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血性”二字定为校训,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曾题赠“教泽世延”巨匾——罗辀重

罗辀重

 

罗辀重,字春驭,原湘乡县谷水白鹭湾人(现籍娄底市),生于1889年(清光绪十六年)八月十三日,殁于1950年4月6日清明节,享年61岁。留美归国后,终生从事教育事业,人皆热情地尊称“辀师”。

1900年,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高涨,他的父亲罗申田,字长裿,清廷委派去江南创办法政和将弁学堂,他在父亲“强国、武备、除外”等高尚风格熏陶下,从小勤学、爱国,有尚武精神。

1912年,父亲被叛将钟颖谋杀,辀师悲痛不已,西藏军民亦义愤填膺。翌年,辀重扶柩由川归葬。1914年,为报父仇,惩国贼,咬指血书上京。1915年(民国4年)3月19日大总统申令:“按新刑律第311条规定,将钟颖处以死刑。罗长裿死事惨烈,着交陆军部从优议血,并将生平事迹宣传史馆,以彰公道而慰幽魂……”。是年秋,辀师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就学教育。

1920年归国,鉴于中国贫穷落后,他认为“革命必先革心,救国必先救人”,乃辞官不仕,加捐田租百硕,以教育为己任。他深知父亲一生是一部血性历史,是热血的结晶品,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不是血性人,决难做到。他深深地感到当今社会,人心浅薄,太不血性。为了不辜负先烈设学改造社会之使命,把“血性”二字定为校训,作为惟一教人教己之方针。在一次“参赞公殉难纪念日”会上,他特地提出向社会向全体师生作释:“血性是什么呢?孙中山先生所称许之美德‘信义’二字,实可包括下来,可作两方面来讲:

“‘血性’是要‘诚’而‘愚’的,就是血性的人。非常本色,非常老实,一是一,二是二,心地光明,行为正大,决不虚伪,决不扯谎,决不欺诈,决不取巧,决不做阴谋;做错了事,能自己承认、决不嫁祸于人;答应人家的事,决不失信、决不失约。这不是血性是什么?

血性是‘为他’而不是‘为己’,就是血性的人。富于牺牲的精神,见义恐后,见利恐先,能刻苦,肯负责,对公家的事,能尽心竭力去做;他人有急难时,能尽力去救助;只要是信之所在,仁之所存,便一往无前,赴汤蹈火,百折不挠,决不畏难,决不退缩,也决不怕失败,这不是‘义’是什么?”

他认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只有把儿童教育好,将来才能担负建设祖国的责任,国家才有希望。他采用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开创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学说,重估五育价值(体、德、智、美、群),对乡村小学教育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他认为“儿童是主人,教师是公仆”;提倡“三血主义”,教师应为学生“磨血、呕血、耗尽心血”;“教师应当重视儿童,帮助儿童,为儿童服务,解除儿童困难。正如园丁之培植花木,打听花木一样,决不能反而去役使儿童,打击儿童,孔子讲的:‘先生馔,弟子服其劳’,只能行之于大学”。

他认为“教育之范围应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并不应仅指形式上施教与受教,且须包括平时言谈讨论,彼此知识交换,社会领导共事及种种模范作用,社会风气所尚,无异暗示趋向,间接关系远过于直接关系之重要”。“学校教育是造就人类生和价值,应为社会服务,为国民经济服务”。因而创办两年制特科班,下设农业科、养殖科、纺织科、应化科、木工科、文书科、社会科、地方自治人员训练科、人民团体书记训练科、图书管理训练科等,结业后,由学校向社会各部门介绍录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方面,改“周制为旬制”,废洋人崇拜耶稣主义,循古风,继我国唐代遇旬则休之沐之“旬休;二则旬制日期整齐划一,易于计算,每逢一日是开始日(一、十一、二十一),每逢十日为休息日,三十一日为特别日,举行全校性会议、比赛、外游、访问等大型活动;三则采用旬制,每学期可以增加学习时间五十余小时。

学习方法实行“导生制”,有利于师生及时交流思想,解难释疑,增广见识,致师生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学校特别重视学生自治工作,成立陶龛学生服务团、陶龛生产合作社、陶龛乡公所。开辟两个农场,工艺园地几处,作为特科班与中学实验班见习场所。各科教学实行课堂学习与课外实习相结合。反对死读书,读死书,从实践中求真知。

他主张课堂知识,必须通过课外活动来巩固和发展(即八十年代称之第二课堂教学)。设有三十多种课外专业活动小组,自由报名参加,直到掌握这门知识为止。

罗辀重的办学思想和教学改革,独具风格。抗日战争时期,他目睹国难深重,跃然奋起,发动师生组织抗日宣传队,跋山涉水,历全县重要城镇和农村宣传国难;成立募捐队,妇女慰劳团,联防自卫队。八年来一直开展献金、献鞋、献棉衣、棉背心,捐募“湘乡号”、“儿童号”飞机款;献棉衣、棉背心、捐募“湘乡号”、“儿童号”飞机遣常德战役佘程万部失而复得,罗辀重发动白鹭湾妇女昼夜赶制棉背心100件,慰问信200封,亲自携往常德劳军。陶龛师生之爱国热情,几致轰动全国,获得上海前线,绥远傅作义将军,常德余程万师长,薛岳省主席等军政首长的复电和表彰信,为我国乡村小学教育树立了新的典范,享有“北有行知,南有陶龛”之盛誉。

1933年秋,罗辀重被国民政府教育部邀请参加在山东济南召开的全国小学教育专家研究会,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曾题赠“教泽世延”巨匾,湖南省长赵恒惕题赠“敬教劝学”匾额。多次受到国民政府教育部、省教育厅、湘乡县教育局的表彰与奖励,成为一所驰名中外的乡村小学。

学校还发行《陶龛旬报》,遍及国内各省,远销印度、日本、欧美等国,与国内外教育家交流办学经验;利用旬报,揭发当时社会的种种黑暗现象。著名学者闻一多、李公朴在昆明惨遭暗杀,辀重义愤填膺,对特务横行无道,政府置若罔闻,深恶痛绝,利用报刊予以抨击。

1949年,湖南和平解放,他仍坚持办学。1950年,人民政府根据罗辀重毁家兴学和陶龛学校之教育特色,被作为特邀代表参加湘乡县第一次人民代表会议。未几,又代表湘乡县出席益阳地区教育行政工作会议。是年四月六日清明节,罗辀重受私人诬陷,愤而投水自尽。湘乡县长刘亚南和许多地下党员以及苏南区党委组织部长陈一诚等对辀师之死,惋惜不已,海内外知名人士和校友亦深感不平。

罗辀重从爱国出发,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将自己的一生,毫不保留地献给教育事业,真可谓:“挤出自己的血液,补救后一代”。其“血性”典范,永垂不朽。1979年被作为爱国教育家载入《湘乡县人物志》,1991年载入《娄底市志人物志》、《娄底市教育志》。1992年载入《湖南省志·人物志》。

1985-1986年,湘乡市、娄底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并拨出专款恢复陶龛学校,设小学部和中学部、兴建“罗辀重纪念馆”于小学部以示纪念,1994年,拟将罗辀重纪念馆搬迁娄底市城内,同娄底市文物保护所一同管理,扩大教育面和影响面。

肖惠    1993年7月于娄底

——《陶龛九十校庆文献》

来源:2007年版《中华罗氏通谱》    录入:罗训森     2016.8.12     于福州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