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之王谢,罗不逊色 ——晋代,中华罗氏史略

晋之王谢,罗不逊色

——晋代,中华罗氏史略

罗训森

门阀制度,古代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形成于东汉,魏晋南北朝时盛行。中国古代官宦人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称“阀”,右边的叫“阅”,用来张贴功状,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

汉武帝以后,崇尚儒学,官僚多以经术起家。他们授徒讲学,门生故吏遍天下,形成一种社会力量,其子孙承家学,继续为官,久而久之,到东汉中叶出现了世代为官的大姓豪族。

晋之王谢,耳熟能详,那么,作为全国十八大姓的“罗”,在晋朝的表现如何?本文试述之。

一、开启名门——罗蒙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中国大地,上演《三国演义》,这时,在湖北襄阳,有一支罗氏,开始崭露头角,罗蒙,时任蜀国广汉太守。开启了晋之罗氏,“名门望族”之门。

二、兄弟阀阅——罗宪、罗式

 

罗蒙有两个儿子,罗宪、罗式。

据《晋书》,罗宪本传记载:

罗宪,字令则,襄阳人也。父蒙,蜀广汉太守。宪年十三,能属文,早知名。师事谯周,周门人称为“子贡”。

性方亮严整,待士无倦,轻财好施,不营产业。仕蜀为太子舍人,宣信校尉。再使于吴,吴人称焉。时黄皓预政,众多附之,宪独介然。皓恚之,左迁巴东太守。时大将军阎宇都督巴东,拜(罗)宪领军,为(阎)宇副贰。魏之伐蜀,召(阎)宇西还,(罗)宪守永安城。及成都败,城中扰动,边江长吏皆弃城走,宪斩乱者一人,百姓乃安。知刘禅降,乃率所统临于都亭三日。

吴闻蜀败,遣将军盛宪西上,外托救援,内欲袭(罗)宪。(罗)宪曰:“本朝倾覆,吴为唇齿,不恤我难,而邀其利,吾宁当为降虏乎!”乃归顺。于是,缮甲完聚,厉以节义,士皆用命。及钟会、邓艾死,百城无主,吴又使步协西征,(罗)宪大破其军。孙休怒,又遣陆抗助协。(罗)宪距守经年,救援不至,城中疾疫大半。或劝南出样柯,北奔上庸,可以保全。(罗)宪曰:“夫为人主,百姓所仰,既不能存,急而弃之,君子不为也。毕命于此矣。”会荆州刺史胡烈等救之,(陆)抗退。加陵江将军,监巴东军事、使持节、领武陵太守。

泰始初(265)入朝,诏曰:“(罗)宪忠烈果毅,有才策器干,可给鼓吹。”又赐山玄玉佩剑。

泰始六年(270)卒,赠使持节、安南将军、武陵太守,追封西鄂侯,谥曰烈。

初,宪侍宴华林间,诏向蜀大臣子弟,后问先辈宜时叙用者,(罗)宪荐蜀人常忌、杜轸等,皆西国之良器,武帝(司马炎)并召而任之。

——《晋书》卷五十七

在东汉末,晋初,罗宪文武全才,如一颗明星,晋烛罗氏。国史中,有大篇幅的罗氏传记,自罗宪始。

其子罗龚(或袭),官至给事中。

据《晋书》罗尚传,罗蒙的二儿子罗式,罗宪之弟,罗尚乃父,牂柯太守。兄弟阀阅,罗家大门口外的两根石柱,贴满了皇家赏赐的各种功状!

罗氏是襄阳名门望族,决非溢美之词。

罗宪成为开启罗氏“襄阳郡望”的开基祖,成为罗氏“武略”的代表性人物,为罗氏后人景仰,在开唐将军、李世民府仙卫罗端及著名诗人罗隐的墓志铭中,作为罗氏引以为豪的歌颂人物。

三、叔侄封侯——罗宪、罗尚

 

牂柯太守罗式之子罗尚,因父亲早逝,由伯父罗宪抚养,“枪杆子里出政权”,名门望族尚武,故罗尚传承了罗宪“武略”精神,在与流民李特的战争中,充分展示了才华,但其并未全面传承罗宪的崇高品德,性贪少断,史书对其颇有微词。本会初创成员之一,福建省社科院历史所副所长、博士研究员罗肇前是“三国志”、“晋史”专家,曾计划撰文,重新评价罗尚。

据《晋书》罗尚传:

罗尚,字敬之,一名仲。父(罗)式,牂柯太守。太康末(280~289),为梁州刺史。及赵廞反于蜀,(罗)尚表曰:“(赵)廞非雄才,必无所成,计日听守。(罗)尚少孤,依叔父(罗)宪,善属文。

荆州刺史王戎以(罗)尚及刘乔为参军,并委任之,其败耳。”乃假(罗)尚节,为平西将军(一品),益州刺史,西戎校尉。

性贪少断,蜀人言曰:“尚之所爱,非邪则佞,尚之所憎,非忠则正。富似鲁卫,家成市里;贪如豺狼,无复极已。”又曰:“蜀贼尚可,罗尚杀我。平西将军,反更为祸。”时李特亦起于蜀,攻蜀,杀赵廞。又攻(罗)尚于成都,(罗)尚退保江阴。初,(罗)尚乞师方岳,荆州刺史宗岱率建平太守孙阜救之,次于江州。岱、阜兵盛,诸为寇所逼者,人有奋志。(罗)尚乃使兵曹从事任锐伪降,因出密宣告于外,克日俱志,遂大破之,斩李特,传首洛阳。特子雄僭号,都于郫城。(罗)尚遣将军隗伯攻之,不克。俄而(罗)尚卒,(李)雄遂据有蜀土。

——《晋书·第五十七卷》

注:据《四川通志》怀帝永嘉四年(310)卒。《晋书·120卷·李特、李流传》中,有大量关于罗尚的资料。罗尚,以平西将军身兼益州、凉州两州刺史,西戎校尉,可谓大权在握。晋时全国分二十个州。另据隋巴渠伯罗达墓志铭,其奉罗达为先祖。尤见他罗氏后裔的影响。

先是,惠帝以凉州刺史罗尚为平西将军,领护西夷校尉、益州刺史,督牙门将王敦、上庸都尉义歆、蜀郡太守徐俭、广汉太守辛冉等凡七千余人入蜀。(李)特等闻(罗)尚来,甚惧,使其弟(李)骧于道奉迎,并贡宝物。(罗)尚甚悦,以骧为骑督。(李)特及弟(李)流复以牛酒劳(罗)尚于绵竹。王敦、辛冉并说(罗)尚曰:“(李)特等流人(流动移民),专为盗贼,急宜枭除,可因会斩之。”(罗)尚不纳。冉先与(李)特有旧,因谓(李)特曰:“故人相逢,不告当凶矣。”特深自猜惧。罗尚遣从事催遣流人,限七月上道。

(李)特遣阎式诣罗尚,求申期。(阎)式既至,见冉营寨冲要,谋掩流人,叹曰:“无寇而城,仇必保焉。今而速之,乱将作矣!”又知冉及李苾意不可回,乃辞(罗)尚还绵竹。(罗)尚谓式曰:“子且以吾意告诸流人,今听宽矣。”式曰:“明公惑于奸说,恐无宽理。弱而不可轻者,百姓也,今促之不以理,众怒难犯,恐为祸不浅。”(罗)尚曰:“然,吾不欺子,子其行矣。”式至绵竹,言于特曰:“(罗)尚虽云尔,然未可必信也。何者?(罗)尚威刑不立,冉等各拥强兵,一旦为变,亦非(罗)尚所能制,深宜为备。”(李)特纳之。

冉、苾相与谋曰:“罗侯贪而无断,日复一日,流人得展奸计。李特兄弟并有雄才,吾属将为竖子虏。”宜为决计,不足复问之。乃遣广汉都尉曾元、牙门张显、刘并等潜率步骑三万袭特营。罗尚闻之,亦遣督护田佐助元。特素知之,乃缮甲厉兵、戒严以待之。元等至,特安卧不动,待其众半入,发伏击之,杀伤者甚众,害田佐、曾元、张显,传首以示尚、冉。(罗)尚谓将佐曰:“此虏成去矣,而广汉不用吾言,以张贼势,今将若之何!”

于是六郡流人推特为主,……进兵攻冉于广汉。冉众出战,(李)特每破之。(罗)尚遣李苾及费远率众救冉,惮(李)特不敢进。冉智力既窘,出奔江阳。特入据广汉,以李超为太守,进兵攻尚于成都,阎式遗(罗)尚书,责其信用谗构,欲讨流人,又陈(李)特兄弟立功王室,以宁益土。(罗)尚览书,知(李)特等将有大志,婴城固守,求救于梁、宁二州。……

时罗尚贪残,为百姓患,而特与蜀人约法三章,施舍振贷,礼贤拔滞,军政肃然。百姓为之谣曰:“李特尚可,罗尚杀我。”

(罗)尚频为特所败,乃阻长围,缘水作营,自都安至犍为七百里,与特相距。

特之攻张征也,使李骧与李攀、任回、李恭屯军毗桥,以备罗尚。(罗)尚遣军挑战,骧等破之。(罗)尚又遣数千人出战,骧又破之,大获器甲,攻烧其门。流动次成都之北。(罗)尚遣将张兴伪降于(李)骧,以观虚实。

时(李)骧军不过二千人,(张)兴夜归,白尚,(罗)尚遣精勇万人衔枚,随(张)兴夜袭(李)骧营。李攀逆战死,骧及将土奔于流栅,与(李)流并力回攻尚军。尚军乱,败还者十一二。晋梁州刺史许雄,遣军攻特,特陷破之,进击,破(罗)尚水上军,遂寇成都。蜀郡太守徐俭以小城降,(李)特以李瑾为蜀郡太守以抚之。罗尚据大城自守。(李)流进屯江西,(罗)尚惧,遣使求和。

是时,蜀人危惧,并结村保,请命于特,特遣人安抚之。益州从事任明说(罗)尚曰:“特既凶逆,侵暴百姓,又分人散众,在诸村堡,骄怠无备,是天亡之也。可告诸村,密克其日,内外击之,破之必矣。”(罗)尚从之。

(任)明,先伪降特,(李)特问城中虚实。(任)明曰:“米谷已欲尽,但有货帛耳。”因求省家,(李)特许之。(任)明潜说诸村,诸村悉听命。还,报(罗)尚,(罗)尚许如期出军,诸村亦许一时赴会。

(太安)二年(303),惠帝遣荆州刺史宋岱,建平太守孙阜救(罗)尚。(孙)阜已次德阳,(李)特遣(李)荡督李璜助任藏距阜。(罗)尚遣大众奄袭特营,连战二日,众少不敌,(李)特军大败,收合余卒,引趣新繁。(罗)尚军引还,(李)特复追之,转战三十余里,(罗)尚出大军逆战,(李)特军败绩,斩(李)特及李辅、李远,皆焚尸,传首洛阳。……

特既死,蜀人多叛,流人大惧。(李)流与兄子荡、雄收遗众还赤祖,流保东营,荡、雄保北营。(李)流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益州牧。

时宋岱水军三万,次于垫江,前锋孙阜破德阳,获(李)特所置守将骞硕,太守任臧等退屯涪陵县。罗尚遣督护常深,军毗桥,牙门左汜、黄訇、何冲三道攻北营。(李)流身率(李)荡、(李)雄攻深栅,克之,士众星散。追至成都,(罗)尚闭门自守。(李)荡驰马追击、触倚予被伤死。……

(李)特起兵于蜀,承制,以(李)雄为前将军。(李)流死,(李)雄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都于郫城。罗尚遣将攻(李)雄,雄击走之。李骧攻犍为。断(罗)尚运道,(罗)尚军大馁,攻之又急,遂留牙门罗特固守,(罗)尚委城夜遁。(罗)特开门内(李)雄,遂克成都。……

时李离据梓潼,其部将罗羕、张金苟等杀离及阎式,以梓潼归于罗尚。尚遣其将向奋屯安汉之宜福,以逼雄,雄率众攻奋,不克。时李国镇巴西,其帐下文硕又杀国,以巴西降尚。雄乃引还,遣其将张宝袭梓潼,陷之。会罗尚卒,巴郡乱,李骧攻涪,又陷之,执梓潼太守谯登,遂乘胜讨文硕,害之。雄大悦,赦其境内,改元曰玉衡。

——《晋书》120卷·121卷·李特、李流、李雄等传

(王)戎遣参军罗尚,刘乔领前锋,进攻武昌,吴将杨雍、孙述、江夏太守刘郎各率诣戎降。

以(索)靖才艺绝人,宜在台阁,不宜远出边塞。武帝纳之,擢为尚书郎。与襄阳罗尚、河南潘岳、吴郡顾荣同官,咸器服焉。

(刘弘)时益州刺史罗尚,为李特所败,遣使告急,请粮。(刘)弘移书赡给,而州府纲纪以运道悬远,文武匮乏,欲以零陵一运米五千斛与(罗)尚。(刘)弘曰:“诸君未之思耳。天下一家,彼此无异,吾今给之,则无西顾之忧矣。”遂以零陵米三万斛给之。(罗)尚赖以自固。

陈敏寇杨州,引兵欲西上。(刘)弘乃解南蛮,以授前北军中侯蒋超,统江夏太守陶侃,武陵太守苗光,以大众屯于夏口。又遣治中何松领建平、宜都、襄阳三郡兵,屯巴东,为罗尚后继。又加南平太守应詹宁远将军,督三郡水军。

(李)兴,字隽石,亦有文才,刺史罗尚辟别驾。(罗)尚为李雄所攻,使(李)兴诣镇南将军刘弘求救。(李)兴国顾留,为(刘)弘参军而不还。(罗)尚白(刘弘),弘即夺其(李兴)手版而遣之。

(刘沈)迁侍中。于时,李流乱蜀,诏(刘)沈以侍中、假节、统益州刺史罗尚、梁州刺史许雄等以讨流。

——《晋书》

罗尚,在国史《晋书》中,占有很大篇幅,是中华罗氏在国史中,个人传记最长之人。

叔罗宪,西鄂侯,侄罗尚,夷陵侯,叔侄封侯,传为千古佳话。

四、太守踵门——罗崇、罗友

 

罗友,罗崇两兄弟,国史《晋书》中,无本传,但都有附传,罗友曾任广州、益州刺史,不但在本籍《襄阳县志》、《湖北通志》有传,《广东通志》、《四川通志》亦列传纪之。

襄阳罗氏为晋名门望族,同时,“源自习国,望出襄阳”的习氏,也是襄阳名门望族,门当户对,习罗联姻,就是当时现实。所以,在襄阳太守习凿齿的传记中,就有了有关罗崇、罗友兄弟的史实记载。

据《晋书》卷八二·习凿齿附传:

习凿齿,字彦威,襄阳人也。宗族富盛,世为乡豪。……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江夏相袁乔深器之,数称其才于温……

初,凿齿与其二舅罗崇,罗友俱为州从事。及迁别驾,以坐越舅右,屡经陈请。温后激怒既盛,乃超拔其二舅,相继为襄阳都督,出凿齿为荥阳太守。

——《晋书》卷八二·习凿齿附传

罗友,习凿齿之舅,少好学,不持节,性嗜酒。所遇不择士庶,人以为痴。在桓温府以家贫乞禄,许而不用,会同府有得郡者,(桓)温集僚佐饯之。(罗)友独后至,怪,问之,曰:昨奉教旨,旦出门,中路遇一鬼,人见揶揄,云:“只见汝送人作郡(刺吏),不见人送你作郡?”始怖,终惭,不觉成淹缓之罪。(桓)温虽笑其滑稽,心颇愧焉。后以为襄阳太守。累迁广、益二州刺史。在藩举其宏纲,不存小察,甚为吏民所安。卒于益州。

——《襄阳县志》

罗友,字它仁,襄阳人。少好学,不持节俭,始仕荆州,辟桓温府,从溋平蜀,(巡)按行蜀城,阙观宇内外,道陌广狭,植种果竹多少,皆默记之,曾无错漏。后为襄阳太守,累迁广、益二州刺史。在藩,举其宏纲,不存小察,甚为吏民所安悦。

——《湖北通志》

罗友,字它仁,襄阳人。少好学,性嗜酒,当其所遇,不择士庶。桓温常责之。友傲然不屑,始仕荆州,后在温府。以家贫乞禄。温虽以才学遇之,而谓其诞肆,非治民才,许而不用。后同府人有得郡者,温为席送别。友至尤晚,问之,友答曰:中路遇一鬼,人见揶揄云:“我只见汝送人作郡,何以不见人送汝作郡?”民始怖终惭,回还以解,不觉成淹缓之罪。温虽笑其滑稽,而心颇愧焉。后以为襄阳太守,累迁广(州)、益(州)二州刺史。在藩举其宏纲,不存小察,甚为吏民所安悦。薨于益州。

——《广东通志》,清同治三年重刊版

罗友,字它仁。襄阳人。博学能文。始从荆州刺史桓温,为其府掾。穆帝永和三年(347),随桓温入蜀灭成汉。后为襄阳太守,累迁广、益二州刺史。

——《湖北省志·人物志稿》

罗友东晋襄阳人,字它仁。少好学。性嗜酒,不拘小节,常伺人祠祭乞食。初仕荆州为从事,后在桓温府,晋穆帝永和初从平蜀。强于记忆,凡蜀城观宇道路梁竹等,至晋哀帝兴宁三年,犹能为桓温言之,曾无错漏。后为襄阳太守。累迁广、益二州刺史。举其大纲,不存小察,吏民安悦。

(《世说新语·任诞》)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注:罗友为晋代人(活动于公元340年左右)。据查《晋书·桓温本传》与罗含为同一时代人。罗含时任侍中。

罗友(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襄阳罗友有记功,从桓宣武平蜀,按行蜀城观宇内外道,陌广狭植种果竹,多少皆默纪之。后宣武漂洲,舆简文集,友亦预焉。共道蜀中事亦有所遗忘,友皆名列,曾无错漏。宣武验以蜀城阙簿皆如其言,坐者叹服,谢公云:罗友讵灭魏阳之后,在益州语儿云:我有五百人食器。家中人大惊其由来,请而忽有此物,定足二百五十沓鸟(注)晋阳秋曰,友字宅人,襄阳人,少好学,后在桓温府,以家贫乞禄,温虽以才学遇之,而谓其诞肆,非治民才,许而不用,后以为襄阳太守,累迁广益二州刺史。在藩、举其宏钢,不存小察、甚为吏民所安悦。薨于益州。

——《四川通志》

注:罗崇排前,理应为兄。从文中所述,可知罗崇、罗友仍兄弟,其一妹二姐嫁入习家。

罗崇,在《晋书》帝纪八·桓豁传中,有附传。

罗崇,襄阳人,竟陵太守,太和二年(367)任。(《湖北通志》)又据《晋书》桓豁传:“而南阳督护赵弘、赵忆等逐太守桓淡,据宛城以叛,豁与竟陵太守罗崇讨破之。”

晋海西公纪:“(太和二年),夏四月,慕容昁将,慕容尘寇竟陵,太守罗崇击破之。”

——《晋书》帝纪八·桓豁附传

注:曾任襄阳都督,见罗友传。

《广东通志》罗友传使用薨于益州表述,说明罗友官至封侯,但其爵位,待考。

罗崇、罗友兄弟,太守踵门,善于传承罗氏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为“襄阳罗氏”郡望,争得很大荣耀。

五、奠定望族——罗彦

 

临海太守罗彦,正史中虽无本传,但其曾孙罗含的成就,光宗耀祖,让我们知道罗彦在中华罗氏历史中的地位:奠定湖南耒阳罗氏“名门望族”。实际上,是罗氏“长沙郡望”奠基人之一。

没有罗彦官居太守之职,在晋代“门阀制度”下的罗含,纵有飞天本领,也不可能突颖而出,官至掌管玉玺的“侍中”、长沙相,位至极品。

六、晋烛中州——罗含

 

据《晋书》罗含传记载:

罗含,字君章,桂阳耒阳人(属荆州)也。曾祖彦,临海太守。父绥,荥阳太守。

含幼孤,为叔母朱氏所养。少有志尚,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自此后藻思日新。

弱冠,州三辟,不就。含父尝宰新淦,新淦人杨羡后为含州将,引含为主簿,含傲然不顾,羡招致不已,辞为不获而就焉。及羡去职,含送之到县。

新淦人以含旧宰之子,咸致赂遗,含难违而受之。及归,悉封置而去。由是,远近推服焉。

后为郡功曹,刺史庾亮以为部江夏从事。

太守谢尚与含为方外之好,乃称曰:“罗君章可谓湘中之琳琅。”寻转州主簿。

后恒温临州,又补征西参军。温尝使含诣尚,有所检劾,含曰:“公谓尚何如人?”温曰:“胜我也。”含曰:“岂有胜公而行非邪!”故一无所问。温奇其意而不责焉。转州别驾。

以解舍喧扰,于城西池小洲上立茅屋,伐木为材,织苇为席而居,布衣蔬食,晏如也。

温尝与僚属宴会,含后至,温问众坐曰:“此何如人?”或曰:“可谓荆楚之材。”

温曰:“此自江左之秀,岂惟荆楚而已。”征为尚书郎。温雅重其才,又表转征西户曹参军。俄迁宜都太守。及温封南郡公,引为郎中令。寻征正员郎。累迁散骑常侍、侍中,乃转廷尉、长沙相(从一品)。年老致仕,加中散大夫,门施行马。

初,含在官舍,有一白雀栖集堂宇。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年七十七卒,所著文章行于世。(《新唐书·罗含集》三卷)

从罗含传记中,其道德高尚,文章绮丽,深获当时学者及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尊崇。其“累迁散骑常侍、侍中,乃转廷尉、长沙相(从一品)”,官至一品。在“七十古来稀”的古代,“年七十七卒”,可谓长寿之哲人。“福、寿”两全,罗含一生可谓立德、立功、立言,功德圆满。

晋朝选任官员,实行的是“门阀制度”,即只有“名门望族”之子弟,方有任官职的机会。“曾祖彦,临海太守。父绥,荥阳太守”,罗含具备了这个条件,方有资格担任为皇帝管理“玉玺”(印章)的“侍中”职务。“侍中”之职,相当今之“中央办公厅主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罗氏,得姓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古“罗子国”,后被楚国所併,君臣百姓,怀念旧国,以国为姓。荜路篮缕,历尽艰辛,秦汉时代,尚属于休养生息时期,未出现杰出代表人物,因此,在《史记》、《汉书》、《后汉书》中,几乎没有罗氏人物的正史记载。

直至晋代,罗含文蹈,罗宪武略,中华罗氏方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崭露头角。

罗含是中华罗氏历史上,第一位官拜一品的杰出人物,开启罗氏“长沙郡望”之门,被尊崇为罗氏“长沙郡望”开基始祖人物。

据《大唐故翊卫大督罗府墓志铭并序》,罗端是河南洛阳人,官职为翊卫大督,从二品武将,其身后的墓志铭中,在追溯家族上源时,明确写明:

(罗)含以文锋绮丽,晋烛中州;(罗)仁以武略纵横,鹰扬泽国;并腾芳青篆,绚美缃图,种德增华,象贤不绝。

即身处河南的罗端家族,奉晋之罗含为祖先。罗端的祖父罗业,是南北朝时,周朝的官员。说明至少在南北朝,罗含在中华罗氏文化中,己有十分巨大的影响力,以至在墓志铭中,突破古代父、祖、曾,记载四代的限制,光宗耀祖,直书至“文锋绮丽,晋烛中州”的罗含!

据唐·沈崧撰《罗(隐)给事墓志》,罗隐是浙江人,官至四品给事中。古代,墓志铭撰文,有不成文、大家都遵守的等级格式,按其级别,在罗隐的墓志铭中,应不能超越父、祖三代,但罗隐例外,家族直溯晋之罗含、罗宪。

昔者,轩皇广运,锡其族以疏封;光武中兴,策有而复姓。两汉之后,三国以还,闾出令人,实惟顾族。

吞禽叶梦,君章之位极泰山;拉虎输忠,令望(已考证为罗宪)之功崇乔岳。暨乎永嘉南渡,封邑多迁,代不乏贤,世济其美,枝蕃派远,讵可编书。

根据罗含传记的史实,福州人、状元、吴越国的宰相沈崧,写出荟炙人口的对联,用上联歌颂晋之罗含:“吞禽叶梦,君章之位极泰山;

2012年12月24日,国内知名古文学研究的中青年专家、全国研究罗含最具权威的专家之一、鲍远航教授来到耒阳,用他厚实的文史功底、平实风趣的语言,将罗含——卒于耒阳的伟大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的个性、生平和成就,生动地描绘了出来。他说:

把罗含称为东晋第一才子并非名过其实。东晋政权建立后,当时中原的一些高门如太原王氏、琅邪王氏、诸葛氏、济阳江氏等大族都来到江南。这些家族在中原时就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也是当时在学术和文艺上影响最大的家族。因此,当时较著名的经学家、清谈家和文人仍多为北人。东晋时代学者和文人中,祖籍在长江中流而又久居其地的文人大约只有罗含,他是耒阳人。

七、一忠一孝——罗企生、罗遵生

 

江西南昌人罗企生,以“多才艺。初拜佐著作郎,以家贫亲老,求补临汝令,刺史王凝之请为别驾”,这在实行“门阀制度”的东晋,实属不易。

据《晋书》卷八九·忠义,罗企主本传载:

罗企生,字宗伯,豫章人也。多才艺。初拜佐著作郎,以家贫亲老,求补临汝令,刺史王凝之请为别驾。

殷仲堪之镇江陵,引为功曹。累迁武陵太守,未及郡,而桓玄攻仲堪,仲堪更以企生为咨议参军。仲堪多疑少决,企生深忧之,谓弟遵生曰:“殷侯仁而无断,事必无成。成败天也,吾当死以之。”仲堪果走,文武无送者,唯企生从焉。路经家门,遵生曰:“作如此分离,何不执手!”企生回马授手,遵生有勇力,便牵下之,谓曰:“家有老母,将欲何之?”企生挥泪曰:“今日之事,我必死之。汝等奉养不失子道,一门之中有忠与孝,亦复何恨!”遵生抱之愈急。仲堪于路待之,企生遥呼曰:“生死是同,愿少见待。”仲堪见企生无脱理,策马而去。

(桓)玄至荆州,人士无不诣者,企生独不往,而营理仲堪家。或谓之曰:“(桓)玄猜忍之性,未能取卿诚节,若遂不诣,祸必至矣。”企生正色曰:“我是殷侯吏,见遇以国士,为弟以力见制,遂不我从,不能共殄丑逆,致此奔败,亦何面目复就桓,求生乎!”(桓)玄闻之大怒,然素待企生厚,先遣人谓曰:“若谢我,当释汝。”企生曰:“为殷荆州吏,荆州奔亡,存亡未判,何颜复谢!”(桓)玄即收企生(入狱),遣人问欲何言,答曰:“文帝杀嵇康,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遵生),以养老母。”(桓)玄许之。又引企生于前,谓曰:“吾相遇甚厚,何以见负?今者死矣!”企生对曰:“使君既兴晋阳之甲,军次寻阳,并奉王命,各还所镇,升坛盟誓,口血未干,而生奸计。自伤力劣,不能翦灭凶逆,恨死晚也。”

(桓)玄遂害之,时年三十七,众咸悼焉。先是,(桓)玄以羔裘遗企生母胡氏,及企生遇害,即日焚裘。

——《晋书》卷八九·忠义

注:《晋书·殷仲堪传》亦有提及。

罗企生,字宗伯;东晋豫章郡(后新建县境内人)。少时多才艺,初拜著作佐郎,以家贫与便照顾双亲老人而求补临汝(今临川县西)县令。刺史王凝之请任其为别驾,殷仲堪镇江陵,荐引为功曹。后迁调为武陵太守,未就任而东晋割据者桓玄来攻,仲堪以企生为谘议参军。仲堪多疑少决,企生深为忧虑。仲堪走,文武官吏无人送,唯企生随从。弟遵生劝其留侍老母,企生挥泪曰:“尔等奉养吧,一门有忠有孝有何怨恨?”后被俘,东晋将领桓玄要求企生服从并许以官职,企生不屈从,遂于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十二月与殷仲堪死于桓玄起兵夺权之难,时年三十七岁。

罗企生,字宗伯,一字孟子,柏林人。

——〔民国〕魏元旷《南昌县志》,台湾成文出版社

罗遵生,字永伯,仕为著作郎,兄企生既被难,乃致政事母。后赠侍御史。

——《南昌县志》民国魏元旷,台湾成文出版社

罗遵生,东晋豫章人。罗企生弟。企生为殷仲堪谘仪参军,仲堪为桓玄所败,企生从走。路经家门,遵生有勇力,牵兄下马,曰:“家有老母,将欲何之。”抱之不释手,遂留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注:“一忠一孝”,罗企生、罗遵生兄弟,传为“忠孝文化”的佳话之一,但《江西通志》编者,对其兄弟忠孝行为,存有异议,略之。

八、忠义循良

 

在晋朝,既有“一忠一孝”的罗企生、罗遵生兄弟,见诸史册,也有其他罗氏,在2007.5,中国文史出版社版《中华罗氏通谱》“忠义循良”章节留名。

罗 可,晋人。性度宽宏。尝有窃刈其园蔬者,见而退避草间。又有攘杀其鸡者,携壶就之,尽醉而归。由是相诫无犯。(《尚友录》卷七)

,襄阳人。桓玄篡位,(桓)玄以桓希为梁州刺史,王异据涪,郭法戍宕渠,师寂戍巴郡,周道子戍白帝以防之。(毛)璩传檄远近,列(桓)玄罪状,遣巴东太守柳约之,建平太守罗述,征虏司马甄季之击破(桓)希等,仍率众次于白帝。

——《晋书》卷八一·毛璩附传

注:毛璩,时为益州刺史。与罗企生为同一时代人,罗企生即被桓玄所杀。

附:罗述史料

(柳)约之等闻(桓)玄死,进军到枝江,而桓振复攻没江陵,刘毅等还寻阳,(柳)约之亦退。俄而,(甄)季之、(罗)述皆病,(柳)约之诣(桓)振伪降,因欲袭(桓)振。

——《晋书》

罗 洞,江州别驾。(刺史属,约从四品)。贼将匡术以台城来降,为逸所击,求救于(温)峤。江州别驾罗洞曰:“今水暴涨,救之不便,不如攻榻杭。榻杭军若败,术围自解。”(温)峤从之。遂破贼石头军。

——《晋书》卷六七

注:温峤,持节、都督安北部诸军事。东晋时人。

九、将帅武勇——罗氏英豪

 

晋朝,罗尚强武,必有一批罗氏子弟兵。李氏“皇太后”罗氏,巾帼英雄,骁勇无比,从娘家带了一批罗氏族人从军,加之少数民族罗氏,晋代,罗氏将星灿烂,威振九州。

,龟兹国人。焉蓍国遣子熙归本国为王。(龙)云有胆气筹略,遂霸西胡,葱岭以东莫不率服。然持勇轻率,尝出宿于外,为龟兹人罗云所杀。

——《晋书》

龙云,西晋时焉蓍国王。龙安子。晋武帝太康中尝入侍。少而勇杰。乃立,为报父被辱之仇,袭灭龟兹王白山,遂据其国,称霸西胡,葱岭以东皆服。后为龟兹人罗云所杀。

——《晋书》、《中国人名大辞典》

罗英,晋时镇南大将军,侍中,都督,荆、梁二州诸军事,荆州牧,梁州刺吏甘卓之参军。“王敦称兵,遣使告卓,卓乃伪许。”“遣参军司马赞、孙双奉表诣台,参军罗英至广州,与陶侃克期。”

——《晋书》卷七十“甘卓传”、《湖北通志》(清光绪版)

注:时为晋大兴初(318—321)。王敦作乱,约在323年。

罗凯,李雄子(李)许将。冬十月,李雄子期杀李班而自立。班弟许与其将焦会、罗凯等并来降。

——《晋书》卷七

罗恒,李雄将。咸和二年(327)正月,宁州秀才庞遗起义兵,攻李雄将任回、李谦等。(李)雄遣其将罗恒、费黑救之。

(李)寿阴与长史(六品)洛阳罗恒、巴西解思明共谋据成都,称藩归顺。……(罗)恒与(解)思明及李奕、王利等劝(李)寿称镇西将军、益州牧、成都王。……改元为汉兴,以董皎为相国,罗恒、马当为股肱。

——《晋书》卷七、一百二十一

公元三二七年丁亥正月,东晋帝国(首都建康)朱提郡长杨术,跟成汉(前蜀)帝国将领罗恒,在台登(四川省冕宁县)会战,杨术兵败,阵亡。

——《八王之乱》

罗特,罗尚之牙门将。罗尚遣将攻(李)雄,(李)雄击走之。李骧攻犍为,断(罗)尚运道,(罗)尚军大馁,攻之又急,遂留牙门罗特固守,(罗)尚委城夜遁。(罗)特开门内(李)雄,遂克成都。

——《晋书》卷一百二十一“李雄附传”

罗羕,李离之部将。时李离据梓潼,其部将罗羕、张金苟等东离及阎式,以梓潼归于罗尚。

——《晋书》卷一百工十一“李雄附传”

史臣曰:李特世传凶狡,早擅枭雄,太息剑门,志吞并、洛,属晋纲之落纽,乘罗侯之无断。

——《晋书》

罗准,李特部将。(李)特逆战不成,山险窘逼,众不知所为。罗准、任道皆劝引退,(李)特量荡必来,故不许。

——《晋书》卷一百二十

罗寅,李雄将。建兴五年(317),李雄使其将李恭、罗寅寇巴东。

——《晋书》卷五

罗敦,镇军。罗敦将外军四万迁广侯辰谷。

——《晋书》卷一百二十五

罗琦,据《华阳国志》,与罗尚为同一时代人,晋罗尚时,为巴郡太守。永嘉六年(312),龙骧将军、江阳太守(犍为)张启与广汉罗琦共杀(王)异。(张)启复行三府事,罗琦行巴郡太守。

(赫连)勃勃遣兄子(罗)提攻陷定阳,执北中郎将姚广都。勃勃遣兄子(罗)提侵南阳。

——《晋书》

十、其他人物

 

在仙道方面,晋代罗氏不在人后,尤以南昌柏林罗氏为最。罗塘道术高明,虽不见经史,但在当地名闻遐迩。其子罗文佑,《南昌府志》予以记载。

安徽黄梅人罗致福,留下传奇故事,竟录入《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罗文佑,(晋)南昌人,父塘与许逊学道,太康中(280—289)佑奉母之歙,采药黄山,结庐长春里,丹成,乘白狼去,人祠之。

——《南昌府志》

罗致福,晋黄梅人。修道于县北凤台观。传尝以丹与自称为病龙之老人疗疾。后于观池中濯足,龙负之,飞升而去。(《嘉庆重修一统志》卷三四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罗文通,江西南昌柏林人,寡欲无求,廉退自守,隐居避乱,著一十四篇之书,力学训徒,学八百之众。苟全性命於乱世,不求闻达於诸侯。有若高士,自宜褒崇。今南昌尉梅福,已封:吏隐真人。文通之行,梅仙之流,而应徵不仕者也。可封文通:大罗悟道溥通徵君,并修罗山书院额。

——《罗氏族谱》

十一、李雄之母——“罗太后”

 

晋代,流民李特曾在四川起事,其夫人为罗氏,其祖籍何处不明,她英勇善战,从娘家带来众多罗氏族人,在李氏军队、政权中,起到重要作用。其子李雄当“皇帝”后,她便是第一位的罗氏“皇太后”。

据《晋书》卷一二一·李雄等附传:

李雄,字仲俊,(李)特第三子也。母罗氏,梦双虹自门升天,一虹中断,既而生(李)荡。后罗氏因汲水,忽然如寐,又梦大蛇绕其身,遂有孕,十四个月而生(李)雄。常言吾二子若有先亡,在者必大贵。(李)荡竟前死。(李)雄身长八尺三寸,美容貌。少以烈气闻,每周旋乡里,识达之士皆器重之。有刘化者,道术士也。每谓人曰:“关、陇之士,皆当南移,李氏子中,惟仲俊有奇表,终为人主。”咸和八年(333),(李)雄生疡于头,六日死,时年六十一,在位三十年。伪谥武帝,庙曰:太宗,墓号:安都陵。僭即帝位时追尊父(李)特曰景帝,母罗氏为太后。

——《晋书》卷一二一·李雄等附传

公元三O三年三月,罗尚派大营指挥官(督护)何冲、常深攻击李流。李荡的母亲罗女士,也在营中,听到消息,身披铠甲,率军抵抗,隗伯挥刀进击,砍中罗女士一只眼睛,罗女士血流满面,而豪气更高,奋战更勇。正巧,李流击败常深、药绅,率军回营,夹击何冲,何冲大败。

李特三子,长子始,字伯敬,为庶妻所生,李特起义后为武威将军。次子荡,少子雄,并正妻罗氏生。《常志》以荡为长子,改其为嫡出。

——《华阳国志》

注:抛开“正统”之说,罗太后可谓“巾帼英雄”。“血流满面,而豪气更高,奋战更勇。”寥寥数语勾画出她英雄气概,可惜未知其世系源流。仅知夫李特,子李荡、李雄。

十二、名媛淑女——罗夫人

 

晋代,罗氏既是“名门望族”,必出“大家闺秀”,襄阳太守习凿齿的母亲罗夫人,即是其中的佼佼者,为女性罗氏,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习凿齿,字彦威,襄阳人也。宗族富盛,世为乡豪。初,凿齿与其二舅罗崇、罗友俱为州从事。及迁别驾,以坐趣舅右,屡经陈请。(桓)温后激怒既盛,乃超拔其二舅,相继为襄阳都督,出凿齿为荥阳太守。

——《晋书·习凿齿传》

注:罗夫人为习凿齿之母。罗崇、罗友之姐或妹。桓温,东晋帝国最高指挥官(大司马)。

十三、结语

 

“门阀制度”形成于东汉,盛行于东晋。很多姓氏的郡望亦成型于晋代。因此,各个姓氏,对本姓氏在晋朝的表现极为关注。

在古“罗子国”的发祥地——襄阳,罗氏子孙,不负祖德宗功,最早出现“名门望族”。

蜀国广汉太守罗蒙,开启了“名门”,他的两个儿子罗宪、罗式,孙子罗尚,发扬光大,继往开来,叔侄封侯,成为襄阳的“名门望族”、阀阅之家。

以罗宪为杰出代表,罗氏第一个郡望——襄阳,被官方、世人所认可认同,载于唐·林宝《元和姓纂》之中。

临海太守罗彦,奠定了长沙罗氏“望族”基础。永嘉南度,“东晋第一才子”罗含,“文锋绮丽,晋烛中州”,再次奠定罗氏在晋朝的地位和影响力。

东晋,襄阳罗氏再次发力,出现罗崇、罗友两颗新星,进一步提高了罗氏襄阳郡望的声誉。

加上“一忠一孝”罗企生、罗遵生兄弟、忠义循良、将帅武勇、名媛淑女等各类型罗氏人物,至此:

含以文锋绮丽,晋烛中州;

仁以武略纵横,鹰扬泽国;

注:已考证“仁”,即罗宪,见开唐将军罗端墓志铭。

吞禽叶梦,君章之位极泰山;

拉虎输忠,令望之功崇乔岳。

注:已考证“令望”,即罗宪,见罗隐墓志铭。

罗含“文蹈”,罗宪“武略”,唐初、唐末名人,如福州人、状元、吴越国宰相沈崧撰写在罗隐墓志铭中的对族,令笔者信心十足地断言:

晋之王谢,罗不逊色!

阅读原文 http://www.hualuoshi.com/?p=11652

供稿、录入:罗训森     2016.5.4     于福州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