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为罗隐指点迷律的高人——罗尊师

罗尊师

 

罗隐在科场,恃才傲物,尤为公卿所恶,故六举不第。时长安有罗尊师者,深于相术。

隐以貌陋,恐为相术所弃,每与尊师接谈,常自大以沮之。及其屡遭黜落,不得已,始往问焉。

尊师笑曰:“贫道知之久矣,但以吾子决在一第,未可与语。今日之事 ,贫道敢有所隐乎?且吾子之于一第也,贫道观之,虽首冠群英,亦不过簿尉尔。若能罢举,东归霸国以求用,则必富且贵矣。两途,吾子宜自择之”。

(罗)隐懵然不知所措者数日。邻居有卖饭媪,见隐,惊曰:“何辞色之沮丧如此,莫有不决之事否?”(罗)隐谓知之,因以尊师之言告之。

媪曰:“秀才何自迷甚焉,且天下皆知罗隐,何须一第,然后为得哉!不如急取富贵,则老婆之愿也。”

隐闻之,释然。遂归钱塘。

——《旧五代史》“罗隐附传”

训森注: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当罗隐六举不第,沮丧至极,而深于相术的罗尊师却跳出相术的框框,因为罗隐的相貌实在不敢恭维,如果他相貌稍好的话,早就成了宰相郑畋的快婿。

加上罗尊师对当时的政局有相当深刻的了解,所以向罗隐建议东归,对发展更有益,事实果然证明罗尊师的真知灼见。

罗隐回归钱塘后,凭自己的实力加上罗绍威的推荐,终以55岁高龄从政22余年,成为唐末梁初的一代风流人物而名垂青史。

罗尊师,深于相术,必是当时长安的著名道士,在罗隐的人生道路选择上,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可惜仅知为罗氏的唐代精英之一,佚名了。

“高手在民间”,古今皆同。罗尊师、邻居卖饭的老太婆,他们的远见卓识,决断之力,胜过著名的唐才子罗隐。广开言路,罗隐采纳真知灼见,成就旷世英才,发人深省。

当代及后代罗氏精英,当以罗隐成名之史为鉴。

阅读原文 http://www.hualuoshi.com/?p=10763

来源:2007年版《中华罗氏通谱》    录入:罗训森     2016.3.16     于福州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