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武进士(第三名、探花),浙江提督(从一品),武显大夫——罗英笏

罗英笏

 

罗英笏,字搢抡,沙县人,乾隆己未(1739)武进士(第三名、探花),授御前侍卫。

出为云南维西营参将。十三年(1748),从征金川,事平,擢贵州定广协副将,迁陕西兴汉镇挂印总兵。兴汉界连楚蜀,奸匪易匿。英笏缮甲兵,勤训练。兵民咸服。

调浙江宁波定海。权提督(从一品)。以亲老乞养归。

——《福建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罗英笏,字搢抡,夏茂人,因号茂溪。

十八岁入武庠肄业,益专倦。辄抱弓卧,攻孙吴诸书,遂精韬略。

雍正乙卯,举于乡。乾隆己未,探花及第,点御前侍卫;甲子,授云南维四营参将。戊辰,金川猖獗,调任抚标参将,承办军务,区书筹度,尝数夕不就寝。川平,御赐“福”字。升贵州定于协副将。乙亥,升陕西兴安汉羌镇挂印总兵。兴汉僻在万山,界连楚蜀,奸匪潜纵,兵民难缉。(英)笏至,缮甲兵,勤训练,请粮饷,德威兼用,兵民悦服。三载,调任浙江,士民、兵弁怀德,勒“留思碑”。及镇守定海,署全浙提督。海甸肃清,严疆理保。己卯,主校武闱。辛巳引见,复赐御书“福”字,加武显大夫。

生平冰蘖自茹,不事华褥,廉介敬慎,有儒将风。上以其重听,呼为“罗聋子”。尝奉命督理诵经于普陀寺大士殿。乙酉,告请终养归,以耕读勤俭,勗后人不言武事。待族党正直,是与胸无芥蒂。年七十而卒。

——《沙县志》

罗英笏(1790—1778年),字搢抡,号茂溪,夏茂镇中街人。18岁时入武学堂学习,精通用兵谋略。

清雍正十三年(1735)中武举人。乾隆四年(1739)殿试,赐探花,点授御前侍卫。皇帝赐游皇街三天,赐给英笏黄金百锭、锦帛十匹、美酒十坛,赐假三个月回乡探亲祭祖,在沙县夏茂镇建探花府一座。朕意:“英笏善射箭,可在夏茂选一中心,人立其中,向东西南北答射一箭,箭矢落处,奠基桩号就打在那里。”罗探花闻旨,慌忙启奏:“皇上恩赐,微臣铭感五中,奈臣家中人少,占地太大,减少耕地,不利庶民生计,探花府只需千柱落地(今日罗家祖厝內,柱子的确是一千根不少)足矣”。皇帝准奏,罗探花谢恩回沙荣宗耀祖,时年仅28岁。

乾隆九年(1744)授云南维西营参将。乾隆三年(1784)金川动乱,调任抚标参将,承办军务,筹谋划策,曾几夜没有入睡。金川平定之后,皇帝赐御书“福”字,并提升贵州定广协副将,乾隆二十年(1755)又升任陕西兴安汉美镇挂印总兵。兴安汉美一带,处在万山之中,治安十分混乱。英笏到任后,整治武备,训练士兵,清理粮饷,德威兼用,军民心悦诚服。3年后迁往浙江时,当地军民勒碑以示怀念。乾隆二十二年(1757),任全浙提督,任期內地方平静。乾隆二十六年(1761),皇帝召见后,又赐御书“福”字,加授武显大夫。

罗英笏一生虽官名显赫,但生活朴素,廉洁持重,举止文雅,颇有儒将风度。晚年被乾隆皇帝戏称为罗聋子。他为官正直无私,不图功名利禄。

乾隆三十年(1765)告老返乡,皇帝赏给金银让他在家乡建一坐象样的探花府。他回家乡,只修理几间老房子住下,也不添置家私,把京都带来的金银捐献给公益建设。有人问他:“您为何不想为子孙留些房产地?”他说:“子孙如果不如我,房产田地再多也无用;子孙强于我,用不着我为他们添置。”

罗探花回乡后以耕读勤俭勉励后人,不讲用武之事,与族中乡亲和睦相处,年70而终。《沙县志》为他立传,不少史书上都有记载他。(训森综合)

来源:2007年版《中华罗氏通谱》    录入:罗训森    2015.7.15    于福州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