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从祀孔庙思想家罗从彦世系初研

宋·从祀孔庙思想家罗从彦

世系初研

罗训森

罗从彦,字仲素,宋南剑州沙县人。朱熹老师李侗的老师,其师承杨时,师生四人,皆从祀孔庙,为“闽学”开创、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谱写一段动人的佳话。

笔者忝任《中华罗氏通谱》总编二十年,收集、查阅过大量的《罗氏族谱》,而各国、各地区的《罗氏族谱》中,有一显著特点,公认:罗从彦是中华罗氏文化的最重要旗帜之一!

有的支系是“文化认同”罗从彦为先祖,有的更直接将罗从彦编入本支系的世系,造成罗从彦真实世系的众多困惑。

笔者已多次重调,族谱中的“名人效应”,不能一概斥为“妄攀阀阅”,应重视、强调族谱具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炎黄子孙,文化认同”之实质。但是,作为较专业的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有必要开展罗氏名人世系的“国史、地方志、族谱三结合”研究,以便为罗氏名人研究,提供翔实的家族、家学渊源的佐证资料。

一、福建沙县乾隆丙子谱罗从彦世系记载

 

(周文公第十二世)

从彦,神继长子,字仲素,号豫章先生,鲁国公(训森注:未见史志记载),谥文质。宋绍宗二年壬子特科进士,任广东惠州博罗县主簿。文集载升县尉,淳祐六年癸丑,经诸大臣具匾,奉旨从祀文庙。生宗神宗熙宁壬子年,卒绍兴乙卯,自广回十二月二十日,卒于长汀武平县,享寿六十四,葬延郡罗源里黄际坑,坐丁有图。延郡特祠在罗源峡,坐丙有图。沙县特祠在城西劝忠坊曲尺头,坐壬有图。配陈氏贤德孺人,生熙宁七年甲寅,卒乾道三年丁亥,葬罗坑头。

子一:敦叙。因叙早逝,以堂兄畸公次子彦温入继。

(训森注:罗从彦生平事迹详见2007.5,中国文史出版社版《中华罗氏通谱》“鸿儒彦士”等章节,宋理学家罗大经著《鹤林玉露》载其造访吉水罗竹谷,是否吉水人,待考)。

按照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编纂原则:世系篇尊重当地本支系族谱记载。名人祖籍屡有争议,罗从彦祖籍也存在激烈争议。但钦定《四库全书》代表国家级意见,《福建通志》代表省级意见,确认罗从彦为宋南剑州沙县人,今为福建省三明市沙县人。因此,从福建沙县乾隆丙子《罗氏族谱》中,追溯罗从彦的世系资料如下:

父:神继,世南公子,字克志,资敏好学,有盛名彰。淳祐元年,赠博罗县主簿,生宋庆历四年甲申,卒元符二年己卯,葬延郡罗源里上团坑,坐乾。配林氏赠孺人,生庆历七年丁亥,卒元符元年戊寅,葬罗源黄际坑。

子三:从彦(谥文质)、从奇、从兆(龙)

祖父:世南,文弼次子,号后山,配李氏,生宋天圣五年丁卯,继配龚氏,合葬罗源黄际坑,坐庚。子一:神(绅)继。

曾祖父:文弼,安中长子,字廷辅,生祥符二年己酉,卒治平三年丙午。配林氏,生祥符七年甲寅,卒熙宁二年己酉,合葬罗源石圳坑,坐乾。

子五:忠南、世南、世环、啟南、朝南。

高祖父:安中,觉公长子,字静叔,行五郎,登后周世宗显德四年丁巳刘坦榜进士,授德安府知府,任湖广佥判,赠中奉大夫,入名宦传。配王氏,封太恭人,合葬栖云寺后左侧砖冢坐乾有图。继邓氏,封太恭人,葬水南苦竹坑横廊头,乾山巽向。子四:文弼、文贵、文略、文韬。

支祖父:觉公,庆矩长子,字天民,号任齐,登宋真宗天禧三年己未科进士,任广德军司理,生宋端拱元年戊子,卒景祐二年乙亥。配刘氏,封太恭人,生淳化二年辛卯,卒庆历七年,合葬列东和龙坊中岭巷渡头大路下。坐甲有图。

子二:安中,居中。

六世祖:庆矩,熙载长子,行一大郎,官大中大夫,入名宦传,生唐天成二年戊子,卒宋天熙四年,葬洋溪兴化寺右侧,坐戌有图,配美氏恭人,葬白砂,丙山壬向。子三:觉,优敷,元吉。

五世祖:熙载,肄公次子,字毓厚,生唐景福元年壬子。配黄氏,生唐乾宁二年乙丑,卒年失考,合葬碧湖墓山坑窠头,坐丁向癸有图;继配刘氏,葬卄一都洋溪后底窠,坐庚向甲。子五:庆矩,会矩,天锡、天张、自如。

四世祖:肄公,吏伯长子,字宏业,又名大业,登唐中和四年进士,翰林院大学士,兼理文华殿。生大中戊寅年,卒天复辛酉年葬徐坊对门,土名翁墩岩后坑,虎山行龙,乾山巽向。配张氏夫人,生大中辛未年,卒文德戊申,卒葬上园罗源团乾山,继邓氏夫人,生失考,卒天复二年,葬碧湖甲山。

子三,熙甫,熙载,熙祚。

三世祖:吏伯,赠公三子,字必用,生唐太和癸丑年,唐进士,官至大中丞朝请大夫,卒乾宁丁巳年,配黄氏懿娘,生唐太和丁未年,卒光化庚申年,合葬永安贡川,土名长道州张坑尾乾山。子二:肄、潜。

二世祖:赠公,周文长子,字循甫名矩行六郎,一传行实。生唐贞元乙酉年,唐太和五年辛亥任山东青州府博兴县丞,卒唐乾隆符元甲午年,葬楮林大墙后天湖穴,坐乾有图。配官氏,生唐元和三年戊子,卒唐光启元年乙巳,葬碧湖徐公坑下窠寅向。子四、复伯、健伯、吏伯、旻。

开基始祖:周文,邵(绍)筠公子,闽沙始祖,名吉,又名沂,字源达,号绍簠。原籍江西省,生唐德宗贞元乙丑,唐宪宗元和庚子年,授沙县尉官名少府,一传元和六年辛邜先授邵武县尉,而后改调沙县,居沙县城西,子孙蕃衍,固名罗家巷。卒唐懿宗咸通十四年癸巳,葬梅列区洋溪半路洋,土名鸟亭坑,坐丁有图。配陈氏,夫人生唐贞元壬申年,卒咸通十四年癸巳三月初八辰时,葬楮林莒木坑长坵后坐庚有图。

子二:赠、贶。(训森注:罗畸墓志铭云:其为七世祖,沙县罗沂世系待考)

从福建沙县乾隆丙子罗氏族谱中,罗从彦子孙世系资料如下:

子:敦叙,从彦公子,字季礼,乳名八一哥。

继子:彦温(注:据墓志铭其为畸公之子,未有过继之说),从彦继子,字季德,号子輿,宋徽宗宣和进士,知建州瓯宁县赠右丞议郎,生宋元符庚辰三年八月十九辰时,卒绍兴丁巳七年二月十五,配邓氏赠孺人,生崇宁丙戌五年正月初六未时,卒年缺。三月初三日葬班竹溪浪尾大路后,已山亥向。继黄氏赠孺人生崇宁壬午元年十月卄六日,卒嘉定庚午三年六月二十日,享寿一百零九岁。合葬十一都富口圩边樟树下,坐东。子三:字季周,入名宦传,葬官庄上墩。子一:皝。

孙:皝公,彦昌公子,字宗耀,登宋理宗绍定壬辰特奏进士,入名宦传。后四世孙发三元筠竹。子三:延、问、闼。

继孙:博文,彦温长子,字宗约,号宗礼,登宋宁宗嘉泰壬戌进士(注:朱熹撰其行状中未见),入名宦传,授福州司户参军,调知静江府观察支使,改赣州瑞金县赐五品服,知州参议军府事主管、台州崇道观赐绯鱼袋,从祀乡贤,生宋政和丁酉七年八月初三午时,卒乾道戊子四年四月十三子时,娶了翁陈璀兄之孙女,配陈氏赠宜人,生政和七年丁酉五月十八辰时,卒乾道丁亥三年十月卄三日,公葬水南河边龙岗山坐乙。妣葬东门外永安堂后。子四,开,□、官儿,志亮。(训森注:在卷首所编彦洁生博文有错。按宋朱熹写博文行状:博文是彦温公子,依此改正)

继孙:大中,彦温次子,居沙县和仁坊。子四:旻,旵(移南丰)玦,瑛(迁丰城)。

继孙:常中,彦温三子,居南平罗源。

其余孙辈,略。

福建沙县乾隆丙子罗氏族谱中,福建沙县名人罗畸,记为十二世祖:

畸公,神述公子(据墓志铭其为安中之子,为罗沂七世孙),字畸老,登宋神宗熙宁丙辰进士,入名宦文艺传,从祀乡贤。

配鲁氏,九夫人,合葬沙县西北九都半溪鼓楼坪慈窠,坐辛有图。

子四:彦昌,彦温(出继从彦)、彦洁、彦远。

清朝康、乾盛世时期,福建沙县罗氏,亦出现第二次“人才群体效应”。与宋代第一次文官的“人才群体效应”不同,而是与时俱进,适者生存,竟然在我国盛产“秀才”的南方,一个县范围、甚至一个乡范围内(沙县夏茂乡),出现十几位罗氏将军!

代表人物三个:罗釴、罗英笏、罗英笈。

罗釴,号定周,夏茂人。善骑射,精韬略。康熙戊子举于乡第。乙未进士。任湖广襄阳卫掌印守备兼理屯事。历二十余载,屡著功绩,升江西南昌都司、襄卫绅士,兵民怀其功德,勒石颂曰“汉水同清”。及至南昌,练兵缉匪,军政整肃,旋署镇标中营游击(从三品)。致仕归,卒年六十有九。子二,长英襄,荫山东归清卫千总。

——《沙县志》

罗英笏,字搢抡,沙县人,乾隆己未(1739)武进士(第三、探花),授御前侍卫

出为云南维西营参将。十三年(1748),从征金川,事平,擢贵州定广协副将,迁陕西兴汉镇挂印总兵。兴汉界连楚蜀,奸匪易匿。英笏缮甲兵,勤训练。兵民咸服。

调浙江宁波定海,权提督(从一品)。以亲老乞养归。

——《福建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罗英笈,字思程,夏茂人。英笏之从弟也。由武生起家行伍,以擒贼功,荐升浙江黄岩镇标中营游击,屡立功绩,赏戴花翎及巴图鲁(勇士)名号。升福建金门镇总兵兼署厦门水师提督。督剿台寇余党,海洋肃清,授武显大夫,永镇金门。

——《沙县志》

二、罗从彦世系的困惑

 

存世之福建沙县乾隆丙子《罗氏族谱》,是中华罗氏幸存至今的珍贵族谱。当时,罗英笏、罗英笈名声显赫,罗釴坐镇,在沙县《豫章特祠》中,集中了几位罗氏贡生,负责编务工作,论理应有能力理清沙县周文公系世系源流,但遗憾的是,纵有如此人力、智力、财力资源,福建沙县乾隆丙子《罗氏族谱》仍然存在“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上仰列宗,下对子孙,经得起历史检验(开国中将、本会永远荣誉主席罗元发老将军重要讲话)问题。

1. 罗从彦是罗沂的八代孙,被错误地记成十二代孙

据《豫章文集》载:绍兴乙亥,东里盛木,博文友也。题“义恩祠”壁云:是祠,先生八世祖所创。先生同殿撰(罗)畸,肄业于此。

宋·盛木是罗博文的朋友,在沙县等候罗博文从广西归来时,参访罗氏宗祠“义恩祠”,其题在墙壁上的留言,是确凿的史料认定:罗从彦是沙县开基祖罗沂的八代孙。

但是,福建沙县乾隆丙子《罗氏族谱》,将罗从彦记为十二世,何故?

据《沙县志》载:至郡寇乱后,罗氏始衰,废其所游息:“颜乐斋”、“濯缨亭”等景。

也就是说,有一段时期,沙县罗氏衰败了,罗从彦的故居荡然无存,《罗氏族谱》可能也中断了。福建沙县乾隆丙子《罗氏族谱》,是在没有原谱的情况下,根据不全的族谱资料,重新建构罗氏世系。

当时编委会仅有几名罗氏贡生主事,学识有限,可能没有看到《豫章文集》。根本就不知道罗从彦是罗沂的八代孙。要知道当时《四库全书》还没有完成,即使完成了,全国仅手抄四套的《四库全书》,也不是贡生们所能见。

2. 罗从彦是罗畸的堂侄,被错误地记成堂兄弟

谁也没想到,2004.2.22,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总部,从广东省南雄市珠玑镇罗贵纪念馆搬迁到沙县罗从彦纪念馆正式办公的第二天,长藏地下千年之久的宋殿撰罗畸墓志铭出土了。笔者偕同本会荣誉主任、沙县企业家罗增寿第一时间赶往现场保护。天意乎?必然也。

墓志铭中明确记载罗畸是罗沂的七代孙:

博学恬进之君子罗公,讳畸(音:基),字畴老,南剑州沙县人也。其先居豫章,七世祖沂(音:仪)卒于沙县尉,因家焉。

曾祖世口,口口口口闻。祖觉,擢进士第,终广德军理掾。父安中,有辞藻,以公贵累赠中奉大夫。

众所周知,民间视族谱为神圣之物,沙县罗氏理所当然视乾隆丙子《罗氏族谱》为不可侵犯。

罗畸墓志铭的出土,确认沙县乾隆丙子《罗氏族谱》存在严重的世系错误。此事,甚至引发小部分罗氏村民的愤怒,要砸掉宋殿撰罗畸墓志铭,好在大家劝阻下,过激行动没有发生。宋殿撰罗畸墓志铭现由沙县博物馆收藏。

3. 有关罗从彦子孙记载,出现难以想象的常识性逻辑错误

沙县《罗氏族谱》是清朝乾隆丙子编修的,此时,清康熙皇帝两次为罗从彦题匾,“争当罗从彦子孙”,可能是当时的时尚。

按谱中记载,罗从彦“子一:敦叙。因叙早逝,以堂兄畸公次子彦温入继”。

按谱中记载,罗畸,子四:彦昌,彦温(出继从彦)、彦洁、彦远。

据《宋殿撰罗畸墓志铭》载:

三男,子彦温,从事郎、邵武军刑曹(训森注:后至知瓯宁县事)。彦远、彦洁皆将仕郎。女,一人,适进士张敦复。

族谱中,罗畸多了一位长子彦昌!

此时,沙县乾隆丙子《罗氏族谱》编者,犯了严重的逻辑错误:

既记明彦温是罗从彦继子,那么,彦温之子,就都是罗从彦的孙子。但是,在同一套族谱内,彦温一记,子一:皝,谱中既记为彦昌之子,又记为彦温之子,犯了致命常识性的逻辑错误。

二记彦温,子三:博文、大中、常中。

如此严重的常识性逻辑错误,难道几个贡生,直至罗釴、罗英笏、罗英笈等都没有发现?

恐怕当时的沙县乾隆丙子《罗氏族谱》编委会有难言之隐,作为后之罗氏学者,恐亦难解当时之谜。

三、结语

 

宋从祀孔庙的思想家罗从彦,是中华罗氏第一位从祀孔庙的人物,他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的同时,亦为中华罗氏争得巨大声誉,深受海内外罗氏文化组织及宗彦贤达爱载。

因此,配合国内外学术界,从家族角度,研究罗从彦思想的历史及当代价值,是本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在沙县乾隆丙子《罗氏族谱》存世、《豫章文集》不断再版、国史、众多地方志有传、千年难遇的宋殿撰罗畸墓志铭出土等条件下,罗从彦的世系研究,尚存在如此之多问题,难以想像,姓氏的世系可以“梳理源流,正本清源”

因此,本会更加确定:尊重当地本支族谱世系,若涉及名人或史实,加编者注、按,文化认同即可,不宜对始迁祖的上源世系,过份纠结。

落笔沉思: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上仰列宗,下对子孙,经得起历史检验。罗元发老将军重要讲话之内涵,经得起历史检验。

笔者才疏学浅,管中窥豹,抛砖引玉,敬请斧正。

附录

拾    遗(《沙县志》)

 

虬东罗姓谱载,罗吉,字周文,原籍江西南昌人。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授沙县尉。因家西门坊,相传罗家巷是其旧址。

后有罗吏,懿宗咸通三年,第进士,官大中丞;罗肄,僖宗中和四年,第进士,官学士;罗潜,僖宗广明元年第进士,官光禄大夫;

五代后唐,有罗功勋,官郢州刺史,罗功绩,官郎中;罗庆矩,官大中大夫;

宋有罗安中,由贡举,官中奉大夫;罗居中,由贡举,官梅州通判;罗友,由进士,官惠州通判;罗革,高宗绍兴八年,特科进士,官汀州教授;罗彦昌,由贡举,官建阳知县;罗彦洁,由贡举,官桐城主簿;罗彦远,由贡举,官监仓;有罗万一,由进士,官奉直大夫;明有罗子和,嘉靖间由吏员,授广东惠州永安县典史,升江南马东镇巡检司;罗子鸿,隆庆间,由吏员,授山东观城县赞政。

以上诸人,旧志皆未载,而墓碣、世祀犹存。岂当日采访未悉,与存之以俟知者。

——《沙县志》

训森注:罗友,为罗从彦族人,《福建通志》、《惠州府志》有载,不是福建沙县人。

订    讹

 

豫章先生,旧以为剑浦罗源里人,后居沙县,盖先生始祖自豫章来。

原迁沙县,后迁罗源,后又归沙县。据先生集载,绍兴乙亥,东里盛木,博文友也。题“义恩祠”壁云:是祠,先生八世祖所创。先生同殿撰(罗)畸,肄业于此。则先生之复居沙县明矣。

又集哉,先生录“龟山语录”云,第四卷毗陵所闻。注于辛卯七月自沙县来,至十月去。萧山所闻注云:壬辰五月又自沙县来,至八月去,若非居沙县,何曰自沙县来也。今考先生所居,即在洞天岩之麓。

至郡寇乱后,罗氏始衰,废其所游息:“颜乐斋”、“濯缨亭”等景,正在洞天瀑布之滨,且得与(陈)默堂相唱和。

闻罗源里无泉石之奇,必非其所也。其葬罗源第以李公(侗)扶柩至延(《福建通志》仅见族人惠州判官罗友,助资买柩之说,未见李侗扶柩至延之载),故附之祖墓侧耳。

——《沙县志》

参考文献(略)

阅读原文:http://www.hualuoshi.com/?p=10497

供稿、录入:罗训森     2016.3.2     于福州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