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鼓颡罗氏名贤集精
“千里延岳秀,万古扼湘流”的鼓颡洲,山环水绕,风光旖旋,地灵人杰。鼓颡罗氏,世代簪缨,代有闻人。
罗 瑶,著名义士。字宗玉,鼓颡罗氏五代祖,有明一代义士,富甲湘中,急公好义,扶贫济困,远近受其惠数以万计,一次向地方义仓捐谷就达千余石,还从事修桥建学宫等公益事,尤爱奖掖士林,被其扶助者30余人。茶陵张治家贫不能读书,瑶公见其聪明,乃延师教读,后张治成为有名一代大臣,官居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人称张阁老。张治感恩知报。瑶公殁后,为买官地鼓颡洲以葬。明王朝因敕赐建崇义坊以旌表其义行,张治则亲建碑于墓侧。清乾隆翰林学士蔡扬宗为之撰墓表,以彰其德,今两碑俱存。于是马家河罗族世称鼓颡洲罗氏。湘潭县志亦表其义行。
罗 熙,明末人,生而奇伟,武艺绝人。明崇祯时,仗剑从戎。屡剿流寇有功,历官广东游击,授安远将军。从永历入滇,升锦衣卫。赞画旗副总兵晋授奉国将军,明亡自沉于沙潭,招魂葬于所居之兰畹,时人赋诗悼之,集成兰畹流芳录。湘潭县志,株洲市志皆有传。
罗 典(1719~1808),教育家。字徽五,号慎斋,乾隆十二年乡试第一,十六年进京会试进士,授编修转江南监察御史,历任吏工二科给事中,擢鸿胪少卿。平生廉洁奉公,持正不阿,后辞官还乡,以育才为职志。先后任武陵朗江书院山长5年,任岳麓书院山长27年,年九十重赴鹿鸣宴,平生著作甚多,卒祀乡词,湖南通志,四川通志、湘潭县志,株洲市志均有传。
罗云皋,字天阊,原为清代才子,天性孝友,自幼淡泊名利,博览群书,潜心濂、洛、关、闽之学,家贫以授徒为业,其门生多有高中者。工诗文,其人品深受罗典敬重。著有《西塘草》,《学古初稿》,《周易补义》,《明史指掌录》。今西塘草尤存湖南图书馆。《湘潭县志》,《株洲市志》均有传。
罗修源,字碧泉,湘潭人,清乾隆三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一岁之中由赞善四迁至少詹事,诏授中宪大夫翰林院侍读学士。凡四典乡试,七司文炳,爱才若渴。尚气节,刚正敢言。卒年44。
罗汝怀(1804~1880),大学者。初名汝槐,字廿孙,一作念生、研生,晚号梅根居士,湘潭人。自少读书,喜声形训故之学,年三十四充丁酉科选拔贡生,候选内阁中书,著有《周易训诂大谊》、《禹贡义笺》、《毛诗古音疏证》、《汉书沟洫志补》、《古今水道表》、《十三经字原》、《六经统考》等书,曾国藩、何绍基称其有国朝经师遗风,曾文正公视师江西,召公至,公曰:吾任为宾,不受事选。为劝奖节义,乃辑褒忠录八十四卷。广东巡抚湘阴郭嵩焘为之撰墓志铭。
罗逢元(?~1878)记名提督。湖南湘潭人,武生,为曾国藩水师营管带战船、累建大功,后升总兵,赏正一品封记名提督。卒后宣付国史馆立传,湘潭县志有传。
罗 萱,湘军将领。字伯宜,湘潭人,在曾国藩部下任职,多谋善战,累建战功,小甕谷豅之役,与文武将领十八人皆战死,事闻谕旨照按察使阵亡之例赐太堂寺卿,湘乡曾国藩亲为之撰墓志铭,事迹载入国史本传。
罗正钧,字顺循,湘潭人,光绪十年举人,历官抚宁,定兴、清苑知县,后升保定,天津知府,后又因首创蒙学数十所,以道员署山东提学使,光绪二十八年,受湘抚委派,赴日本考察学务。回国后,任湖南学务处提调,晚年专事著述,有《船山师友记》、《左文襄公年谱》、《辛亥殉节录》等著传世。事迹载陈三玄所著《散原精舍文集》卷十第1203页。
罗正纬(1848~1951)字达存,号涵源,株洲市人,湖南优级师范毕业,曾为毛泽东省立一中读书时的老师,任过湖南省参议会议员,湖南教育会干事,袁世凯执政时任参议院一等一级主事,后又任新国会议院众议员。五四运动爆发,他与李大钊等发动各界人士支持“三罢”运动,又与蔡元培等发起组织全国国民外交大会,作国家外交的后盾,以与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作抗争。谭延凯代理国民政府主席时,被聘为顾问,后受冯玉祥的委托编纂滦州革命史。抗日时,在重庆任国民党国史馆编审委员兼顾问、行政院参议,平生著作甚多,有《涵源诗存》、《涵源文存》、《中国学术纲要》、《民族文化原理》等书,长于联语,有《东西南北集》、《又我斋联语》问世,株洲市志有传。
罗端生(1892~1960)派名正璚。字树昆。株洲市人,湖南达材法政学校法律科毕业。历任江西高等法院审判厅赣县分庭推事、江西控诉法院赣县分庭审判官、河南高等法院会计主任兼河南预决算委员会委员、山东高等法院第一分院济宁地方庭曹县分庭主任推事、山东济南地方法院推事、山东高等法院第三分院推事、河南高等法院推事兼书记官长、河南法院庭长兼河南省地方公务员惩戒委员会委员、山东高等法院庭长兼山东省地方公务员、惩戒委员会委员及山东省律师惩戒委员会委员及山东省律师惩戒委员会委员,一生为清正,乡里称誉。株洲市志有传。
罗学瓒(1894~1930)号荣熙,湘潭县人(今属株洲市)。中共早期党员,一师读书时,与毛泽东同班同学,共同组织新民学会,随后与蔡和森一道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底回国与蔡和森同时入党,毕生从事工农运动。先后任中共湘区党委委员、中共湖南省委委员、中共醴陵地方委员会书记,秋收暴动时任中共湘潭工委书记,1930年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壮烈牺牲,中共中央党央研究室主编的《革命烈士传》丛书中有传、中共浙江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的《先驱者的足迹》一书及株洲市志皆有传。
罗正潭(1894~?)字振湘,号沛湘,职名挺异、湘潭人(现属株洲市),北平大学毕业,历任四川洪雅、眉山,河北宁河、遵化、广平、蓟县等县县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少将秘书,中将组长,交通部简任秘书主任。无详细传记资料,仅以族谱记载为据。
罗亦农(1902~1928)字慎斋,号振纲,湘潭易俗河人,中共早期党员,中国共产党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组织局主任。1928年4月15日去英租界戈登路望志里一个党的联络站与外地来的同志碰头,因叛徒告密被捕,4月21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上海龙华,中央革命烈士传中有传。
罗 哲(1902~1928)字以恒,出生于株洲市天元区马家河镇高塘村。由毛泽东介绍入党,曾任毛泽东秘书,协助毛泽东组织过著名的秋收起义。先后任中共湘潭县工作委员会组织委员、县工委书记。1928年英勇就义,年仅26岁,葬于家乡。1956年,毛泽东汇款300元,为其重修墓冢,并亲笔题写了:“罗哲烈士之墓”。1984年10月公布为株洲市文物保护单位。
罗皑岚(1906~1983)原名正 ,湘潭人1922年入清华学校,1925年参加清华文学社和清华戏剧社,曾发表《中山装》、《租差》等短篇小说。受到鲁迅称赞。1929出版《招租》、《六月里的杜鹃》两部短篇小说集。1929年赴美攻读社会学与英美文学。1934年回国任南开大学教授。其长篇小说《苦果》于大公报连载,风靡一时。1935年与柳无忌创办《人生与文学月刊》。抗日时期在长沙临时大学、湖南大学任教授,并出版短篇小说集《红灯笼》与中篇小说《创》,新中国成立后,参与筹建湖南省和长沙市文联,加入民主同盟,任民盟省委委员,湖南师范学院教授,曾当选为湖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四届省政协委员,名著《红灯笼》已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湖南师范学校1983年4期有罗皑岚年表。柳无忌散文选第65页有悼念罗铠岚一文)。
附:鼓磉罗氏家族六百年(株洲晚报)
乘着渡轮,走过陡峭的石台阶,就到了古桑洲,这正是鼓磉罗氏的起源地。第五世罗瑶的墓地,正在洲头。明洪武年间,朱元璋和陈友谅争帝位,血洗湖南,株洲几成空城。后政府招四方之人来充实,鼓磉罗氏从江西吉安迁过来。至今,据鼓磉罗氏最新修订的十修族谱的统计,已经有11万之多,分布到了全国各地。
明朝大学士为罗姓祖先立碑
罗家始祖政斋公自明朝以来在鼓磉陆岸鹧鸪坪繁衍生息,攒下些家产。到五代罗瑶时,田产近万亩。罗瑶是个乐善好施的人。在修建县城时,一半的费用由他赞助。古湘潭的城砖上,都有一个“瑶”字,人称“瑶半边”。
在罗瑶墓前,竖立着一块高约2米的石碑,立碑的是明朝的文渊阁大学士张治。张治和罗瑶之间有一段传奇的故事。
相传一年夏天,罗瑶在躺椅上歇息,不觉悠悠入梦,一位老者走来对他说:“鱼上树,马骑人时会有贵人相见。”醒来后,他觉得很疑惑,鱼怎么能上树,不是缘木求鱼吗?马怎么能骑人?世上只有人骑马啊。凑巧的是,他看见门外有有一人将鱼挂在树上,又见另一人背着木马,这是一个小乞丐。罗瑶联想到了他的梦境,留下了小乞丐。后来,罗瑶出资聘师教其读书,当年的乞丐做了官,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这就是张治。为了报答恩人的情意,张治修建了罗瑶墓,并题写了石碑名。
“文革”时,罗瑶墓摧毁殆尽,但这块石碑一直都完好的保存着。村里人说,有人来破坏时,族人偷偷地将这块墓碑埋在了地里,直到1997年着手修复,墓碑才重建天日。
2023年十修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