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st_002

中华罗氏发展简史

秦 汉 时 期

 

周末,古罗子国遗民大部分迁居至长沙罗县后,湖南罗氏率先名垂史册。在《湖南通志》中秦武陵令(注:查秦时武陵为郡,故罗君用应为武陵太守)罗君用及其两个子女首开秦代罗氏门阀。宋元丰间(1078—1085),敕封其子(佚名,有《罗氏族谱》称其名“珍”)孝感侯,封其女为孝烈妃。据南朝范晔《后汉书朝地理志朝长沙郡》,晋朝长沙相、散骑常侍、廷尉罗含的《湘中记》中云:“二妃之神”即罗孝女与孟姜女。可见敕赠“孝烈妃”在晋代或之前,“罗孝女”当已获此殊荣。

公元前244年,秦始皇三年,有罗妙容(祖籍地未见记载,不详)奏“宾云石仙”的典籍记载。说明秦代罗氏已有人从事艺术工作,并声名卓著。罗妙容是罗氏女性较早扬名者。古代女性,一般称“氏”不呼名,她有姓名存世,可见其来自世家大族,其琴艺造诣很深,在社会上影响很大,所以得以名垂史册。

据宋朝郑樵的《通志朝氏族略》,“大罗氏,周礼罗氏,掌罗鸟兽。秦有将军大罗弘(有姓氏书载‘洪’)”。即秦朝时尚有“以官为氏”的“大罗氏”见传。然而,秦以后国史、方志中均无“大罗氏”人物出现,其子孙后代应已改复姓“大罗氏”为“罗氏”。有的专家学者将“大罗氏”的历史作为罗氏早期历史,不甚准确。“大罗氏”应作为早期加入“罗氏”队伍的成员之一。“罗氏正史”应从“罗子国”并入楚国之后,“以国为氏”开始。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刘邦借势推翻了秦朝。在改朝换代的战争中,罗珠(族谱载其为罗君用之子)“从灌婴,定豫章,有功德于民,卒官”(《江西通志朝罗珠传》版本待补)。但他的官职失考。《罗氏族谱》有数说:治粟内史或大司农,官居九卿之一;豫章郡大农令,协助灌婴(注:时为列侯)建豫章城;大将、大臣。查罗氏族谱中有关罗珠文献,“大农令”说法依据较多。查“灌婴传”,其部将五人共斩项籍(羽),皆封列侯。五人之中有否罗珠,待考。据留传的碑志,罗珠为豫章郡“大农令”的可能性较大。因罗珠开启豫章罗氏郡望,在罗氏历史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因此,祈望专修秦、汉史的专家学者及罗氏贤能者予以关注、研究。

据明朝状元罗伦,秦上卿甘罗的后裔,去甘姓罗。以罗伦之学识,此说当可信。

汉代罗氏封侯、相者:

罗    横,四川人。在维护正统、反吕后的斗争中,因刺杀吕叔都有功,封列侯。

罗    邵,豫章南昌人。汉建安初,官为侍中,因护驾有功,封列侯。他是豫章南昌罗氏继罗珠之后,光大豫章罗氏阀阅的一位重要人物。然而笔者迄今所见,《罗氏族谱》均无记载,是一位被罗氏后人遗忘的封侯先人。《中华罗氏通谱》将收录其史料,还其在罗氏历史中应有的地位。

罗    怀,长沙人,为汉代梁国相。《中华姓氏大辞典》将其列为罗氏代表人物。许多较高质量的《罗氏族谱》序言中亦屡见其名,是第一位封“诸侯相”者(二千石,相当“正二品”)。

汉代元封间,长沙人罗宏任交州刺史,汉时交州下辖七郡,五十六个县。按汉职官制,郡太守即为“二千石”,其官职相当从二品官,“州刺史”相当“正二品”,是汉代身居高位的少数罗氏之一。

汉代,江西、四川、湖南、广东等省的罗氏开始崛起,晋代留传下来《华阳国志》等典籍中有多位罗氏先贤,如孝廉慱士、成都人罗衍;县令楷模、郫县人罗衡;广汉太守、湖北襄阳人罗蒙、牂柯太守、湖北襄阳人罗式;临海太守、湖南耒阳人罗彦;事母至孝、广东番禺人罗威;(《中国人名大辞典》说为“宋代人”,待考)果而好义、湖南耒阳人罗陵等。

在文化艺术方面,罗氏亦开始崭露头角。罗晖,宇叔景,东汉杜陵人,书法家。《四书体势》曰:“(晖)与张伯英并时,见称于西州,而矜巧自与,众颇惑之”。《书断》曰:“(晖)善草,着闻三辅”。

在经商办企业方面,《汉书朝货殖传》载,“罗裒,成都人,富可“赊贷郡国,人莫敢欺”。用现代语言说,罗裒是汉代一位极其成功的商人、企业家。

汉代,罗氏女性有四川蜀郡罗靖之女——罗贡留名。

《罗氏族谱》中亦留下数位汉代罗氏人物的名讳。由于正史、地方志中,汉代可资考证的史料太少,很难对族谱中汉代人物的官职进行考证,因此,留其名讳,有的适当加注、按。

罗居厚罗悉(注:官职有违历史常识,待考)。罗臣恭,任长乐少府等。罗诚,广西谏议大夫(注:汉时未见“广西郡”,待考)。罗征,南阳府太守(汉时仅见州、郡,未见“府”建制,待考)。罗达,光禄大夫(待考)。罗叶,官职有两说:开封府校尉、掌城门屯兵司马,累官太尉(太尉是全国军事最高长官,属三公之一,待考);武阳郡太尉。罗升,任宜州路主执院、升光禄大夫(注:汉无“路”的建制,待考)。罗季实,湖广通城令、东郡太守(待考)。罗霄,东吴安城郡大总管(湘赣交界之“罗霄”山脉,其命名可能与此位“罗霄”先贤有关,待考)。罗令恭,蜀汉折冲中郎将(待考),罗塘,族谱中无任职记载。罗文通,屡诏不起,因号“诏贤先生”等等。

由于民间族谱除世家大族外,大都是由乡间人士所修,其学识、经费、历史知识不足,写祖宗官职时屡有“拔高”现象。现代有人修族谱仍会“以讹传讹”,有些“拔高”的令本姓后代都不敢相信。因此,历代学者对有的族谱颇有微言。但对族谱也不能一概否定,采取“虚无主义”态度。笔者所见《秀川、桃林、竹溪罗氏族谱》就基本真实,任职官员至今可考,对正史、方志有不少补正作用。在那些类似“神话、演义”传说的背后,也可能存在某些真实的历史。如东汉末,豫章南昌人罗邵,官至侍中、封侯。汉代“侍中”只有出身世家大族的知识分子才有资格担任,证明在汉代,南昌确实有罗氏“姓族世家”存在。从《南昌县志》中得知“东坛”是历代罗氏人才集中出现地,“柏林”是自晋至今罗氏聚居地,晋代出过“一门忠孝”罗企生、罗遵生兄弟。罗邵是否东坛或柏林罗氏,有待考证。另外,现在重修的南昌《罗氏族谱》中为何没有“罗邵”及罗文通后裔宋代宰相“罗点”名讳?颇令人不解。清版《江西通志》在“罗珠”传记中加上“明,罗洪先家谱备述其事”。经查明朝状元罗洪先家谱,始祖断自唐朝罗崱,未见汉朝罗珠任何记载,不知当时《江西通志》编纂者是何用意。所遗憾者,宋代罗点支系编的《豫章罗氏世征集》失传,仅见《抚州府志》留书名。可能在汉代,豫章罗氏扬名者不够显赫,所以《史记》、《汉书》、《三国志》等正史、方志缺漏。汉代某些罗氏人物历史的缺憾,有待后之能者考订之。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