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缘文化与地缘文化的取舍 ——与卢美松老师谈话随记

血缘文化与地缘文化的取舍

——与卢美松老师谈话随记

罗训森

今天上午,本人文史老师、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原馆长卢美松编审(正教授),在福州市闽都文化研究会办公室找我谈话,希望我接受下届“福建省历史名人研究会”会长的推举,办公地点在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内。

这确是一道难题。10.28,预计具有重大意义、作用的中华罗氏武夷山会议,召开在即,能临阵换将?

中国文史界历有师承关系,卢老师出面约谈,师情难却,又可正式登堂入室,完成“草根”至正规文史专家的华丽转身,吸引力不可谓不大。

回想2002年,本人在广东南雄当《中华罗氏通谱》主编之时,笔者在福建省絰委工作时的领导、干部处长、时任福建省南平市委书记的李川(后升任福建省副省长),邀我到南平办企业,因民间之事,婉拒好友盛情,心中不安呀。

李书记和卢馆长谈话中,有一个共同的理由:你是福建人,要为福建出力。是呀,地缘文化,家乡情结。

但我姓罗,唐朝诗人罗隐和邺王罗绍威主修《罗氏通谱》的国史记载,更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两次的重要选择,恍然大悟,在我身上,血缘文化的吸引力,大于地缘文化,取舍就这么定了:若熊掌和鱼,不可兼得,就当个“草根”的土专家吧。

                                                   2016.9.26

供稿、录入:罗训森    2016.9.26    于福州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