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244990

罗贯中塑造“罗家将”光辉形象之 史实依据 ——兼论“罗家将”精神,对罗氏家族企业的影响和作用

罗贯中塑造“罗家将”光辉形象之

史实依据

——兼论“罗家将”精神,对罗氏家族企业的影响和作用

罗训森

名闻遐迩的罗贯中,荟炙人口、华人男儿必读、美国西点军校的教科书《三国演义》作者。

实际上,他创作了一系列朝代的演义小说,其中《隨唐演义》和《罗通扫北》、《粉妆楼记》合编为《罗家将》,却鲜为人知。

笔者忝为《中华罗氏通谱》总编,亦在2000年,开始研究中华罗氏历史三年后,方知此史实,实有愧于:“罗贯中族人”

作为以历史为创作体材的小说家罗贯中,塑造了“罗家将”光辉形象,用艺术文学的形式,总结、归纳了罗氏特色文化之一——“罗家将”精神。

罗贯中创作《罗家将》,以隨唐罗氏历史为背景,罗氏主要代表人物:以真名创作的燕王罗艺;以少年英雄、剡(郯)国公罗仕信为原型的罗成;以另一位少年英雄、罗喉为原型,塑造的罗通;以燕王罗艺、利州都督罗寿兄弟为原型,塑造的罗焜、罗灿兄弟。

罗贯中创作《罗家将》,有何史实依据?

一、燕王罗艺家族

 

在《隨唐演义》中,燕王罗艺是以真名出现的,据《旧唐书》记载:

罗艺,(?-627),字子延,本襄阳人也。寓居京兆之云阳,父(罗)荣,隋监门将军。

(罗)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能弄矛肖(罗家枪的由来)。

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炀帝令受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度,督军于北平。(罗)艺少习戎旅,分部严肃,然任气纵暴,每凌侮于(李)景,频为(李)景所辱。(罗)艺深衔之。后遇天下大乱,涿郡物殷阜,加有伐辽器仗,仓粟盈积。又临朔宫中多珍产,屯兵数万,而诸贼竞来侵掠。留守官虎贲郎将赵什住、贺兰谊、晋文衍等皆不能拒,唯(罗)艺独出战,前后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什住等颇忌(罗)艺,(罗)艺阴知之,将图为乱,乃宣言于众曰:“吾辈讨贼,甚有功效,城中仓库山积,制在留守之官,而无心济贫,此岂存恤之意也!”以此言激怒其众,众人皆怨。既而旋师,郡丞出城候(罗)艺,(罗)艺因执之陈兵,而什住等惧,皆来听命。于是发库物以赐战士,开仓以赈贫乏,境内咸悦。杀渤海太守唐褘等不同己者数人,威振边朔,柳城、怀远并归附之。(罗)艺黜柳城太守杨林甫,改郡为营州,以襄州太守邓暠为总管,(罗)艺自称幽州总管。

宇文化及至山东,遣使召艺,(罗)艺曰:“我隋室旧臣,感恩累叶,大行颠覆,实所痛心。”乃斩化及使者,而为炀帝发丧,在临三日。窦建德,高开道亦遣使于艺,艺谓官属曰:“建德,开道,皆剧贼耳,化及弑逆,并不可从。今唐公起兵,皆符人望,入据关右,事无不成,吾率众归之,意已决矣,有沮众议者必戮之。”会我使人张道源绥辑山东,遣人谕意,(罗)艺大悦。武德三年(620),奉表归国,诏封燕王。

罗艺传承、发展古罗子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军事才能,让其在《中国军事家》一书中,为中华罗氏占有一席地位。

二、剡(郯)国公罗仕信

 

罗士信,齐州历城人也。大业中(605-618),长白山贼王簿,左才相,孟让来寇齐郡,通守张须陀率兵讨击。(罗)士信年始十四,固请自效,须陀谓曰:“汝形容未胜衣甲,何可入阵!”(罗)士信怒,重著二甲,左右双鞬而上马,须陀壮而从之。击贼潍水之上。阵才列,(罗)士信驰至贼所,刺倒数人,无敢逼者;须陀因而奋击,贼众大溃。(罗)士信逐北,每杀一人,辄劓其鼻而怀之;及还,则验鼻以表杀贼之多少也。须陀甚加叹赏,以所乘马遗之,引置左右。每战,须陀先登,(罗)士信为副。炀帝遣使慰喻之,又命画工写须陀、士信战阵之图,上于内史。

及须陀为李密所杀,士信随裴仁基率众归于(李)密,署为总管。使统所部,随(李)密战王世充。(罗)士信跃马突进,身中数矢,乃陷于世充军,世充知其骁勇,厚礼之,与同寝食。后世充破李密,得密将邴元真等。尽拜为将军,不复专重之。(罗)士信耻与为伍,率所部千余人奔于谷州。高祖以为陕州道行军总管,使图世充。及大军至洛阳,(罗)士信以兵围世充千金堡。中有大骂之者,(罗)士信怒,夜遣百余人,将婴儿数十至于堡下,诈言“从东都来投罗总管。”因令婴儿啼噪,既而佯惊曰:“此千金堡,吾辈错矣!”忽然而去。堡中谓是东都逃人,遽出兵追之。(罗)士信伏兵于路。俟其开门,奋击大破之,杀无遗类。世充平,擢授绛州总管,封剡国公(从一品)。

寻从太宗击刘黑闼于河北,有洛水人以城来降,遣(罗)士信入城据守。贼悉众攻之甚急,遇风雪,大军不得救,经数日,城陷,为贼所擒。黑闼闻其勇,意欲活之;(罗)士信词色不屈,遂遇害,年二十。太宗闻而伤惜,购得其尸,葬之,谥曰勇。

“老黄忠,少仕信”,罗仕信为中华罗氏“勇少年”,谱写新篇章。

三、开唐将军罗端家族

 

据《罗端墓志铭》载:

罗端,字文静,洛州洛阳人也。祖业,周司隶从事。甘嗜金□,冠平反于张隽;发挥霜简,超秦驳于勋祗。父穆,隋并州太原县令;蝗销火界,不留仁恕之车;凫□龙魏,遂胄尚书之履。

君少怀慷慨,任侠自居。袭六郡之膏腴,倾动百金之价;飞一矢之神羽,妙穷七札之能。

以隋大业十一年(615)授朝散大夫。俄而,戈穷牧野,胶没渚宫,君泪尽当涂,目开炎宇,送故之情既毕,惟新之命祗隆,于是有诏旌甄,复参仙卫。于贞观五年(631),授左翊卫大督。既而青云宦息,白首唐年,弋钓林泉,沉浮里闬。据腾眄克壮慷慨之情;稀杯励味,遂宽筋力之礼。兼以尤精法典,备穷沿革之规;雅好玄宗,深了筌蹄之旨。方期怡灵寿于玉步,玩彩孺于珠林,岂图孽羽游庭,珍丹奄然夜走:化童归梦,华露溘以晨危。以大唐麟德元年(664)十月六日,告终私室,春秋七十九。

罗端,李世民府中的将军,复参仙卫,任左翊卫大督,为罗氏“开唐”,提供有力佐证。

四、开唐将军罗君副家族

 

罗君副,字进成,齐州历城人也。若夫因生赐姓之基,命氏建邦之始,并备诸典册,无俟详焉。曾祖和,周中散大夫、冠军将军、济南太守;祖皓,齐亭山县令;并存恤鳏寡,推心厉物,吏畏其威,民怀其惠。父旷,本州主簿、朝散大夫。

公幼而骁勇,善运筹策,耻一夫之剑,蚩三冬之勤,贱枝叶之浮辞,存规矩之直行。义旗肇建,挺身降款,授上开府,寻为长枪马军副总管。竭力戎行,剪摧凶寇,授上柱国,又转授秦王府骠骑将军,又转秦王府左一统军、左四府右车骑将军,封安山县子,寻进封安山县侯,食邑七百户。又迁太子左监门副率,寻授左勋卫四府中郎将,又转右卫右翊卫一府中郎将。定赏廉惠,誉高于段颎;抚巡将士,恩重于臧旻。以公志力昭果,干局沉济,诚表岁寒,效宣御侮,授壮武将军,守左骁卫将军,寻便即正。

昔王济以才尚美茂,始莅此官;荀恺以智器明敏,方临斯职。比之于公,足为连类。方振英声,共金石而无朽;溘如朝露,随蒲柳而先凋。

以贞观十一年(637)七月遘疾,终于洛阳,春秋册有二。皇情轸悼,乃诏有司,葬事随由备办。以其年八月廿一日八日,葬于洛州洛阳县邙山之阳。

—《唐墓志铭》

注:上柱国(勋):正二品;左骁卫将军:正三品;开国侯:从三品。

罗君副,授上柱国,又转授秦王府骠骑将军,又转秦王府左一统军,又一位秦王李世民府中的将军,为罗氏“开唐”,再次提供有力佐证。

五、开唐将军罗甑生家族

罗甑生,阴山人也。昔贾谊腾声,不阶七命之重;终军诞秀,岂竟六极之先。虽名擅国华,地殊人望,尚延悲于当代,永贻恨于终古。矧夫家承阀阅,代茂簪绚,松柏成行,芝兰克嗣,存诸图谍,讵烦覙缕。

□祖日光,任秦州都督,谥曰盘和。公山川通气,圭璧凝姿,天优其才,人济其美。滔滔不测,若江海之纳川流;岩岩高峙,若山嶽(岳)之积厚地。

季乐,隋鹰扬郎将。竹符花绶,绛节琱舆,宠冠百城,威隆四镇。

公贵胄清华,芝庭礼让。天经地义,温清叶于无方;共寝同蔬,邕穆施于有政。情忘□辱,志逸江湖。纵偃止文场,凄迟笔海。浮云名利,不从羁旅之劳;息影林亭,自得逍遥之致。

起家秦王左右,陪戎副尉,□□□□于丹□,镜知止于青编,脱落微班,优游衡泌。悲夫!四游挥忽,千□倏□。香号返魂,居然莫致;药称不死,竟是空言。显庆四年(659)十二月十二日终于私第,春秋六十有四。

夫人康氏,幼贻门范,得规矩于自然;夙□□□,□婉顺于天性。贞襟霜净,秀质霞开,何言逝水沦波,悲泉落华。□□娥之窃药,攀月桂而忘归;类弄玉之登仙,奏风箫而永去。以仪凤二年二月终于章善里,春秋六十有九。

——《唐墓志铭》

罗甑生,秦王左右,陪戎副尉,又一位秦王李世民府中的将军,为罗氏“开唐”,三次提供有力佐证。

六、神策军(即御林军)将、河阳节度使罗元杲

 

罗元杲,神策军(即御林军)将,外放任河阳节度使。《通鑑》:广明元年(880)十一月,乙卯,以代北都统李琢为河阳节度使;辛未,以神策罗元杲为河阳。

——《唐方镇年表》

七、开隨元勋、仪同大将军罗达家族

 

罗达,字普达,代郡桑乾人,晋益州刺史罗尚之后也。自家形国,乃令望于成都,遇主有人,遂迁居于京兆。公乃魏扶风太守保之孙,周极仪同汉阳伯渊之世子。公实高措,自天降灵川岳,幼而壮气,长挟雄武,性好风云,便有将军之志。

起家即任太祖武元皇帝亲信,公以受重弓马,深意于六奇,尤尚干戈,遂布情于三略,因以陪驾并州,即便锋颖,于是,光前绝后,公有力焉。遂以战拔恒伦功殊赏异回。即蒙授都督,仍封巴渠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

寻转帅都督,以柱国燕文公作牧神州,尔日光选补公从事,既以劳效数彰,屡佥戎典,俄迁大都督。又从大驾平并邺,追高纬。公以勋超众,旅策遂不群,登即留兼齐州,仍任行军总管,岂直并州。郭汲,史著善政之名,蜀国葛侯,典美奇兵之称。

至大象二年,皇帝初兴霸业,位总三分,始令诸侯,仪形四海;以公先帝旧臣,特为密勿。诏授公仪同大将军,进爵为伯,增邑四百。及春宫创立,储卫须人,遂敕授公东宫右勋卫车骑将军。

公既内充心腹、外任股肱,便得无陋机权,于是,更增隆秩,则诏授太子右监门副率,仍转上仪同,铿锵入侍,是谓德臣。为辕门即充良将,但以浮生易促,沉化难留,遘疾不痊,掩归深夜。

公春秋六十有一,薨于京第。以开皇十六年岁次丙辰八月辛酉朔扩九日己酉,葬于大兴县浐川乡长乐里白鹿原。

——据《罗达墓志铭》

   罗达,仪同大将军,为隨一统南北朝,功勋卓著。

八、利州都督罗寿

 

罗艺弟,利州都督(从三品)。监门将军。

九、世袭播州侯罗荣家族

 

罗荣,字政卿,太原人。唐大历中,夜郎叛,命(罗)荣帅师南征,剿抚并行,蛮方永靖。朝迋遂即其地分封命世侯,播土编户,立差釐然画一。

封六州都督、延边招讨使、太子太保、荣禄大夫。(罗)荣居播,建堂曰:忠爱。自为叙曰:余本太原人也。胡为而播人也哉。

播州,古夜郎地也,自生民以来,长山深沟彝种丛居,倏叛倏臣,时征时讨,秦皇之法莫格汉帝之教,难三战而无功,司马九争而败绩,信哉。西蜀之巨寇,诚哉。累朝之艰。

余初奉命麻阳,分符巴土,屡专征讨,数建奇勋。天子命我征彼鬼方,仗剑一呼,爰整师旅,蒐桓赴之,猛才集哲,谋之善士,风声响应,如云如雨。效方叔之南征,仿渤海之北伐,凿山开道,剿抚并行,如赵营平之屯湟中,寇恂之治长社,渠魁十八恶显就枭,擒爪牙八万人,翕来归化。从前椎鲁之域,今变文物之区,辟土开彊之业,亦庶乎其盛矣。繇是历镇七载,长官安抚,棋置星罗,编户立差,釐然画一。嗟乎,费十年汗马之劳,开千载难平之寇,功成身苦,臣志惟疎,表请还乡,願终骸骨。天子曰:夜郎之地,累代荆榛,拓地开彊,功力卓显,俾尔世侯,斯土以酬尔勋。仍赐尔铁卷一道,子孙世守,斯时也,功著旗常,禄延苗裔,苟天之休,亦孔之硕矣。虽然创业固难,守成亦不易,尚非世德、世功、世忠、世孝,难守有道之长,是以君子之乎善继述也。

余今年七十有六,来镇斯土二十有口年,后之带砺山河,与国共休戚者,皆自余今日始。

呜乎,亦可以览之,兴忠孝之思矣。

唐贞元十四年(798)正月望日

原注:〔明〕进士何缨、罗秉信碑记云,(罗)荣因李唐播夷獠时出为中国患,荣以都督佥事唐之威灵以靖其地,没于官,子孙居于播、泸之刺,柳公批叙其首,详矣。按柳批,此序今无考。秉信碑文。余续蜀志,云:大历间政卿公靖播乱,卒于官,葬播南十里许,九平之原,俗呼总戎之墓,今尚存。

罗荣,“余本太原人也。胡为而播人也哉”,少数民族罗氏将帅,一生征战,封侯播州,为中华罗氏历史,再添光彩。

十、隨大将军罗喉

 

罗睺,字公布,九江寻阳人。(继父)法,仕梁冠军将军,始兴太守,通直散骑常侍,南康内史,临蒸县侯。

罗睺,年十五,善骑射,好鹰狗,任侠放荡,收聚亡命,阴飞兵书。从祖景彦诫之曰:“吾世恭谨,汝独放纵,难以保家。若不丧身,必将灭吾族。”罗终不改。

陈宣帝时(569-582),以军功授开远将军、句容令,后从大都督吴明彻与齐师战于江阳,为流矢中其左目。齐师围明彻于宿预也。诸军相顾,莫有斗心。罗睺跃马突进,莫不披靡。太仆卿肖摩诃因而副之,斩获不可胜计。

进师徐州,与周将梁士彦战于彭城,摩诃临阵堕马,罗睺进救,拔摩诃于重围之内,勇冠三军,明彻之败也。罗睺全众而归,拜光远将军、钟离太守。

十一年(579),授使持节,都督霍州诸军事。平山贼十二洞,除右军将军,始安县伯,邑四百户,总管检校扬州内外诸军事。赐金银三千两,尽散之将士,分赏骁雄。陈宣帝深叹美之。

出为竟陵太守,进爵为侯,增封一千户。除太仆卿,增封并前一千六百户。寻除雄信将军,使持节,都督豫章十郡诸军事、豫章内史。狱讼庭决,不关吏手,民快其惠,立碑颂德焉。(可惜此碑无存)

至德中(583-586),除持节,都督南川诸军事。江州司马吴民兴,密奏罗睺甚得人心,拥众岭表,意在难测,陈主惑焉。肖摩诃、鲁广达等保明之。外有知者,或劝其反,罗睺拒绝之。军还,除太子左卫率,信任愈重,时参宴席。陈主曰:“周左率武将,诗每前成,文士何为后也?”都官尚书孔范对曰:“罗睺执笔制诗,还如上马入阵,不在人后。”自是益见亲礼。出督湘州诸军事,还拜散骑常侍。

晋王广之伐陈也,都督巴峡缘江诸军事,以拒秦王俊,军不得渡,相持逾月。遇丹阳陷,陈主被擒,上江犹不下,晋王广遣陈主手书命之,罗睺与诸将大临三日,放士散,然后乃降。高祖慰谕之,许以富贵。罗睺垂泣而对曰:“臣荷陈氏厚遇,本朝沧亡,无节可纪。陛下所赐,获全为幸,富贵荣禄,非臣所望。”高祖甚器之,贺若弼谓之曰:“闻公郢、汉捉兵,即知扬州可知。王师利涉,果如所量。”罗睺答曰:“若得与公周旋,胜负未可知也。”

是年秋,拜上仪同三司,鼓吹羽仪,送之于宅 。先是陈裨将羊翔归于我,使为乡导,位至上开府,班在罗睺上。韩擒虎于明堂戏之曰:“不知机变,立在羊翔之下,能无愧乎?”罗睺答曰:“昔在江南,久承令问,谓公天下节士。今日所言,殊匪诚臣之论。”擒有愧色。其年冬,除幽州刺史,俄转泾州刺史,母忧去职。未期,复起,授幽州刺史,并有能名。

十八年(598),起辽东之役,征为水军总管。自东莱泛海,趣平壤城,遭风,船多飘没,无功而还。十九年,突厥达头可汗犯塞,从杨素击之。虏从甚盛,罗睺白(杨)素曰:“贼阵未整,请击之。”素许焉,与轻勇二十骑直冲虏阵,从申至酉,短兵屡接,大破之。进位大将军。

仁寿元年(601),为东宫右虞侯率,赐爵义宁郡公,食邑一千五百户。俄转右卫率。炀帝即位(605),授右武侯大将军。汉王谅反,诏副杨素讨平之,进授上大将军。

其年冬,帝幸洛阳。陈主卒,罗睺请一临哭,帝许之。缞绖送至墓所,葬还,释服而后入朝。帝甚嘉尚,世论称其有礼。时谅部余党据晋、绛等三州未下,诏罗睺行绛、晋、吕三州诸军事,进兵围之。为流矢所中。

卒。时年六十四。送柩还京,行数里,无故舆马自止,策之不动,有飘风旋绕焉。绛州长史郭雅稽颡咒曰:“公恨小寇未平邪?寻即除殄,无为恋恨。”于是风静马行,见者莫不悲叹。

其年秋七月,子仲隐梦见罗睺曰:“我明日当战。”其灵座所有弓箭、刀、剑,无故自动,若人带持之状。绛州城陷,是其日也。赠柱国、左翊卫大将军,谥曰壮。赠物千段。子仲安,官至上开府。

——《隋书》65卷·本传

罗喉,又一位少年英雄,“平山贼十二洞”,足以当《罗通扫北》的原型。“使持节,都督豫章十郡诸军事、豫章内史。狱讼庭决,不关吏手,民快其惠,立碑颂德焉”,堪称豫章罗氏精英

十一、幽州镇将罗令祖家族

 

公姓罗,字君预,德州平原县人也。幽州纳款镇将令祖之子。乾封元年(667)诏授公士,至总章二年(669),因患,薨于私第。夫人冀州孙氏,年登上寿,诏授汤阴县君;又授经城县君,又授万岁县君。

——《唐墓志铭》

注:镇军大将军:从二品;一品、二品官员的妻子称夫人。夫人授县君,其夫当为“县公”。

罗君预,幽州纳款镇将罗令祖之子,承父爵,官至二品以上,第四次佐证罗氏“开唐”。

十二、左神策马军十将、新平郡王罗好心

 

罗好心,左神策马军十将,封奉天定难功臣,新平郡王。

注:原籍印度,其后裔无考,恐已溶入罗氏各支系之中。

——《中国历史大辞典·隋唐五代史》

十三、太师、北平王罗弘信家族

 

罗弘信,字德孚,魏州贵乡人。曾祖秀,祖珍,父让,皆为本州军校。

弘信少从戎役,历事节度使韩简,乐彦祯。光启末(885-887),彦祯子从训忌牙军,出居于外,军众废彦祯,推赵文王异权主军州事。众复以为不便,因推弘信为帅。

先是,有邻人密谓弘信曰:“某尝夜遇一白须翁,相告云,君当为土地主。如是者再三。”弘信窃异之。及废文王异,军人聚呼曰:“孰愿为节度使者?”弘信即应之曰:“白须翁早已命我。”众乃环而视之,曰:“可也。”由是立之。

僖宗(874-888)闻之,文德元年(888)四月,诏加工部尚书,权知节度留后。七月,复加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右仆射,充魏博节度观察处置等使。龙强中,加检校司空、同平章事 ,封豫章郡公。

乾宁中(894-897),朱金忠急攻兖郓,朱瑄求援于太原。太原发军,假道于魏,令大将李存信屯莘县。存信御军无法,侵魏之刍牧,弘信不平之。

全忠复遣人谓之曰:“太原志吞河朔,回戈之日,贵道堪忧。”弘信乃托好于汴,出师三万攻存信,败之。太原怒,举兵攻魏,营于观音门外。汴将葛从周援之,屯于洹水。李克用子落落时为铁林军使,为从周所擒,乃退归。自是太原之师,每岁侵扰相、魏,魏人患之。

朱全忠方事兖郓,惧弘信离贰,每岁时赂遗,必卑辞厚礼答贶。全忠对魏使北面拜而受之曰:“六兄比予倍年已上,兄弟之国,安得以常邻遇之。 ”弘信以为厚己,亦推心焉。

弘信累官至检校太师,守侍中,临清王。光化元年(898)九月卒,年六十三,赠太师,追封北平王,谥曰庄肃。子(绍)威。

——《旧唐书》一百八十一卷

罗弘信,军人世家,勇于上进,敢于担当!抓住机遇,自立为王,光宗耀祖,泽庇子孙。

十四、子承父业,邺王罗绍威

 

罗弘信子(绍)威,字端己。文德初(888),援左散骑常侍(正三品),充天雄军节度副使。自龙纪至乾宁(889-898),十年之中,累加官爵。弘信卒,袭父位为留后,朝廷从而命之。天复末(901-903),累加至检校太傅,兼侍中,长沙王。天祐初(904),授检校太尉,守侍中,进封邺王,赐号:忠勤宣力功臣。

魏之牙中军者,自至德中(756-758),田承嗣盗据相、魏、澶、博、卫、贝等六州,召募军中子弟置之部下,遂以为号。皆丰给厚赐,不胜骄宠。年代浸远,父子相袭,亲党胶固。其凶戾者,强买豪夺,逾法犯令,长吏不能禁。变易主帅,有同儿戏,如史宪诚、何进滔、韩君雄、乐彦祯,皆为其所立。优奖小不如意,则举族被害。威惩其往弊,虽以货赂姑息,而心衔之。

(绍)威嗣世之明年(900),正月,幽州刘仁恭拥兵十万,谋乱河朔,进陷贝州,长驱攻魏。威求援于汴,朱全忠(梁太祖)遣将李思安屯于洹水,葛从周自刑、洛引军入魏。燕将刘守文,单可及攻汴军于内黄。思安逆战,大败之,追胜追蹑。从周也会掩击,复败燕军,斩首三万。三年,威引汴军攻沧州以报之。自是,威感全忠援助之恩,合从景附。

天祐二年(905)七月十三日夜,牙军裨将李公佺作乱,威仅以身免。公佺出奔沧州。自是愈惧,遣使求援于全忠,密谋破之。全忠遣李思安会魏博军,再攻沧州。全忠女,妻威子廷规,先是卒。全忠遣长直军校马嗣勋先兵千人,密于舆中,实兵甲入魏,言助女葬事。三年(906)正月五日,嗣勋至,全忠亲率大军济河,言视行营行于沧景。威欲因而出迎,至期,即假全忠帐下锐卒,入而夹攻之。牙军颇疑,坚请不出。威恐泄其事,慰纳之。是月十四日夜,率厮养百十辈,与嗣勋合攻之。时宿于牙城者千人,迟明杀之殆尽,凡八千家,皆破其族。魏军攻沧州者,在历亭闻有变,其将史仁遇拥之,保于高唐。六州之内,皆为仇敌,累月平之。威仕梁,数年后卒,年三十四,位至守太师,兼中书令,赠尚书令,谥曰贞壮。

(绍)威性明敏,达于吏道。伏膺儒术,招纳文人,聚书至万卷。每花朝月夕,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钱塘人罗隐者,有当世诗名,自号“江东生”。(绍)威遣使赂遗,叙其宗姓,推为叔父。隐亦集其诗寄之。威酷嗜其作,自己所为曰:《偷江东集》,凡五卷,令邺中人士讽咏之。

史臣曰:魏、镇、燕三镇不能制之也,久矣。兵强地广,合从连衡。爵命虽假于朝廷,群臣自谋于元帅。如史宪诚等五家,其初皆因此得之,其后亦因此而失之。盖不知取之以权,守之以仁,则远矣。若善继者,史氏,罗氏之二子有焉,其余不足观也。

赞曰:

逆取顺守,古亦有之。如其逆守,灭亡必随。

史何韩乐,世数盛衰。足以为鉴,念兹在兹。

——《旧唐书》一百八十一卷(罗绍威传)

十五、果毅将军罗承先

 

罗承先,河南南阳人。其夫人李柔有墓志铭传世。她是隋朝银青光禄大夫、卫州刺史的曾孙女。按当时“门当户对”联姻原则,罗承先亦应出身罗氏大家族。虽然,“果毅将军”的品位不高,但碑文中称李柔为“夫人”,则其夫官品位应在二品以上。按封建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官居一品、二品职务的人,其配偶方可称“夫人”,从而推断罗承先的官爵应来自“承袭”。其父兄、高曾祖待考。

——《大唐前并州竹马府果毅罗承先夫人李氏墓志》

十六、镇抚将军罗景庄

罗景庄,(庐陵)万安人。应武举,为参军兵马使。从曾元裕追寇,黄梅大捷,改招讨使。隶都统郑畋元戎下,巢寇殄平。时都头行营骁骑将军(从五品上),吉、虔二州有警,遂授敕镇。

——《江西通志》

随宰相郑畋,立下军功。为吉安罗氏第一位被典籍立传的将军。《江西通志》编者按旧志,均入元末豫章十代文献,略改定为唐时人,是也。今改附此。

十七、隨唐少数民族罗氏将领

罗殿王,昆明东九百里,即牂牁国也。开成元年(836),会昌中,封其别帅为罗殿王,世袭爵。

——《旧唐书》197卷·南蛮·西南蛮

罗没:宝历元年(825)五月,丁卯,湖南观察使沈传师奏“当道先配吐蕃罗没等一十七人,准赦还本国,今各得状,不愿还”。从之。

——《新唐书》

罗璋:大顺二年(891),东川顾彦郎卒,其弟彦晖立。十二月,宗涤败彦晖于楸林,斩其将罗璋,遂围梓州。

——《新五代史》卷六十三

罗守忠:开元二十一年(733),幽州长史薛楚玉遣裨将吴克勤、乌知义、罗守忠等率精骑万人讨契丹,官军不利,知义、守忠率麾下便道遁归。

——《新唐书》

罗承章:于是西原,环、古等州首领方子弹、甘今晖、罗承章、张九解、宋原五百余人请出兵讨承斐等,岁中战二百,斩黄乾、罗诚……七人。

——《新唐书》

罗浑擎:贼渠(黄巢将)罗浑擎设伏诈降,(高)仁厚遣将不持兵入谕其众,皆真降。浑擎诈穷而逸,吏执之,仁厚曰:“愚人不足语。”降众署皆得免。

——《新唐书》

罗恩贞:官左卫率府仓曹参军(正七品上)。太极元年(712),参与编辑《太极格》十卷。

——《新唐书》卷四十八

罗绎:浪穹诏,其王(罗)丰时死,子罗绎立。罗绎死,绎子罗望立,为浪穹州刺史,与南诏战,不胜,挈其部保剑川,更利剑浪。死,子(罗)望偏立。望偏死,子偏罗立矣。偏罗死矣,子罗君立。贞元中(785-804),南诏击破剑川,虏罗君,徙永昌,凡浪穹、邆睒、逗、施浪、㧾谓之“浪人”,亦称“三浪”。

——《旧唐书》197卷·南蛮·西南蛮

注:浪穹国王:罗丰、罗绎、罗望、偏罗、罗君。五代为王,归附大唐,委为浪穹州刺史。

罗诚:至德初,罗诚为戒成王。(义兵)被斩。

——《旧唐书》

罗达干:回纥首领罗达干等率其众二千余骑,诣泾阳请降,(郭)子仪许之,率众被甲持满数千人。回纥译曰:“引来非恶心,要见令公。”(郭)子仪曰:“我令公也。”罗达干试太常卿。上赐宴于延英殿。共回纥一百九十六人。

——《旧唐书》197卷·南蛮·西南蛮

罗全节:开元二十一年(733),王颉利发献女乐,又遣大首领多博勒达干朝贡。天宝十一载(752),册其王罗全节为叶护。

——《旧唐书》197卷·南蛮·西南蛮

罗利多(菩伽):章求拔国王。本西羌种。地八九百里,胜兵二千人。

——《旧唐书》197卷·南蛮·西南蛮

罗陀忽:贞元九年(793)七月,其王汤立悉与哥邻国王董卧庭,白狗国王罗陀忽,逋租国王弟邓吉知,南水国王侄薛尚悉曩,弱水国王董辟和……各率其种落诣剑南西川内附。

——《旧唐书》197卷·南蛮·西南蛮

众多少数民族罗氏将领,是“罗家将”精神,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十八、附:开唐十六姓

唐初开国元勋诸将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铁、舍利、董、罗、朱邪共十六姓被赐予李姓。

——2006年1月12日《东南快报·A7天下版》“中科院专家解读新版百家姓”

十九、结语

 

罗贯中熟读经史,战略战术,了然于胸,学者称其有“求王之才”,其创作的《罗家将》演义小说,以隨唐罗氏将帅为素材而创作,略为整理2007年中国文史出版社版《中华罗氏通谱》中的“王侯卿相”、“将帅武勇”章节,大量冰冷的史料,演化为罗贯中笔下栩栩如生的“罗家将”光辉形象!

罗贯中《罗家将》的创作,有丰富、翔实的罗氏将帅史料为依据。

罗贯中用艺术,总结、归纳的“罗家将”精神,不但是指导党政军罗氏精英的武器,更是指导罗氏家族企业发展、壮大的法宝。

罗氏家族企业,可效法“罗家将”家族,光宗耀祖。

燕王罗艺,湖北襄阳籍,父,罗荣,隋监门将军,弟,罗寿,利州都督,是家族罗家将。

剡(郯)国公罗仕信,山东济南籍,国史中虽没有“光宗耀祖”载明其父、祖、曾三代,但十四岁少年能披重甲上阵,百万军中,取上将首及,出身武学世家,应可合理推断,罗贯中将罗艺虚构为罗成之父,有其合理性。

开唐将军罗端,河南洛阳籍。祖父,罗业,周司隶从事。甘嗜金□,冠平反于张隽;发挥霜简,超秦驳于勋祗。父亲,罗穆,隋并州太原县令;蝗销火界,不留仁恕之车;凫□龙魏,遂胄尚书之履。

开唐将军罗君副,山东济南籍,曾祖父,罗和,周中散大夫、冠军将军、济南太守;祖父,罗皓,齐亭山县令;并存恤鳏寡,推心厉物,吏畏其威,民怀其惠。父亲,罗旷,本州主簿、朝散大夫。

开唐将军罗甑生,河南阴县籍。□祖(缺一字,应为“曾祖”,若是祖父,无缺字问题),罗日光,任秦州都督,谥曰盘和。公山川通气,圭璧凝姿,天优其才,人济其美。滔滔不测,若江海之纳川流;岩岩高峙,若山嶽(岳)之积厚地。

父亲,罗季乐,隋鹰扬郎将。竹符花绶,绛节琱舆,宠冠百城,威隆四镇。

开隨、仪同大将军罗达,山西太原籍,晋益州刺史罗尚之后也。魏·扶风太守罗保之孙,周·极仪同汉阳伯罗渊之世子。

开隨将军罗睺,江西九江籍。父亲,罗法,仕梁冠军将军,始兴太守,通直散骑常侍,南康内史,临蒸县侯。

北平王罗弘信,湖南长沙籍。曾祖,罗秀,祖父,罗珍,父亲,罗让,皆为本州军校。

子,罗绍威,邺王。

长孙,罗周岳,威胜军节度副使、右散骑常侍。

二孙,罗周敬,右金吾卫上将军。

三孙,罗周翰,云麾将军、长沙开国公、驸马都尉。

“罗家将”精神,成为中华罗氏特色文化之一,隨唐罗家将们用光辉业绩奠定基础,罗贯中艺术总结、归纳《罗家将》,功勋卓著!

创业需胆魄,发展拓市场,壮大必文化。

商场如战场,罗贯中用艺术文学形式倡导的“罗家将”精神,是罗氏家族企业必须传承、发展的文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当代价值。

罗贯作创作的《三国演义》、《罗家将》等小说,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杰出贡献,本会期待学术界、罗氏族人共同努力,弘扬、发展“罗学”,扩大“罗学”在海内外的影响力。

更祈盼罗氏族人,在“罗学”的分支——《罗家将》研究领域,做出中华罗氏特有的贡献!

阅读原文 http://www.hualuoshi.com/?p=11300

供稿、录入:罗训森     2016.4.10     于福州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