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国俊
罗国俊,字宾礽,号九峰,又号宗伯,是崱公31代孙。清乾隆己卯举人,己丑进士,钦点翰林庶吉士,历官礼部左侍郎,诰封荣禄大夫,《湘乡县志》及《国治志》均有他的简略记载。生于雍正十二年甲寅正月廿日亥时,寿六十六,嘉庆四年薨于官,归葬湘乡洞井塘。他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兄国兴凡四代受荣诰封,其妻黄氏诰封一品夫人,本人受诰鳞次。
初任翰林庶吉士;
二任翰林院检讨;
三任詹事府右春坊赞善;
四任詹事府右春坊中元;
五任翰林院侍讲;
六任翰林院侍讲学士;
七任詹事府少詹事;
八任詹事府少詹事;
九任内阁学士;
十任礼部右侍郎;
十一任礼部左侍郎。
罗国俊至今之所以闻名湘乡,固然与他受诰荣封的“四世其昌”大喜有关。同时,任职期间,他身在翰林院不忘乡里,为雍宗睦族,除他本族罗家边东岸罗氏族谱外,田心罗氏、家塘罗氏等族凡求其作序者,均亲作,至今谱刊昭然;特别是他聪敏过人,以“湘乡才子”著称,迄今犹然。
七岁时,他去舅父家玩,正碰上舅舅要去龚家办祭事,顺便带他同往就餐。席间,龚家有个读书人见他伶俐可爱,特意出联试试他,联曰:“龙共龚,两月朋,龚家作祭事,为何待亲朋?”谁知他稍加思索后即席对曰:“四维罗,夕夕多,罗汉请观音,客少主人多。”赢得满堂喝彩。这位学士带笑地翘出大拇指说:“不错!将来定大有出息。”
他进翰林院后,听说湘乡自建好文峰宝塔,连年正举可喜,就势在京城宣扬湘乡盛况,说湘乡四处多才子,好些种田的、手艺匠都爱吟诗作对。京里某些嫉妒他的人想乘机揭开谜底好为难他,专委一名学士来湘乡实地考察。罗国俊早就料到他们这一招,事先内定好司爷与他紧密配合演双簧,为湘乡人争光,并嘱咐他千万别露出马脚。
学士果然择日来湘乡,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烈欢迎,尽情给学士以快慰感。他来到夏梓桥顺口出联:“夏梓桥,插春苗,秋收冬藏。”快进城了,他见对门山上宝塔,吟联:“宝塔尖尖,四方八面七层”;见有雁飞掠涟水,作联:“七雁过江,数、数、数,三双一只”。出城后,由于陪从礼客嘉宾兴致浓,逆涟水而上来到永丰,又以船为题吟联:“歪板子,钉翘船,树正桅,赴科,走南走北。”学士满以为受到了热烈的礼待,又可以达到他们预定的目的,带兴归朝。
回京后,学士对罗国俊说:“你们湘乡人文明礼貌好客是真,但什么吟诗作对的人我倒没有见到,要
不然我每出一联,只见他们拍手叫好而没有对上下联呢?”罗国俊笑着说:“尊学士,那是你错怪了,他们乡下人怕见上官,对上了也怕前来献丑咧!其实他们都给对出来了呢。”他边吟原联边作对联:“夏梓桥,插春苗,秋收冬藏”对“东台山,唱西厢,南腔北调”;“宝塔尖尖,四方八面七层”对“玉掌平平,五指三长两短”;“七雁过江,数、数、数,三双一只”对“尺蛇进洞,量、量、量,九寸十分”,你在永丰出的联还是当地有名的篾匠应对的“弯竹子,破直篾,打圆箍,箍扁桶,装东装西”。学士反驳说:这是你对出来的呢。国俊说:学士,你太不相信我的话了,我哪里有这么快的反应呢?都是乡下人对出来的,我看了,你若不信,他们把信都写给我了,我进房里取来给你看好了。当国俊把司爷听到国俊的对联记录纸递给学士一瞧,弄得学士无法启口了,天衣无缝,不由得他不相信。这些趣联的存在,使“湘乡才子”罗国俊美名至今仍留在乡里。
罗厚德、罗国初收集整理
2002年11月
来源:2007年版《中华罗氏通谱》 录入:罗训森 2016.6.28 于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