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st_002

中华罗氏发展简史

魏晋南北朝

 

一、魏晋时期

汉末,进入魏、蜀、吴三国争雄的时代,此阶段一些人物如罗邵已在秦汉时期叙述,在三国末期,罗氏出现一位重要的人物——襄阳人、西鄂节侯罗宪(第二品)。他少以文名,时士人学者比称为孔子学生“子贡”,父罗蒙,避难从鄂入蜀,官至广汉太守(二千石,相当“从二品”)。叔罗式,牂牁太守,罗宪抚叔孤罗尚,后封夷陵侯,形成襄阳罗氏大家族。

三国战争末期,罗宪任巴东太守,守永安城,在东吴攻击猛烈,援兵未到、情况危急之时,有人劝罗宪弃城逃命,此时罗宪说出留芳千古的名言:夫为人主,百姓所仰,危不能安,急而弃之,毕命于此矣!(译文:我是一城之主,人民对我全心信托,危险时,我不能保护他们,情况紧急时,却把他们抛弃,不是正人君子的行为,我就死在这里!)充分体现他高尚的品德、气节。罗宪审时度势,入见魏主,推荐包括《三国志》编者陈寿等一批人才,为中国的统一,做出很大的贡献。

罗宪的儿子罗袭(唐宰相权德舆为罗珦撰墓志铭为“龚”,不知是笔误或避讳),历任给事中(第五品),凌江将军(第五品),统领其父部曲,赠广汉太守。罗袭儿子罗徽,官顺阳内史。

罗宪抚养大的侄儿罗尚,官至平西将军、益州刺史,封夷陵节侯(第二品),虽然《晋书》对其评价不高,但是他斩杀李特,对最终平定中国西部的历史功劳,却是不可磨灭的。《晋书》等史料中有大量关于罗尚当时活动的记述。现在有史学家正撰文,以阐述罗尚对开发中国大西南的功勋。他的历史功过,有待重新评定。

晋代,另一位罗氏先贤——罗含,对中国历史及罗氏历史均有杰出的贡献。罗含,湖南耒阳人。《晋书朝罗含传》中,美誉众多,有的成为典故如“梦鸟文藻”、“湘中琳琅”、“江左之秀”“白雀栖堂”“庭生兰菊”等。官至散骑常侍(第三品)、侍中(第三品)、迋尉(汉制,中二千石,相当从一品)、长沙相(汉制,真二千石,相当正二品)。其留下著作《湘中山水记》,在宋代尚存,《宋史·艺文》中有书名记载。从罗含任职中可知,晋代在湖南桂阳耒阳活跃着一支强大的罗氏家族,罗含的祖父罗彦,官至临海太守,他的父亲罗绥官至荥阳太守,所以罗含才有资格任掌管皇帝印鉴的“侍中”。晋朝,是中国历史上门阀制度最盛的朝代,各家谱牒由官方编修,取士选吏,按牒遴选。因此,从《晋书》中,可见当时罗氏大家族所在地及兴盛情况。

从典籍及留传或重修的《罗氏族谱》中,在序言、人物、楹联、墓志铭等卷章,罗含的事迹均有较多反映。罗含在罗氏的历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奉罗含为先祖的支系很多。尤其,笔者从宋朝杨万里《诚斋文集》中发现《罗氏万卷楼记》后,确认罗氏最重要支系之一的“庐陵罗氏”即江西吉安、吉水罗氏,是罗含的嫡系,弥补了《秀川、桃林、竹溪罗氏族谱》的缺憾。

晋朝时,襄阳罗氏名显者众多。除了罗宪一支外,罗崇、罗友兄弟亦史册留名。罗友,以自荐的形式,官至广州、益州刺史,为一方藩镇诸侯,“举宏纲,不存小察,吏民安悦”,深谙为大官之道。其兄罗崇亦官至竟陵太守。他们的姐妹嫁到习家,是《晋书》有传的习凿齿的娘舅,并有甥让舅座的佳话。

豫章罗企生、罗遵生兄弟,以“一门忠孝”的佳誉,名垂史册。罗企生官至武陵太守(未到任),忠于其上级殷仲堪,在殷仲堪被桓玄打败之时,仍然忠于职守陪同逃亡。《江西通志》中,在“罗企生传”后加按语,对称其“忠”另有看法,殊不知,“忠”有“忠君”、“忠友”之分。当时诸侯争战,各司其主,殷虽败,罗舍利求义不投桓,仍管殷家。这是势利小人所不为,唯有罗企生这样有高尚品德的君子才肯以生命为代价而为之。这是“忠”、“义”的具体表现。其弟罗遵生,为孝抱兄,亦千古留名。“忠孝两难”,许多仁人志士,经常处于“两难”的抉择中。

《三国志》、《晋书》中,还有如下罗氏人物的记载:领兵四万的镇军罗敦(晋第三品),建平太守罗述;江州别驾罗洞;巴郡太守罗琦;庐陵人罗厉;黄巾义军罗市;李特的将领罗准;罗尚的牙门将罗特;李离的部将罗羕;李许的将领罗凯;李雄的部将罗恒罗寅;前汉(前蜀)帝国将领罗恒;甘卓的参军罗英等。

晋黄梅人罗致福,道士,修道于县北凤台观,有神奇传说,尝以丹与自称为病龙之老人疗疾。后于观池中濯足,龙负之飞升而去等。

晋朝,开始出现少数民族的罗氏,如乌兹国人,杀焉着国王熙的罗云;赫连勃勃的侄儿、攻陷定阳、南阳的罗提等。他们名字之中可能仅有一个字是“罗”,但其后代却是“罗氏”队伍的生力军之一。

在晋朝,存在十六国争雄。前(汉)时,有一位杰出的巾帼英雄罗氏,她是李特的妻子,李雄的母亲,由于古代描述帝王出生多带神话“梦双虹自门升天,一虹断,既而生(李)荡。后罗氏汲水,忽然如寐,梦见大蛇绕其身,遂有孕,十四个月生(李)雄”。在一次战斗中,身披铠甲,率军抵抗,被砍中一只眼睛,乃坚持战斗。是罗氏历史上第一位见传的女性武将。李氏成都称帝后,奉罗氏为“太后”。尽管李特成(汉)王朝仅四十四年,罗氏,毕竟出现了第一位“皇太后”。前文出现众多李氏成(汉)王朝的罗氏将领,可能与这位罗氏“皇太后”有关,由她带出一批罗氏子侄孙辈,参加李氏王朝的征战,遗憾的是其祖籍不明。到李班执政时,他的“母太后”也是罗氏,罗氏的兄弟罗演,以“国舅”身份参与宫庭斗争。

晋时,中山王司马服之妃为罗侯氏。这是罗子国并入楚国后,罕见的以“罗侯”命氏的罗子国遗民后裔,仅见于中科院袁义达先生编着的《中华姓氏大辞典》,笔者未见史志中男性“罗侯氏”记载。

二、南北朝时期

晋朝是个群雄四起,小国林立的时期,有“国号”的多达十六个。到了北魏崛起之时,为“罗氏”增加了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其代表人物即山西代州人、鲜卑族(笔者注:据《山西通志·罗结传》)的罗结。《魏书》中其传记如下:

罗    结,代人也。其先世领部落,为国附臣。刘显之谋逆也,太祖(368-404,拓跋道武)去之。结翼卫銮舆,从幸贺兰部。后以功赐爵屈蛇侯(第二品)。太宗时(409-416)除持节,散骑常侍、宁南将军、河内镇将。世祖初,迁侍中,外都大官,总三十六曹事(从一品)。年一百七岁,精爽不衰。世祖以其忠悫,甚见信待,监典后宫,出入卧内,因除长信卿(第三品)。年一百一十,诏听归老,赐大宁东川以为居业,并为筑城,即号曰罗侯城,至今犹存。朝廷每有大事,驿马询访焉。年一百二十岁,卒。赠宁东将军(第二品),幽州刺史,谥曰贞。

从其传记中知道,罗结的先世是部落的首领,是北魏拓拔氏的臣属。而且他是见诸史册罗氏的第一位老寿星,子孙众多,为中华罗氏带进长寿的遗传基因。他的家族掌管了北魏的半壁江山。

    ,罗结侄子渥之玄孙,累迁冠军将军(从三品)、歧州刺史(第三品)、散骑常侍(从三品)、金紫光禄大夫(从二品)。因为是孝静皇帝的外戚,所以逝世后封赠:都督冀、定、灜三州诸军事(从一品);尚书左仆射(从二品)、司空公(第一品)、卫将军(第二品)、冀州刺史(从二品)。

    ,罗结子,历位四部尚书,从平凉州,以功赐带方公(从一品),除长安镇都大将(第二品)、柔云镇都大将。逝世后获得陪葬金陵的殊荣。谥号:静。

    ,罗斤子,袭爵(带方公),库部尚书。

    ,罗斤子,袭爵(带方公)。散骑常侍、库部尚书。谥号:恭。

罗伊利,罗敦子,袭爵(带方公),历任散骑常侍、仪曹尚书、安东将军、兖州刺史。

    ,罗斤子,罗敦弟,累官济南王(第一品),逝世后获得陪葬金陵的殊荣。谥号:康。罗拔是中华罗氏第一位封王者。有关事迹如下:

永明元年(476)冬,十月丁已,济南公罗拔进爵为王。和平五年(464),吐贺真死,子予成立,号:受罗部真可汉。皇兴四年(470),予成犯塞,车驾北讨。京兆王子推,东阳公元丕,督诸军出西道;任城王云等督军出东道,汝阴王赐济南公罗拔,督军为前锋;陇西王源贺督诸军为后继……斩首五万级,降者万余人,戎马器械不可计称。承明七年(482)秋,七月甲申,改封济南王罗拔为赵郡王。

罗阿奴,罗结玄孙,袭爵(带方公,从二品)。中散大夫。

罗杀鬼,罗结六世孙,累官骠骑将军(第二品),青州刺史。

罗道生,罗拔子,肆州安北府外兵参军(从四品)。

    ,罗道生子,骠骑将军,左光禄大夫(从二品)。

    ,罗渥孙,领兵的给事中。

    ,罗渥曾孙,右将军(第三品)转龙骧将军(从三品),济州刺史(第三品)。

    ,罗渥玄孙,罗鉴弟,辅国将军,光州刺史。

    ,罗结子孙,兖州刺史。

    、罗提,罗结侄儿,并历通显,很有名望,征讨赫昌有功,将赫昌的女儿赐给他们为妻。

    ,罗结同宗族的人,善射有膂力,官至范阳太守(第四品)。

    ,罗弥孙,字子怀。骠骑将军、胶州刺史、太府卿(第三品)。

注:罗结子孙众多,但《魏书》及南北朝史书中,其子孙长幼世系比较乱,待考

仅从以上名单中,即可见到罗结的子孙加上同宗族的人在北魏时期是多么兴盛!这些人的后代再繁衍下去,几何级数的人口增长,将是天文数字!历史的事实,揭示了罗氏“河东郡望”的由来,所以,在唐朝林宝编纂的《元和姓纂》(笔者注:唐及唐以前,“姓族”是官方编纂的)中,将“河东罗氏”列为罗氏“姓族”。

在《北史》中,有罗协的本传。罗协,代郡人。北齐文帝时,封冠军将军、县男爵,进爵为侯,又进爵为公,进位柱国,授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赐“南阳郡公”,子罗金刚袭爵。曾赐姓“宇文”,后批准复原姓“叱罗”。“叱罗氏”在北魏时,官方已改为“罗氏”,他在地位足够改姓之时,请求恢复本姓,是“叱罗氏”留传而又见史册的唯一先人,在其本传中记载改姓历史,说明“姓氏”对中华民族是何等重要。罗协的子孙后代应均已改姓,融入“罗氏”大家庭了。

在《北史》、《周史》中有突厥使者罗莫缘的记载,说明此时在“突厥”族中已有少数民族罗氏。《北史》记载,有罗寿,与罗艺的弟弟同名,作为酋首反抗朝廷,但其是何民族不详。

在南北朝期间,罗氏除了有显赫的罗结家族外,还有几位汉族的罗氏名列史册。

罗道珍,襄阳人,任过齐州东平原相、镇远将军(第四品)、屯骑校尉(从三品)。罗研,蜀郡人,任过散骑侍郎,两朝别驾。蜀士以文达者,唯罗研与同郡李膺。罗修,任过江陵令。罗卓,祖籍不详,任广威将军、平昌太守。罗显贵,祖籍不详,任司土曹参军。

南北朝时,有灵丘人罗思祖,宗门豪溢,敢于与北魏政权分庭抗礼。《北史》记有罗惠方,占据吴州,自立为帅。

从唐左骁卫将军、上柱国、安山县侯罗君副的墓志铭中可知在南北朝时,罗氏有官职的先人:罗和,罗君副的曾祖父,齐州历城人,任北周的中散大夫、冠军将军(七命,相当从三品)、济南太守(正七命,相当正三品)。罗皓,罗君副祖父,齐州历城人,北齐亭山县令。罗旷,罗君副之父,齐州历城人,齐州主薄,朝散大夫。

根据唐初翊卫神羽大都督罗端的墓志铭,其祖父罗业,洛州洛阳人,祖籍湖南桂阳耒阳,任北周司隶从事,其铭文中对罗含赞誉有加:(罗)含以文锋绮丽,晋烛中州。

据唐秦王左右、陪戎副尉罗甑生的墓志铭,其祖父罗日光,浙江阴山人,祖籍应与罗珦相同,为襄阳,任秦州都督,谥曰盘和。铭文中附记罗日光的赞:

山川通气,圭璧凝姿,天优其才,人济其美。滔滔不测,若江海之纳川流;岩岩高峙,若山狱(岳)之积厚地。

罗氏是开唐十六姓之一,但在新、旧《唐书》中,唐初见传的仅燕王罗艺、郯国公罗仕信,不足以佐证罗氏在隋末具有参与开唐十六姓的能力。宗族强盛、发展不是一跃而蹴之事,要靠几代人的努力。据唐初罗氏墓志铭可知开唐几位将军,其中有三位在秦王李世民府,均出自罗氏姓族。从以上事例,可以推断,在南北朝还有许多有名望的罗氏家族被历史所湮没,如唐末罗隐墓志铭中提到的“拉虎输忠、功崇乔岳”的罗令望,就失考,唯有等待机缘巧合,后之能人再行补正。

罗    保,魏扶风太守,罗达之祖父(据巴渠伯罗达墓志铭)。

罗    渊,周极仪同汉阳伯,罗达之父(据巴渠伯罗达墓志铭)。

罗隐之,(吴越)天福四年(939)夏四月,玉笥山道士罗隐之赐号“希夷先生”。

在《南昌柏林罗氏族谱》中有许多学道的传说至今留传,其中罗文佑在《南昌县志》有载。

罗文佑:(晋)南昌人,父塘,与许逊学道,太康中(280-289)佑奉母之歙,采药黄山,结庐长春里,丹成,乘白狼去,人祠之。

由此传说中可知,罗文佑是一位医术高明的道人,亦可知晋朝时南昌罗氏中学道之盛。

南北朝时女性罗氏

罗太妃:清河文献王拓拔怿之母,居王母之尊二十余载。

罗皇后:孝静皇帝之皇后。(据罗鉴传,约534年)

罗王妃:长孙稚之妻,长孙稚庄帝初封上党王,罗氏即上党王妃。

罗郡君:韩延之的妻子,因子贵,赠西平郡君,为“夫人”。

罗皇后:西夏李纯佑之母,封号“章献领慈皇后”。

魏晋南北朝《罗氏族谱》中人物:(略)

隋 唐 五 代

一、隋朝

隋朝历史短暂,纪年仅38年,但在中国历史上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基本结束了诸侯争战局面,统一了中国,为盛唐打下了基础。在隋建国期间,罗达家族起了显着的作用,功封“巴渠伯”、持节行军总管、仪同大将军、齐州刺史。其家族奉晋朝罗尚为始祖,属罗氏襄阳郡望。

罗氏在隋朝有下列先人史册留名。

罗    荣:燕王罗艺的父亲,隋监门将军(从三品)。

罗令祖:唐开国县公罗君预之父,隋幽州镇将(从二品)。

罗季乐:根据唐秦王左右、陪戎副尉罗甑生的墓志铭,其父罗季乐,浙江阴山人,祖籍应与罗珦相同为襄阳,隋鹰扬郎将。铭文中附赞:竹符花绶,绛节琱舆,宠冠百城,威隆四镇。

罗    九江寻阳人,仕梁冠军将军,始兴太守,通直散骑常侍,南康内史、临蒸县侯。隋朝赐“义宁郡公”(从一品)。隋炀帝即位,授右武侯大将军(正三品),进授上大将军(从二品),行绛、晋、吕三州诸军事。赠柱国(正二品)、左翊卫大将军。谥曰壮。子仲安,官至上开府仪同三司(从三品)。《隋书》中为“周罗㬋”,今据“丰城曲江罗都督庙敕命”知宋朝之前已改回本姓“罗氏”。

附:宋朝“丰城曲江罗都督庙敕命”。

丰城曲江罗都督庙敕命

礼部状准,督省批送下:

江南西路转运使奏,据隆兴府(即南昌府)申,丰城县宣化乡耆宿胡文郁等状,伏睹本乡有庙曰:罗都督,世祀其神。盖陈(朝)临丞侯周法暠继子,本罗姓,因曰周罗侯。宣帝时(569-582),以军功授开远将军,除信雄将军,使豫章内史。民怀其惠,立石于曲江。子仲隐嗣守。

天圣、皇佑年间(1023-1049),丰城县知县章宿、陈肃,尝为修理,并抚其后,今者祈祷辄应皇帝敕诏祭享。忠臣已加封号重修,本部依奉,勘会去后据申来。

建炎三年(1129)正月六日,指挥先赐庙额本。今仍太常寺所申事理施行。伏候指挥,牒奉敕,

宜赐“功济庙”额。牒至准敕,故牒。

隆兴二年(1164)十一月

参知政事       王周行

据唐初翊卫神羽大都督罗端的墓志铭,其父穆,洛州洛阳人,祖籍湖南桂阳耒阳,,隋并州太原县令;铭文评阶:“蝗销火界,不留仁恕之车,凫□龙魏,遂胄尚书之履。”可见罗穆的先人中有任“尚书”之职的,可惜名讳无传。

二、唐朝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海外众多的“唐人街”便是明证。每当重大历史变革时期,总有罗氏杰出人物出现。“罗”是开唐十六姓之一,为盛唐的开创,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隋末唐初,燕王罗艺(正一品)在唐史中占有大量的篇幅及显着的地位,在中国军事史上,以惯用奇袭、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留下光辉的篇章。罗艺,字子延,襄州襄阳人,家京兆之云阳。隋时,以战功为虎贲郎将,后自立为幽州总管。武德三年(620年)奉表归唐,诏封燕王,食邑五千户。唐高祖李渊拜为左翊卫大将军,唐太宗即位,拜开府仪同三司。原赐姓李,后改回罗氏。

郯国公罗仕信(从一品)以十四岁少年,驰骋沙场,留下许多动人的传奇故事,以其为原型的“少年英雄——罗成”成为海内外华人家喻户晓的故事,“老黄忠、少仕信”成为中华民族一老一少的骄傲,罗仕信的画像由隋炀帝钦定入选内史:“炀帝遣使慰喻之,又命画工写须陀、士信战阵之图,上于内史。”罗仕信打败王世充,攻破千金堡,擢授绛州总菅,封剡国公。(从一品)据宋朝郑樵《通志朝氏族略》,罗仕信的另一名字为“罗德隽”,有赐李氏的记载,按惯例后代应已改回罗氏。

笔者从传世的典籍“唐朝墓志铭”中,发现有几位唐初封侯、二品罗氏将军,如左骁卫将军、上柱国(正二品)安山县侯罗君副(据周绍良藏拓本);铭文记:

义旗肇建,挺身降款,授上开府,寻为长枪马军副总管。竭力戎行,剪摧凶寇,授上柱国(正二品),又转授秦王(李世民)府骠骑将军,又转秦王府左一统军、左四府右车骑将军,封安山县子,寻进封安山县侯,食邑七百户。又迁太子左监门副率,寻授左勋卫四府中郎将,又转右卫右翊卫一府中郎将。定赏廉惠,誉高于段颎;抚巡将士,恩重于臧旻。以公志力昭果,干局沉济,诚表岁寒,效宣御侮,授壮武将军,守左绕卫将军,寻便即正。

罗君副的墓志铭中还有阐述罗氏历史的铭文:“升龙之族,有熊之胤。”点明罗氏是黄帝的后裔。“纵谍谋楚”歌颂“罗子国”大夫伯嘉,“掌玺仕晋”点及晋朝散骑常侍、侍中、廷尉罗含,“侍中”的工作即替皇帝掌管玉玺(皇帝印)。古人惜墨如金,短短数语,罗氏历史呼之欲出。

诩卫神羽大都督罗端(据北京图书馆藏拓本);铭文记:

(罗)含以文锋绮丽,晋烛中州;(罗)仁以武略纵横,鹰扬泽国;并腾芳青篆,绚美缃图,种德增华,像贤不绝。

君少怀慷慨,任侠自居,袭六郡之膏腴,倾动百金之价;飞一矢之神羽,妙穷七札之能。

以隋大业十一年(615)授朝散大夫。俄而戈穷牧野,胶没渚宫,君泪尽当涂,目开炎宇,送故之情既毕,惟新之命祗隆,于是有诏旌甄,复参仙卫。于贞观五年(631),授左翊卫大督(从二品)。

罗端的墓志铭亦提及文职先人罗含,尚武先人提及“罗仁”,职务为“鹰扬将军”。此罗仁是否字“令望”?待考。“族茂江皋”指明“族望”所在地,按上文提及罗含,据此推断祖籍应是湖南。

开国县公罗君预(从二品,据古文献室藏拓本);铭文记:

公姓罗,字君预,德州平原县人也。幽州纳款镇将令祖之子。去干封元年(667)诏授公士,至总章二年(669),因患,薨于私第。

墓志铭中称“薨于私第”,“薨”,其本义: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果毅将军罗承先(从二品,据周绍良藏拓本);由于墓志铭是为其夫人李柔而撰(笔者注:罗李夫人出身名门望族,不但有“名”而且有“字”,古代较罕见),铭文标题为“大唐前并州竹马府果毅罗承先夫人李氏墓志”,文中仅提及“适南阳罗承先”查《唐职官表》,“上府果毅都尉”从五品下,其妻子按例不能称“夫人”,仅能称“宜人”,由此推断,罗承先应有袭爵,而且爵位在“从二品”以上。因古代一、二品官员的妻子方能称“夫人”。

秦王左右、陪戎副尉罗甑生(从二品,周绍良藏拓本)。其铭文节录如下:

公讳甑生,阴山人也。昔贾谊腾声,不阶七命之重;终军诞秀,岂竟六极之先。虽名擅国华,地殊人望,尚延悲于当代,永贻恨于终古。

矧夫家承阀阅,代茂簪绚,松柏成行,芝兰克嗣,存诸图谍,讵烦覙缕。

公贵胄清华,芝庭礼让。天经地义,温清叶于无方;共寝同蔬,邕穆施于有政。情忘□辱,志逸江湖。纵偃止文场,凄迟笔海。浮云名利,不从羁旅之劳;息影林亭,自得逍遥之致。

起家秦王左右陪戎副尉,□□□□于丹□,镜知止于青编,脱落微班,优游衡泌。

又是一位“秦王左右”!加上左骁卫将军、上柱国(正二品)安山县侯罗君副,秦王李世民府至少有三位罗氏将军,但在新、旧《唐书》中这三位将军一点痕迹也没有,被历史埋没久矣。该还其历史地位,尤其应还其在罗氏历史上的地位!铭文中“家承阀阅”,“存诸图谍,讵烦覙缕”,说明罗甑生出自世家大族。此是笔者所见,最早有“罗氏谱牒”的文物记载。当然其祖父罗日光,秦州都督,父罗季乐,隋鹰扬郎将,肯定是“家承阀阅”。(笔者注:古时候,大官大家族大门口有两根大柱,左曰阀,右曰阅,用来张贴任命书、嘉奖令之类可光耀门庭的文告。后“阀阅”即作为“名门望族”之称)。

这几位开唐的将军,尤其唐太宗秦王李世民府的三位将军,进一步为史载“罗”为开唐十六姓之一的论断提供有力的佐证。(笔者按:这四位开唐将军,史、志、罗氏族谱无载,《中华罗氏通谱》将收录他们的墓志铭,还他们应有的历史地位)。

唐中期,出现襄阳男爵、京兆尹(首都最高长官)罗珦。逝世后,当朝宰相权德舆撰墓志铭,评价如下:

宏厚有局度,辩论通史事。敏而文,忠而能,力缘饰,桢干所居可纪。初结绶,满岁调于有司。会舅氏居,选部上其名于宰府,试言二篇,比兴菁华及宾曹邸,兼管书奏,下安陆应山,露布于朝,矢口雨下,含章迅发,介汉南也。

其在庐州当刺史时,离任后,郡人立德政碑,由唐朝杨凭撰文,以冉季、游夏比之,概略如下:

罗公牧庐江七年,政洽化淳,迁领寿阳。州之耋老韦挺等,永惟州尊,鞠我覆我之德,若非缙绅先生之言,刊他山之石,令一郡之人,入则瞻之,出则望之,则何以塞恋慕之思邪!于是同心上请,遂降中诏,谓凭尝载笔右史,请述徽烈。

公圭璋秀特,奕叶蟑冕。曾祖彦荣,皇朝同州长史。王父思崇,韶、睦、常三州剌史。烈考怀操,桂州兴安县令。

世以文学政事,扬历清贯淮海之郡。庐为大封;略阔而土田瘠,人产寒薄,井赋尤重。公由奉先公会而牧是邦。性严而不残,和而不流。仁可以育物得众,智可以丰财成财,勇可以荡邪去暴,寝处冉季之政,驰骋游夏之艺。

注:《全唐文》中留存有罗珦的墓志铭与德政碑,许多《罗氏族谱》的编纂者,没有机会见到《全唐文》,编罗氏远祖世系时出现错误,今据墓志铭、德政碑改之。

福建、江西观察使、散骑常侍、赠礼部尚书罗让。《唐书》有本传,“罗珦子让,字景宣,以文学蚤有誉。举进士,元和元年(806),宏辟贤良方正,皆高弟,为咸阳尉”。在《全唐文》中有文章存世。书写“襄州新学记碑”,米元章初效其作,宋丞相周必大《跋曾无疑所藏米元章贴》云:“元章初学罗让书,其后超迈入神,殆非侧勒弩真心趯策掠堕砾所能束缚也。”可见,罗让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京兆尹罗立言参与唐朝著名的“甘露之变”,参与李训与宦官仇士良的宫庭斗争,详见《新唐书》本卷“李训”传;《旧唐书》几乎全贬罗立言,但欧阳修编的《新唐书》对罗立言重新评价,比较公允,有功、有过、有缺点。《新唐书》有本传:“罗立言,宣州人。(安徽) 贞元末(758-804)擢进士,魏博田弘正表佐其府。改武阳令,以治剧迁河阴。(罗)立言始筑城郭,地所当者,皆富豪大贾所占,下令自筑其处,吏籍其阔狭,号于众曰:“有为如约,为我更完!”民惮其严,数旬毕。民无田者,不知有役。设锁绝汴流,奸盗屏息。可南尹丁公着上状,加朝散大夫。”《全唐文》中留有著作。

郡王罗好心;罗好心,左神策马军十将,封奉天定难功臣,新平郡王。(据《中国历史大辞典朝隋唐五代史》)。有资料称其为印度籍,《罗氏族谱》中未见其有后裔传衍,可能已认同其它支系。

据《遵义府志朝罗荣传》:“罗荣,字政卿,太原人。唐大历中(766—779年),夜郎叛,命(罗)荣帅师南征剿抚并行,蛮方永靖,朝迋遂即其地分封命世侯,播土编户,立差厘然画一。封六州都督、延边招讨使、太子太保、荣禄大夫。(罗)荣居播,建堂曰:忠爱。自为叙曰:余本太原人也。胡为而播人也哉。

播州古夜郎地也,自生民以来,长山深沟,彝种丛居,儵叛儵臣,时征时讨,秦皇之法莫格汉帝之教,难三战而无功,司马九争而败绩,信哉。西蜀之巨寇,诚哉。累朝之眼丁。”《遵义府志朝罗荣传》几乎就是罗荣的家谱,其世系清晰,历历可考。由于罗荣官至封“播州侯”,《遵义府志》中留存有大量有关罗荣家谱的史料,是笔者所见唐代最完善的、以地方志形式留传的《罗氏族谱》。其撰写的“忠爱堂序”是笔者所见存世最久的《罗氏族谱序》,“序”中记:

余初奉命麻阳,分符巴土,屡专征讨,数建奇勋,天子命我征彼鬼,方仗剑一呼,爰整师旅,搜桓赴之。猛才集哲,谋之善士,风声响应,如云如雨。效方叔之南征,仿渤海之北伐,凿山开道,剿抚并行,如赵营平之屯湟中,寇恂之治长社,渠魁十八恶显就枭,擒爪牙八万人,翕来归化。从前椎鲁之域,今变文物之区,辟土开强之业,亦庶乎其盛矣。繇是历镇七载,长官安抚,棋置星罗,编户立差,厘然画一。嗟乎,费十年汗马之劳,开千载难平之寇,功成身苦,臣志惟疎,表请还乡,愿终骸骨,天子曰:夜郎之地,累代荆榛,拓地开强,功力卓显,俾尔世侯,斯土以酬尔勋,仍赐尔铁卷一道,子孙世守斯时也。功着旗常,禄延菌裔,苟天之休,亦孔之硕矣。虽然创业固难,守成亦不易,尚非世德、世功、世忠、世孝,难守有道之长,是以君子之乎,善继述也。

余今年七十有六,来镇斯土二十有口(注:原文缺一字)年,后之带砺山河,与国共休戚者,皆自余今日始。

呜乎,亦可以览之,兴忠孝之思矣。

唐朝贞元十四年(798)正月望日

唐末五代初,处于改朝换代、社会大动荡时期,更是罗氏发杨光荣传统、大显身手的机遇,先后涌现父子封王的罗弘信、罗绍威。据《旧唐书朝罗弘信传》,罗弘信在唐末诸侯割据、烽烟四起之际,从一名普通的魏慱牙军军校,审时度势,自立为帅。他是罗氏历史中罕见的才智出众、胆魄过人的人物,在唐末,为罗氏历史书写了光辉的篇章。其自立为帅的过程,《旧唐书》中有准确、生动记载,本传云:

“罗弘信,字德孚,魏州贵乡人(笔者注:原籍湖南长沙,《湖南通志》有传)。曾祖秀,祖珍,父让,皆为本州岛岛军校。弘信少从戎役,历事节度使韩简、乐彦祯。光启末(885-887),彦祯子从训忌牙军,出居于外,军众废彦祯,推赵文王异权主军州事。众复 以为不便,因推弘信为帅。

先是,有邻人密谓弘信曰:“某尝夜遇一白须翁,相告云,君当为土地主。如是者再三。”弘信窃异之。及废文王异,军人聚呼曰:“孰愿为节度使者?”弘信即应之曰:“白须翁早已命我。”众乃环而视之,曰:“可也。”由是立之。”

罗绍威,罗弘信子(绍)威,字端已。文德初(888),援左散骑常侍(正三品),充天雄军节度副使。自龙纪至干宁(889-898),十年之中,累加官爵。弘信卒,袭父位为留后,朝廷从而命之。天复末(901-903),累加至检校太傅,兼侍中,长沙王。天佑初(904),授检校太尉,守侍中,进封邺王,赐号:“忠勤宣力功臣。”罗绍威继位为王,有守成之责,因自灭牙军,铸成大错,丧失称霸的实力,引为终身憾事。“铸成大错”的典故亦因其而来。但他不耻下士,与“十第不上”的“穷书生”罗隐《通谱》,为今天之《中华罗氏通谱》开先河。其家族逆取顺守,善述善继,《旧唐书》中对罗绍威评价如下:

(绍)威性明敏,达于吏道。伏膺儒术,招纳文人,聚书至万卷。每花朝月夕,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钱塘人罗隐者,有当世诗名,自号“江东生。”(绍)威遣使赂遗,叙其宗姓,推为叔父。隐亦集其诗寄之。威酷嗜其作,自己所为曰:《偷江东集》,凡五卷,令邺中人士讽咏之。

史臣曰:魏、镇、燕三镇不能制之也,久矣。兵强地广,合从连衡。爵命虽假于朝廷,群臣自谋于元帅。如史宪诚等五家,其初皆因此得之,其后亦因此而失之。盖不知取之以权,守之以仁,则远矣。若善继者,史氏、罗氏之二子有焉,其余不足观也。赞曰:

逆取顺守,古亦有之。如其逆守,灭亡必随。

史何韩乐,世数盛衰。足以为鉴,念兹在兹。

——旧唐书朝一百八十一卷。(罗弘信传)

由于罗弘信、罗绍威两代为王,按封建制度,荫及子孙,首先罗绍威的三个儿子得到实惠,并扩大至族人,所以在“周”字辈中涌现出不少人才。

罗绍威长子,名周干,字廷规,官至司农卿(从三品),娶梁太祖朱全忠二女,一曰安阳公主,早卒。一曰金华公主。

罗绍威次子,罗周翰字廷望,继为魏博节度使,(《通鉴考异》引《梁功臣传》云:周翰起复云麾将军(从三品),充天雄军节度留后,寻检校司徒,正授魏博节度使。检校太傅、长沙郡开国公罗周翰加特进,驸马都尉(正二品)。娶寿春公主,卒于官,年十四。

罗周敬,字尚素(注:又廷矩字),邺王绍威之第三子。周敬幼聪明,八岁学为诗,往往传于人口。因授同州节度使,加检校太保。长兴中(930—933),入为左监门卫上将军,四迁诸卫上将军。天福二年(937)卒,时年三十二。赠太傅(正一品)。

罗周岳,天福元年(936)十一月已亥,以太原县令(正五品上)罗周岳为左谏议大夫。(正五品上)天福八年(943)三月辛已,以东京副留守罗周岳为右散骑常侍。(正三品)开运二年(945)冬十月庚午,遣使太子宾客(正三品)罗周岳、使副太子右庶子王廷济册两浙节度使钱弘佐为守太尉。

罗周文,名沂,唐长庆中任沙县尉。捐建义恩寺,后成祠堂、学校。其子孙后代,涌现一批进士,其八世孙是从祀孔庙的宋理学家罗从彦。

名振天下的“唐三罗”诗人——罗隐、罗虬、罗邺。

据《唐才子全传》:“罗隐,余杭人。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然多所讥讽,以故不中第,大为唐宰相郑畋(音田)、李蔚所知。(罗)隐虽负文称,然貌古而陋。畋女幼有文性,尝观隐诗卷,讽咏不已,畋疑其女有慕才之意。一日,(罗)隐至第,郑女垂帘以窥之,自是绝不咏其诗。唐掌书记,广明中,因乱归乡里,节度使钱镠辟为从事。开平初(907—910),太祖以右谏议大夫(正五品上)征,不至。魏博节度使罗绍威密表推荐,乃授给事中(从四品下)。年七十余,终于钱塘(享年七十七)。(《涧泉日记》云:唐光启三年(887)),吴越王表奏为钱塘令,迁著作郎(从五品上)。天佑三年(906),充判官(从五品上)。梁开平二年(908),授给事中。三年(909),迁发运使(从四品下)。是年卒,葬于定山乡。金部郎中沈崧铭其墓。有文集数卷行于世。”逝世后,由沈崧,字吉甫,闽人,干宁三年状元,累官吴越国丞相撰写墓志铭。其铭文节选如下,开首即叙罗隐上源:

昔者,轩皇广运,锡其族以疏封。光武中兴,策有而复姓。两汉之后,三国以还,闾出令人,实惟顾族。吞禽叶梦,君章(笔者注:晋罗含)之位极泰山;拉虎输忠,令望(笔者按:笔者迄今只见罗令祖,未见到罗令望史实,待考)之功崇乔岳。暨乎永嘉南渡,封邑多迁,代不乏贤,世济其美,枝蕃派远,讵可编书。府君讳隐,字昭谏;曾祖讳仟,字童知,福州福唐县令。皇考讳古,应开元礼。

铭记文字优美,鉴于沈崧与罗隐关系较深,特撰双铭如下:

铭曰:轩辕负扆,盘石开封,姬朝相袭,荆楚附庸。乃文乃武,为光为龙,熏积馀庆,惟贤所锺。

又曰:家本新城,地临淅水,惟彼秀色,锺乎夫子。性直道古,艺高德美,退罢文场,荣归故里。

特别节录罗隐墓志铭,是沈崧叙述了罗氏历史,即罗氏是姬姓黄帝轩辕之后,罗子国附庸楚国。列举一文一武两位罗氏名人先祖——晋朝迋尉罗含,罗令望(朝代、官职待考)。

现在,罗隐的《昭谏集》、《诗集》、《诗选》不断再版,可见其影响之深远。时任中国共产党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引用罗隐的诗,教育全党,说明他的著作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可传为不朽!罗隐生前游历过祖国的山山水水,在各地方志中屡见记载,尤其在福建《闽都别志》中,罗隐的故事记载尤详。“乞丐身,皇帝嘴”的故事在各省志书、民间广泛流传,至今仍然脍炙人口,深富现代教育意义。

罗    虬,罗隐族弟,在《唐才子全传》中有本传

虬,词藻富赡,与族人隐、邺齐名,咸通间称“三罗”,气宇终不逮。广明庚子乱后­­。去从鄜州李孝恭为从事­­。虬狂宕无检束,时雕阴籍中有妓杜红儿­­,善歌舞,姿色殊绝,尝为副戎属意。会副戎聘邻道,虬久慕之,至是,请红儿歌,赠以缯彩。孝恭以为副戎所贮­­,从事则非礼,勿令受贶。虬不称意,怒,拂衣起,诘旦,手刃杀之­­。孝恭以虬激己,坐之。顷会赦,虬追其冤,于是取古之美女有姿艳才德者,作绝句一百首,以比红儿,当时盛传。此外不见有他作,体固凡庸,无大可采。《序》曰:“红儿美貌年少,机智慧悟,不与群妓等。余知红者,择古灼然美色­­,优劣于章句间。”其卒章云:“花落尘中玉堕泥,香魂应上窈娘堤。欲知此恨无穷处,长倩城乌夜夜啼­­。”情极哀切。初以白刃相加,今曰“余知红者”,虬实一狂夫也。且声律之道大爽­­,姑录为笑谈耳。

罗    邺,亦罗隐族弟,在《唐才子全传》中也有本传:

邺,余杭人也­­,家赀巨万。父则,为盐铁吏,子二人,俱以文学干进,邺尤长律诗。时宗人隐、虬,俱以声格着称,遂齐名,号“三罗”。隐,雄丽而坦率;邺,清致而联绵;虬,则区区而已。咸通中,数下第,有诗云:“故乡依旧空归去,帝里如同不到来­­。”崔安潜侍郎廉问江西­­,邺适飘蓬湘浦间,崔素赏其作,志在弓旌­­,竟为幕吏所沮。既而,俯就督邮­­,不得志,踉跄北征,赴职单于牙帐­­。邺去家愈远,万里沙漠,满目谁亲,因兹举事,阑珊无成,于邑而卒­­。

邺素有英资,笔端超绝,其气宇亦不在诸人下。初无箕裘之训­­,顿改门风,崛兴音韵,驰誉当时,非易事也。而跋前疐后­­,绝域无聊,独奈其命薄何?孔子曰:“才难”­­,信然。有诗集一卷,今传。­

《唐才子全传》中“唐三罗”为罗氏争得了很高的声誉,在罗氏历史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尤其邺王罗绍威与诗人罗隐、罗兖等领衔编纂《罗氏通谱》,全国罗氏形成三代以上的统一字辈,留下许多当时修《罗氏通谱》文献、诗歌,为《中华罗氏通谱》提供了详实的历史依据。唐代编纂全国规模的《罗氏通谱》一事,正史、有关典籍均有记载,传为千古美谈,对弘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当时五代十国的统一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据新版《家将演义》,唐朝的《罗家将》名列第一,收录有《隋唐演义》、《罗通扫北》、《粉妆楼记》,其原始收集、创作者主要是元、明大文学家罗贯中,他创作《三国演义》、《水浒传》、《罗家将》等为弘扬中华文化、激励罗氏后人,做出不朽的贡献。可惜他自己的身世却是个谜。学术界有“罗贯中研究会”,希望能早出公认的罗贯中身世的成果,了却“中华罗氏通谱”的缺憾。

各省、府、县地方志中,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资料很少,大部份引用正史资料,因此,散落在各种典籍中有关唐代罗氏人物资料,就很有参考价值,谨将知名者简述如下。

罗    淼,吏郎侍郎,参知政事,银青光禄大夫;罗元杲,神策军(御林军)将领、河阳节度使;罗思贞,仑曹将军;罗景庄,骁骑将军;罗璋,顾彦晖的将领;罗欢,宣义郎,左拾遗内供奉,岭南道朝集使,江南东道观察使,中散大夫兼御史中丞;罗承章,州首领;罗守忠,幽州长史薜楚玉裨将;罗浑擎,黄巢的将领;罗全德,后晋朝泌州刺史、宋开国元勋罗彦瑰的父亲;罗周恭:后唐同光中,明宗即位(926),周帅罗周恭辟(王易简)为掌书记;罗金山,刺史,业绩无考。

罗    顺,罗道琮祖父,兴州刺史;罗道琮,太常慱士;罗贯,被诬陷致死的河南知县;罗石头,亳州刺史;罗令纪,宁化开县知县;罗韬,辞南唐端明殿学士,创办“匡山书院”;罗泰,官至补阙;罗文信,御史,业绩无考;罗承锡,御史,业绩无考。罗玠,进士、御史。

罗塞翁,罗隐之子,善画羊,精妙卓伦;罗窗,善画龙虎;罗兖,诗人、礼部侍郎;罗浩源,诗人;罗方真,文人;罗颖,博涉经传、南唐进士,时人称“沂水先生”。

罗    向:庐州人,少贫困,常投福泉寺随僧饭。二十年间,持节归乡,书僧房云:二十年来此布衣,鹿鸣西上虎符归;故时宾从违前事,到与松杉长旧围;野老共遮官拜路,沙鸥遥认集屿飞;春风一宿琉璃殿,惟有琴声惬素机。由此可见罗向曾任有权“持节、怀虎符”的官职,后退隐林泉间。

罗公远:亦有说罗思远,其道术神话传说《唐书》有载:能自隐。帝学,不肯尽其术,试自隐,常余衣带,及思远共试,则验。厚赐金帛,然卒不得。帝怒,裹以幞,压杀之。数日,有中使者自蜀还,逢思远驾而西,笑曰:“上为戏何虐也!”此传说《四川通志》有更详细记载。

罗通徽:唐临晋人。少时采薪山中,阎寀见其骨相,以为可学长生之术,遂引之避迹五老山,学步虚绝粒。贞观中,传说一日忽雷震,地下青龙跃出,通微遂跨而登仙。(据《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少数民族见于《唐书》的有:

罗陀忽,贞元九年(793)七月,其王汤立悉与哥邻国王董卧庭,白狗国王罗陀忽,逋租国王弟邓吉知,南水国王侄薛尚悉曩,弱水国王董辟和……各率其种落诣剑南西川内附。

罗    诚:至德初,罗诚为戒成王。(义兵)被斩。罗没,吐蕃将领;

罗达干,回纥首领罗达干等率其众二千余骑,诣泾阳请降,(郭)子仪许之,率众被甲持满数千人。回纥译曰:“引来非恶心,要见令公。”(郭)子仪曰:“我令公也。”罗达干试太常卿。上赐宴于延英殿。共回纥一百九十六人。

罗氏女性代表人物:

夫人:襄州节度使赵匡凝妻、豫章郡君罗氏可进封燕国夫人。(据《全唐文》)

注:赵匡凝,唐蔡州人,字光仪。嗣父爵为襄州留后,甚有威惠。累迁捡校太尉兼中书令。昭宗天佑元年封楚王。

罗黑黑:开元间乐人,《朝野佥载》:西国进一胡人,善弹琵琶,(皇)上每不欲番人胜中国,乃置酒高会,使罗黑黑隔帷听之,一遍而得。谓胡人曰:此曲吾宫人能之。取大琵琶,遂于帷下,令罗黑黑弹之,不遣一字。吴来“弹白翎鹊诗”:君不见乎昆仑罗黑黑,开元绝艺倾一国。

注:罗黑黑为唐朝女艺人,为当时之中国树国威,为罗氏扬声望!

还有“罗钳吉网”的罗希奭,官至刑部郎中,外放任中部、始安太守。以用刑严称,据《唐刺史考》考证“罗希奭,坊州刺史。《元和郡县志》卷三,“坊州升平县”“天宝十二年(753)刺史罗希奭奏割宜君县西北三乡置。”知其任过坊州刺史。

从《新唐书》可看出,罗希奭死于杨国忠与安禄山的权臣派系斗争中。排除异已,不择手段,古时候,官场斗争你死我活,罗希奭失败后被钉死在州门。但其直系后代在唐末宋初又重新掘起,如罗济、罗兖、罗处约、罗贲等。不论其历史功过,隔朝代《宋史》中尚提其名讳,可见他有很大的历史影响。

注:罗希奭是鸿胪少卿张博济的堂外甥,而张乃中国十大奸相李林甫的女婿,如此疏远的亲戚关系,说他攀附权贵,从主簿一直升到刑部郎中,恐怕有点牵强!罗希奭能升到刑部郎中,应该主要是“为吏执法深刻。”为李林甫所用,大概是官场上排除异已的需要。但是,他对同党的义气却表现得十分突出。从京官流放始安当刺史为太守时,还极力包容张博济等人,以至被钉死州门。先不论其历史功过,仅就对朋友义气而言,罗希奭比那些卖友求荣者,何止强似百倍!所以,罗希奭的子孙,很快就重新掘起。

《罗氏家族》中隋唐朝主要人物:

罗    崱:史志无载,唐末人。但他是罗氏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吉安、吉水是宋、明期间罗氏人才的集中出现地,奉其为始祖。现在江西省一部、罗氏第三大省、湖南省几乎全部、福建、广东等省一部分,累计人数达百万计,均奉罗崱为始祖,其官职有“庐陵刺史”等说。据杨万里《诚斋文集朝罗氏万卷楼记》,断为晋之罗含、五代之罗隐的后代。明朝状元罗洪先亦断庐陵、秀川罗氏为罗含之后。

罗仪真:《罗氏族谱》中有任“盐铁史”的记载。

罗昌儒:唐昭宗时进士,任循州刺史。(据香港《豫章罗氏源流考朝罗公孟郊传略》,罗香林撰)

罗日侯:业绩不明,可查《至顺镇江志》。唐朝罗氏名人补遗。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