担会务工作,题赠:
“司马横空再现世,神驹直捣黄龙府。”
阮厦生:省公路局通行费洪塘大桥管理所办公室主任。出席会议,承提会务工作。题赠:
“天生我才必有用,卧薪尝胆剑出鞘。”加盖公章。
廖文荣:福日公司设计三科工程师。题赠:“弘扬中华民族文化,重振罗氏严谨家风。”并加盖公章。
赵静杰:福建工程学院保卫处副处长。题赠:
光耀门庭,五进士为国为民建伟业;
丕振家声,训森睿勤学勤练展宏图。
林伟功:时任福州地方志人物志主编,现任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副会长,专职秘书长,副编审。出席会议,并宣布“福建省罗氏筹委会”成立。二次出访台湾,加强两岸姓氏文化交流。有多篇论文发表。赠送其主编《方伯谦问题研讨集》指导本人如何考证进士罗崇鼎的籍贯问题,笔者终于从洋头村,找到光绪十三年(1887)罗崇鼎回乡拜祖时,长房所留下的集资文据。解开了“进士”牌匾挂洋头罗氏祠堂之谜。
谢宗楷:时任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副秘书长、省谢氏委员会会长,现任省姓氏源流粥治副会长。发表多编有关姓氏研究的文章,主编《谢氏研究》、《谢氏名人录》等。题赠:“捷报留旧壁,洋头门庭曾荣耀;文章创新意,罗氏后泽再辉煌。”并加盖公章。
林立柽:原省旅游局处长,退休干部,现任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副会长、省林氏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长期进行姓氏源流研究,主办《林氏研究》,赠《林瀚文集》,从中找到宋罗从彦,明罗贯中等人的史料。甚有补益。
秦友莲:时任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省民革联络处负责人,现任省民革宣传处长。出席会议。指导本人有关姓氏会议的议程,其他兄弟姓氏工作的经验。
陈章友:闽清县文化局局长,接受时任县长吴依殿的委托,到洋头村实地鉴查罗氏捷报、进士牌匾等文物。
林家榕:闽清县文化局副局长,随同局长到实地鉴查。指导笔者抽开神主牌,解开捷报主人罗乃由与罗兆义为同一人之谜。有丰富的民间文物考查经验。出席会议。
刘大治:福建省图书馆特藏部副研究员。对古籍,对族谱均有造诣。尤其省图收集福建大量的民间族谱,深入进行闽台姓氏源流的研究。本人在特藏部查阅古籍过程中,得到他的指导和帮助。出席洋头“省罗氏文化学术研讨会”,并赠送其编著的有关古代文化的专著。
方东: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中校、处长。出席会议。
方颜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校(现任福建省人事厅军转处处长)。出席会议。
林君波:福建省检察院逮捕处科长。出席会议。
林敏:福州市工商局帮州工商所所长。出席会议。
林桐兴:福州市三保工商所干部。出席会议。
小缪、小陈:国泰证券福州分公司大户室管理员。出席会议。
小胡:时任国泰证券福州分公司投资部经理。出席会议。
李擎榕:退休人员,承当会务工作。出席会议。
闽清县下祝乡书记、乡长、派出所所长等当地干部出席会议,洋头小学借用场地作为会场,承当会务工作,宗亲罗立盛(原洋头大队书记)、罗奋(后任下祝乡副乡长)负责当地会务。
罗焕南:原任福建连城一中校长,退休干部,高级教师。广州内部资料版《中华罗氏通谱》副主编,福建省主编。召开三次大会,一次编委会,收集整理福建罗氏族谱。筹建成功冠豸山罗氏胜地,多次前往台湾进行姓氏文化交流活动,筹建成文亨罗氏祖祠。对本人探研福建罗氏源流提供很大的帮助。
罗孝逵:原任福建省协作公司经理、退休干部,主编《新梅公系族谱》,为笔者提供研究清末罗氏重要人物外务部侍郎罗丰禄的第一手资料。为省罗氏委员会成员。罗郁尧:原省物质厅离休干部。主编《清韩公系族谱》,为笔者提供台湾罗氏族谱,为研究从事商业活动的罗氏提供很好的资料。为省罗氏委员会成员。
罗子木:沙县罗从彦纪念馆负责人。为研究宋名儒理学家罗从彦提供第一手资料。为罗从彦纪念馆列入文物保护单位作了许多工作。
罗立盛:曾任闽清县下祝洋头大队书记、县人大委员。已退休。为保护洋头罗氏文物,作出很大的贡献。为民间谱牒的收集和爱好者,对笔者探研罗氏帮助。
罗立运:原闽清县教员,现洋头小学教员。家营在“清雍进士”罗思范墓旁起了保护作用,题赠:
国之振兴兮探究科学;
民主富庶兮寻求知识。
治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成天下之才者在求知。
中华古国文化宝库精深博大;
炎黄子孙学术研讨奋志弘扬。
罗训冬:中国人民大学毕业,整理闽清洋头罗氏族谱,重新打印横排,简化字族谱,为笔者研究闽清洋头罗氏源流提供方便。
罗训官:福蓬闽清县民政局长,曾任闽清下祝乡乡长。主持97年重量月重日。省罗氏文化学术研讨会”。并就洋头罗氏源流作了专题发言。承担会议的筹备工作,为研究洋头罗氏源流作出很大贡献。
罗训榕:福建省福州市供电局职工(后任监理工程师)。积极支持罗氏谱牒研究,赞助2500元,重修洋头罗氏族谱。出席会议。
罗丰:福州市公安局宁化刑警中队指导员。积极支持罗氏谱牒研究工作,赞助2000元,重修洋头罗氏族谱。出席会议。
罗训涌:福建省文明办副主任(后任省委宣传部干部处处长、省文联副主席),积极支持罗氏谱牒研究,为省罗氏委员会委员。
罗纬:福州大学人文社科系语文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为省罗氏委员会委员。
罗炳行:研究馆员,福建省档案局综合处处长(后晋升副巡视员,副厅)。为省罗氏委员会委员。
罗婉如:福州大学经管院副教授。为省罗氏委员会委员。
尚有许多友好人士,对本人的罗氏研究工作,均有或多或少的帮助,疏漏之处,敬请谅解。
注:排列不按职位、职称、仅凭记忆。
罗训森
2000年4月23日
——《罗氏研究》第三期
阅读原文: http://www.hualuoshi.com/?p=16108
供稿、录入:罗训森 2017.11.1 于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