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望敦六行——罗英通
罗英通 罗英通,字秀明,夏茂人。好善乐施,族有困穷,将出其妻者,月给米以赒之,得全其夫妇。尝取债被侮,家人愤甚,(英)通毫不与校,且焚其券,邑令孙同祁旌曰:…
罗英通 罗英通,字秀明,夏茂人。好善乐施,族有困穷,将出其妻者,月给米以赒之,得全其夫妇。尝取债被侮,家人愤甚,(英)通毫不与校,且焚其券,邑令孙同祁旌曰:…
罗英贤 罗英贤,字岂圣,沙县人。 尝遇一妇人立溪边,抱儿而哭,询其故,知儿乃前夫所生,后夫不相容,将投诸水。(罗)英贤闻,恻然。携儿抚养,既长,为之授室,分…
罗河岳 罗河岳,上杭人,历浦城、宁德、晋江、台湾教谕,擢安徽舒城知县,历知浙江金华、慈溪,有大姓被冤狱,廉出之。酬以三千金,舁去。母忧,起恢调云南太和县,有…
罗其赞 罗其赞,字汝襄,太学生,广誉坊人。 性颖悟,幼岁就学,博读群书。因父得子晚,又旁无兄弟,欲代父业,不能兼儒。然酷嗜书籍,自少至老,暇时手一编以故鉴史…
罗其丰 罗其丰,清流人。 时曹天贵寇掠,父被执,其丰随父往,昼夜号哭,贼义之,而归其父。 次年,陈复寇,筑土堡为一乡守御计。岁饥,煮糜以饲饿才。 ——《福建…
罗克盛 罗克盛,西坑人。事母至孝,母八十余,侍奉甘旨,朝夕不离。 弟克琅、克训皆年逾花甲,一家四十余人同居,合家兄弟,怡怡未闻谇语,闾里咸钦式焉。 ——《沙…
罗圻彦 罗圻彦,闽县(今福州)人,祖籍南平。 清初,以恩贡授广东新会学司训导,遂再任乡试,甲午科,中式广东梁炳宸榜举人,庚子,任江西吉安府安福县令。 以廉介…
罗廷凤 罗廷凤,字羽中汉,宁化人。少时母使负未归,至昏夜,有自后攫其囊者,叱之曰:此吾父母食,鼠子敢尔,回顾不见人,惟闻林中有风声,视之见两灯光闪闪而去,乃…
罗兆熊 罗光熊,连城人。幼贫,嗜学,夜焚膏,尽力作,自食藜,甘脆奉亲。母殁,水浆不入口者七日,三年绝荤。岁饥,承父志,赈乡人,莒溪虎患,捐金募壮士,除之。 …
罗如弼 罗如弼,字直生。(沙县)夏茂人,少失怙,弟如盛未周月,抚爱恳至,家贫善经营,不贻母忧。 值明季,避寇维持备至。时有张氏女偕父母避乱,散失投弼,愿侍中…
罗如铨 罗如铨,字六符。夏茂人。由邑庠兴介宾,早失怙恃,抚弟受室分与弟产独多,创家祠立祭田,构秋竹窝山房,以与里人读书,建文笔峰石塔,以培地脉。 一生正直,…
罗向高 罗向高,字伊崇,夏茂人。邑增生。 品行端方,治家有法,待诸昆仲,备极友爱,至今有口皆碑。 咸丰间,在联甲局,多所赞襄,年居古稀,手撰七言律诗六章。垂…
罗宇张 罗宇张,字汝之,夏茂人。为鸣珵继子。后珵生一子,名宇超。少明敏,妙龄入泮。为人豪侠好义,任意挥霍。(罗宇)张抚其弟不啻同怀。时或告乏,辄与之无吝色,…
罗名楠 罗名楠,字慕籧,历西人。 九龄失恃,兄又早逝,楠独知事亲,守身为大事,父八十,及终殡葬合礼。 子,梦元,邑增生。 ——《沙县志》 来源:2007年版…
罗名盛 罗名盛,字宜昌,历西人。自幼知孝父母,一饮一食,烹调必洁,自奉以进,食毕方退,甚得父母欢心,常与人言,其孝养焉。 ——《沙县志》 来源:2007年版…
罗名扬 罗名扬,连城人。家贫,渔樵以养其亲。尝得鳟鱼一尾,喜甚,囊之数巾,家人怪问之,曰:“恐人强买,不得养吾亲也”。 有弟六,终身同泶。每食,一弟不到,不…
罗名凤 罗名凤,字发岐。历西人。世守农业,每馈亲食,下气柔声,侍亲食毕,方与兄弟共食,每食必让,其父母有疾,不释衣带,有子三孙,曾尤盛。 ——《沙县志》 来…
罗观文 罗观文,字贞周,七都人。 力农事田,柔声下气,至老不懈。母族乏嗣,分丰泽田坚辞之,以增其祭扫之资。 诸父早逝,代操家政,抚诸弟成立,事叔婶如母,凡婚…
罗光元 罗光元,以贸易为生,父庆余以孝义闻,掩骸埋骨,济急扶危,光元绝无私蓄,悉随父愿。余唐老积欠官粮,将卖妻以偿,元闻,解囊赠之,县令汪壎题其堂曰:以孝继…
罗尔鹏 罗尔鹏,连城人,监生。兄某死蜀,万里奔丧,路为苗掠,几死者,数泣以情告苗,亦义释之。 ——《福建通志》卷二四五 来源:2007年版《中华罗氏通谱》 …
罗世崇 罗世崇,字高宇,连城人。耿藩谋叛,伪将军刘应麟索饷,兵临门催迫,系累比屋。世崇闻之,鸣金统众,欲缚以献大府。于是爪牙敛迹,乡赖以安。 ——《福建通志…
罗世珍 罗世珍,字俊如,七都人。侍奉双亲,色养交至。待兄如父,兄暂出未归,必遣人探问,恐有疾也。白首分居,仍然甘旨与共,无异同居。乡邻咸以为法。 ——《沙县…
罗光远 罗光远,沙县人。父如庆,喜掩骸,济急扶倾。 (罗)光远遂父所欲为。余唐老负官粮将鬻妻以偿。光远解囊赠之。知县汪埙旌其庐曰:以孝继孝。 ——《福建通志…
罗永僎 罗永僎,字遵义,历西人。每日焚香祷天,以祈母寿。兄弟六人,析箸后,家资不私尔我,俨如同居□焉。 ——《沙县志》 来源:2007年版《中华罗氏通谱》 …
罗永琇 罗永琇,字荣宇,历西(列西)人。 母嗜鱼,必力求以奉。遭大水,兄墓坏棺漂,呼号救回,变已产为改葬。 常以余资救济族戚之贫乏者。 ——《沙县志》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