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二
常建华
中华族谱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乡族社会结构与伦理政治文化的产物。传统社会里,包括族谱在内的宗族制度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族谱作为文化认同象征,成为民族认同的基础,因此族谱也就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表征。
在古代东亚的所谓儒家文化圈,中国族谱也影响了东亚的姓族世系文化,其中尤以朝鲜为最。近代以来,西力东渐,在东西方文化的比较当中,看重过去、强调认同、重视血缘关系、区别人际关系的身份等级,被认为是中国以及东亚社会停滞、腐败,难以实现现代化的社会文化原因。不能说这种看法毫无道理,但是问题并不如此简单。
20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的成功,特别是韩国、台湾等东亚四小龙的经济崛起与实现现代化,让世人重新思考儒家文化的价值。
当代西方世界面临过分强调个人带来的社会问题时,也在不断发现东亚文化的价值。更重要的是我们处于地球村时代,各民族文化平等、保留文化的多元化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中国大陆的族谱文化在20世纪50—70年代大约30年间遭到强烈破坏,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渐趋复兴。
近20年来,大陆的经济与社会正在转型,向着现代化快速前进。但是现代化的社会病也不可避免地出现,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建设良好的伦理道德规范,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而族谱文化恰恰可以传承传统文化,解决现实问题。以传统文化的相对滞后性抵消现代化带来的激进与浮躁,是一个成功实现现代化的社会的重要“秘密”。 族谱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发挥这种作用。
韩国、台湾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量纂修族谱,提倡传统姓族文化与此不无关系。《中华罗氏通谱》成书在即,全书分为卷首、渊源卷、人物卷、文献卷、世系卷、附录,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将族谱文化、学术价值、时代要求有机结合在一起。该谱不仅对团结海内外罗姓华人意义重大,而且因其学术价值和社会需要,必传之于世。
我与通谱负责人罗训森先生在2000年上海的国际中国族谱学术讨论会上相识,后承蒙不弃,忝列通谱修纂的顾问,今通谱即将大功告成,既喜且贺。是为序。
公元2003年4月21日岁在癸未河北常建华谨书
附:常建华简介}
常建华,1957年出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个教师家庭。中学毕业后为工人。1978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学习中国史,1982年本科毕业,1985年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1996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000年获历史学博士。1990年晋升副教授,1997年晋升教授。主要研究中国社会史、明清史,目前兼任中国社会史学会会长。自1980年开始研究宗族史与族谱学,著有《宗族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版),合编《中国家谱综合目录》(中华书局1997版)等书,发表中国族谱学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综述多篇。新著《明代宗族研究》、《朝鲜族谱研究》二书。
注:2001年6月起,任《中华罗氏通谱》编委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