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订《豫章罗氏源流旧序》
罗训森
最近,有网友罗跃茂提供署名“罗应愚”的《豫章罗氏源流旧序》文章,从其原注看,宋罗点之子,真名应为“罗愚”。现考订如下。
一、与《罗点行状》记载的史实有异同
据《四库全书》版,宋,袁爕撰《罗点行状》(详见2007.5《中华罗氏通谱》):
公讳点,字春伯,姓罗氏。罗本熊姓,颛帝之裔也。春秋时,为小国,能抗疆楚,左氏传纪之。立国之地,即今襄阳之宜城。后徙南郡之枝江,子孙不忘厥初,因以国为氏。自秦汉至唐,虽时见于史策(册),然罕有功业宏大,名位显荣者,故莫详其世系。
1. 同者。该文叙述罗氏得姓渊源与《罗点行状》相似,应确认是罗愚所撰。
2. 异者。《罗点行状》明确载明:自秦汉至唐,虽时见于史策(册),然罕有功业宏大,名位显荣者,故莫详其世系。但该文中平添有关豫章罗氏世系,何据之有?
按古代惯例,父祖辈仙逝后,后人努力请当代名人撰墓志铭或行状,一为悼念先人;二为留下家族史料;三,为家族增光。作为罗点之子罗愚,与其叔罗熏是编修《江西罗氏世征集》(即《江西罗氏族谱》)的主要编者,其记载的史实、观点不可能与《罗点行状》相违背。
唯一的可能,该《豫章罗氏源流旧序》,系后人伪托,严重窜改了罗愚原文的史实及观点,并且,在罗愚的名字中,画蛇添足,加了个“应”字,令人啼笑皆非:“莫详其世系”,变成了汉珠公、晋塘公的后裔。
文中斜体加黑文字,应是后人窜改之处。
二、解释《江西罗氏世征录》失传原因
宋罗点之弟罗熏、罗点之子罗愚编修的《江西罗氏世征集》(即《江西罗氏族谱》)是中华罗氏谱牒史上重要文献,可是失传了。
《豫章罗氏源流旧序》的出现,似乎揭开了谜底:《江西罗氏世征集》中,记载的史实、观点,不符合某些罗氏后人的口味,他们干脆无视《江西罗氏世征集》。但罗点家族又确是罗氏中的名门望族,窜改罗愚的文章便是他们的首选。然而,《罗点行状》,保留在《四库全书》版宋袁爕的文集中,被2007.5,中国文史出版社版《中华罗氏通谱》收录,却是窜改者们始料不及、也是无法想象的。
此类窜改名人史料现象的恶习,至今仍存在,有的地方还很严重,仍然是民间谱牒编纂中的恶瘤。
三、《豫章罗氏源流旧序》标题有误
据《抚州府志》载:
《江西罗氏世征集》,编于宋德祐中,(1275—1276),合豫章通属各郡,自汉晋来,罗氏人物无不备载,时参知政事陈文龙为序。
《江西罗氏世征集》合豫章通属各郡,自汉晋来,罗氏人物无不备载。何等恢宏!但书名是:江西罗氏世征集,而不是豫章罗氏世征集!
在罗愚时代,在江西罗氏中,尚没有形成“豫章罗氏”这个理念!
注:参阅拙作:论豫章先生——罗从彦对形成罗氏“豫章郡望”的决定性作用
阅读原文: http://www.hualuoshi.com/?p=12913
因此,罗愚撰文的标题应为:《江西罗氏源流旧序》。
四、结语
族谱是我国历史文献三大支柱之一,在留下许多珍贵史料的同时,也留下很多缺憾!使用族谱资料,必须慎之又慎,否则,将出现严重史实偏差。
因此,我们倡导并率先执行:国史、地方志、族谱三结合。
宋罗愚一文,虽被窜改,但仍然是篇重要文章,为揭开《江西罗氏世征集》失传之谜,提供了可贵的线索。
重新学习、领会、贯彻、执行本会永远荣誉主席、开国中将罗元发,在2004.9.19,《中华罗氏通谱》首次北京座谈会上的讲话很有必要。
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上仰列宗,下对子孙,经得起历史检验。
2016.12.2 于福州
附一:《豫章罗氏源流旧序》
宋 罗愚
姓有由受,郡有由名。考予罗氏,系出祝融。夫祝融,乃黄帝之裔。帝母符宝生帝于轩辕之邱,姓公孙。帝之子昌意居长,为元妃所生,为姬姓。帝五世孙勾龙与勾芒,为颛顼后土,又称妘姓。则今之罗姓,即上古之公孙姓,姬姓,妘姓也。
黄帝建都于有熊曰有熊氏。颛顼迁国于高阳曰高阳氏。赤帝道绩夫三皇曰祝融氏。则今之罗氏又上古之有熊氏,高阳氏,祝融氏也。
至后世之所谓罗氏,自周初封为罗国,始居襄阳之宜城,继徙南鄭之枝江。春秋时,能抗兵于强楚,罗之名始见于经。
楚文王时,迁其后于长沙,罗之国终见于史。夫长沙在汩罗,汩水出豫章界,后嗣之世籍长沙,即其世籍豫章也。罗以国为氏始此,罗望豫章亦始此。迄今凡罗皆其后,以豫章为郡者,记著姓之初,明所由盛也。
以宣城为郡者,记受封之始,不忘所自也。此罗氏受姓名郡所由来也。若夫始祖,则莫始于黄帝。其四妃九子,众姬十六子,共二十五人,后嗣遍寰区,何独罗氏?而罗氏,元妃所生,实嫡派焉。虽年远世湮,尤可详记。第记有曰:大夫不敢祖诸候,诸候不敢祖天子,礼不容僭。
故叙黄帝以至珠公,而珠公为江右祖矣。珠公本长沙人,秦武陵令罗君用之遗孤,后仕汉大农令,筑兹豫章城,植斯豫章木,家此豫章沟。而江右之豫章,始有罗氏。
九世升公迁武阳。十三世瑭公赘柏林,三十七世守清公徙崇仁高垍。其后散居于崇仁,分自于崇仁,又当守清公为一世祖矣。
昔唐太宗时,奏天下谱牒,凡一百九十三姓,千一百六十一家,而吾罗氏亦与首称焉。故吾家宗谱,较他族为加详夫。然溯封国之初,功在周室。稽大成之谱,官记清徽。则珠公为豫章始祖,而守清公亦为宝水始祖。嗣后或为迁基祖或为再迁基祖,莫不历历可明,班班可考。于是,知谱之会修于豫章者为大成,即知谱之会修于宝水者为小成。制序之余,诗生笔下,吟曰:
祖述豫章,谱集南唐,奕世其昌,源远流长。
宋 淳佑三年(1243年),原直宝谟阁翰林学士 季能 愚 敬撰
(《乐安县公溪罗氏九修族谱》)
原编者注:罗应愚 字端能,号北林。宋大学士、相国罗点公四子。官历铅山县丞、广西运判、擢朝请大夫、直宝谟阁学士。
附二:罗 愚
罗愚,字季能,崇仁人,(罗)点子,以遗泽补官,除籍田令。补外得兴国军。
陛辞陈三说:“以讲正学,亲忠贤为根本;以尊道,揆重言责为纲领;以奖忠正、显进退、褒介洁、崇节俭、省浮冗为规模。”上嘉纳,以“清勤”褒之。
至郡,值岁饥,赈恤有方,迁湖南宪。创雄楚军以弭寇。改广西运判,除盐法害民者。作“清勤堂”。高定子为箴表。端平圣训也。自号北林,卒年五十七。
人乎召除之命,十有五,而辞者十有一,出处裕如。真西山,魏了翁极称之。
——《抚州府志》
训森注:
在真德秀、魏了翁文集中留有记载,其主修谱时,邀他们为《江西罗氏世征集》撰序题词。可惜笔者未见其谱流传。
附三:罗 熏
罗熏,字章夫,崇仁人。文恭公(罗点)弟,端重纯正。
师陆象山,主静不妄语,象山示曰:著是去非,改过迁善,此经语也。非不去,安能著是;过不改安能迁善。自谓知非而不能去非,是不知非也。自谓知过而不能改过,是不知过也。真知非而无不能去其非;真知过而无不能改其过。人之患。患不知其非,不知其过而已。所贵乎学者在致其知以去其非,改其过也。
(罗)熏三复,置之座壁,与陆子门人陆持之辈相琢磨,而学日进。
乾道己丑(1169)补入太学,三试两优,除国子正。文恭以登宝位使金,辟充奏官正义相事,金人不能夺。转达大傅通判襄阳府兼荆湖制司机宜。未几,转江东运管。值兵兴制置邱崇牒给馈饷,粮道不绝。晋直秘阁,阶朝奉大夫,提点广东路刑狱、洗冤行部,不避权贵。浚桂、卢二水,修张九龄武陵墓。茶寇薄岭,将群众击却,民赖以安。子二,道,建阳令,进江西茶盐干官。从子愚。
原注:旧无传,见《江西罗氏世征集》,编于宋德祐中,(1275—1276),合豫章通属各郡,自汉晋来,罗氏人物无不备载,时参知政事陈文龙为序。
——《抚州府志》
阅读全文:http://www.hualuoshi.com/?p=14064
供稿、录入:罗训森 2016.12.2 于福州
You’ve really captured all the eseastinls in this subject area, haven’t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